学术投稿

脂氧合酶与前列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TAN Hua-kai;朱绍兴

关键词:脂氧合酶, 前列腺癌, 脂氧合酶抑制剂
摘要:脂氧合酶(Lox)是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途径的一个关键酶,按照组织分布被分为5-,8-、12-、15-LOX 4个家族.花生四烯酸通过LOX途径代谢产生多种生物活性脂类,这些脂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人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株中存在LOX的异常表达,LOX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因此,LOX途径可能成为肿瘤防治的新靶点.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并发SIRS致MODS的研究进展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通过转移一个电子给自由基以打断脂质过氧化反应链来保护神经细胞.临床研究巴显示,依达拉奉对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有神经保护和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并且通过清除自由基及保护细胞功能等多途径在急性脑出血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时发挥对脑组织及全身多脏器的保护作用,在脑出血中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SU Mou-xiao;李小刚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对策

    微炎症状态是以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为中心的缓慢发生和持续存在的轻微炎性反应.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普遍存在,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血管病变、营养不良、贫血等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脑血管事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微炎症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微炎症状态的治疗方法尚不理想,人们尝试从透析的各环节及使用药物阻断或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本文针对微炎症状态的原因所采取的防治对策如改善透析器透析液生物相客性及药物的使用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ZHANG Wen-xin;龚智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新进展

    尽管20世纪应用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以来,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病死率,但社区获得性肺炎仍然是危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是感染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较高,治疗费用昂贵,值得深入研究.现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魏风芹;CHAI Wen-shu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牙周病与全身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牙周病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牙周病也能影响全身健康或疾病,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牙周病与全身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低体质量早产儿、肺部感染、疱疹病毒感染、消化道疾病等的关系予以综述,结果表明牙周病与许多系统性疾病存在相关性,全身系统性疾病可能促进或加剧牙周病的发生、发展,而牙周病是系统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甚至可能是某些系统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MU Hong-wen;于静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终末期肾病大中分子毒素与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不被血液透析清除的尿毒症大、中分子毒素对心血管病变的致病作用,包括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大、中分子毒素:蛋白质终束期氧化产物、终末期糖基化产物、同型半胱氨酸等对促进尿毒症心血管病变发展的机制,与尿毒症心肌病变相关大、中分子毒素,甲状旁腺激素对促进尿毒症心血管病交发生、发展的机制.

    作者:叶晓燕;DONG Li;姜萍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肝干细胞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肝干细胞是肝内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与肝脏发育和再生修复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表明,肝干细胞有多种来源,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支持肝癌干细胞来源于正常肝干细胞转化的假说.肝干细胞的研究可能为肝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ZHONG Xiao-gang;殷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其靶基因对脑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控作用

    缺氧诱导园子1α(HIF-1α)是一种具有转录活性的核蛋白.能与靶基因结合并通过转录和转录后调控,产生相应的生物活性,使机体在缺血缺氧时产生适应性反应.近年研究发现,HIF-1α和其靶基因对脑组织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YANG Yun;周名雄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复流现象的治疗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导致心肌梗死的延展、心功能恢复障碍、左室重构等合并症,严重影响了介入治疗的效果.因此,改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减少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成为当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新热点.本文就无复流现象的治疗现状予以综述.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夫西地酸预防和治疗葡萄球菌感染

    葡萄球菌尤其是酎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所致的感染日益增多,夫西地酸作为一种窄谱、高效抗生素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干预防和治疗葡萄球菌感染近40年仍疗效显著.而且耐药率低、不良反应少,因而越来越受关注.撰文针对其抗菌机制、耐药性、不良反应,以及近年国内外应用于治疗葡萄球菌gI起的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和外科手术预防葡萄球菌感染等方面的研究进晨进行总结,以便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提高防治葡萄球菌感染的显效率,降低耐药率.

    作者:李传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和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中起关键作用.氯吡格雷为新一代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是目前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疾病预防治疗中广泛研究的抗血小板药物.现就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鲁胜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羟基磷灰石被广泛应用于眼眶重建术.本文简要介绍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在眼眶重建术中的应用、术后并发症及并发症的处理的研究进展.其改良植入方法主要是前部巩膜壳切开成花瓣状,同时游离后极部巩膜与视神经.植入术后并发症常见有植入物暴露及结膜裂开、残留上眶区凹陷、眼座移位、脓性肉芽肿等.处理并发症的主要手术方法有筋膜囊扩大缝合术,结膜筋膜瓣滑行覆盖术等,经过处理疗效良好.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胆红素对缺氧致心肌损伤时SOD及MDA影响

    胆红素一直被认为是人体内一种有害的代谢产物,血清胆红素常作为一项重要生化指标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但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血红素加氧酶/一氧化碳-胆红素系统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传统观念对胆红素的认识不够完全.胆红素不只是体内的代谢产物,在一定浓度下,它还是一种内源性强抗氧化剂,具有抗氧化、抗脂质过氧化、抗炎、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细胞免受损伤以及增强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抗氧化能力等作用.因此,本文就胆红素及胆红素对缺氧致心肌损伤时SOD及MDA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ZHANG Bing;何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PDK/Akt通路与肿瘤的化疗耐药关系研究

    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因素,其产生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PI3K/Akt通路不仅与细胞的增殖、凋亡有关.而且在肿瘤的生长、对化疗的反应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异性抑制PI3K/Akt通路的活性可减少肿瘤细胞的化疗耐药性,通路抑制剂联合化疗可增强化疗效果,这提示了PI3K/Akt通路可作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作者:HUANG Zhuo-ya;姜汉国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脂氧合酶与前列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脂氧合酶(Lox)是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途径的一个关键酶,按照组织分布被分为5-,8-、12-、15-LOX 4个家族.花生四烯酸通过LOX途径代谢产生多种生物活性脂类,这些脂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人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株中存在LOX的异常表达,LOX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因此,LOX途径可能成为肿瘤防治的新靶点.

    作者:TAN Hua-kai;朱绍兴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桂枝茯苓丸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丸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情况,为临床应用桂枝茯苓丸治疗肿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发现,桂枝茯苓丸使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多于模型组,出现亚二倍体峰(Ap峰).结论 桂枝茯苓丸能够诱导瘤细胞凋亡,起到抑瘤作用.

    作者:徐晓焱;HAN Yan-long;邓代千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多糖化合物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多糖是生物有机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作为天然生物效应调节剂,不仅能促进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还能促进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大量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多糖类药物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撰文对多糖抗肿瘤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辛晓明;WANG Da-wei;赵娟;WANG Hao;费洪荣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肠内免疫营养的研究进展

    营养支持在疾病治疗中日趋重要,随着人们对肠功能的再认识,尤其是肠道黏膜屏障、细菌易位及肠道是应激反应的一个中心器官等概念的确立,肠内营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理论研究、应用技术还是制剂研制等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而肠内免疫营养更是近年来现代外科研究的方向之一.

    作者:桂翔;CHEN Si-zeng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壳聚糖支架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壳聚糖是由β-(1-4)-2-乙酰氨基-D-葡萄糖单元和β-(1-4)-2-氨基-D-葡萄糖单元共聚而成的天然多糖.在结构上类似于动物体内的糖胺聚糖,可促进骨形成,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非抗原性、无毒性,有抑菌作用,同时对温度相对稳定,因此壳聚糖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显示出巨大的优势.现将壳聚糖作为支架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作者:五味子;TANG Zhao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左旋卡尼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左旋卡尼汀(L-CN)与环磷腺苷葡胺(MCA)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8例确诊的CHF患者随机分为L-CN与MCA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0例和MCA治疗组28例.MCA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MCA 180 mg静脉滴注,1次/d,联合治疗组在MCA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国产L-CN 3 g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2周.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的NYHA分级、6 min步行距离及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容积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改善,LVEF明显升高,LVEDD明显降低(P<0.05),但联合治疗组比MCA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联合应用左旋卡尼汀与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JIANG Jing-bo;伍二斌;ZHANG Wei;潘迪光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黏蛋白在鼻及呼吸道的表达及意义

    黏蛋白是高度耱基化的大分子,黏液纤毛防御系统是呼吸道抵御病原体和环境毒物的固有免疫防御系统.而分泌型和膜型黏蛋白在这一防御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炎性/免疫性的反应介质和黏液的过度分泌是鼻及呼吸道疾病例如鼻患肉、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特征.特殊的炎性/免疫性的反应介质能促使黏蛋白基因调节和气道重塑,包括杯状细胞增生.文章对黏蛋白在鼻及呼吸道的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作用及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JI Chen-qi;郭永清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