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妇科肿瘤

LI Cai-xia;孔祥

关键词: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肿瘤, 妇科肿瘤
摘要: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作为单核细胞的特异性趋化和激活信号分子.多项研究表明,其为肿瘤内巨噬细胞浸润量的决定因素.MCP-1诱导巨噬细胞瘤内漫润,有抑瘤和促瘤的双向作用.MCP-1在妇科肿瘤中也有相似的作用.本文就MCP-1在妇科肿瘤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左旋卡尼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左旋卡尼汀(L-CN)与环磷腺苷葡胺(MCA)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8例确诊的CHF患者随机分为L-CN与MCA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0例和MCA治疗组28例.MCA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MCA 180 mg静脉滴注,1次/d,联合治疗组在MCA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国产L-CN 3 g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2周.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的NYHA分级、6 min步行距离及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容积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改善,LVEF明显升高,LVEDD明显降低(P<0.05),但联合治疗组比MCA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联合应用左旋卡尼汀与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JIANG Jing-bo;伍二斌;ZHANG Wei;潘迪光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其靶基因对脑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控作用

    缺氧诱导园子1α(HIF-1α)是一种具有转录活性的核蛋白.能与靶基因结合并通过转录和转录后调控,产生相应的生物活性,使机体在缺血缺氧时产生适应性反应.近年研究发现,HIF-1α和其靶基因对脑组织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YANG Yun;周名雄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Th1/Th2细胞因子网络失衡与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耍幼儿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炎症,但其临床表现及转归与一般感染性炎症不同,而是与哮喘有许多相似之处,且病后哮喘发生率高,国内外许多实验证据也显示其与哮喘有内在联系,如在哮喘发作期出现的许多细胞因子及炎性物质都能在毛支中找到,本文正是以Th1/Th2细胞因子网络为主要切入点,对近年有关毛细支气管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进行综述,并从这一角度揭示毛支与哮喘的内在联系.

    作者:黄燕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PDK/Akt通路与肿瘤的化疗耐药关系研究

    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因素,其产生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PI3K/Akt通路不仅与细胞的增殖、凋亡有关.而且在肿瘤的生长、对化疗的反应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异性抑制PI3K/Akt通路的活性可减少肿瘤细胞的化疗耐药性,通路抑制剂联合化疗可增强化疗效果,这提示了PI3K/Akt通路可作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作者:HUANG Zhuo-ya;姜汉国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多糖化合物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多糖是生物有机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作为天然生物效应调节剂,不仅能促进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还能促进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大量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多糖类药物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撰文对多糖抗肿瘤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辛晓明;WANG Da-wei;赵娟;WANG Hao;费洪荣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并发SIRS致MODS的研究进展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通过转移一个电子给自由基以打断脂质过氧化反应链来保护神经细胞.临床研究巴显示,依达拉奉对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有神经保护和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并且通过清除自由基及保护细胞功能等多途径在急性脑出血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时发挥对脑组织及全身多脏器的保护作用,在脑出血中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SU Mou-xiao;李小刚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新进展

    尽管20世纪应用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以来,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病死率,但社区获得性肺炎仍然是危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是感染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较高,治疗费用昂贵,值得深入研究.现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魏风芹;CHAI Wen-shu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尼莫地平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对耱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0例耱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35例,尼莫地平片口服30 mg,每日3次);石杉碱甲对照组(35例,石杉碱甲片口服100 μg,每日3次).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状况,并进行治疗前后P300检查.结果 治疗前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P300的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0、60 d时,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显著提高(尼莫地平组P<0.01,石杉碱甲组P<0.05),P300潜伏期均有缩短,波幅均有提高(两组P<0.01);治疗后60 d时认知功能改善尼莫地平组明显优于石杉碱甲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57%)(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尼莫地平片能够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比石杉碱甲组更有效,这可能与尼莫地平能改善脑微循环有关.

    作者:ZHANG Wei;覃少东;LV Ze-ping;吴建洲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中医院校临床研究生教育探讨

    针对中医院校临床研究生来源广泛、思想和学习基础及身体素质参差不齐、临床实践能力相差遇异等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更进一步促进研究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使研究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培养出高层次创新人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LI Hui-dong;邓勤;HUANG Mei;谢建兴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WISP-3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Wnt-1诱导分泌蛋白3(WISP-3),是CCN家族成员之一,也称CCN6.它与大多教CCN家族成员的结构和功能相似,可编码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凋亡的调控,并可促进神经、血管、骨骼的发育.WISP-3表达水平的不同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已成为CCN家族的研究热点之一.

    作者:MAO Yan;周霞;TANG Qiong-lan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桂枝茯苓丸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丸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情况,为临床应用桂枝茯苓丸治疗肿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发现,桂枝茯苓丸使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多于模型组,出现亚二倍体峰(Ap峰).结论 桂枝茯苓丸能够诱导瘤细胞凋亡,起到抑瘤作用.

    作者:徐晓焱;HAN Yan-long;邓代千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妇科肿瘤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作为单核细胞的特异性趋化和激活信号分子.多项研究表明,其为肿瘤内巨噬细胞浸润量的决定因素.MCP-1诱导巨噬细胞瘤内漫润,有抑瘤和促瘤的双向作用.MCP-1在妇科肿瘤中也有相似的作用.本文就MCP-1在妇科肿瘤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作者:LI Cai-xia;孔祥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和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中起关键作用.氯吡格雷为新一代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是目前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疾病预防治疗中广泛研究的抗血小板药物.现就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鲁胜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指术后人格、社交能力及认知能力和技巧的变化.在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术后生活质量,本文就老年人POCD的定义、发病率、发病机制、可能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等方面进行综述.目前对于影响POCD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尚有争论,发病机制方面也存在众多未知的领域,ApoE基因的特异性还不强,需寻找更理想的基因预警指标.研究POCD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社会意义.

    作者:RAO Jia-hua;姜虹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夫西地酸预防和治疗葡萄球菌感染

    葡萄球菌尤其是酎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所致的感染日益增多,夫西地酸作为一种窄谱、高效抗生素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干预防和治疗葡萄球菌感染近40年仍疗效显著.而且耐药率低、不良反应少,因而越来越受关注.撰文针对其抗菌机制、耐药性、不良反应,以及近年国内外应用于治疗葡萄球菌gI起的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和外科手术预防葡萄球菌感染等方面的研究进晨进行总结,以便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提高防治葡萄球菌感染的显效率,降低耐药率.

    作者:李传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壳聚糖支架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壳聚糖是由β-(1-4)-2-乙酰氨基-D-葡萄糖单元和β-(1-4)-2-氨基-D-葡萄糖单元共聚而成的天然多糖.在结构上类似于动物体内的糖胺聚糖,可促进骨形成,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非抗原性、无毒性,有抑菌作用,同时对温度相对稳定,因此壳聚糖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显示出巨大的优势.现将壳聚糖作为支架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作者:五味子;TANG Zhao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重症肌无力相关细胞因子研究

    重症肌无力及其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抗体介导,具有细胞免疫依赖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信号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因子通过复杂的机制参与重症肌无力发病与进展.撰文综述了与重症肌无力有关的几类细胞因子(干扰素、自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园子),井对近年来基于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传导通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实验研究进行探讨.

    作者:GUO Su-jie;孟和宝力高;E Er-den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重要的治疗方法,迄今已走过30余年,目前已成为与药物治疗、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并驾齐驱的治疗手段.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裸金属支架置入技术、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技术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三个里程碑.特别是近期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拓宽了PCI的适应证,看到了战胜支架内再狭窄的曙光.

    作者:LIU Jian;丛洪良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复流现象的治疗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导致心肌梗死的延展、心功能恢复障碍、左室重构等合并症,严重影响了介入治疗的效果.因此,改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减少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成为当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新热点.本文就无复流现象的治疗现状予以综述.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NO与心肌细胞KATP关系的研究进展

    机体内一氧化氮(NO)是左旋精氨酸(L-arginine)与氧气经一氧化氮合酶(NOS)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活性气体,适当浓度的NO可通过NO-cGMP途径调控心肌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的功能,调节心肌细胞对组织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参与心肌细胞的自身保护机制.NO生成不足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NO生成和释放增多也可直接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即NO与心功能密切相关,对多种疾病有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和临床意义.

    作者:MIAO Miao;曹硕;CAO Fang-fang;曹放;CHEN Lei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