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娜;黄桂林
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几乎所有的大分子治疗园子和超过98%的小分子药物难以到达脑组织发挥其治疗作用.因此,探索能高效传递药物和生物大分子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相应治疗的模式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新近研究证实:免疫脂质体能安全有效地介导药物穿透血脑屏障.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关于跨血脑屏障给药技术的新研究进展,对血脑屏障的结构及调控、免疫脂质体的性质特点、在脑组织内的释放机制及给药途径进行总结,并对其临床应用做出展望.
作者:陈思源;肖农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确定致痫灶的位置与范围是癫痫外科术前评估的目的.虽然目前尚无任何一种方法可以实现术前致痫灶的准确定位,但痫性放电是癫痫发作的病理基础,脑电图是目前探明痈性放电的临床常用检查方法.其在癫痫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癫痫的诊断、癫痫发作的分类、明确癫痫综合征尤其是致痫灶的精确定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脑电图在癫痫外科定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宋浩青;刘伟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非乙醇性脂肪肝(NAFL)老年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情况.方法 选取≥60岁NAFL患者56例.测量其代谢指标,以57例无脂肪肝的同年龄段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NAFL组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三酰甘油、尿酸均高于对照组,NAFL组MS、高三酰甘油血症和超重、肥胖的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与MS有关(P<0.05).结论 老年人NAFL虽有其自身特点,但可能与MS有关.
作者:唐明明;蔡松;邬静娜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甲状腺相关眼病为常见眼眶病,其患病率在成人眼眶病中居首位.研究表明.甲状腺相关眼病是一种与Graves病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不清.目前,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治疗包括口服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眶周放射、手术等多种治疗方法,但治疗效果欠佳.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本文对甲状腺相关眼病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高军 刊期: 2008年第19期
在黄斑裂孔、视网膜前膜手术中应用吲哚青绿对内界膜进行染色,较大程度地解决了内界膜和视网膜前膜剥离技术上的困难.但目前对于吲哚青绿染色后对视网膜造成的毒性损害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者将近年来吲哚青绿毒性作用的相关报道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李娟娟;黎铧;吴敏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皮肤鳞状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皮肤肿瘤之一.而紫外线是诱发鳞癌的主要因素,但其诱发皮肤癌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中中波紫外线对角质形成细胞的DNA损伤是诱发皮肤癌的基础.p53、Fas/FasL、砷及免疫抑制等因素在中波紫外线诱导的鳞癌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机体对中波紫外线造成的光损伤又有多种修复途径.
作者:李艳茹;王晓彦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病理性近视患者常见的视力下降原因,通常可引起不可逆的中心视力丧失.本文主要对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流行病学、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激光治疗进行综述,其中激光光凝、经瞳孔温热疗法、光动力疗法等激光治疗是文章的焦点.
作者:张士胜;廖华萍;王康孙 刊期: 2008年第19期
中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对人群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而母耍传播是HBV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途径.重视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成为国内外专家的共识.加强围生期孕妇的保健及筛检,联合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以及抗病毒治疗阻断围生期HBV母婴传播,已取得一定的疗效,HBV感染率明显下降.本文就HBV母婴传播途径及阻断措施进行了综述.
作者:项桂菊 刊期: 2008年第19期
本文以心理社会因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身状态影响为线索,归纳整理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理因素影响的机制和危害、心理特征分析的作用、心身研究的重要进展以及中医治疗的效果,即就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心身研究和中医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贾锡莲;崔维强;王宝仙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因素有脂肪代谢异常、PTEN、抵抗素、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脂联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Υ和胰岛素受体底物.胰岛β细胞既是胰岛素分泌细胞也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作者:曹鹏 刊期: 2008年第19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广泛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由于其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经济和社会负担严重,并且持续增长,故目前COPD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对COPD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降低COPD急性发作的频率和严重性,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同时可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本文综述了对COPD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意义、内容、方式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颖;张涛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肾交感神经比其他任何神经都具有更高的紧张性活动.因此肾交感神经能较好地反映心血管的交感神经活动水平及中枢交感神经的活动水平.研究证明.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下丘脑室旁核是肾交感神经的中枢核团,也是神经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系统的重要整合部位.它在心血管活动的中枢调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应激及肾交感神经活动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对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中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者:刘希秀;冉兵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阿拓莫兰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阿拓莫兰组和甘利欣组,每组48例,治疗3个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及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IV型胶原的变化,并对2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阿拓莫兰与甘利欣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均有疗效.能抗炎、抗氧化,直接抑制纤维生成、细胞增生,抑制星状细胞增殖、活化,阿拓莫兰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更好,优于甘利欣组.结论 阿拓莫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周立文;贝文政 刊期: 2008年第19期
急性肾衰竭是急症患者中常见疾病.病死率高,缺乏有效预防措施.凋亡与急性肾损伤有关,但其调节机制不明.信号转导、生长因子、p53等途径可能参与肾脏炎症和凋亡过程.现综述凋亡与急性肾衰竭的关系.通过改变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可望为临床ARF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葛成国;靳风烁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脑出血是脑卒中的一种类型,是人类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以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过去几年对于脑出血介导的脑损伤机制有了逐步的了解.实验调查表明,凝血酶生成、红细胞溶解和铁毒性在其中起主要作用,这些机制可能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方向.文章对凝血酶和铁在脑出血介导脑损伤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作者:朱丹化;叶盛;诸葛其钏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肱骨髁间骨折属于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并发症较多.不同的骨折类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为了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现对国内外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晓波;戴振国;刘波;刘佰弘 刊期: 2008年第19期
海藻糖是目前血细胞冻干保存中常用的保护剂,作为一种稳定的非还原性双糖,它在细胞冷冻、干燥、冻干过程中对细胞活性有着良好的保护作用并显露出在血细胞冻干保存中的广阔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就冻干对血细胞损伤机理,海藻糖对血细胞冻干过程中的保护机制及海藻糖在血细胞冻干保存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石釧;韩俊领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显著增多,患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IFI的病原菌主要由念珠菌属、曲霉菌、隐球菌属等机会致病真菌.由于IFI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而真菌感染常发生在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儿,其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反应与其他许多疾病相似,很难诊断,因而要结合实验室、影像、临床表现作出诊断.目前IFI的治疗策略分为预防性治疗、先发治疗、经验治疗和目标治疗,药物选择主要有咪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卡泊芬净等.
作者:荆俊华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学科,诊断学见习是诊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诊断学见习教学质量是搞好诊断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见习教师集体培训和备课、合理安排教学进程、更新教学设备、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考评方式、加强对学生人文科学教育及增加学生见习机会等措施以提高诊断学见习教学质量.
作者:郭晓云;周洁 刊期: 2008年第19期
钠-氢交换蛋白质是维持细胞内环境的主要细胞膜蛋白质之一,其主要功能是调节细胞内pH值,使之保持在生理范围之内.细胞内pH值的变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细胞的生长、分裂、增殖、分化和死亡,以及细胞的移动和肿瘤细胞的转移.
作者:周慧芬;刁路明;赵红刚 刊期: 200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