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非乙醇性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唐明明;蔡松;邬静娜

关键词:老年, 非乙醇性脂肪肝, 代谢综合征
摘要:目的 探讨非乙醇性脂肪肝(NAFL)老年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情况.方法 选取≥60岁NAFL患者56例.测量其代谢指标,以57例无脂肪肝的同年龄段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NAFL组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三酰甘油、尿酸均高于对照组,NAFL组MS、高三酰甘油血症和超重、肥胖的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与MS有关(P<0.05).结论 老年人NAFL虽有其自身特点,但可能与MS有关.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激光治疗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病理性近视患者常见的视力下降原因,通常可引起不可逆的中心视力丧失.本文主要对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流行病学、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激光治疗进行综述,其中激光光凝、经瞳孔温热疗法、光动力疗法等激光治疗是文章的焦点.

    作者:张士胜;廖华萍;王康孙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应用内镜治疗26例胆囊切除术后的体会

    目的 探讨内镜在处理胆囊切除术后对胆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胆囊切除术后出现l腹痛等症状者行内镜下胰胆管造影(ERCP),对明确为胆管并发症者作以下治疗:①胆管残余结石行l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②胆管部分狭窄行内镜胆管扩张后置内支架治疗;③胆总管完全横断继以外科手术治疗;④胆漏者行留置鼻胆引流管.结果 26例并发症者中,胆管残余结石19例(占76%),结石均予以取出.胆总管部分狭窄2例(占8%),随访半年,2例均取得满意效果.胆总管完全横断1例(占4%),行外科手术.胆漏2例(占8%).内镜治疗后48h关闭.1例治疗失败,1例为十二指肠乳头肌功能不全,经乳头肌切开,症状缓解.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临床上怀疑有胆管并发症.应尽早行ERCP检查,明确病因,予以相应治疗.

    作者:徐秀云;王淑萍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探讨

    肱骨髁间骨折属于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并发症较多.不同的骨折类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为了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现对国内外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晓波;戴振国;刘波;刘佰弘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胰岛素抵抗与相关因素的研究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因素有脂肪代谢异常、PTEN、抵抗素、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脂联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Υ和胰岛素受体底物.胰岛β细胞既是胰岛素分泌细胞也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作者:曹鹏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是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等多种生物活性的生长因子.研究表明,其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文章就其在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和研究现状作了阐述,说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结直肠肿瘤的关系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作者:雷娜;黄桂林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水通道蛋白4与脑水肿的研究进展

    水通道蛋白4(AQP4)是在脑高表达的一种水通道蛋白,主要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尤其在与毛细血管和软脑膜直接接触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丰富,是控制水进出脑组织的通道.AQP4的功能和表达的失调与大脑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包括脑水肿、脑积水、脑卒中、肿瘤、感染和癫痫等.本文综述了AQP4与脑水肿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岩;陈国忠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早期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调强放射治疗应用于早期鼻咽癌,在提高肿瘤控制的同时,降低了正常组织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技术融合的应用以及对靶区勾画、照射野设置、调强给量方式等认识的加深,调强放射治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在调强放射治疗的靶区勾画、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学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于斌;张勇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凋亡与急性肾衰竭的关系研究进展

    急性肾衰竭是急症患者中常见疾病.病死率高,缺乏有效预防措施.凋亡与急性肾损伤有关,但其调节机制不明.信号转导、生长因子、p53等途径可能参与肾脏炎症和凋亡过程.现综述凋亡与急性肾衰竭的关系.通过改变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可望为临床ARF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葛成国;靳风烁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双盘对称状封堵器治疗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研究

    目的分析应用国产双盘对称状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3年3月至2008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采用国产双盘对称状封堵器对48例合并膜部瘤的膜周部室问隔缺损行封堵治疗,并于术后1、3、6、12个月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 48例患者中46例封堵成功,成功率95.8%,未成功的2例均因多出口不能完全封堵而建议外科手术.其中36例封堵右心室面破口,10例封堵左心室面破口,术后即刻发生少量残余分流4例,3个月随访时均消失;术中出现脑栓塞1例,2个月后瘫痪肢体完全恢复;术后6d出现问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治疗3d后传导阻滞完全消失.结论 应用国产双盘对称状封堵器治疗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应根据膜部瘤的位置、形态、破口大小、数目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封堵,以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长厚;牛和平;付金国;马晓丽;万艳芳;费玲;陈树平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中波紫外线与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皮肤鳞状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皮肤肿瘤之一.而紫外线是诱发鳞癌的主要因素,但其诱发皮肤癌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中中波紫外线对角质形成细胞的DNA损伤是诱发皮肤癌的基础.p53、Fas/FasL、砷及免疫抑制等因素在中波紫外线诱导的鳞癌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机体对中波紫外线造成的光损伤又有多种修复途径.

    作者:李艳茹;王晓彦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阻断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进展

    中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对人群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而母耍传播是HBV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途径.重视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成为国内外专家的共识.加强围生期孕妇的保健及筛检,联合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以及抗病毒治疗阻断围生期HBV母婴传播,已取得一定的疗效,HBV感染率明显下降.本文就HBV母婴传播途径及阻断措施进行了综述.

    作者:项桂菊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类固醇激素鼓室给药治疗内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

    近年来鼓室用药治疗内耳疾病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该方法保留了完整的内耳结构、安全性较高,是目前针对内耳局部的主要给药方式.鼓室用药优于胃肠或静脉给药,可避开血-迷路屏障直接进入内耳使得内、外淋巴液中的药物浓度较高;同时避免了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实践中,经鼓室应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内耳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阐述了近年来类固醇激素鼓室内给药治疗内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方面的进展.

    作者:王亚林;汪银凤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翼状胬肉的研究现状

    翼状胬肉是我国常见的眼表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手术是去除本病的惟一方法,但术后复发率很高.临床上应根据翼状胬内的类型(原发性或继法性)、病变分期、程度、部位及角膜缘状态的不同而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以达到大限度地提高手术愈后效果、降低复发率及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作者:张淑静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跨血脑屏障给药的研究进展

    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几乎所有的大分子治疗园子和超过98%的小分子药物难以到达脑组织发挥其治疗作用.因此,探索能高效传递药物和生物大分子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相应治疗的模式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新近研究证实:免疫脂质体能安全有效地介导药物穿透血脑屏障.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关于跨血脑屏障给药技术的新研究进展,对血脑屏障的结构及调控、免疫脂质体的性质特点、在脑组织内的释放机制及给药途径进行总结,并对其临床应用做出展望.

    作者:陈思源;肖农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阿拓莫兰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拓莫兰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阿拓莫兰组和甘利欣组,每组48例,治疗3个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及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IV型胶原的变化,并对2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阿拓莫兰与甘利欣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均有疗效.能抗炎、抗氧化,直接抑制纤维生成、细胞增生,抑制星状细胞增殖、活化,阿拓莫兰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更好,优于甘利欣组.结论 阿拓莫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周立文;贝文政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海藻糖在血细胞冻干保存中的应用

    海藻糖是目前血细胞冻干保存中常用的保护剂,作为一种稳定的非还原性双糖,它在细胞冷冻、干燥、冻干过程中对细胞活性有着良好的保护作用并显露出在血细胞冻干保存中的广阔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就冻干对血细胞损伤机理,海藻糖对血细胞冻干过程中的保护机制及海藻糖在血细胞冻干保存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石釧;韩俊领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身研究和中医治疗进展

    本文以心理社会因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身状态影响为线索,归纳整理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理因素影响的机制和危害、心理特征分析的作用、心身研究的重要进展以及中医治疗的效果,即就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心身研究和中医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贾锡莲;崔维强;王宝仙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影响的机制

    高血糖状态影响了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急性心肌梗死常因应激状态以及胰岛素抵抗引起血糖升高,高血糖具有较高的炎性反应状态,加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炎性反应,高血糖也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再灌注.故应积极控制高血糖状态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预后.

    作者:于宏颖;王柏颖;王满庆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肠神经胶质细胞研究进展

    肠神经胶质细胞除了对神经支持功能外,可能还具有许多复杂的内平衡调控功能.例如对肠屏障功能和内稳态的调节,神经周边内环境和肠动力内平衡的调节,钙平衡及离子平衡的调节,神经介质功能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维持了肠神经系统的完整性.近发现,肠神经胶质细胞在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为大家提供重新认识这些疾病的窗口,有助于相关消化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吕健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进展

    分化型甲状腺癌是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早期无特异性表现,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但穿刺细胞学检查是术前确诊的重要依据.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内分泌治疗.手术治疗是佳方法,但切除范围和是否常规行颈淋巴结清扫尚存争议.

    作者:杨焕东;刘全凤 刊期: 2008年第19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