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利国;周国华
临床常见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报道,但本例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中发现患有房间隔缺损,与介入封堵术无关.查阅过去20年中、英文文献,仅见一例类似报道[1].
作者:王新敏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儿童食物过敏的发病率较成人高,症状多种多样,可以累及胃肠道、呼吸道及皮肤.诊断食物过敏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和测定食物特异性IgE,但双盲对照食物激发试验是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治疗食物过敏有效的措施是严格避免特定食物变应原的摄入,亦可用免疫疗法、基因治疗及益生菌疗法.
作者:赵巧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寻找测定清热暗疮丸中栀子苷含量的可靠方法,以控制产品的质量.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乙腈-水(11∶89)为流动相;色谱柱为Diamonsil(钻石)C18柱(250 mm×4.6mm×5 μm),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38 nm,采用外标法.结果 栀子苷在9.08μ~105.8 μg范围里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栀子苷的回收率为100.19%.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重复性好,为清热暗疮丸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邵燕虹;宋丽莉;周燕双 刊期: 2008年第22期
许多病毒感染性疾病不仅传染性强,而且病死率高.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抗病毒西药,而有些中草药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成为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中药抗呼吸道、消化道、肝炎、单纯疱疹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认为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某些中药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还可以延缓细胞病变,且可以提高机体诱生干扰素的能力.
作者:王彦芳;秦林;王焱;岳启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受体阻滞剂根据其化学结构不同,其应用也不同,特别是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某些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某些受体阻滞剂可用于心力衰竭,受体阻滞剂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于膜稳定作用有关,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早已肯定,现在就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中的应用做以介绍.
作者:孟宪丽 刊期: 2008年第22期
顺铂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广谱高效抗癌药,但该药具有严重的耳不良反应,可造成双侧听力损失.本文就国内外近年对顺铂耳毒性的作用机制及其防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孙伟霞;王爱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又称为连续性血液净化,一般定义为每天连续24 h或接近24 h的一种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CRRT早应用于重症急性肾衰竭的治疗,现已应用到各种临床常见危重症的抢救上,各种危重的急、慢性肾衰竭、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都是CRRT治疗的适应证,它是急性肾衰竭,尤其是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李静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是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重要组成物之一,对维持血浆纤溶系统的稳定起重要作用.PAI-1的水平升高或者减低容易导致纤溶系统失衡,促使血栓形成或出血.PAI-1水平受基因调控,其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和恢复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黄芩;唐玉兰 刊期: 2008年第22期
胰腺纤维化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理学特征,而活化的胰腺星形细胞(PSC)是胰腺纤维化发生的始动细胞,也是纤维化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国内外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如细胞因子(常见的有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10)、激活蛋白、氧应激及细胞内压力等诸多因素,均可通过各自的作用来影响PSC的活性,终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TGF-β/Smad信号转导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等细胞内信号调节PSC的活化、增殖及胰腺慢性炎症和纤维化形成过程.
作者:梁晓强;章学林;张静喆 刊期: 2008年第22期
随着内镜及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神经内镜辅助下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医师的青睐.在熟悉解剖知识的基础上,眶上锁孔入路的已被许多神经外科医师运用于特定部位动脉瘤、垂体瘤和部分颅脑损伤手术中.本文就眶上锁孔入路的内镜解剖及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赵冬;刘祺;王业忠 刊期: 2008年第22期
自由基所致的脂质过氧化和继发的钙超载造成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川芎嗪(TMP)应用于AS相关性疾病临床疗效已得到证实.探讨川芎嗪在抗AS尤其是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将为AS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提高新的靶点.
作者:崔磊;王守训;刘新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和IL-10各有其显著的特点,在肠道炎症性的免疫反应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IL-8是一种致炎因子,同时也是一种趋化因子,在致炎过程中,它与其他的炎性因子有相互促进的作用;IL-10是一种抑炎因子,在炎性反应中它可以抑制炎性免疫反应,使机体或细胞免受进一步的损害.深入研究这两种细胞因子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及慢性末端回肠炎的治疗、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利国;周国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组织因子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通过介导凝血激活促进血栓形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是组织因子的内源性抑制剂,有两种同族异形体,即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二者均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此外,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维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方面有独特作用.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现就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生理作用及二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王占新;王启贤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大量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的致病因子,HP感染可导致胃炎、胃溃疡的长期存在.而胃癌的形成亦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溃疡的长期存在有关,故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于HP感染与胃癌(尤其是非贲门胃癌)的相关性研究,根除HP的治疗在胃癌的临床防治中也越来越广泛.本文旨在对诸多学者关于HP与胃癌及胃癌相关性胃疾病的关系的研究加以综述.
作者:赵淑荣;崔磊;王守训 刊期: 2008年第22期
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在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VEGF-D是具代表性的淋巴管生成因子,肿瘤组织可以生成大量的淋巴管生成因子,它们与相应的受体VEGFR-3结合诱导肿瘤性的淋巴管生成.实体瘤播散的早途径是经淋巴道的区域性淋巴结播散,所以对肿瘤组织中淋巴管生成的研究有助于肿瘤转移的预防和开展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郑海燕;张娜;杜华欣 刊期: 2008年第22期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一种小分子二聚体蛋白质,在结构上与神经生长因子相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类型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维护和再生都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人们已认识到BDNF与大脑关系极其密切.现就BDNF与大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玲玲;邵金贵 刊期: 2008年第22期
股骨头坏死作为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其临床疗效随访和评价日益受到重视.查阅近几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对股骨头坏死的近期和中远期疗效统计及分析,并对其疗效评价的回顾,认为目前的评价指标主要是从临床功能Harris评分、影像学分期评分以及髋关节置换的时间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了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需要更加人性化,强调了开展远期疗效观察的重要性.
作者:何海军;陈卫衡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经过.结果 全胃肠外营养(TPN)组(40例)持续营养支持时间平均为(25.58±3.84)d,胰腺和周组织感染率达33.3%.全胃肠外营养+肠内营养(TPN+EN)组(46例)的营养支持时间平均为(17.58±4.2)d,胰腺和胰周组织的感染率为17.3%,5例(10%)的胰腺炎有反弹,无患者死亡.与TPN组比较,TPN+EN组营养支持时间短,住院天数少,平均住院费用低,感染性并发症率低,治疗后前清蛋白和清蛋白值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胰腺炎患者在肠功能恢复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维护肠屏障功能,降低胰腺炎并发症及提高其治愈率.
作者:闫百智;阴建兵;陈炜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大白兔放射性肺损伤影像学模型的制作方法,结合病理学改变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放射性肺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照射组和对照组,分别以30、40、50 Gy剂量行右肺2/3面积照射建立肺损伤模型,照射后第2、4、6、8周分别行MSCT检查并作pulmo曲线分析.结果 动物模型可安全建立,MSCT能够清晰显示大白兔放射性肺损伤毛玻璃改变、斑片状及纤维素条影.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大,肺泡腔厚度增厚明显,尤以50 Gy照射损伤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分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各时间点右肺密度显著高于左肺.结论 大白兔右肺一次30、40、50 Gy照射可以制作放射性肺损伤的急性模型,且50 Gy照射损伤为明显.MSCT可以早期诊断放射性肺损伤.
作者:丁文;刘佰弘;李鑫欣 刊期: 2008年第22期
高血压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炎症在多数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慢性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关键性作用已经确定,高血压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也可能是一种慢性低级别炎性反应.慢性炎症可能是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多种机制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胜利;刘应才 刊期: 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