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炎症:高血压的一种发病机制

王胜利;刘应才

关键词:高血压, 慢性炎症, 细胞因子
摘要:高血压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炎症在多数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慢性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关键性作用已经确定,高血压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也可能是一种慢性低级别炎性反应.慢性炎症可能是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多种机制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ICAM-1在多发性硬化发病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多发性硬化是由Th1细胞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多发性硬化及其动物模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鞘内炎症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ICAM-1在多发性硬化发病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王军;吕洁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腺苷及腺苷受体与败血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败血症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感染产生的全身性炎性反应,反应过度可引起休克及多器官衰竭现象产生,后导致死亡.腺苷是一种嘌呤核苷,能通过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调控机体的炎性免疫应答的强度,并与多种免疫细胞炎性介质的释放有关.研究发现,腺苷及其受体通过调控炎性免疫应答在败血症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其作用机制的揭示将为败血症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作者:李泽武;曲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心内科临床见习授课的体会

    临床见习阶段是医学生未来临床实习和临床工作职业生涯的初始的基石.如何带好临床见习学生值得带教教师的深入探讨.本文从带教老师的师资培训、带教理念、授课方式、方法以及与患者的沟通几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开展心内科临床见习教学,提高见习教学质量.

    作者:何燕;李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HPLC法测定清热暗疮丸中栀子苷的含量

    目的 寻找测定清热暗疮丸中栀子苷含量的可靠方法,以控制产品的质量.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乙腈-水(11∶89)为流动相;色谱柱为Diamonsil(钻石)C18柱(250 mm×4.6mm×5 μm),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38 nm,采用外标法.结果 栀子苷在9.08μ~105.8 μg范围里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栀子苷的回收率为100.19%.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重复性好,为清热暗疮丸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邵燕虹;宋丽莉;周燕双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神经生长因子与脑的研究进展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典型代表,为一种碱性蛋白,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之一,有明显的中枢效应.NGF与脑的关系十分密切,不仅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发育、生长、再生,而且在一些脑疾病、脑损伤的修复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媛;邵金贵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慢性炎症:高血压的一种发病机制

    高血压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炎症在多数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慢性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关键性作用已经确定,高血压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也可能是一种慢性低级别炎性反应.慢性炎症可能是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多种机制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胜利;刘应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与肠道炎症关系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和IL-10各有其显著的特点,在肠道炎症性的免疫反应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IL-8是一种致炎因子,同时也是一种趋化因子,在致炎过程中,它与其他的炎性因子有相互促进的作用;IL-10是一种抑炎因子,在炎性反应中它可以抑制炎性免疫反应,使机体或细胞免受进一步的损害.深入研究这两种细胞因子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及慢性末端回肠炎的治疗、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利国;周国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PAI-1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是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重要组成物之一,对维持血浆纤溶系统的稳定起重要作用.PAI-1的水平升高或者减低容易导致纤溶系统失衡,促使血栓形成或出血.PAI-1水平受基因调控,其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和恢复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黄芩;唐玉兰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颅脑创伤研究的回顾(2006~2007年)

    颅脑创伤(TBI)以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社会危害性大等原因,一直备受创伤学界的关注.各种基础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平台,对于促进TBI的救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自2006~2007年有关TBI基础研究方面的文献进行回顾.

    作者:李冰;闫华;只达石;刘暌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下壁导联钩形R波对诊断小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价值

    目的 探讨小儿心电图下壁导联钩形R波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比较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38例(Ⅰ组),其他各类先天性心脏病59例(Ⅱ组)及正常小儿106例(Ⅲ组)的下壁导联钩形R波及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出现率.结果 至少一个导联出现钩形R波,Ⅰ组为:78.9%,Ⅱ组:20.3%,Ⅲ组:14.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房间隔缺损(ASD)的特异度75%,认为下壁导联钩形R波是小儿继发孔型ASD的一种独立的心电图征象.结论 3个下壁导联均出现钩形R波或至少一个下壁导联出现钩形R波且伴右束支传导阻滞对诊断继发孔型ASD有高度意义.

    作者:王建华;陈茜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经眶上锁孔入路的内镜解剖及临床应用

    随着内镜及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神经内镜辅助下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医师的青睐.在熟悉解剖知识的基础上,眶上锁孔入路的已被许多神经外科医师运用于特定部位动脉瘤、垂体瘤和部分颅脑损伤手术中.本文就眶上锁孔入路的内镜解剖及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赵冬;刘祺;王业忠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ILK/PI3K/PKB转导通路与肿瘤

    整合素连接激酶(ILK)以依赖于磷酯酰肌醇3-激酶(PDK)方武激活,通过磷酸化下游底物蛋白激酶B(PKB)等使细胞外信号向下游传递,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及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黏附等进行调控,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ILK/PI3K/PKB传导通路中一些酶类或基因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明艳;冯虹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中药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许多病毒感染性疾病不仅传染性强,而且病死率高.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抗病毒西药,而有些中草药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成为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中药抗呼吸道、消化道、肝炎、单纯疱疹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认为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某些中药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还可以延缓细胞病变,且可以提高机体诱生干扰素的能力.

    作者:王彦芳;秦林;王焱;岳启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西咪替丁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作为H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主要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等.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西咪替丁具有抗肿瘤作用.本文就西咪替丁抗肿瘤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马丽娟;王卓;胡晋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老年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96例CHD患者及78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评价IR,并对CHD患者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HD患者的空腹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D患者与体质量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危险因素聚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CHD患者与IR密切相关,对CHD的治疗须对其发病基础IR及多种代谢异常进行全面的防治.

    作者:刘兴萍;王钧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房间隔缺损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报道

    临床常见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报道,但本例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中发现患有房间隔缺损,与介入封堵术无关.查阅过去20年中、英文文献,仅见一例类似报道[1].

    作者:王新敏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NAG-1基因在肿瘤形成及诊断中的作用

    NAG-1,一种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在众多肿瘤中,都可通过测定NAG-1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工具.虽然一般认为NAG-1是抗肿瘤形成的组成部分,但其分泌、具体过程、潜在的储存是非常复杂的,并因肿瘤的微环境不同而改变,并有潜在改变肿瘤发展及浸润作用.

    作者:黄永建;兰斌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随访及评价现状

    股骨头坏死作为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其临床疗效随访和评价日益受到重视.查阅近几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对股骨头坏死的近期和中远期疗效统计及分析,并对其疗效评价的回顾,认为目前的评价指标主要是从临床功能Harris评分、影像学分期评分以及髋关节置换的时间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了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需要更加人性化,强调了开展远期疗效观察的重要性.

    作者:何海军;陈卫衡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胰腺星形细胞活化及信号转导

    胰腺纤维化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理学特征,而活化的胰腺星形细胞(PSC)是胰腺纤维化发生的始动细胞,也是纤维化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国内外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如细胞因子(常见的有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10)、激活蛋白、氧应激及细胞内压力等诸多因素,均可通过各自的作用来影响PSC的活性,终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TGF-β/Smad信号转导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等细胞内信号调节PSC的活化、增殖及胰腺慢性炎症和纤维化形成过程.

    作者:梁晓强;章学林;张静喆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生物膜状态下变异链球菌生物学行为研究

    龋病是细菌性疾病,变异链球菌是公认的主要致龋菌.现代龋病学研究认为,浮游变异链球难以在口腔中生存,只有形成牙菌斑生物膜才可能生存并致龋.大量研究表明,生物膜细菌与浮游细菌在生长代谢、致病性、对药物的敏感性以及对抗宿主防御系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就生物膜状态下变链菌的生物学行为予以综述.

    作者:邱明;黄晓晶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