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房间隔缺损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报道

王新敏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 心肌梗死
摘要:临床常见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报道,但本例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中发现患有房间隔缺损,与介入封堵术无关.查阅过去20年中、英文文献,仅见一例类似报道[1].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胰腺星形细胞活化及信号转导

    胰腺纤维化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理学特征,而活化的胰腺星形细胞(PSC)是胰腺纤维化发生的始动细胞,也是纤维化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国内外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如细胞因子(常见的有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10)、激活蛋白、氧应激及细胞内压力等诸多因素,均可通过各自的作用来影响PSC的活性,终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TGF-β/Smad信号转导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等细胞内信号调节PSC的活化、增殖及胰腺慢性炎症和纤维化形成过程.

    作者:梁晓强;章学林;张静喆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白细胞介素1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IR)又称IR综合征,是一种异常的病理状态,是许多临床疾病或病征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共同危险因素.IR的原因复杂.近年来关于白细胞介素1在IR发生中的作用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就此予以综述.

    作者:黄朝莉;钟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随访及评价现状

    股骨头坏死作为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其临床疗效随访和评价日益受到重视.查阅近几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对股骨头坏死的近期和中远期疗效统计及分析,并对其疗效评价的回顾,认为目前的评价指标主要是从临床功能Harris评分、影像学分期评分以及髋关节置换的时间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了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需要更加人性化,强调了开展远期疗效观察的重要性.

    作者:何海军;陈卫衡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腺苷及腺苷受体与败血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败血症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感染产生的全身性炎性反应,反应过度可引起休克及多器官衰竭现象产生,后导致死亡.腺苷是一种嘌呤核苷,能通过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调控机体的炎性免疫应答的强度,并与多种免疫细胞炎性介质的释放有关.研究发现,腺苷及其受体通过调控炎性免疫应答在败血症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其作用机制的揭示将为败血症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作者:李泽武;曲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下壁导联钩形R波对诊断小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价值

    目的 探讨小儿心电图下壁导联钩形R波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比较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38例(Ⅰ组),其他各类先天性心脏病59例(Ⅱ组)及正常小儿106例(Ⅲ组)的下壁导联钩形R波及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出现率.结果 至少一个导联出现钩形R波,Ⅰ组为:78.9%,Ⅱ组:20.3%,Ⅲ组:14.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房间隔缺损(ASD)的特异度75%,认为下壁导联钩形R波是小儿继发孔型ASD的一种独立的心电图征象.结论 3个下壁导联均出现钩形R波或至少一个下壁导联出现钩形R波且伴右束支传导阻滞对诊断继发孔型ASD有高度意义.

    作者:王建华;陈茜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中药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许多病毒感染性疾病不仅传染性强,而且病死率高.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抗病毒西药,而有些中草药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成为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中药抗呼吸道、消化道、肝炎、单纯疱疹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认为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某些中药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还可以延缓细胞病变,且可以提高机体诱生干扰素的能力.

    作者:王彦芳;秦林;王焱;岳启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心内科临床见习授课的体会

    临床见习阶段是医学生未来临床实习和临床工作职业生涯的初始的基石.如何带好临床见习学生值得带教教师的深入探讨.本文从带教老师的师资培训、带教理念、授课方式、方法以及与患者的沟通几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开展心内科临床见习教学,提高见习教学质量.

    作者:何燕;李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经眶上锁孔入路的内镜解剖及临床应用

    随着内镜及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神经内镜辅助下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医师的青睐.在熟悉解剖知识的基础上,眶上锁孔入路的已被许多神经外科医师运用于特定部位动脉瘤、垂体瘤和部分颅脑损伤手术中.本文就眶上锁孔入路的内镜解剖及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赵冬;刘祺;王业忠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又称为连续性血液净化,一般定义为每天连续24 h或接近24 h的一种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CRRT早应用于重症急性肾衰竭的治疗,现已应用到各种临床常见危重症的抢救上,各种危重的急、慢性肾衰竭、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都是CRRT治疗的适应证,它是急性肾衰竭,尤其是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李静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光敏剂在光动力疗法中的作用

    光动力学疗法(PDT)是20世纪兴起的一种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和表浅或腔内良性病变的方法,其通过全身或局部应用光敏剂,经特定波长光照射病变部位达到治疗目的 .光敏剂作为PDT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于PDT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概述了PDT的基本原理、光敏剂的特点及光化学原理,重点综述了光敏剂在组织内吸收分布及在光动力学中的作用.

    作者:邵红霞;刘蓉;吴琦;高瑞霄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检测对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急性脑梗死后可出现交感神经反射活动的抑制.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测技术可以定量评价急性脑梗死后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体感诱发电位(SEP)体现了中枢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并在预测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方面有重要的I豳床应用价值;运动诱发电位(MEP)主要反映锥体柬的功能状态,故所有影响到运动中枢和运动传导通路部位的梗死,患者MEP异常率高.MEP检查对判断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MEP可定量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缺损情况,并作为运动功能恢复的早期预测指标.

    作者:刘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再发卒中的风险评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TIA后有约2/3的患者会再发卒中,其中1/3的患者发展为非TIA性卒中.对TIA后再发卒中的风险进行预测非常重要,可以判断患者的预后,尽早对高风险患者进行干预.本文就近年来TIA后再发卒中的诸多风险评价系统予以综述,以期为TIA的预后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陈晨;马晓萌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血管炎性病变,主要累及动脉内膜.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步骤.细胞间黏附分子1是可表达于内皮细胞膜上的单链糖蛋白,在各种炎性因子刺激下表达迅速上调,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本文根据目前关于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王冬梅;芦丽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大动脉僵硬及一氧化氮的调节作用

    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均可导致动脉僵硬,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单纯的收缩期高血压和脉压差增大.大动脉僵硬与动脉粥样斑块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评估大动脉僵硬的方法主要有脉压差和主动脉脉搏速度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对大动脉僵硬具有调节作用.本文对大动脉僵硬及NO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朱宝亮;刘梅芳;刘文彦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老年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96例CHD患者及78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评价IR,并对CHD患者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HD患者的空腹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D患者与体质量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危险因素聚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CHD患者与IR密切相关,对CHD的治疗须对其发病基础IR及多种代谢异常进行全面的防治.

    作者:刘兴萍;王钧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慢性炎症:高血压的一种发病机制

    高血压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炎症在多数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慢性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关键性作用已经确定,高血压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也可能是一种慢性低级别炎性反应.慢性炎症可能是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多种机制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胜利;刘应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泮托拉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源性溃疡3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源性溃疡(HU)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电子胃镜确诊HU 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常规组30例,采用泮托拉唑40 mg/d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在常规治疗组和基础上加用普萘洛尔30~60 mg/d口服治疗,疗程4周,同时比较肝功能不同分级级别的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肝功能Child分级患者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级溃疡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级与C级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HU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晓周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房间隔缺损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报道

    临床常见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报道,但本例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中发现患有房间隔缺损,与介入封堵术无关.查阅过去20年中、英文文献,仅见一例类似报道[1].

    作者:王新敏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胚胎干细胞移植在心肌修复中的应用

    心脏疾病以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著称,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近的研究显示ESC来源的心肌细胞可以在多种动物模型中修复陈旧心肌梗死.这些研究为治疗心脏疾病提供了新颖的组织工程模式.本文主要对近期在心肌损伤动物中胚胎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结果进行综述.

    作者:刘宇娜;张敬学;吴红金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儿童食物过敏的诊疗进展

    儿童食物过敏的发病率较成人高,症状多种多样,可以累及胃肠道、呼吸道及皮肤.诊断食物过敏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和测定食物特异性IgE,但双盲对照食物激发试验是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治疗食物过敏有效的措施是严格避免特定食物变应原的摄入,亦可用免疫疗法、基因治疗及益生菌疗法.

    作者:赵巧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