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
NAG-1,一种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在众多肿瘤中,都可通过测定NAG-1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工具.虽然一般认为NAG-1是抗肿瘤形成的组成部分,但其分泌、具体过程、潜在的储存是非常复杂的,并因肿瘤的微环境不同而改变,并有潜在改变肿瘤发展及浸润作用.
作者:黄永建;兰斌 刊期: 2008年第22期
整合素连接激酶(ILK)以依赖于磷酯酰肌醇3-激酶(PDK)方武激活,通过磷酸化下游底物蛋白激酶B(PKB)等使细胞外信号向下游传递,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及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黏附等进行调控,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ILK/PI3K/PKB传导通路中一些酶类或基因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明艳;冯虹 刊期: 2008年第22期
临床常见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报道,但本例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中发现患有房间隔缺损,与介入封堵术无关.查阅过去20年中、英文文献,仅见一例类似报道[1].
作者:王新敏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小肠移植一直是临床上难度大的移植手术之一,因此其发展远远落后干其他器官和组织移植的发展水平.自环孢素A问世以来,小肠移植的病例逐渐增多.随后,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FK506)等问世,使小肠移植成功率大大上升,本文从小肠移植临床新技术、移植小肠保存、抗排斥反应、术后抗感染、菌群异位、营养支持等几个方面对小肠移植近年来的研究予以归纳和阐述.
作者:金昭;侯明星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光动力疗法是一门新兴的肿瘤消融技术,疗效较好.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是其中一种,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许多专家在不断地尝试拓展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的治疗范围,本文就近年来5-氯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情况予以综述.
作者:侯淑萍;刘全忠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经过.结果 全胃肠外营养(TPN)组(40例)持续营养支持时间平均为(25.58±3.84)d,胰腺和周组织感染率达33.3%.全胃肠外营养+肠内营养(TPN+EN)组(46例)的营养支持时间平均为(17.58±4.2)d,胰腺和胰周组织的感染率为17.3%,5例(10%)的胰腺炎有反弹,无患者死亡.与TPN组比较,TPN+EN组营养支持时间短,住院天数少,平均住院费用低,感染性并发症率低,治疗后前清蛋白和清蛋白值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胰腺炎患者在肠功能恢复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维护肠屏障功能,降低胰腺炎并发症及提高其治愈率.
作者:闫百智;阴建兵;陈炜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和IL-10各有其显著的特点,在肠道炎症性的免疫反应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IL-8是一种致炎因子,同时也是一种趋化因子,在致炎过程中,它与其他的炎性因子有相互促进的作用;IL-10是一种抑炎因子,在炎性反应中它可以抑制炎性免疫反应,使机体或细胞免受进一步的损害.深入研究这两种细胞因子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及慢性末端回肠炎的治疗、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利国;周国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胰岛素抵抗(IR)又称IR综合征,是一种异常的病理状态,是许多临床疾病或病征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共同危险因素.IR的原因复杂.近年来关于白细胞介素1在IR发生中的作用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就此予以综述.
作者:黄朝莉;钟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受体阻滞剂根据其化学结构不同,其应用也不同,特别是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某些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某些受体阻滞剂可用于心力衰竭,受体阻滞剂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于膜稳定作用有关,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早已肯定,现在就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中的应用做以介绍.
作者:孟宪丽 刊期: 2008年第22期
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均可导致动脉僵硬,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单纯的收缩期高血压和脉压差增大.大动脉僵硬与动脉粥样斑块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评估大动脉僵硬的方法主要有脉压差和主动脉脉搏速度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对大动脉僵硬具有调节作用.本文对大动脉僵硬及NO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朱宝亮;刘梅芳;刘文彦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组织因子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通过介导凝血激活促进血栓形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是组织因子的内源性抑制剂,有两种同族异形体,即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二者均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此外,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维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方面有独特作用.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现就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生理作用及二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王占新;王启贤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大白兔放射性肺损伤影像学模型的制作方法,结合病理学改变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放射性肺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照射组和对照组,分别以30、40、50 Gy剂量行右肺2/3面积照射建立肺损伤模型,照射后第2、4、6、8周分别行MSCT检查并作pulmo曲线分析.结果 动物模型可安全建立,MSCT能够清晰显示大白兔放射性肺损伤毛玻璃改变、斑片状及纤维素条影.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大,肺泡腔厚度增厚明显,尤以50 Gy照射损伤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分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各时间点右肺密度显著高于左肺.结论 大白兔右肺一次30、40、50 Gy照射可以制作放射性肺损伤的急性模型,且50 Gy照射损伤为明显.MSCT可以早期诊断放射性肺损伤.
作者:丁文;刘佰弘;李鑫欣 刊期: 2008年第22期
胰腺纤维化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理学特征,而活化的胰腺星形细胞(PSC)是胰腺纤维化发生的始动细胞,也是纤维化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国内外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如细胞因子(常见的有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10)、激活蛋白、氧应激及细胞内压力等诸多因素,均可通过各自的作用来影响PSC的活性,终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TGF-β/Smad信号转导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等细胞内信号调节PSC的活化、增殖及胰腺慢性炎症和纤维化形成过程.
作者:梁晓强;章学林;张静喆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血管炎性病变,主要累及动脉内膜.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步骤.细胞间黏附分子1是可表达于内皮细胞膜上的单链糖蛋白,在各种炎性因子刺激下表达迅速上调,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本文根据目前关于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王冬梅;芦丽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临床见习阶段是医学生未来临床实习和临床工作职业生涯的初始的基石.如何带好临床见习学生值得带教教师的深入探讨.本文从带教老师的师资培训、带教理念、授课方式、方法以及与患者的沟通几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开展心内科临床见习教学,提高见习教学质量.
作者:何燕;李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前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遗传、环境、代谢、免疫、细胞凋亡等多个因素有关,其中细胞凋亡因素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口腔扁平苔藓上皮角质细胞凋亡指数增高,上皮固有层出现凋亡小体.而凋亡小体的出现表明了细胞凋亡的存在,由此推测,口腔扁平苔藓病变形成及发展部分归因于凋亡.本文对口腔扁平苔藓发病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作者:程曼莉;何克新 刊期: 2008年第22期
作为H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主要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等.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西咪替丁具有抗肿瘤作用.本文就西咪替丁抗肿瘤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马丽娟;王卓;胡晋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寻找测定清热暗疮丸中栀子苷含量的可靠方法,以控制产品的质量.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乙腈-水(11∶89)为流动相;色谱柱为Diamonsil(钻石)C18柱(250 mm×4.6mm×5 μm),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38 nm,采用外标法.结果 栀子苷在9.08μ~105.8 μg范围里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栀子苷的回收率为100.19%.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重复性好,为清热暗疮丸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邵燕虹;宋丽莉;周燕双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儿童食物过敏的发病率较成人高,症状多种多样,可以累及胃肠道、呼吸道及皮肤.诊断食物过敏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和测定食物特异性IgE,但双盲对照食物激发试验是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治疗食物过敏有效的措施是严格避免特定食物变应原的摄入,亦可用免疫疗法、基因治疗及益生菌疗法.
作者:赵巧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心脏疾病以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著称,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近的研究显示ESC来源的心肌细胞可以在多种动物模型中修复陈旧心肌梗死.这些研究为治疗心脏疾病提供了新颖的组织工程模式.本文主要对近期在心肌损伤动物中胚胎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结果进行综述.
作者:刘宇娜;张敬学;吴红金 刊期: 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