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淑萍;刘全忠
败血症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感染产生的全身性炎性反应,反应过度可引起休克及多器官衰竭现象产生,后导致死亡.腺苷是一种嘌呤核苷,能通过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调控机体的炎性免疫应答的强度,并与多种免疫细胞炎性介质的释放有关.研究发现,腺苷及其受体通过调控炎性免疫应答在败血症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其作用机制的揭示将为败血症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作者:李泽武;曲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多发性硬化是由Th1细胞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多发性硬化及其动物模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鞘内炎症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ICAM-1在多发性硬化发病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王军;吕洁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光动力疗法是一门新兴的肿瘤消融技术,疗效较好.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是其中一种,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许多专家在不断地尝试拓展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的治疗范围,本文就近年来5-氯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情况予以综述.
作者:侯淑萍;刘全忠 刊期: 2008年第22期
临床常见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报道,但本例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中发现患有房间隔缺损,与介入封堵术无关.查阅过去20年中、英文文献,仅见一例类似报道[1].
作者:王新敏 刊期: 2008年第22期
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均可导致动脉僵硬,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单纯的收缩期高血压和脉压差增大.大动脉僵硬与动脉粥样斑块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评估大动脉僵硬的方法主要有脉压差和主动脉脉搏速度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对大动脉僵硬具有调节作用.本文对大动脉僵硬及NO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朱宝亮;刘梅芳;刘文彦 刊期: 2008年第22期
整合素连接激酶(ILK)以依赖于磷酯酰肌醇3-激酶(PDK)方武激活,通过磷酸化下游底物蛋白激酶B(PKB)等使细胞外信号向下游传递,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及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黏附等进行调控,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ILK/PI3K/PKB传导通路中一些酶类或基因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明艳;冯虹 刊期: 2008年第22期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一种小分子二聚体蛋白质,在结构上与神经生长因子相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类型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维护和再生都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人们已认识到BDNF与大脑关系极其密切.现就BDNF与大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玲玲;邵金贵 刊期: 2008年第22期
胰岛素抵抗(IR)又称IR综合征,是一种异常的病理状态,是许多临床疾病或病征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共同危险因素.IR的原因复杂.近年来关于白细胞介素1在IR发生中的作用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就此予以综述.
作者:黄朝莉;钟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Dysadherin是位于细胞膜的一种糖蛋白,能够促进癌症细胞的转移,属于FXYD(FXYD do-main containing ion transport regulator)家族成员.它主要表达于包括胰腺癌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仅在少数几种正常人体细胞表达.近年研究发现,dysadherin可能在胰腺癌细胞的入侵及转移发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旨在阐述dysadherin蛋白的作用机制及其与胰腺癌的关系,并为胰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方向.
作者:谢宏民;张厚德;杜冀晖;李佳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典型代表,为一种碱性蛋白,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之一,有明显的中枢效应.NGF与脑的关系十分密切,不仅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发育、生长、再生,而且在一些脑疾病、脑损伤的修复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媛;邵金贵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96例CHD患者及78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评价IR,并对CHD患者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HD患者的空腹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D患者与体质量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危险因素聚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CHD患者与IR密切相关,对CHD的治疗须对其发病基础IR及多种代谢异常进行全面的防治.
作者:刘兴萍;王钧 刊期: 2008年第22期
临床见习阶段是医学生未来临床实习和临床工作职业生涯的初始的基石.如何带好临床见习学生值得带教教师的深入探讨.本文从带教老师的师资培训、带教理念、授课方式、方法以及与患者的沟通几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开展心内科临床见习教学,提高见习教学质量.
作者:何燕;李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丙泊酚是一种常用全身麻醉药,对多种器官组织具有保护作用.研究发现,丙泊酚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保护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围手术期的心肌保护是临床麻醉研究的焦点之一.为了更好地认识丙泊酚对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从而对临床麻醉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本文就此予以综述.
作者:龙海林;徐昆 刊期: 2008年第22期
随着内镜及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神经内镜辅助下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医师的青睐.在熟悉解剖知识的基础上,眶上锁孔入路的已被许多神经外科医师运用于特定部位动脉瘤、垂体瘤和部分颅脑损伤手术中.本文就眶上锁孔入路的内镜解剖及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赵冬;刘祺;王业忠 刊期: 2008年第22期
急性脑梗死后可出现交感神经反射活动的抑制.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测技术可以定量评价急性脑梗死后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体感诱发电位(SEP)体现了中枢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并在预测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方面有重要的I豳床应用价值;运动诱发电位(MEP)主要反映锥体柬的功能状态,故所有影响到运动中枢和运动传导通路部位的梗死,患者MEP异常率高.MEP检查对判断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MEP可定量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缺损情况,并作为运动功能恢复的早期预测指标.
作者:刘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高血压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炎症在多数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慢性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关键性作用已经确定,高血压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也可能是一种慢性低级别炎性反应.慢性炎症可能是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多种机制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胜利;刘应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光动力学疗法(PDT)是20世纪兴起的一种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和表浅或腔内良性病变的方法,其通过全身或局部应用光敏剂,经特定波长光照射病变部位达到治疗目的 .光敏剂作为PDT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于PDT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概述了PDT的基本原理、光敏剂的特点及光化学原理,重点综述了光敏剂在组织内吸收分布及在光动力学中的作用.
作者:邵红霞;刘蓉;吴琦;高瑞霄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小肠移植一直是临床上难度大的移植手术之一,因此其发展远远落后干其他器官和组织移植的发展水平.自环孢素A问世以来,小肠移植的病例逐渐增多.随后,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FK506)等问世,使小肠移植成功率大大上升,本文从小肠移植临床新技术、移植小肠保存、抗排斥反应、术后抗感染、菌群异位、营养支持等几个方面对小肠移植近年来的研究予以归纳和阐述.
作者:金昭;侯明星 刊期: 2008年第22期
自由基所致的脂质过氧化和继发的钙超载造成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川芎嗪(TMP)应用于AS相关性疾病临床疗效已得到证实.探讨川芎嗪在抗AS尤其是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将为AS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提高新的靶点.
作者:崔磊;王守训;刘新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儿童食物过敏的发病率较成人高,症状多种多样,可以累及胃肠道、呼吸道及皮肤.诊断食物过敏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和测定食物特异性IgE,但双盲对照食物激发试验是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治疗食物过敏有效的措施是严格避免特定食物变应原的摄入,亦可用免疫疗法、基因治疗及益生菌疗法.
作者:赵巧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