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β2微球蛋白在膀胱癌中的意义

李建昌;柳建军

关键词:β2微球蛋白, 膀胱癌, 诊断, 治疗
摘要:β2微球蛋白(β2-MG)与多种疾病有关,它虽不是肿瘤特异性标志物,但却是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指标.综合文献资料提示,膀胱癌患者多有血、尿β2-MG增高,尿/血β2-MG比值升高,膀胱癌术后β2-MG浓度下降;如术后监测β2-MG明显升高者,多为病情恶化,预后不好,而其值低者则预后较好,生存较长;膀胱癌细胞表面β2-MG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及疗效判断及预后密切相关.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胆囊癌CT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管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诊、漏诊.本文较为详尽地阐明了导致上述情况的各种因素,并着重阐述了CT表现在其诊断上的重要性及CT诊断价值的评估.

    作者:李隽;许建荣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己酮可可碱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己酮可可碱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8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己酮可可碱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疗效及相关辅助检查指标.结果 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24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23例,无效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5.69,P<0.05).而且治疗组在降低肺动脉压、改善高黏滞血症及降低病死率等方面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己酮可可碱可用于缓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

    作者:谢晓辉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75例报道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结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汉中市中心医院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应用输尿管镜结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75例的资料,其中68例伴有轻度~中度积水,体外震波碎石无效的10例,术中发现合并息肉形成或炎症组织包裹的12例,狭窄4例.结果 75例中单次碎石成功率94.7%(71/75),2例结石上移至肾脏,2例合并输尿管狭窄者,在钬激光切开过程中穿孔,改开放手术.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高效、微创,住院周期短,手术技巧容易掌握,是输尿管结石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拓志勇;夏勇;张战宏;邵林海;旦锋;兰海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进展期胃癌内科治疗研究新进展

    胃癌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癌症死因,总生存率仅为15%~20%.手术是可切除胃癌的根治性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进展期胃癌,即使在胃癌根治术中采用更广泛的淋巴结清扫术也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多数患者终死于复发转移.荟萃分析表明辅助放、化疗可提高进展期胃癌的生存率,晚期胃癌姑息化疗可使中位生存期提高到7.5~12个月,含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伊立替康、紫杉类的化疗方案能进一步提高化疗的有效率,同时新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将为胃癌综合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周文杰;蒋敬庭;吴昌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精神心理因素与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并且,经典的治疗方法在部分GERD患者中疗效欠佳.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精神心理因素对GERD的影响中.本文将主要从GERD患者精神心理情况的评估,精神心理因素影响GERD患者症状的可能机制以及对GERD患者的转归影响3个方面进行综述,分析当前在精神心理因素与GERD的关系中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尚待解决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线索.

    作者:王琨;段丽萍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血小板添加液与血浆混合保存血小板研究进展

    目前血小板制品常规悬浮在自体血浆22℃持续振荡保存,该方法不仅保存时间短,而且血小板中大量血浆的存在给输血治疗带来了很多问题.利用合成的添加液部分代替血浆来保存血小板是当前输血研究的热点之一,且具有其独特的优点而展露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血小板添加液与血浆混合保存血小板的实验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张丽琼;郭永建;卓孝福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ECT/CT同机图像融合技术及发展

    ECT/CT图像融合技术使功能影像与解剖影像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为临床提供了佳显像方案.功能影像与解剖影像的融合是影像医学的发展趋势,在临床诊断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ECT/CT图像融合技术的进展及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李润书;李德胜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牡丹江市区300例学龄前儿童血铅含量状况的抽样调查

    目的 了解牡丹江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牡丹江市4个区幼儿园300例儿童进行血铅测定,按年龄、性别及地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牡丹江市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86.36±15.11)μg/L,其中>100 μg/L者占57例(19%);地区间(交通繁忙地东安区)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牡丹江市儿童的血铅水平应引起重视,应加强铅中毒危害的宣传教育,预防儿童铅中毒的发生.

    作者:李晓霞;袁宏伟;闻名;杨勇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逆行胃电刺激对健康人胃电活动的影响

    目的 观察逆行胃电刺激(RGES)对健康人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志愿者12例.沿胃大弯距幽门5 cm处放置一对黏膜电极,进行RGES.观察RGES的长脉冲和串脉冲刺激对多通道胃电图参数的影响,长脉冲对摄食试验中胃电活动的影响,探讨RGES抑制胃动力的电生理学基础.结果 所有长脉冲和串脉冲RGES可完全驱动健康人的胃电信号.多通道胃电图分析显示,RGES较大能量的刺激引起ch1和ch4的正常慢波百分比(N%)显著降低,ch1、ch3和ch4的胃电主频(DF)下降,ch1和ch2的主功率(DP)显著降低,胃电慢波耦联率下降.RGES也引起了摄食后ch3的DF显著下降.并且长脉冲对胃电生理的抑制较串脉冲更为明显.结论 RGES可抑制胃电活动,尤其以长脉冲作用更明显.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RGES延缓胃排空和减少摄食量的电生理基础.

    作者:姚树坤;张艳丽;柯美云;王智凤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成纤维细胞与成骨细胞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硬化带的长期存在是导致修复过程中断的主要原因.在修复带的前沿处于低氧供和低营养的状态,在镜下几乎均为成纤维细胞(FB)和肉芽组织,很少有成骨细胞(OB).文献研究表明,FB与OB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互相依存或相互制约,这很可能是决定股骨头修复过程的重要因素.然而关于二者交互作用的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在中国知网和Pubmed检索了近10年相关文献,按照FB与OB之间的相互转化、共育体系、交互作用和应用前景4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崔永锋;俞索静;吴承亮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白细胞介素18与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前炎性因子,脂肪组织为其重要来源之一.在脂肪细胞培养及IL-18基因或受体剔除的小鼠中发现,IL-18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而临床研究显示,血IL-18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炎性标志物.IL-18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可能与其作用时间有关.对IL-18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胰岛素抵抗的诊治.

    作者:陈锦凤;陈诺琦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发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41例已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进行SDS评分,在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并进行SDS评分.结果 341例冠心病患者伴抑郁症116例,发生率为34.0%,其中轻度抑郁98例,中重度抑郁18例;冠心病心绞痛型抑郁症的发生率26.6% (8/30),冠心病心律失常型抑郁症的发生率27.7% (13/47),冠心病伴心力衰竭者抑郁症的发生率22.4% (11/49),冠心病心肌梗死后抑郁症的发生率42.4% (50/118);加用抗抑郁药物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SDS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58.32±6.08)分和(39.65±3.2)分 (P<0.01).结论 抑郁症可增加冠心病的患病危险度及病死率,冠心病与抑郁症相关,其因果关系可能是复杂的,双相的,冠心病易发生抑郁症,而抑郁症又进一步使冠心病恶化,故在治疗患者躯体疾病时,更要重视相伴的精神疾病的诊治.

    作者:王莉;扬斌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腹膜纤维化中的作用与调控

    腹膜纤维化已逐渐成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主要原因,其发生是有多种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作为促纤维化刺激的共同下游介质在这一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认为可能是较理想的抗腹膜纤维化的靶目标.本文就非生理性腹透液致腹膜纤维化的机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腹膜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和调控予以综述.

    作者:易斌;刘伏友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磁共振1H波谱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现状

    磁共振波谱成像是利用磁共振现象和化学位移作用,进行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目前应用于乳腺肿瘤的波谱技术主要为1H-MRS.MRS 能够区分病变性质,与动态对比增强扫描联合应用能够提高诊断的特异性.乳腺1H-MRS 能够定量分析乳腺病变内各种代谢物浓度,而获得高质量波谱的关键是1H-MRS 成像技术的改进,主要的是机器的压水、压脂和匀场性能.本文从乳腺1H-MRS的应用现状、技术限度及改进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邓佳敏;贾文霄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和自然进程.C反应蛋白(CRP)作为炎性反应的一种敏感而非特异性标志物,其介导的补体激活在人类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CRP升高不仅是CHD的危险因子,而且是预测心血管高危事件的重要标志.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清CRP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志勇;李勋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42例分析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生的易患因素及病因,高压氧治疗的机制及治疗时应注意的事项.方法 对42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并辅助药物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脑电图、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高压氧治疗平均32.8次/例,治疗后复查脑电图,33例有改善,治疗总有效率90.1%.结论 以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疗效确切可靠,脑电图可指导临床治疗判定疗效并可作为随访的指标.

    作者:于奇晋;王康军;沈卉;张琴;杨艳;姜进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结核病易感性相关基因-NRAMP1基因的研究进展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病易感性基因(NRAMP1)可影响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Nramp1存在于吞噬小体膜上,通过改变微生物的吞噬体液泡内环境来控制细菌的复制.人类NRAMP1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的感染有明显的相关性.本文就NRAMP1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的相关性予以综述.

    作者:孟宪杰;张万江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C反应蛋白和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炎症在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由肝脏产生并分泌,是评价炎性反应的一项敏感指标.C反应蛋白在血液循环中的含量和活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某些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浓度存在正相关,成为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侯金超;王发亮;薄爱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川崎病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川崎病(KD)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包括可以为预后和疗效提供重要信息的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KD免疫发病机制有关,并可望为KD或其他Toll样受体(TLR)传导途径异常活化的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线索的TLR途径负性调节因子A20、IRF-4和TRAF4;在KD的血管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白三烯B4和白三烯B4受体2通路;有助于KD病情评价的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质量浓度;与KD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有关,并能预测是否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D-二聚体;在KD急性期加重血管壁破坏,而在恢复期参与血管重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KD及其冠状动脉损害发生机制的重要参与者,在不同阶段被不同细胞显著表达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酶;与KD血管炎性损伤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并已成为治疗新靶点的NF-κB等免疫因子.多方位重新探讨KD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等问题,以期为广大KD患儿的早日康复带来福音.

    作者:刘薇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前DIC 4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pre-DIC)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急性白血病前DIC 46例,随机分成2组,小剂量治疗组23例(A组),常规治疗组23例(B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A组转化为DIC的患者少于B组(P<0.05).D-二聚体转阴A组高于B组(P<0.05).结论 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白血病Pre-DIC能有效阻止其向DIC发展,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作者:赵巧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