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李勋
β2微球蛋白(β2-MG)与多种疾病有关,它虽不是肿瘤特异性标志物,但却是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指标.综合文献资料提示,膀胱癌患者多有血、尿β2-MG增高,尿/血β2-MG比值升高,膀胱癌术后β2-MG浓度下降;如术后监测β2-MG明显升高者,多为病情恶化,预后不好,而其值低者则预后较好,生存较长;膀胱癌细胞表面β2-MG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及疗效判断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李建昌;柳建军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特点.方法 老年MS患者120例为实验组,同期门诊和住院的>60岁的非MS老年患者71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间各代谢指标的差异及与心血管病的关系.结果 老年MS在体质量指数、腰围、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水平,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非乙醇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上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与冠心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中国糖尿病分会标准的老年MS与中青年MS特点相似,但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较差.
作者:邬静娜;蔡松;唐明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存在于骨髓和其他一些组织(如脂肪等),它不仅具有干细胞的基本特征,而且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它分离、培养的成功,以及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成功,为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组织工程学种子细胞来源.本文就BMSCs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神经过程中的机制和所面临的新挑战进行综述,以探讨一种更新更有价值的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思路.
作者:景尚斐;温树正 刊期: 2008年第23期
近年来胃电刺激备受关注,其原由为电子技术发展迅猛、功能性胃肠疾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及胃电刺激对胃轻瘫和肥胖患者治疗巨大进展.本文系统的回顾了胃电刺激对肥胖患者治疗的作用机制.本综述通过对Medline检索,其结构如下:①胃电刺激方法;②胃电刺激肥胖治疗的临床运用;③胃电刺激作用机制;④胃电刺激前景展望.目前研究显示胃电刺激能有效地减少食物摄入和体质量,是因其可抑制胃动力、激活饱食神经元并改变中枢和外周饱食和食欲相关性肽和激素的作用.然而,为进一步证实胃电刺激的临床有效性,需开发新一代的胃电刺激器和进行临床对照试验.
作者:陈建德;宋耿青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折叠的重要场所.低氧、葡萄糖饥饿、氧化和糖基化作用紊乱等刺激下,未折叠或折叠错误的蛋白质会积聚于内质网内,导致内质网应激反应.上调内质网伴侣蛋白表达、减轻内质网负担等机制可以恢复细胞内环境的稳态,但严重或持久的内质网应激反应通过caspase-12、JNK及CHOP等机制启动细胞凋亡程序.本文综述了细胞保护反应中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反应及其诱导凋亡信号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涛;薛承锐 刊期: 2008年第23期
股骨头坏死硬化带的长期存在是导致修复过程中断的主要原因.在修复带的前沿处于低氧供和低营养的状态,在镜下几乎均为成纤维细胞(FB)和肉芽组织,很少有成骨细胞(OB).文献研究表明,FB与OB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互相依存或相互制约,这很可能是决定股骨头修复过程的重要因素.然而关于二者交互作用的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在中国知网和Pubmed检索了近10年相关文献,按照FB与OB之间的相互转化、共育体系、交互作用和应用前景4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崔永锋;俞索静;吴承亮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医学综述杂志社从愚昧到聪智,从无知到有智,从简单到复杂,从宏观到微观…….
作者:医学综述杂志社 刊期: 2008年第23期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发病机制与黏附其上的微生物有关,大多由开放性骨折和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葡萄球菌引起.按感染的时间分为早期(<2周)、延期(2~10周)和晚期感染(>10周),早期准确诊断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较困难.PET和PET-CT技术的出现为诊断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提供了一种新工具.治疗感染的目的是巩固骨质并预防慢性骨髓炎的发生,要求用合适的外科手术联合6~12周抗生素来彻底治愈感染.本文综述了髓内钉、外固定支架、钢板和螺钉相关性感染的发病机制、分类、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作者:杨新伟;王秋根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结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汉中市中心医院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应用输尿管镜结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75例的资料,其中68例伴有轻度~中度积水,体外震波碎石无效的10例,术中发现合并息肉形成或炎症组织包裹的12例,狭窄4例.结果 75例中单次碎石成功率94.7%(71/75),2例结石上移至肾脏,2例合并输尿管狭窄者,在钬激光切开过程中穿孔,改开放手术.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高效、微创,住院周期短,手术技巧容易掌握,是输尿管结石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拓志勇;夏勇;张战宏;邵林海;旦锋;兰海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糖尿病患者胃肠感觉运动功能异常非常常见,其可涉及胃肠道各个部位.糖尿病性胃肠异常经常是亚临床的,庆幸的是罕有严重和危及生命的问题发生.人们尚未完全了解糖尿病性上消化道感觉运动功能异常的发病机制,但是其机制似乎是多源性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和急性血糖异常可损伤感觉运动功能.糖尿病发展过程中胃肠道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的重构也可能与感觉运动功能异常有关.本综述只讨论糖尿病性上消化道感觉运动功能异常,同时结合讨论胃肠道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的重构在糖尿病性上消化道感觉运动功能异常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赵静波;Jens Brφndum Frφkjar;Asbjφrn Mohr Drewes;Niels Ejskjaer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管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诊、漏诊.本文较为详尽地阐明了导致上述情况的各种因素,并着重阐述了CT表现在其诊断上的重要性及CT诊断价值的评估.
作者:李隽;许建荣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和自然进程.C反应蛋白(CRP)作为炎性反应的一种敏感而非特异性标志物,其介导的补体激活在人类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CRP升高不仅是CHD的危险因子,而且是预测心血管高危事件的重要标志.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清CRP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志勇;李勋 刊期: 2008年第23期
胃癌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癌症死因,总生存率仅为15%~20%.手术是可切除胃癌的根治性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进展期胃癌,即使在胃癌根治术中采用更广泛的淋巴结清扫术也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多数患者终死于复发转移.荟萃分析表明辅助放、化疗可提高进展期胃癌的生存率,晚期胃癌姑息化疗可使中位生存期提高到7.5~12个月,含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伊立替康、紫杉类的化疗方案能进一步提高化疗的有效率,同时新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将为胃癌综合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周文杰;蒋敬庭;吴昌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生的易患因素及病因,高压氧治疗的机制及治疗时应注意的事项.方法 对42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并辅助药物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脑电图、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高压氧治疗平均32.8次/例,治疗后复查脑电图,33例有改善,治疗总有效率90.1%.结论 以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疗效确切可靠,脑电图可指导临床治疗判定疗效并可作为随访的指标.
作者:于奇晋;王康军;沈卉;张琴;杨艳;姜进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pre-DIC)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急性白血病前DIC 46例,随机分成2组,小剂量治疗组23例(A组),常规治疗组23例(B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A组转化为DIC的患者少于B组(P<0.05).D-二聚体转阴A组高于B组(P<0.05).结论 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白血病Pre-DIC能有效阻止其向DIC发展,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作者:赵巧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老年人慢性疼痛可导致躯体伤害和心理障碍,从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文主要阐述了慢性疼痛可能的发生机制;简析了慢性疼痛对老年人心理、社会的影响;介绍了目前老年人慢性疼痛常用的几种评估方法,指出对老年人慢性疼痛应当采取个体化和综合性的评估方法,以获得客观的评估结果而指导诊断和治疗;后就老年人慢性疼痛的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疗法、介入治疗、脊髓电刺激、心理治疗、生物治疗、基因治疗等.
作者:何睿林;蒋宗滨 刊期: 2008年第23期
CD105为内皮细胞表达的糖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超家族的成分之一.CD105是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标志之一,同时直接参与血管生成,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恶性肿瘤多为富血管性实体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深入研究 CD105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可能成为恶性肿瘤的诊断、预后、治疗的一条新途径.本文就CD105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恶性肿瘤的诊治、预后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邱华勤;吴心愿 刊期: 2008年第23期
传统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超声对肝脏位置较深或体积较小的病灶缺乏良好的对比度,限制了临床应用.以微气泡超声对比剂为介质的超声造影技术提高了传统超声对血流的探测能力,并能动态观察组织的增强过程,有效反映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提高了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超声造影技术在提高肝癌的检出率,鉴别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方面显示出比常规超声和增强CT更多的优势,可以为肝肿瘤介入治疗后评估疗效提供新的途径.本文就目前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及其在评估治疗后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建华;王兰君;韩炜;梁韶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左心房主要有储存器、通道和助力泵3个功能.在生理及各种病理状态下,尤其是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时,左心房通过上述3个功能调节左心室充盈和心血管功能.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方便、准确、全面地评价左心房功能,是评价左心房功能常用的方法,本文就其临床应用价值予以综述.
作者:盖爱菊;陈爱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己酮可可碱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8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己酮可可碱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疗效及相关辅助检查指标.结果 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24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23例,无效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5.69,P<0.05).而且治疗组在降低肺动脉压、改善高黏滞血症及降低病死率等方面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己酮可可碱可用于缓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
作者:谢晓辉 刊期: 200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