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房功能的临床研究进展

盖爱菊;陈爱华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技术, 左心房, 功能评价, 临床应用
摘要:左心房主要有储存器、通道和助力泵3个功能.在生理及各种病理状态下,尤其是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时,左心房通过上述3个功能调节左心室充盈和心血管功能.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方便、准确、全面地评价左心房功能,是评价左心房功能常用的方法,本文就其临床应用价值予以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C反应蛋白和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炎症在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由肝脏产生并分泌,是评价炎性反应的一项敏感指标.C反应蛋白在血液循环中的含量和活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某些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浓度存在正相关,成为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侯金超;王发亮;薄爱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逆行胃电刺激对健康人胃电活动的影响

    目的 观察逆行胃电刺激(RGES)对健康人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志愿者12例.沿胃大弯距幽门5 cm处放置一对黏膜电极,进行RGES.观察RGES的长脉冲和串脉冲刺激对多通道胃电图参数的影响,长脉冲对摄食试验中胃电活动的影响,探讨RGES抑制胃动力的电生理学基础.结果 所有长脉冲和串脉冲RGES可完全驱动健康人的胃电信号.多通道胃电图分析显示,RGES较大能量的刺激引起ch1和ch4的正常慢波百分比(N%)显著降低,ch1、ch3和ch4的胃电主频(DF)下降,ch1和ch2的主功率(DP)显著降低,胃电慢波耦联率下降.RGES也引起了摄食后ch3的DF显著下降.并且长脉冲对胃电生理的抑制较串脉冲更为明显.结论 RGES可抑制胃电活动,尤其以长脉冲作用更明显.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RGES延缓胃排空和减少摄食量的电生理基础.

    作者:姚树坤;张艳丽;柯美云;王智凤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反应与凋亡信号机制研究进展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折叠的重要场所.低氧、葡萄糖饥饿、氧化和糖基化作用紊乱等刺激下,未折叠或折叠错误的蛋白质会积聚于内质网内,导致内质网应激反应.上调内质网伴侣蛋白表达、减轻内质网负担等机制可以恢复细胞内环境的稳态,但严重或持久的内质网应激反应通过caspase-12、JNK及CHOP等机制启动细胞凋亡程序.本文综述了细胞保护反应中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反应及其诱导凋亡信号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涛;薛承锐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血小板添加液与血浆混合保存血小板研究进展

    目前血小板制品常规悬浮在自体血浆22℃持续振荡保存,该方法不仅保存时间短,而且血小板中大量血浆的存在给输血治疗带来了很多问题.利用合成的添加液部分代替血浆来保存血小板是当前输血研究的热点之一,且具有其独特的优点而展露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血小板添加液与血浆混合保存血小板的实验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张丽琼;郭永建;卓孝福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胃电刺激治疗肥胖

    胃电刺激(GES)是将类似于心脏起搏的电子脉冲发生器和一根双极导线植入胃壁肌层,然后激活外源性电脉冲刺激来干扰正常的胃电-运动功能.近年来,GES被尝试应用于治疗肥胖.它的优点在于不改变胃肠道正常解剖结构,不影响肠道吸收功能,而是通过电刺激引起早饱、抑制食欲从而减少摄食.研究显示,GES可引起体质量明显下降,并且是安全的方法.本文将对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临床试验予以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作者:姚树坤;马瑶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胆囊癌CT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管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诊、漏诊.本文较为详尽地阐明了导致上述情况的各种因素,并着重阐述了CT表现在其诊断上的重要性及CT诊断价值的评估.

    作者:李隽;许建荣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磁共振1H波谱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现状

    磁共振波谱成像是利用磁共振现象和化学位移作用,进行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目前应用于乳腺肿瘤的波谱技术主要为1H-MRS.MRS 能够区分病变性质,与动态对比增强扫描联合应用能够提高诊断的特异性.乳腺1H-MRS 能够定量分析乳腺病变内各种代谢物浓度,而获得高质量波谱的关键是1H-MRS 成像技术的改进,主要的是机器的压水、压脂和匀场性能.本文从乳腺1H-MRS的应用现状、技术限度及改进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邓佳敏;贾文霄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ECT/CT同机图像融合技术及发展

    ECT/CT图像融合技术使功能影像与解剖影像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为临床提供了佳显像方案.功能影像与解剖影像的融合是影像医学的发展趋势,在临床诊断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ECT/CT图像融合技术的进展及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李润书;李德胜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β2微球蛋白在膀胱癌中的意义

    β2微球蛋白(β2-MG)与多种疾病有关,它虽不是肿瘤特异性标志物,但却是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指标.综合文献资料提示,膀胱癌患者多有血、尿β2-MG增高,尿/血β2-MG比值升高,膀胱癌术后β2-MG浓度下降;如术后监测β2-MG明显升高者,多为病情恶化,预后不好,而其值低者则预后较好,生存较长;膀胱癌细胞表面β2-MG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及疗效判断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李建昌;柳建军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大鼠和兔胃的张力和应力依赖于部位和方向

    目的 确定大鼠和兔胃组织条的单轴压力-应变特性,研究胃的零应力状态.方法 纵向组织条(平行于小弯)和环形组织条(垂直于小弯)取自胃底 (腺性部分)和前胃(非腺性部分).根据零应力和无载荷状态长度的变化计算残余应变,应用张力拉伸仪进行应力-应变实验.从数字图像测量每个组织条的厚度和宽度,从组织条得到的数据与从体外完整胃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胃腺性部分的残余应力和残余应变比非腺性部分大,大鼠胃的残余应力和残余应变比兔大.就应力-应变而言,腺性部分比非腺性部分硬,纵向腺性部分比环向腺性部分硬,大鼠胃组织条比兔胃组织条硬.从组织条得到的数据与从体外完整胃得到的数据有可比性,从而表明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在生理范围内.结论 大鼠和兔胃的张力和应力依赖于部位、方向和种属.由于胃的几何形状复杂,应用影像技术和机械数据进行三维图像重建所获得的数据对于全面评估胃的功能非常重要.

    作者:赵静波;廖东华;Hans Gregersen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肺癌患者血清VEGF与EGF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表皮生长因子(EGF)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不同病理类型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实验包括肺癌组34例,良性肺疾病组9例,健康对照组1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VEGF,放射免疫法(RIA)测定EGF.结果 肺癌组血清VEGF与EGF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小细胞癌和腺癌患的血清VEGF、EGF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骨转移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EGF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VEGF与EGF高表达,可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洪刚;刘锡范;刘加法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白细胞介素18与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前炎性因子,脂肪组织为其重要来源之一.在脂肪细胞培养及IL-18基因或受体剔除的小鼠中发现,IL-18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而临床研究显示,血IL-18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炎性标志物.IL-18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可能与其作用时间有关.对IL-18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胰岛素抵抗的诊治.

    作者:陈锦凤;陈诺琦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和自然进程.C反应蛋白(CRP)作为炎性反应的一种敏感而非特异性标志物,其介导的补体激活在人类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CRP升高不仅是CHD的危险因子,而且是预测心血管高危事件的重要标志.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清CRP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志勇;李勋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牡丹江市区300例学龄前儿童血铅含量状况的抽样调查

    目的 了解牡丹江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牡丹江市4个区幼儿园300例儿童进行血铅测定,按年龄、性别及地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牡丹江市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86.36±15.11)μg/L,其中>100 μg/L者占57例(19%);地区间(交通繁忙地东安区)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牡丹江市儿童的血铅水平应引起重视,应加强铅中毒危害的宣传教育,预防儿童铅中毒的发生.

    作者:李晓霞;袁宏伟;闻名;杨勇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及其预后判断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目前,DAI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其传统影像学表现来实现的,这种诊断方法缺乏精确性,而且缺乏对具体病变部位进行可靠定位的能力.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在临床及科研中应用越来越广的一项磁共振成像技术,其突出优点体现在对神经纤维的高度敏感性上,可对神经纤维的完整性进行定量及定性研究,显示脑神经纤维束的走行及其病理状态,从而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帮助.本文主要综述DTI在DAI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李百升;荆国杰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结核病易感性相关基因-NRAMP1基因的研究进展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病易感性基因(NRAMP1)可影响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Nramp1存在于吞噬小体膜上,通过改变微生物的吞噬体液泡内环境来控制细菌的复制.人类NRAMP1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的感染有明显的相关性.本文就NRAMP1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的相关性予以综述.

    作者:孟宪杰;张万江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进展期胃癌内科治疗研究新进展

    胃癌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癌症死因,总生存率仅为15%~20%.手术是可切除胃癌的根治性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进展期胃癌,即使在胃癌根治术中采用更广泛的淋巴结清扫术也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多数患者终死于复发转移.荟萃分析表明辅助放、化疗可提高进展期胃癌的生存率,晚期胃癌姑息化疗可使中位生存期提高到7.5~12个月,含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伊立替康、紫杉类的化疗方案能进一步提高化疗的有效率,同时新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将为胃癌综合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周文杰;蒋敬庭;吴昌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治中的有效性及其应用进展

    传统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超声对肝脏位置较深或体积较小的病灶缺乏良好的对比度,限制了临床应用.以微气泡超声对比剂为介质的超声造影技术提高了传统超声对血流的探测能力,并能动态观察组织的增强过程,有效反映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提高了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超声造影技术在提高肝癌的检出率,鉴别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方面显示出比常规超声和增强CT更多的优势,可以为肝肿瘤介入治疗后评估疗效提供新的途径.本文就目前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及其在评估治疗后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建华;王兰君;韩炜;梁韶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川崎病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川崎病(KD)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包括可以为预后和疗效提供重要信息的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KD免疫发病机制有关,并可望为KD或其他Toll样受体(TLR)传导途径异常活化的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线索的TLR途径负性调节因子A20、IRF-4和TRAF4;在KD的血管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白三烯B4和白三烯B4受体2通路;有助于KD病情评价的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质量浓度;与KD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有关,并能预测是否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D-二聚体;在KD急性期加重血管壁破坏,而在恢复期参与血管重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KD及其冠状动脉损害发生机制的重要参与者,在不同阶段被不同细胞显著表达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酶;与KD血管炎性损伤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并已成为治疗新靶点的NF-κB等免疫因子.多方位重新探讨KD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等问题,以期为广大KD患儿的早日康复带来福音.

    作者:刘薇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特点.方法 老年MS患者120例为实验组,同期门诊和住院的>60岁的非MS老年患者71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间各代谢指标的差异及与心血管病的关系.结果 老年MS在体质量指数、腰围、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水平,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非乙醇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上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与冠心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中国糖尿病分会标准的老年MS与中青年MS特点相似,但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较差.

    作者:邬静娜;蔡松;唐明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