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琴;郭志新;徐国君;吴志明
幽门螺杆菌(HP)是造成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因素.HP能分泌许多致病因子,这些致病因子分为定植因子和毒力因子.HP的各种毒力因子均具有遗传多样性和地区分布的差异,与不同HP相关性疾病之间存在相关性.毒力因子在病变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决定感染后炎症、溃疡及胃癌等临床转归.本文就其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作者:唐炜;张尤历 刊期: 2008年第24期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脑血管疾病,其致残率、致死率高.脑出血的脑损伤是多种因素参与、多环节的病理生理过程;亚低温能够通过多环节机制减轻脑出血后脑损伤,起到显著的脑保护作用.本文对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亚低温对脑出血的脑保护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郑坤木;马琪林;童绥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合并NAS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hP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血乳酸、体质量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观察其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组Fins、BMI、HOMA-IR、ALT、AST、TG、T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BG、2hPG、HBA1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NASH的一种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庞建华;周亚茹;王书畅;王战建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糖尿病和糖调节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328例住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空腹血糖检测,既往未诊断糖尿病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CTT).结果 住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系统检查发现糖尿病患病率为41.5%(136/328),糖调节异常率为26.2%(86/328);OGTT发现其中15.8%患者可诊断为糖尿病,糖调节异常为37.7%,总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53.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多合并糖尿病或糖调节异常,需要通过OGTT及时准确地发现这些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作者:韩清丽;郭均岩;马朝霞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外周组织细胞胆固醇代谢处于可交换的动态平衡之中.胆固醇的来源、储存、去路都有多种重要的酶蛋白参与,并受多种调控因子调控.本文就胆固醇代谢平衡过程及参与代谢与调节的各种因子予以综述.
作者:史连义;姜玲玲 刊期: 2008年第24期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一种世界范围的疾病,绝大多数发展为慢性持续性感染,并终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其慢性化的机制非常复杂,是由多个因素造成的,HCV因其基因高变性可以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HCV具有泛嗜性,肝外组织又可为肝组织的反复感染提供病毒来源;CD81、LDL受体、清道夫受体B类Ⅰ型及L-SIGN、DC-SIGN等HCV受体又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HCV感染亦可直接导致机体免疫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应答水平低下、细胞免疫耐受,宿主终转变为慢性感染状态.
作者:程广霞;杨玉然;张玲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MS)的诊断与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对23例MS患者的术前诊断及手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诊断及外科处理的特点.结果 术前23例均行B超检查,确诊为MS4例;22例行CT检查,确诊2例;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18例,确诊6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10例,确诊2例.术中右肝管损伤1例,肝总管损伤1例,均行损伤胆管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术;1例因严重胆管炎术后心、肺和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余22例均随访6个月~3年,均恢复良好.结论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是诊断MS的理想方法,术中依据病变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外科治疗措施,是减少或避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谢德红;秦建民;李鹏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理想的神经外科麻醉,包括血流动力学及代谢水平的稳定、患者术后的早期复苏等.神经外科麻醉有其自身的特点,与疾病种类和术中使用药物相关.手术过程中,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术中管理及脑保护等措施采取是否得当,对患者术后恢复有较大影响.本文对神经外科患者的麻醉对策及神经外科麻醉与手术配合等方面予以综述.
作者:梁禹 刊期: 2008年第24期
骨不连是骨折愈合的停止或者相对静止,即骨折间隙的修复强度小于再损伤强度.不稳定或骨缺损以及应力遮挡是导致骨不连的重要原因.在各种创伤后骨折治疗中,骨不连的治疗仍然是全世界骨科医生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医药治疗骨不连的机制及内治、外治的方法.
作者:孙贤杰;王维佳;董黎强;阮月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是具有强大促凋亡作用的Bcl-2家族BH3-only亚家族成员.它可以通过p53依赖途径及非依赖途径促进细胞凋亡,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UMA的作用与p53状态无关,可能成为人类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陈韵如;王玉明;段勇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活血消瘕颗粒对子宫肌瘤的缩瘤效果及对临床证候群的改善情况.方法 4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口服活血消癥颗粒剂,对照组100例口服米非司酮.观察两组治疗后总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结果 活血消癥颗粒组总有效率(92.3%)、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改善症状及减少肌瘤复发等方面明显优于米非司酮(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 活血消癥颗粒与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活血消癥颗粒剂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缩瘤效果稳定,不良反应小,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药,尤其在治疗直径<3 cm肌瘤方面疗效明显.
作者:张晋峰;王红;吴艳萍;赵建平;张玉芬;李瑛;申宝林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死率高.冠状动脉搭桥术亦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使直接供应缺血心肌组织的冠状血管重新灌流的一种手术,目前巳较多地开展.21世纪人类卫生问题大的挑战是改善生存质量.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临床治愈远不能满足社会及个人对生存质量的需求.近年国外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术后进行特殊专项康复计划,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有计划的康复训练对于预防远期血管再狭窄有着显著疗效.
作者:马跃文 刊期: 2008年第24期
脂肪组织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接受多种信号刺激,产生多种激素样肽.脂联素是重要的具有保护作用的细胞因子.糖尿病、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肿瘤的危险因素,脂联素降低会增加肿瘤的发生.本文对脂联素和肿瘤关系的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陈爱荣;王志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低血糖症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低血楷性脑病好发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以神经系统受损为主.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可表现为表情淡漠、抑郁、偏瘫、意识模糊、运动性失语、昏迷,酷似急性脑血管病,病情持续发展则可能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本文旨在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和预防.
作者:孙巨;杜金梁 刊期: 2008年第24期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存在频发c-kit基因突变的间叶源性肿瘤.影像学检查被广泛用于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结构特征等方面.GIST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综合应用.GIST对化学药物治疗不敏感,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多教会复发.分子靶向治疗与外科治疗有机结合、联合应用是未来治疗GIST的发展趋势.
作者:袁宁;李强;吴淑金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宫颈癌的手术治疗经历了100余年的发展过程.20世纪初Wertheim提出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奠定了宫颈癌根治术的基础,成为宫颈癌手术治疗的经典手术方式.但由于手术范围大、创伤大,主要是术中损伤了盆腔自主神经,给患者带来了一些不良反应(膀胱、直肠及性功能的减退和丧失).为了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术中如何避免和减少对分布到膀胱、直肠及阴部神经的损伤,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一个关键.因此,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SNSRH)就成为近年来妇科肿瘤界研究热点,本文就SNSRH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张雪玉;陈贵芹 刊期: 2008年第24期
作为一种分布在细胞膜表面的蛋白,钠氢交换体1(NHE1)参与调节细胞内的pH值和细胞容积,并且可随着细胞机能状态的变化而进行自我调节.在细胞缺血、缺氧、酸中毒等情况下,NHE1被激活,进一步导致细胞内Na+潴留,Na+-Ca2+交换加强,细胞内Ca2+增加,细胞内钙超载导致心肌组织损伤,这一病理生理变化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石家冲;魏玲 刊期: 2008年第24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患,其患病率高、并发症多、危害性大,成为多种全身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关于OSAHS的流行病学研究尤其是对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打鼾家族史及遗传易感性、颅面部及口咽部解剖异常、肥胖等危险因素的探讨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作者:林其昌;黄建钗 刊期: 2008年第24期
脂肪肝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目前脂肪肝的发生机制尚未彻底明了,西医缺乏有效药物.中医药治疗脂肪肝,无论在改善临床症状,还是在改善肝功能及肝脏影像学方面的变化都有明显的优势.本文从中医对脂肪肝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专方专药的临床观察等方面,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作者:裴强;王晓素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存活心肌的无创性检查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疾病预后非常重要.目前评价存活心肌的方法主要有超声心动图检查、核素心肌显像、磁共振成像等.其中,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多切面实时观察、安全、价廉、可重复检查的优点,在存活心肌的评价中作用独特.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显像是评价存活心肌的金标准.磁共振检查具有高的空间分辨力、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适合精确定量分析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对那些有存活心肌的患者进行合理的血运重建术,从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作者:齐惠英;郑刚 刊期: 200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