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外科麻醉进展

梁禹

关键词:神经外科, 麻醉, 进展
摘要:理想的神经外科麻醉,包括血流动力学及代谢水平的稳定、患者术后的早期复苏等.神经外科麻醉有其自身的特点,与疾病种类和术中使用药物相关.手术过程中,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术中管理及脑保护等措施采取是否得当,对患者术后恢复有较大影响.本文对神经外科患者的麻醉对策及神经外科麻醉与手术配合等方面予以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存活心肌无创性检查的现状

    存活心肌的无创性检查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疾病预后非常重要.目前评价存活心肌的方法主要有超声心动图检查、核素心肌显像、磁共振成像等.其中,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多切面实时观察、安全、价廉、可重复检查的优点,在存活心肌的评价中作用独特.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显像是评价存活心肌的金标准.磁共振检查具有高的空间分辨力、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适合精确定量分析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对那些有存活心肌的患者进行合理的血运重建术,从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作者:齐惠英;郑刚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合并NAS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hP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血乳酸、体质量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观察其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组Fins、BMI、HOMA-IR、ALT、AST、TG、T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BG、2hPG、HBA1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NASH的一种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庞建华;周亚茹;王书畅;王战建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中间高血糖与微血管并发症

    中间高血糖(IHG)是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血糖段,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与糖酎量低减(IGT).新近发现IHG的大血管的疾病的死亡事件危险增加,其中IGT对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危险比IFG更具有预见性,而且IFG与IGT也与类似传统的糖尿病并发症包括肾、视网膜与神经等微血管并发症独立相关,认为其机制与代谢综合征的各种因子如高血脂、胰岛素抵抗及高血糖等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有关.对中间高血糖的人群进行严格的饮食、运动的干预比药物的治疗更有效.

    作者:吕以培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钠氢交换体1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作为一种分布在细胞膜表面的蛋白,钠氢交换体1(NHE1)参与调节细胞内的pH值和细胞容积,并且可随着细胞机能状态的变化而进行自我调节.在细胞缺血、缺氧、酸中毒等情况下,NHE1被激活,进一步导致细胞内Na+潴留,Na+-Ca2+交换加强,细胞内Ca2+增加,细胞内钙超载导致心肌组织损伤,这一病理生理变化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石家冲;魏玲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糖尿病共性高血压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

    将糖尿病共性高血压控制在目标血压(<130/80 mm Hg)的管理策略按顺序包括:早期积极调整生活方式疗法;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与噻嗪类利尿剂联用;加用二氢吡啶钙通道阻滞剂或β阻滞剂;若出现高血压抵抗,应查找原因,向专家咨询.

    作者:孙永波;刘征;李庆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银屑病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表现

    目的 探讨银屑病性关节炎(PsA)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表现.方法 对35例银屑病性关节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1例皮损先于关节炎出现,5例皮损和关节症状同时发生,关节炎先发者9例.27例伴指、趾甲损害.不对称少关节炎型16例;脊椎炎型4例;远端指(趾)关节炎型2例;对称多关节炎型12例;掌跖脓疱病伴胸锁骨关节炎型1例.共32例患者接受X线检查,25例有PBA的X线征象.其中远端小关节受累13例(40.6%),膝关节受累8例(25%),踝关节受累7例(21.9%),骶髂关节受累3例(9.4%),其中6例为多关节同时受累(包括脊柱及髋关节受累).11例患者接受CT检查,7例有PsA的CT改变.结论 远端指(趾)关节受累是PsA的特征性表现.若传统的X线检查所见仍不足以为临床高度怀疑PsA患者提供诊断依据时或需监测早期PsA疗效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CT或磁共振成像作进一步检查.

    作者:郑新;常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中西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与防治进展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骨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骨质疏松患病率日益上升.现将近年来中西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与防治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蒙珍;王维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眼部并发症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CD4+细胞数目减少,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各种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眼部并发症多发生在眼后段,包括HIV/AIDS视网膜炎、机会性感染、罕见肿瘤和神经眼科疾病.目前广泛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及更昔洛韦治疗AIDS及其眼部并发症取得了很大进展.现本文对4种眼部主要并发症进行综述.

    作者:阳桥生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IS)是危重患者常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全身水肿、低血压、少尿等.脓毒症、严重创伤、体外循环等是其常见病因.其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控制原发病、液体治疗、呼吸支持等措施.临床上一般将CLS分为渗漏期和恢复期,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亦不相同.系统了解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分期,对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万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国内外报道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损伤后临床治疗仍是神经科学领域中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目前应用许旺细胞、嗅鞘细胞、神经干细胞等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是极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本文就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陈佳;李超英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存在频发c-kit基因突变的间叶源性肿瘤.影像学检查被广泛用于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结构特征等方面.GIST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综合应用.GIST对化学药物治疗不敏感,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多教会复发.分子靶向治疗与外科治疗有机结合、联合应用是未来治疗GIST的发展趋势.

    作者:袁宁;李强;吴淑金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影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的相关因素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具有癌灶多点起源,淋巴结转移呈区域性、双向性、连续性、跳跃性的特点.诸多因素影响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和数量,继而影响后续治疗和预后.术前了解肿瘤的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较准确的临床分期和个体化的手术方式对淋巴结清扫至关重要.

    作者:刘传平;齐海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外周组织细胞胆固醇的平衡途径及调控

    外周组织细胞胆固醇代谢处于可交换的动态平衡之中.胆固醇的来源、储存、去路都有多种重要的酶蛋白参与,并受多种调控因子调控.本文就胆固醇代谢平衡过程及参与代谢与调节的各种因子予以综述.

    作者:史连义;姜玲玲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脑血管疾病,其致残率、致死率高.脑出血的脑损伤是多种因素参与、多环节的病理生理过程;亚低温能够通过多环节机制减轻脑出血后脑损伤,起到显著的脑保护作用.本文对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亚低温对脑出血的脑保护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郑坤木;马琪林;童绥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结果 2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92.8%)首发症状是胸、背部剧烈疼痛;17例患者(60.7%)X线片示主动脉或纵隔增宽;19例患者(67.8%)超声心动图为典型夹层分离征象;CT扫描发现主动脉双管征24例(85.7%);磁共振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性为100%.结论 据临床特点作出早期诊断是降低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樊利生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HP)是造成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因素.HP能分泌许多致病因子,这些致病因子分为定植因子和毒力因子.HP的各种毒力因子均具有遗传多样性和地区分布的差异,与不同HP相关性疾病之间存在相关性.毒力因子在病变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决定感染后炎症、溃疡及胃癌等临床转归.本文就其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作者:唐炜;张尤历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宫颈癌的手术治疗经历了100余年的发展过程.20世纪初Wertheim提出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奠定了宫颈癌根治术的基础,成为宫颈癌手术治疗的经典手术方式.但由于手术范围大、创伤大,主要是术中损伤了盆腔自主神经,给患者带来了一些不良反应(膀胱、直肠及性功能的减退和丧失).为了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术中如何避免和减少对分布到膀胱、直肠及阴部神经的损伤,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一个关键.因此,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SNSRH)就成为近年来妇科肿瘤界研究热点,本文就SNSRH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张雪玉;陈贵芹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中医治疗脂肪肝研究述要

    脂肪肝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目前脂肪肝的发生机制尚未彻底明了,西医缺乏有效药物.中医药治疗脂肪肝,无论在改善临床症状,还是在改善肝功能及肝脏影像学方面的变化都有明显的优势.本文从中医对脂肪肝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专方专药的临床观察等方面,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作者:裴强;王晓素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和预防

    低血糖症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低血楷性脑病好发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以神经系统受损为主.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可表现为表情淡漠、抑郁、偏瘫、意识模糊、运动性失语、昏迷,酷似急性脑血管病,病情持续发展则可能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本文旨在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和预防.

    作者:孙巨;杜金梁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PUMA的促凋亡作用与肿瘤治疗

    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是具有强大促凋亡作用的Bcl-2家族BH3-only亚家族成员.它可以通过p53依赖途径及非依赖途径促进细胞凋亡,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UMA的作用与p53状态无关,可能成为人类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陈韵如;王玉明;段勇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