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波;刘征;李庆美
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是具有强大促凋亡作用的Bcl-2家族BH3-only亚家族成员.它可以通过p53依赖途径及非依赖途径促进细胞凋亡,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UMA的作用与p53状态无关,可能成为人类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陈韵如;王玉明;段勇 刊期: 2008年第24期
醛糖还原酶是多元醇通路的限速酶,此酶的激活被认为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关.本文主要就醛糖还原酶的基本结构、代谢特点及醛糖还原酶类似蛋白酶1的新研究进展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蔡秋香;廖端芳;祖旭宇;庹勤慧 刊期: 2008年第24期
中间高血糖(IHG)是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血糖段,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与糖酎量低减(IGT).新近发现IHG的大血管的疾病的死亡事件危险增加,其中IGT对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危险比IFG更具有预见性,而且IFG与IGT也与类似传统的糖尿病并发症包括肾、视网膜与神经等微血管并发症独立相关,认为其机制与代谢综合征的各种因子如高血脂、胰岛素抵抗及高血糖等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有关.对中间高血糖的人群进行严格的饮食、运动的干预比药物的治疗更有效.
作者:吕以培 刊期: 2008年第24期
作为一种分布在细胞膜表面的蛋白,钠氢交换体1(NHE1)参与调节细胞内的pH值和细胞容积,并且可随着细胞机能状态的变化而进行自我调节.在细胞缺血、缺氧、酸中毒等情况下,NHE1被激活,进一步导致细胞内Na+潴留,Na+-Ca2+交换加强,细胞内Ca2+增加,细胞内钙超载导致心肌组织损伤,这一病理生理变化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石家冲;魏玲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糖尿病和糖调节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328例住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空腹血糖检测,既往未诊断糖尿病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CTT).结果 住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系统检查发现糖尿病患病率为41.5%(136/328),糖调节异常率为26.2%(86/328);OGTT发现其中15.8%患者可诊断为糖尿病,糖调节异常为37.7%,总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53.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多合并糖尿病或糖调节异常,需要通过OGTT及时准确地发现这些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作者:韩清丽;郭均岩;马朝霞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存活心肌的无创性检查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疾病预后非常重要.目前评价存活心肌的方法主要有超声心动图检查、核素心肌显像、磁共振成像等.其中,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多切面实时观察、安全、价廉、可重复检查的优点,在存活心肌的评价中作用独特.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显像是评价存活心肌的金标准.磁共振检查具有高的空间分辨力、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适合精确定量分析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对那些有存活心肌的患者进行合理的血运重建术,从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作者:齐惠英;郑刚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缺血性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近年来,中医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从经验医学进入到实验阶段,大量研究已表明,许多中药治疗缺血性卒中取得了一些疗效.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三七总皂甙防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近况,认为三七总皂甙治疗脑缺血的实验研究巳取得一定进展,并探讨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周小宝;徐侃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银屑病性关节炎(PsA)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表现.方法 对35例银屑病性关节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1例皮损先于关节炎出现,5例皮损和关节症状同时发生,关节炎先发者9例.27例伴指、趾甲损害.不对称少关节炎型16例;脊椎炎型4例;远端指(趾)关节炎型2例;对称多关节炎型12例;掌跖脓疱病伴胸锁骨关节炎型1例.共32例患者接受X线检查,25例有PBA的X线征象.其中远端小关节受累13例(40.6%),膝关节受累8例(25%),踝关节受累7例(21.9%),骶髂关节受累3例(9.4%),其中6例为多关节同时受累(包括脊柱及髋关节受累).11例患者接受CT检查,7例有PsA的CT改变.结论 远端指(趾)关节受累是PsA的特征性表现.若传统的X线检查所见仍不足以为临床高度怀疑PsA患者提供诊断依据时或需监测早期PsA疗效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CT或磁共振成像作进一步检查.
作者:郑新;常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硫化氢(H2S)作为一种有毒气体,人类认识和研究其作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才发现H2S是存在生物体内的一种新型的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H2S首先被报道是一种存在于脑内的神经递质,生理浓度的H2S对神经系统海马的长时程增强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H2S在自发性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脓毒血症或出血性休克、阿尔茨海默病、胃黏膜损伤及肝硬化等多种疾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病理生理效应,而其作用特点有别于另外两种气体信号分子NO及CO.内源性H2S是一种新的气体信号分子,对其进一步研究是当前生物医学领域的崭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作者:陈雯;谢晓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CD4+细胞数目减少,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各种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眼部并发症多发生在眼后段,包括HIV/AIDS视网膜炎、机会性感染、罕见肿瘤和神经眼科疾病.目前广泛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及更昔洛韦治疗AIDS及其眼部并发症取得了很大进展.现本文对4种眼部主要并发症进行综述.
作者:阳桥生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宫颈癌的手术治疗经历了100余年的发展过程.20世纪初Wertheim提出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奠定了宫颈癌根治术的基础,成为宫颈癌手术治疗的经典手术方式.但由于手术范围大、创伤大,主要是术中损伤了盆腔自主神经,给患者带来了一些不良反应(膀胱、直肠及性功能的减退和丧失).为了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术中如何避免和减少对分布到膀胱、直肠及阴部神经的损伤,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一个关键.因此,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SNSRH)就成为近年来妇科肿瘤界研究热点,本文就SNSRH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张雪玉;陈贵芹 刊期: 2008年第24期
恶性肿瘤侵犯到胸膜常常形成胸腔积液.胸腔积液的实验室检查内容从常规检查、细胞学检查,逐步发展到可以检测酶学指标、肿瘤标志物以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等.单项指标的检测在不同性质的胸腔积液中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通过不同组合的多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现代的实验室检查能为l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辅助手段.
作者:温学红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长段的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男性前尿道狭窄患者10例.年龄16~65岁,平均37岁,尿道狭窄长度2.0~5.5 cm,平均3.0 cm.手术彻底切除狭窄段尿道,取合适大小的带蒂阴囊中隔皮瓣,5~0可吸收肠线缝合成管状,与尿道端端斜面吻合,保留尿道支架管3~4周.结果 10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50~230 min,平均180 min,随访1~35个月,平均16个月.阴茎外观满意,2例手术后1~2个月出现排尿变细,经扩张后排尿通畅.结论 阴囊中隔尿道成形术治疗长段前尿道狭窄简单有效,并发症少,可作为长段前尿道狭窄临床治疗选择之一.
作者:阮建中;万胜红;秦晨;晏增亚 刊期: 2008年第24期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具有癌灶多点起源,淋巴结转移呈区域性、双向性、连续性、跳跃性的特点.诸多因素影响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和数量,继而影响后续治疗和预后.术前了解肿瘤的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较准确的临床分期和个体化的手术方式对淋巴结清扫至关重要.
作者:刘传平;齐海 刊期: 2008年第24期
脂肪肝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目前脂肪肝的发生机制尚未彻底明了,西医缺乏有效药物.中医药治疗脂肪肝,无论在改善临床症状,还是在改善肝功能及肝脏影像学方面的变化都有明显的优势.本文从中医对脂肪肝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专方专药的临床观察等方面,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作者:裴强;王晓素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理想的神经外科麻醉,包括血流动力学及代谢水平的稳定、患者术后的早期复苏等.神经外科麻醉有其自身的特点,与疾病种类和术中使用药物相关.手术过程中,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术中管理及脑保护等措施采取是否得当,对患者术后恢复有较大影响.本文对神经外科患者的麻醉对策及神经外科麻醉与手术配合等方面予以综述.
作者:梁禹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MS)的诊断与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对23例MS患者的术前诊断及手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诊断及外科处理的特点.结果 术前23例均行B超检查,确诊为MS4例;22例行CT检查,确诊2例;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18例,确诊6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10例,确诊2例.术中右肝管损伤1例,肝总管损伤1例,均行损伤胆管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术;1例因严重胆管炎术后心、肺和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余22例均随访6个月~3年,均恢复良好.结论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是诊断MS的理想方法,术中依据病变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外科治疗措施,是减少或避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谢德红;秦建民;李鹏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将糖尿病共性高血压控制在目标血压(<130/80 mm Hg)的管理策略按顺序包括:早期积极调整生活方式疗法;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与噻嗪类利尿剂联用;加用二氢吡啶钙通道阻滞剂或β阻滞剂;若出现高血压抵抗,应查找原因,向专家咨询.
作者:孙永波;刘征;李庆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介入放射学在过去20多年来迅速的发展,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与此同时,由介入诊断治疗操作中所导致的辐射剂量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考虑到该项操作的频率不断增加和日趋复杂化,而患者接受的剂量可能大到能引起患者的皮肤和眼晶体损伤,而工作人员也可受照剂量高到诱发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因而辐射防护问题巳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目前放射性介入操作中的剂量水平、操作人员和患者的辐射危险.
作者:宋福祥;刘智慧 刊期: 2008年第24期
低血糖症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低血楷性脑病好发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以神经系统受损为主.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可表现为表情淡漠、抑郁、偏瘫、意识模糊、运动性失语、昏迷,酷似急性脑血管病,病情持续发展则可能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本文旨在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和预防.
作者:孙巨;杜金梁 刊期: 200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