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醛酮还原酶超家族的研究进展

蔡秋香;廖端芳;祖旭宇;庹勤慧

关键词:醛糖还原酶, 醛糖还原酶相似基因基因蛋白酶1,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摘要:醛糖还原酶是多元醇通路的限速酶,此酶的激活被认为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关.本文主要就醛糖还原酶的基本结构、代谢特点及醛糖还原酶类似蛋白酶1的新研究进展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予以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和预防

    低血糖症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低血楷性脑病好发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以神经系统受损为主.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可表现为表情淡漠、抑郁、偏瘫、意识模糊、运动性失语、昏迷,酷似急性脑血管病,病情持续发展则可能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本文旨在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和预防.

    作者:孙巨;杜金梁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长段前尿道狭窄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长段的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男性前尿道狭窄患者10例.年龄16~65岁,平均37岁,尿道狭窄长度2.0~5.5 cm,平均3.0 cm.手术彻底切除狭窄段尿道,取合适大小的带蒂阴囊中隔皮瓣,5~0可吸收肠线缝合成管状,与尿道端端斜面吻合,保留尿道支架管3~4周.结果 10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50~230 min,平均180 min,随访1~35个月,平均16个月.阴茎外观满意,2例手术后1~2个月出现排尿变细,经扩张后排尿通畅.结论 阴囊中隔尿道成形术治疗长段前尿道狭窄简单有效,并发症少,可作为长段前尿道狭窄临床治疗选择之一.

    作者:阮建中;万胜红;秦晨;晏增亚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眼部并发症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CD4+细胞数目减少,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各种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眼部并发症多发生在眼后段,包括HIV/AIDS视网膜炎、机会性感染、罕见肿瘤和神经眼科疾病.目前广泛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及更昔洛韦治疗AIDS及其眼部并发症取得了很大进展.现本文对4种眼部主要并发症进行综述.

    作者:阳桥生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涂片镜检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涂片镜检是一项基础的检验手段,应用广泛,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很多疾病及其标本通过涂片染色或不染色进行显微镜检查而获得阳性结果,有些具有决定性的诊断价值.本文就如何发挥涂片镜检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张立;王永其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与外科处理的分析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MS)的诊断与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对23例MS患者的术前诊断及手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诊断及外科处理的特点.结果 术前23例均行B超检查,确诊为MS4例;22例行CT检查,确诊2例;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18例,确诊6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10例,确诊2例.术中右肝管损伤1例,肝总管损伤1例,均行损伤胆管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术;1例因严重胆管炎术后心、肺和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余22例均随访6个月~3年,均恢复良好.结论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是诊断MS的理想方法,术中依据病变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外科治疗措施,是减少或避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谢德红;秦建民;李鹏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银屑病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表现

    目的 探讨银屑病性关节炎(PsA)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表现.方法 对35例银屑病性关节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1例皮损先于关节炎出现,5例皮损和关节症状同时发生,关节炎先发者9例.27例伴指、趾甲损害.不对称少关节炎型16例;脊椎炎型4例;远端指(趾)关节炎型2例;对称多关节炎型12例;掌跖脓疱病伴胸锁骨关节炎型1例.共32例患者接受X线检查,25例有PBA的X线征象.其中远端小关节受累13例(40.6%),膝关节受累8例(25%),踝关节受累7例(21.9%),骶髂关节受累3例(9.4%),其中6例为多关节同时受累(包括脊柱及髋关节受累).11例患者接受CT检查,7例有PsA的CT改变.结论 远端指(趾)关节受累是PsA的特征性表现.若传统的X线检查所见仍不足以为临床高度怀疑PsA患者提供诊断依据时或需监测早期PsA疗效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CT或磁共振成像作进一步检查.

    作者:郑新;常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餐后高血糖的治疗策略

    多年来,广大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比较重视对空腹血糖的控制,而对餐后高血糖的危害性缺乏正确认识.本文简要介绍了餐后血糖的重要性及其发生机制,重点从饮食、运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和胰岛素等不同方面探讨餐后血糖的治疗策略.

    作者:赵惠琴;郭志新;徐国君;吴志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存在频发c-kit基因突变的间叶源性肿瘤.影像学检查被广泛用于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结构特征等方面.GIST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综合应用.GIST对化学药物治疗不敏感,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多教会复发.分子靶向治疗与外科治疗有机结合、联合应用是未来治疗GIST的发展趋势.

    作者:袁宁;李强;吴淑金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三七总皂甙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近年来,中医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从经验医学进入到实验阶段,大量研究已表明,许多中药治疗缺血性卒中取得了一些疗效.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三七总皂甙防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近况,认为三七总皂甙治疗脑缺血的实验研究巳取得一定进展,并探讨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周小宝;徐侃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糖尿病和糖调节异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糖尿病和糖调节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328例住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空腹血糖检测,既往未诊断糖尿病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CTT).结果 住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系统检查发现糖尿病患病率为41.5%(136/328),糖调节异常率为26.2%(86/328);OGTT发现其中15.8%患者可诊断为糖尿病,糖调节异常为37.7%,总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53.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多合并糖尿病或糖调节异常,需要通过OGTT及时准确地发现这些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作者:韩清丽;郭均岩;马朝霞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神经外科麻醉进展

    理想的神经外科麻醉,包括血流动力学及代谢水平的稳定、患者术后的早期复苏等.神经外科麻醉有其自身的特点,与疾病种类和术中使用药物相关.手术过程中,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术中管理及脑保护等措施采取是否得当,对患者术后恢复有较大影响.本文对神经外科患者的麻醉对策及神经外科麻醉与手术配合等方面予以综述.

    作者:梁禹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PUMA的促凋亡作用与肿瘤治疗

    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是具有强大促凋亡作用的Bcl-2家族BH3-only亚家族成员.它可以通过p53依赖途径及非依赖途径促进细胞凋亡,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UMA的作用与p53状态无关,可能成为人类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陈韵如;王玉明;段勇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醛酮还原酶超家族的研究进展

    醛糖还原酶是多元醇通路的限速酶,此酶的激活被认为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关.本文主要就醛糖还原酶的基本结构、代谢特点及醛糖还原酶类似蛋白酶1的新研究进展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蔡秋香;廖端芳;祖旭宇;庹勤慧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复发(或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3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用静脉滴注大剂量地塞米松20 mg/d,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0.4 g/(kg·d)均连用5 d.结果 36例患者中3例失访.在33例获得随访患者中显效18例(54.5%),部分缓解10例(30.3%),未缓解7例(21.2%),总有效率达84.8%.结论 对于重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脾切除术无效的某些难治性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不失为一种疗效好、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小、能更快升高血小板的治疗方法,并可反复使用.

    作者:赵巧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中医治疗脂肪肝研究述要

    脂肪肝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目前脂肪肝的发生机制尚未彻底明了,西医缺乏有效药物.中医药治疗脂肪肝,无论在改善临床症状,还是在改善肝功能及肝脏影像学方面的变化都有明显的优势.本文从中医对脂肪肝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专方专药的临床观察等方面,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作者:裴强;王晓素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糖尿病共性高血压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

    将糖尿病共性高血压控制在目标血压(<130/80 mm Hg)的管理策略按顺序包括:早期积极调整生活方式疗法;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与噻嗪类利尿剂联用;加用二氢吡啶钙通道阻滞剂或β阻滞剂;若出现高血压抵抗,应查找原因,向专家咨询.

    作者:孙永波;刘征;李庆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宫颈癌的手术治疗经历了100余年的发展过程.20世纪初Wertheim提出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奠定了宫颈癌根治术的基础,成为宫颈癌手术治疗的经典手术方式.但由于手术范围大、创伤大,主要是术中损伤了盆腔自主神经,给患者带来了一些不良反应(膀胱、直肠及性功能的减退和丧失).为了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术中如何避免和减少对分布到膀胱、直肠及阴部神经的损伤,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一个关键.因此,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SNSRH)就成为近年来妇科肿瘤界研究热点,本文就SNSRH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张雪玉;陈贵芹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IS)是危重患者常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全身水肿、低血压、少尿等.脓毒症、严重创伤、体外循环等是其常见病因.其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控制原发病、液体治疗、呼吸支持等措施.临床上一般将CLS分为渗漏期和恢复期,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亦不相同.系统了解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分期,对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万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存活心肌无创性检查的现状

    存活心肌的无创性检查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疾病预后非常重要.目前评价存活心肌的方法主要有超声心动图检查、核素心肌显像、磁共振成像等.其中,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多切面实时观察、安全、价廉、可重复检查的优点,在存活心肌的评价中作用独特.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显像是评价存活心肌的金标准.磁共振检查具有高的空间分辨力、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适合精确定量分析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对那些有存活心肌的患者进行合理的血运重建术,从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作者:齐惠英;郑刚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脂联素和肿瘤关系临床研究进展

    脂肪组织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接受多种信号刺激,产生多种激素样肽.脂联素是重要的具有保护作用的细胞因子.糖尿病、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肿瘤的危险因素,脂联素降低会增加肿瘤的发生.本文对脂联素和肿瘤关系的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陈爱荣;王志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