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炜;张尤历
中间高血糖(IHG)是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血糖段,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与糖酎量低减(IGT).新近发现IHG的大血管的疾病的死亡事件危险增加,其中IGT对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危险比IFG更具有预见性,而且IFG与IGT也与类似传统的糖尿病并发症包括肾、视网膜与神经等微血管并发症独立相关,认为其机制与代谢综合征的各种因子如高血脂、胰岛素抵抗及高血糖等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有关.对中间高血糖的人群进行严格的饮食、运动的干预比药物的治疗更有效.
作者:吕以培 刊期: 2008年第24期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IS)是危重患者常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全身水肿、低血压、少尿等.脓毒症、严重创伤、体外循环等是其常见病因.其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控制原发病、液体治疗、呼吸支持等措施.临床上一般将CLS分为渗漏期和恢复期,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亦不相同.系统了解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分期,对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万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随着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使得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进行早期干预,使保存患者自身关节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一些国内外学者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采用药物、骨组织工程及物理治疗等手段,进行早期干预.从而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寻求有效保存自身关节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魏振朴;王万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基因治疗是指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发挥治疗作用,因此它可用来治疗一些后天性和遗传性疾病,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载体.目前应用的载体主要有包括病毒和非病毒载体,但在基因治疗中应用为广泛的载体是病毒载体.本文就近年来病毒载体系统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改进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眭维国;邬俊勇;陈洁晶;戴勇 刊期: 2008年第24期
低血糖症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低血楷性脑病好发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以神经系统受损为主.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可表现为表情淡漠、抑郁、偏瘫、意识模糊、运动性失语、昏迷,酷似急性脑血管病,病情持续发展则可能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本文旨在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和预防.
作者:孙巨;杜金梁 刊期: 2008年第24期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国内外报道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损伤后临床治疗仍是神经科学领域中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目前应用许旺细胞、嗅鞘细胞、神经干细胞等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是极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本文就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陈佳;李超英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死率高.冠状动脉搭桥术亦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使直接供应缺血心肌组织的冠状血管重新灌流的一种手术,目前巳较多地开展.21世纪人类卫生问题大的挑战是改善生存质量.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临床治愈远不能满足社会及个人对生存质量的需求.近年国外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术后进行特殊专项康复计划,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有计划的康复训练对于预防远期血管再狭窄有着显著疗效.
作者:马跃文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宫颈癌的手术治疗经历了100余年的发展过程.20世纪初Wertheim提出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奠定了宫颈癌根治术的基础,成为宫颈癌手术治疗的经典手术方式.但由于手术范围大、创伤大,主要是术中损伤了盆腔自主神经,给患者带来了一些不良反应(膀胱、直肠及性功能的减退和丧失).为了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术中如何避免和减少对分布到膀胱、直肠及阴部神经的损伤,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一个关键.因此,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SNSRH)就成为近年来妇科肿瘤界研究热点,本文就SNSRH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张雪玉;陈贵芹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存活心肌的无创性检查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疾病预后非常重要.目前评价存活心肌的方法主要有超声心动图检查、核素心肌显像、磁共振成像等.其中,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多切面实时观察、安全、价廉、可重复检查的优点,在存活心肌的评价中作用独特.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显像是评价存活心肌的金标准.磁共振检查具有高的空间分辨力、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适合精确定量分析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对那些有存活心肌的患者进行合理的血运重建术,从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作者:齐惠英;郑刚 刊期: 2008年第24期
腹腔室隔综合征(ACS)是指各种病理状态下腹腔压力升高,粟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心排血量减少、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少尿、无尿、呼吸道阻力增加、肺顺应性下降、甚至缺氧都有可能发生.如果不予治疗,ACS可以引起致死性的器官功能衰竭,相反,经予腹腔减压后可以迅速逆转以上的病理生理变化.本文就ACS的分类及病因,病理生理变化、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探讨,以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景海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是具有强大促凋亡作用的Bcl-2家族BH3-only亚家族成员.它可以通过p53依赖途径及非依赖途径促进细胞凋亡,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UMA的作用与p53状态无关,可能成为人类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陈韵如;王玉明;段勇 刊期: 2008年第24期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具有癌灶多点起源,淋巴结转移呈区域性、双向性、连续性、跳跃性的特点.诸多因素影响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和数量,继而影响后续治疗和预后.术前了解肿瘤的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较准确的临床分期和个体化的手术方式对淋巴结清扫至关重要.
作者:刘传平;齐海 刊期: 2008年第24期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脑血管疾病,其致残率、致死率高.脑出血的脑损伤是多种因素参与、多环节的病理生理过程;亚低温能够通过多环节机制减轻脑出血后脑损伤,起到显著的脑保护作用.本文对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亚低温对脑出血的脑保护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郑坤木;马琪林;童绥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硫化氢(H2S)作为一种有毒气体,人类认识和研究其作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才发现H2S是存在生物体内的一种新型的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H2S首先被报道是一种存在于脑内的神经递质,生理浓度的H2S对神经系统海马的长时程增强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H2S在自发性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脓毒血症或出血性休克、阿尔茨海默病、胃黏膜损伤及肝硬化等多种疾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病理生理效应,而其作用特点有别于另外两种气体信号分子NO及CO.内源性H2S是一种新的气体信号分子,对其进一步研究是当前生物医学领域的崭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作者:陈雯;谢晓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MS)的诊断与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对23例MS患者的术前诊断及手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诊断及外科处理的特点.结果 术前23例均行B超检查,确诊为MS4例;22例行CT检查,确诊2例;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18例,确诊6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10例,确诊2例.术中右肝管损伤1例,肝总管损伤1例,均行损伤胆管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术;1例因严重胆管炎术后心、肺和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余22例均随访6个月~3年,均恢复良好.结论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是诊断MS的理想方法,术中依据病变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外科治疗措施,是减少或避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谢德红;秦建民;李鹏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多年来,广大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比较重视对空腹血糖的控制,而对餐后高血糖的危害性缺乏正确认识.本文简要介绍了餐后血糖的重要性及其发生机制,重点从饮食、运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和胰岛素等不同方面探讨餐后血糖的治疗策略.
作者:赵惠琴;郭志新;徐国君;吴志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结果 2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92.8%)首发症状是胸、背部剧烈疼痛;17例患者(60.7%)X线片示主动脉或纵隔增宽;19例患者(67.8%)超声心动图为典型夹层分离征象;CT扫描发现主动脉双管征24例(85.7%);磁共振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性为100%.结论 据临床特点作出早期诊断是降低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樊利生 刊期: 2008年第24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患,其患病率高、并发症多、危害性大,成为多种全身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关于OSAHS的流行病学研究尤其是对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打鼾家族史及遗传易感性、颅面部及口咽部解剖异常、肥胖等危险因素的探讨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作者:林其昌;黄建钗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幽门螺杆菌(HP)是造成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因素.HP能分泌许多致病因子,这些致病因子分为定植因子和毒力因子.HP的各种毒力因子均具有遗传多样性和地区分布的差异,与不同HP相关性疾病之间存在相关性.毒力因子在病变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决定感染后炎症、溃疡及胃癌等临床转归.本文就其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作者:唐炜;张尤历 刊期: 2008年第24期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一种世界范围的疾病,绝大多数发展为慢性持续性感染,并终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其慢性化的机制非常复杂,是由多个因素造成的,HCV因其基因高变性可以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HCV具有泛嗜性,肝外组织又可为肝组织的反复感染提供病毒来源;CD81、LDL受体、清道夫受体B类Ⅰ型及L-SIGN、DC-SIGN等HCV受体又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HCV感染亦可直接导致机体免疫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应答水平低下、细胞免疫耐受,宿主终转变为慢性感染状态.
作者:程广霞;杨玉然;张玲 刊期: 200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