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粪吸入综合征与肺部炎性反应

夏耀方;刘翠青

关键词:胎粪吸入综合征, 炎性反应, 炎性因子
摘要:胎粪吸入综合征是新生儿期呼吸系统的严重疾病,也是围生期难治性呼吸衰竭原因之一.它是由于胎儿在宫内缺氧窒息,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排出胎粪污染羊水,在分娩前或分娩时吸入肺部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感染、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有关.胎粪进入肺内,可在细支气管和肺泡产生严重的炎性反应,引起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干预研究进展

    随着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使得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进行早期干预,使保存患者自身关节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一些国内外学者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采用药物、骨组织工程及物理治疗等手段,进行早期干预.从而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寻求有效保存自身关节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魏振朴;王万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放射性介入操作中患者和工作人员辐射剂量及健康危险

    介入放射学在过去20多年来迅速的发展,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与此同时,由介入诊断治疗操作中所导致的辐射剂量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考虑到该项操作的频率不断增加和日趋复杂化,而患者接受的剂量可能大到能引起患者的皮肤和眼晶体损伤,而工作人员也可受照剂量高到诱发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因而辐射防护问题巳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目前放射性介入操作中的剂量水平、操作人员和患者的辐射危险.

    作者:宋福祥;刘智慧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复发(或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3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用静脉滴注大剂量地塞米松20 mg/d,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0.4 g/(kg·d)均连用5 d.结果 36例患者中3例失访.在33例获得随访患者中显效18例(54.5%),部分缓解10例(30.3%),未缓解7例(21.2%),总有效率达84.8%.结论 对于重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脾切除术无效的某些难治性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不失为一种疗效好、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小、能更快升高血小板的治疗方法,并可反复使用.

    作者:赵巧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和预防

    低血糖症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低血楷性脑病好发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以神经系统受损为主.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可表现为表情淡漠、抑郁、偏瘫、意识模糊、运动性失语、昏迷,酷似急性脑血管病,病情持续发展则可能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本文旨在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和预防.

    作者:孙巨;杜金梁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糖尿病共性高血压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

    将糖尿病共性高血压控制在目标血压(<130/80 mm Hg)的管理策略按顺序包括:早期积极调整生活方式疗法;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与噻嗪类利尿剂联用;加用二氢吡啶钙通道阻滞剂或β阻滞剂;若出现高血压抵抗,应查找原因,向专家咨询.

    作者:孙永波;刘征;李庆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存在频发c-kit基因突变的间叶源性肿瘤.影像学检查被广泛用于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结构特征等方面.GIST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综合应用.GIST对化学药物治疗不敏感,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多教会复发.分子靶向治疗与外科治疗有机结合、联合应用是未来治疗GIST的发展趋势.

    作者:袁宁;李强;吴淑金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活血消癥颗粒治疗子宫肌瘤400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活血消瘕颗粒对子宫肌瘤的缩瘤效果及对临床证候群的改善情况.方法 4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口服活血消癥颗粒剂,对照组100例口服米非司酮.观察两组治疗后总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结果 活血消癥颗粒组总有效率(92.3%)、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改善症状及减少肌瘤复发等方面明显优于米非司酮(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 活血消癥颗粒与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活血消癥颗粒剂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缩瘤效果稳定,不良反应小,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药,尤其在治疗直径<3 cm肌瘤方面疗效明显.

    作者:张晋峰;王红;吴艳萍;赵建平;张玉芬;李瑛;申宝林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存活心肌无创性检查的现状

    存活心肌的无创性检查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疾病预后非常重要.目前评价存活心肌的方法主要有超声心动图检查、核素心肌显像、磁共振成像等.其中,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多切面实时观察、安全、价廉、可重复检查的优点,在存活心肌的评价中作用独特.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显像是评价存活心肌的金标准.磁共振检查具有高的空间分辨力、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适合精确定量分析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对那些有存活心肌的患者进行合理的血运重建术,从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作者:齐惠英;郑刚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三七总皂甙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近年来,中医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从经验医学进入到实验阶段,大量研究已表明,许多中药治疗缺血性卒中取得了一些疗效.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三七总皂甙防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近况,认为三七总皂甙治疗脑缺血的实验研究巳取得一定进展,并探讨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周小宝;徐侃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合并NAS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hP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血乳酸、体质量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观察其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组Fins、BMI、HOMA-IR、ALT、AST、TG、T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BG、2hPG、HBA1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NASH的一种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庞建华;周亚茹;王书畅;王战建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基因治疗病毒载体的研究及应用

    基因治疗是指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发挥治疗作用,因此它可用来治疗一些后天性和遗传性疾病,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载体.目前应用的载体主要有包括病毒和非病毒载体,但在基因治疗中应用为广泛的载体是病毒载体.本文就近年来病毒载体系统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改进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眭维国;邬俊勇;陈洁晶;戴勇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脑血管疾病,其致残率、致死率高.脑出血的脑损伤是多种因素参与、多环节的病理生理过程;亚低温能够通过多环节机制减轻脑出血后脑损伤,起到显著的脑保护作用.本文对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亚低温对脑出血的脑保护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郑坤木;马琪林;童绥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患,其患病率高、并发症多、危害性大,成为多种全身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关于OSAHS的流行病学研究尤其是对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打鼾家族史及遗传易感性、颅面部及口咽部解剖异常、肥胖等危险因素的探讨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作者:林其昌;黄建钗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恶性胸腔积液的实验室检查

    恶性肿瘤侵犯到胸膜常常形成胸腔积液.胸腔积液的实验室检查内容从常规检查、细胞学检查,逐步发展到可以检测酶学指标、肿瘤标志物以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等.单项指标的检测在不同性质的胸腔积液中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通过不同组合的多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现代的实验室检查能为l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辅助手段.

    作者:温学红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宫颈癌的手术治疗经历了100余年的发展过程.20世纪初Wertheim提出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奠定了宫颈癌根治术的基础,成为宫颈癌手术治疗的经典手术方式.但由于手术范围大、创伤大,主要是术中损伤了盆腔自主神经,给患者带来了一些不良反应(膀胱、直肠及性功能的减退和丧失).为了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术中如何避免和减少对分布到膀胱、直肠及阴部神经的损伤,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一个关键.因此,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SNSRH)就成为近年来妇科肿瘤界研究热点,本文就SNSRH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张雪玉;陈贵芹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眼部并发症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CD4+细胞数目减少,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各种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眼部并发症多发生在眼后段,包括HIV/AIDS视网膜炎、机会性感染、罕见肿瘤和神经眼科疾病.目前广泛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及更昔洛韦治疗AIDS及其眼部并发症取得了很大进展.现本文对4种眼部主要并发症进行综述.

    作者:阳桥生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外周组织细胞胆固醇的平衡途径及调控

    外周组织细胞胆固醇代谢处于可交换的动态平衡之中.胆固醇的来源、储存、去路都有多种重要的酶蛋白参与,并受多种调控因子调控.本文就胆固醇代谢平衡过程及参与代谢与调节的各种因子予以综述.

    作者:史连义;姜玲玲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HP)是造成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因素.HP能分泌许多致病因子,这些致病因子分为定植因子和毒力因子.HP的各种毒力因子均具有遗传多样性和地区分布的差异,与不同HP相关性疾病之间存在相关性.毒力因子在病变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决定感染后炎症、溃疡及胃癌等临床转归.本文就其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作者:唐炜;张尤历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中西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与防治进展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骨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骨质疏松患病率日益上升.现将近年来中西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与防治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蒙珍;王维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结果 2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92.8%)首发症状是胸、背部剧烈疼痛;17例患者(60.7%)X线片示主动脉或纵隔增宽;19例患者(67.8%)超声心动图为典型夹层分离征象;CT扫描发现主动脉双管征24例(85.7%);磁共振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性为100%.结论 据临床特点作出早期诊断是降低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樊利生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