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燕;邢学农
细菌感染是慢性鼻窦炎的发病原因之一,抗生素治疗是慢性鼻窦炎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证实慢性鼻窦炎患者鼻腔、上颌窦、筛窦细菌感染以需氧菌为主,同时有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由于β-内酰胺酶菌株的产生,抗生素建议选用有较高抗菌活性的广谱耐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药物.
作者:陈艳丽;徐小玲;付竞云;杨瑞民 刊期: 2007年第21期
随人口老龄化而来的骨质疏松引起各国政府及卫生部门的极大关注,过去由于缺乏刺激骨形成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以提供钙剂和维生素D3以及抑制骨吸收等为主,近期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可通过促进骨形成蛋白2表达诱导成骨细胞分化、抑制骨髓基质细胞成脂分化等机制刺激骨形成.基础研究及临床实验均提示他汀类药物可提高骨密度,并降低骨折危险性.但还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研究来证实.
作者:苏晓燕;邢学农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血糖测定是评估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常采用的有两种测定方法,即血清葡萄糖氧化酶法和血糖仪快速检测干化学法[1],在工作中发现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给临床诊断和糖尿病患者带来一些困惑,为了解不同方法间的差异,随机选择宝鸡市中心医院门诊患者200例进行了血糖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葛君琍;王静;李宝 刊期: 2007年第21期
麦默通活检在诊断乳腺病灶方面正日益替代传统外科活检.它以较高的成功率、准确性、特异性等而倍受关注,并在治疗乳腺良性小肿瘤显示出了极高的应用价值;但是,麦默通活检在实践中也同时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就麦默通诊治乳腺疾病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简要综述.
作者:徐海;崔明 刊期: 2007年第21期
肝脏移植免疫耐受具有其独特性,诱导免疫耐受是延长肝移植患者的生存期以及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人们通过多种方法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其中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供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受者体内受刺激因子作用,不可避免的会发育成熟,同时会被宿主体内的同种异体反应被清除,使已经产生的免疫耐受作用消失,而使用受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则可避免以上不利因素.
作者:张升宁;李立 刊期: 2007年第21期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属于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家族,是导致细胞凋亡的蛋白酶系统,在细胞凋亡的执行期发挥关键作用.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合伏;赵应敏;许予明 刊期: 2007年第21期
他汀类药物能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除降低血浆胆固醇外,可能尚涉及不依赖于胆固醇降低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硬化斑块、抗炎症反应、抗血栓形成、改善内皮功能及上调脑组织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和活化等作用.他汀类药物的脑缺血保护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研究他汀类药物调脂以外的脑缺血保护作用有助于全面了解该类药在预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陆景红;周颖;任明山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肺心病患者脑循环动力学(CVD)的变化.方法 用脑循环动力学检测仪测定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CVA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CVA进行比较.结果 肺心病患者平均脑血流速度、大血流速度、小血流速度及小血流量显著降低(P<0.01);其外周阻力、特性阻抗及弹性波波速、动态阻抗显著增高(P<0.01);平均血流量明显降低,临界压明显升高(P<0.05);血管顺应性及大血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肺心病患者CVA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且随病情加重而加重.
作者:李金双 刊期: 2007年第21期
支配脑血管的交感神经起源于颈交感神经节.星状神经节属于交感神经节,位于颈交感干的下段.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可使脑循环产生不同的效应,包括脑血流量、脑血管张力及脑血流速度等.SGB可使血浆中舒血管效应的物质增多,可预防和改善脑血管痉挛.
作者:林剑清;陈国忠 刊期: 2007年第21期
一氧化氮(NO)合酶 mRNA表达减少,使NO合酶活性降低、NO生成减少,是高原肺水肿(HAPE)重要的因素;其次是肺动脉高压-毛细血管壁高压,造成毛细血管内皮和肺泡表皮层断裂,液体及内含物渗漏;胃肠黏膜损伤,细菌及内毒素入血,引发炎性介质释放,形成肺部炎症及水肿.脑毛细血管压升高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是高原脑水肿(HAPE)主要因素;其次是缺氧使Na+-K+ATP酶活性降低,脑细胞内Na+、Cl-和水分增加;肺通气量增加,H+下降,以及炎性介质释放亦是引起脑水肿的因素.治疗:吸入低浓度的NO,用于治疗HAPE;口服硝苯地平;静脉给氨茶碱或口服β2-受体激动剂;口服乙酰唑胺或呋噻米利尿脱水,严重的HACE用高渗葡萄糖或甘露醇静脉滴注脱水;地塞米松口服或静脉滴注,HAPE和HACE都适用;预防或轻症可选用中药单方或复方.
作者:耿东升;兰建国;刘发 刊期: 2007年第21期
血小板活化因子是一种内源性脂类介质,在血栓形成、急性炎症等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活化因子作为强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一种很强的炎性因子,在参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活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可以拮抗特异性受体,抑制其对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活化作用.研究表明,血小板活化因子参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相互作用,是多种细胞因子、化学介质参与其中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同配体-受体系统介导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相互作用.
作者:常亚丽;郭农建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硬膜下间隙阻滞是硬膜外阻滞的并发症之一,一直以来相关报道较少.随着临床麻醉中硬膜下间隙阻滞的个案报道增多,硬膜下间隙阻滞也逐渐引起了麻醉医师的关注.因此,本文就硬膜下间隙的解剖、生理,以及硬膜下间隙阻滞的常见原因与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防治与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谢素琴;罗爱林 刊期: 2007年第21期
吞咽困难是卒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不能完成吞咽过程并保护呼吸道,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吞咽皮质中枢及其投射纤维、延髓及相关神经的损伤所致.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临床筛查和仪器评估,了解其发病机制和评估方法有利于早期识别吞咽困难的有无及其性质,评测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和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临床治疗上以康复锻炼为主.急性卒中所致的吞咽困难大部分可自行恢复,恢复困难者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
作者:俞宁;安中平 刊期: 2007年第21期
慢性乙型肝炎的形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异常与此关系密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的细胞形态、细胞亚型、细胞表型、细胞因子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现对有关内容简要综述.
作者:刘爱云;时念学 刊期: 2007年第21期
谷氨酰胺是人体内重要的氨基酸,它具有降低高分解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护肠黏膜屏障、加快创面愈合等多种功效,是具有特殊营养作用的条件必需氨基酸.它在烧伤临床的应用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成为当今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就其概念、在烧伤救治中的作用、疗效观察及补充途径等进行综述,以期为烧伤临床提供帮助.
作者:陈蕾;王玉莲 刊期: 2007年第21期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已经证实肥胖对慢性肾脏病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子.肥胖诱导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原发性高血压、代谢异常、激素及细胞因子等相互作用共同推动肾脏病发生.然而确切作用机制仍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强;武明虎 刊期: 2007年第21期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多或不规则出血,是妇科较为难治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主要有刮宫止血、性激素调节、止血药物、中医药治疗及手术切除子宫止血等治疗方法.米非司酮(RU486,Mifetmstone,Mifegyne)目前在妇产科等临床专科中广泛应用,随其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学者将其单独或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作者:李桂香;宋岩峰 刊期: 2007年第21期
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以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为特征.本病可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危害到儿童的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对佝偻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将佝偻病的诊治进展科要综述.
作者:安丽花;赵琳 刊期: 2007年第21期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由质粒介导,能水解青霉素、广谱头孢菌素及单环类抗生素并产生耐药.各地区ESBLs的检出率、基因分型各不相同,细菌质粒上可以同时携带≥2种的ESBL编码基因.产ESBLs菌感染为多种危险因素所致,临床治疗产ESBLs菌感染应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作者:吴玉娟;周鸿江;朱莲娜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由于健康和营养状况的改善,性成熟年龄逐年下降,青春期性活跃人群比例逐年增加,紧急避孕作为一种未防护性交和避孕措施失败后几天的补救措施.目的在于预防非意愿妊娠的发生,以降低人工流产率.
作者:李毅 刊期: 200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