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肿瘤患者的疗效观察

张定昌;涂志全

关键词:晚期肿瘤, 复方苦参注射液,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97例晚期肿瘤患者,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30mL加入25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夜中静滴,每天1次,20d为1个疗程.结果 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减轻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改善体质,对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疗效.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有控制肿瘤生长,改善体质,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无不良反应.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乙醇中毒75例临床分析

    通过对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2001~2006年间75例慢性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分析,以期为诊断治疗康复提供依据.

    作者:张春红;杨文清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极低蛋白饮食治疗晚期慢性肾衰竭的依据

    近年来,肾脏病进入晚期慢性肾衰竭的人口日益增多.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采用何种手段才易使病人接受,保护残余肾功,阻止其恶化,改善其生存质量;

    作者:陶建勋;米绪华;樊均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造血干细胞血管化及其在血管新生治疗的临床应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结合体外扩增内皮前体细胞,增加局部缺血组织的新血管形成和内皮损伤后的再内皮化,是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新方法 .已证实造血干细胞在体外可分化为内皮细胞,在体内可促进缺血肢体和心肌的再血管化.现就造血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调节机制及其在临床的应用简要综述.

    作者:郑艳;卓光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缺血修饰白蛋白的研究进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致使冠状动脉狭窄、阻塞,引起心肌缺血和梗死的病理现象.心肌缺血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常见的发病原因.现有的心肌生化标志物(如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等)只能在不可逆的细胞损害以及细胞膜的完整性破坏之后才能被检出,而在短期和可逆的缺血发作时,这些标志物血中水平不升高.缺血修饰白蛋白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反映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可作为灵敏的缺血指标辅助早期诊断,以便在疾病的可逆阶段干预治疗,达到改善患者预后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作者:王长友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恶性肿瘤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放、化疗组)和治疗组(放、化疗合并参芪扶正注射液组),比较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变化及放、化疗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组骨髓抑制情况、消化道反应及全身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在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可以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龙慧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原发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1 病案资料患者杨某某,男,38岁,病案号1197355.患者于2007年6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睾丸肿大伴同侧阴囊下坠感,无触病及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皮温无异常.

    作者:尚宇;李学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岩舒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岩舒注射液联合NP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疗效.方法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和(或)细胞学确诊为晚期NSCLC.其中治疗组50例行长春瑞滨(NVB)加颇铂(NP)方案化疗同时加用岩舒注射液.对照组30例单用NP化疗,不加用其他生物制剂或中药.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RR分别为48%和33.3%(P=0.002),总临床受益率(CBR)分别为76%和66%(P=0.004),中位进展时间分别为6.8个月和4.8个月(P=0.04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后的生活质量(QOL)评分比较有明显提高(P=0.008),毒副反应亦较轻(P<0.05).结论 岩舒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RR、CBR、QOL,并且能增效减毒,延长生存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文忠;李晓妮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脑电分析对麻醉深度监测的应用进展

    儿童处于脑发育的为手术安全顺利进行及降低麻醉对儿童神经系统及心理发育损伤的关键.脑电圈具有反映意识活动及无刨性的优势,是检测麻醉深度中有潜力的方法 .系统回顾脑电图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成就及进展,比较时阚分析、频阈分析、人工神经网络、麻醉趋势、定量药物脑电图监测等方法 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展望今后其应用于麻醉深度监测领域的发展.

    作者:杜晓梅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随机对62例躁狂发作患者分别以丙戊酸钠及碳酸锂治疗,采用Bech-Rafaelson躁狂量表(BRMS)评定临床疗效,并对治疗期间出现的药物副反应逐一登记.结果 两组疗后BRMS分值均大幅度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丙戊酸钠副反应发生率低而轻微.结论 丙戊酸钠用于治疗躁狂发作,疗效肯定,与碳酸锂疗效相近,且副反应较轻,安全性好.

    作者:郑景莉;王保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鼻内镜下孤立性蝶窦良性疾病的诊治

    目的 提高对孤立性蝶窦良性疾病症状、体征的认识和首诊准确率.方法 分析32例孤立性蝶窦良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鼻内镜手术32例的手术.结果 经鼻内镜蝶寞开放术,治愈27例.其中17例手术后症状立即消失,10例术后3~5d症状缓解;好转5例其中3例仅感轻微头痛和嗅觉失灵,鼻内镜见窦口黏膜肿胀.CT/MRI复查未见窦腔病变.术后1个月复诊窦口开放率为93.75%(30/32),随访6~48个月无病变及症状复发,未再次手术.结论 孤立性蝶窦良性疾病经CT或MRI等高清晰度的影像学检查加之以鼻内镜检查均可明确诊断,且经鼻内镜手术对其治愈有显著的优越性.

    作者:刘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血液灌流临床应用研究

    血液灌流作为一种体外血液净化技术,多年来一直只应用于急性中毒的治疗.目前,血液灌流技术逐步应用到重型肝炎、危重症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患者抢救过程中,为血液灌流的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新的信息.血液灌流是治疗中毒,清除细胞因子,抢救危重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

    作者:刘丽茹;尹雪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自溢后缺血缺氧综合征3例抢救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护理在自缢后缺血缺氧综合症病人抢救中的价值.方法 观察并总结我科收治自缢后缺血缺氧综合症患者,在应用药物同时,对患者进行早期积极护理,包括病情观察、体征、呼吸道、口腔、眼部、皮肤、饮食、语言等护理,使患者安全渡过急性期.结果 注重早期护理,配合药物治疗,准确及时监护,使患者转危为安.结论 早期进行认真准确及时护理,密切配合药物治疗,减少了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作者:司国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耳穴贴压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变应性鼻炎患者共34例,单纯用耳穴贴压法治疗,取耳穴神门、过敏区、肺、脾、肾、内分泌、皮质下,内鼻、外鼻等,用王不留行子贴压耳穴,每次贴压一侧耳廓,保留3d,每周2次.两周为1疗程.治疗1~2疗程,于疗程结束时观察疗效.结果 显效26例(76.47%),有效6例(17.65%),无效2例(5.88%),总有效率94.11%.结论 耳穴贴压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漫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造血生长因子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造血生长因子是促进骨髓造血细胞分化增殖和定向成熟的一类细胞因子的总称.研究发现以促红细胞生成素、血小板生长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代表的造血生长园子.除了传统地作用于造血细胞外,还具有保护心肌的作用,它们能对抗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生长和动员干细胞修复损伤组织,从而缩小梗死面积,减轻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作者:欧晓敏;肖大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椰酵伯菌毒黄素的研究进展

    椰毒伯克霍尔德菌是引起酵米面和银耳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毒黄素是此菌产堡的一种毒素,近年来对毒黄素的分离提取进行了相关报道,其中毒机制从对呼吸链电子传递体的旁路作用、抑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活力、对动脉平滑肌张力的影响以及微核技术测其诱变买验的研究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另有研究发现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观察毒黄素能够损伤小鼠组织和人血细胞自由基,本文就毒黄素的化学提取分离、中毒机制以及生理生化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田凤丽;马麦生;钱震雯;楚海荣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脑出血继发性神经损伤机制的研究

    脑出血后血胂周围脑组织存在继发性脑损伤,其病理机制十分复杂.近研究表明,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存在水肿形成和继发性缺血损伤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缺血是引起脑水肿的主要原因之一;脑出血后血肿本身释放的毒性物质如凝血酶、血红蛋白等是导致神经细胞坏死、脑组织缺血、水肿等病理变化的重要化学刺激物;炎性反应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继发性脑组织损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细胞凋亡、补体系统激活、细胞色素C释放、自由基反应增强等均参与了脑出血后神经细胞损伤.

    作者:吴荣东;董宜先;刘振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宁心安神方治疗室性期前收缩31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宁心安神方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探讨室性期前收缩更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门诊室性期前收缩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选用自拟宁心安神方口服治疗,对照组口服心律平治疗,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7.1%,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头晕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失眠的有效率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服药后出现头晕、便秘、心动过缓、口干的副作用,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宁心安神方有益气温阳、活血化痰、清心安神之功效,能够有效控制室性期前收缩.

    作者:赵海梅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健脾补肾活血方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CTL介导的造血抑制因子影响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造血抑制因子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分析健脾补肾活血方药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流武细胞仪检测不同拆方分组免疫介导再障小鼠脾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8、γ δ TCR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培养细胞γ-IFN、α-TNF水平,观察其变化.结果 再障组CD8+、γ δ TCR+T比例明显上升,γ-IFN、α-TNF水平亦升高,健脾补肾活血全方组CD8+,γ δ TCR+T下降,γ-IFN、α-TNF水平降低,与再障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健脾补肾组、温肾组、滋肾组、CSA组均有不同影响,健脾组、活血组作用不显.结论 细胞毒性T细胞增加与造血负调控因子表达升高是导致再障的主要机制,两者具有相关性,健脾补肾活血方药可通过调节该免疫环节恢复骨髓造血,组方中以补肾中药为核心,健脾、活血中药起协同作用.

    作者:陆嘉惠;周永明;胡明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1例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亚叶酸钙方案化疗,200mg/(m2·d),静脉注入后续用5-氟尿嘧啶400mg/(m2·d),连用5d为1周期.间隔21d重复使用,连用2个周期.治疗组患者化疗同时和间歇期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入,每天1次,26d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 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有效率为51.61%,单用化疗有效率26.66%,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是一种治疗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有效的药物.

    作者:罗金键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危重病医学诊治

    危重病医学是现代医学中新兴的一九综合学科.危重病医学专业理论、诊治水平包括各种监护设备及支持替代治疗措施使用上都得到飞速发展.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相关进展;对治疗上所使用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药物鸟司他丁、生长激素应用的相关进展以及糖皮质激素应用问题的新观点简要综述.

    作者:余长智;王燕梅;吐尔洪·艾沙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