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刘兴钊;黄蕊;杨建;胡青茂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显著特征是预后不良.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于为HCC诊断和预后寻找新的分子标志物.microRNAs(miRNAs)是小的非编码RNA.表达失调的miRNAs其本身充当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参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新近研究发现,miRNAs的异常表达参与了HCC的许多生物过程,本文主要总结近年关于miRNAs在HCC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为miRNAs用于HCC诊断、预后或作为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彩霞;苏秀兰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了解临床腹泻患者艰难梭菌的感染情况和分子流行特征,为控制医院感染和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临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852份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成人粪便标本310份作为对照组,厌氧培养获得艰难梭菌的阳性率,并结合毒素基因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实验组852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108株艰难梭菌,阳性率为12.68%,而对照组310份粪便标本分离到8株,阳性率为2.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以tcdA+tcdB+菌株为主,占86.11%(93/108),tcdA-tcdB+菌株占5.56%(6/108),tcdA-tcdB-菌株占8.33%(9/108),产毒率为91.67%,而对照组对应毒素基因型别占比为62.50%(5/8),12.50%(1/8),25.00%(2/8),产毒率为75.00%,但两组产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多位点序列分型发现32种ST型,其中ST54是相对流行的型别,另外CC48是相对流行的克隆群.结论 临床腹泻患者艰难梭菌的感染率较高,亟需引起临床重视并加强院感防控,预防暴发流行.
作者:冯雪君;徐少毅;吴晓燕 刊期: 2018年第34期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一门与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在教学中引人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方法联合病例导人式(CBS)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采用小班授课.PBL联合CBS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静怡;谢朝阳;余路新;林满华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对胆肠吻合术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相关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胆肠吻合术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相关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胃肠道反应、代谢性并发症(包括高血糖反应、低血糖反应)、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术前,观察组上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路径护理更有利于降低胆肠吻合术后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提高术后的生存质量.
作者:康伟;梁挺;李辉;何丽芸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探究超声诊断技术在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行自体动静脉造瘘(AVF)术人工动静脉血管通路术前功能评估、 术后及时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4例预行AVF的ESRD患者,行超声检查对患者的人工动静脉血管通路作出术前评估及术后检测.结果 在84例预行AVF的ESRD患者中,超声检查发现5例不适合行AVF,选择其他通路透析.余79例患者行AVF,超声检查发现16例患者因多种术后并发症致造瘘失败,指导临床及时进行干预治疗.结论 超声诊断技术在ESRD患者行AVF术前人工动静脉血管通路功能评估方面,能准确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动静脉血管,提高造瘘手术成功率.另外,术后对动静脉内瘘血管功能、出现的并发症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在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永;刘兴钊;黄蕊;杨建;胡青茂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基于ATP7A探讨粉防己碱对乳腺癌细胞顺铂耐药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两种人乳腺癌顺铂耐药细胞株及ATP7A高表达细胞.检测粉防己碱对顺铂耐药细胞的逆转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胞内顺铂含量,检测ATP7A蛋白表达.结果 耐药乳腺癌细胞的顺铂敏感性显著降低(P<0.05),ATP7A表达升高(P<0.05),胞内顺铂含量明显降低(P<0.05);ATP7A高表达细胞较正常乳腺癌细胞顺铂敏感性下降(P<0.05),胞内顺铂含量降低(P<0.05).而粉防己碱对细胞耐药性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较耐药细胞及转染细胞可升高胞中顺铂含量(P<0.05),降低ATP7A表达(P<0.05).结论 粉防己碱对人乳腺癌顺铂耐药细胞及ATP高表达细胞的顺铂耐药性有逆转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TP7A表达相关.
作者:肖奕;马大昌;王红磊;吉琨;武力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建立文冠果果壳醇提物总多酚含量(TPC)测定方法 ,并评价文冠果果壳醇提物不同部位总多酚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文冠果果壳总多酚的含量;采用ABTS和DPPH自由基评价文冠果果壳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文冠果果壳总多酚含量为10.22 mg/g.D101大孔树脂纯化后,多酚主要集中在30%乙醇洗脱部位(4.92 mg/g).该部位ABTS和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4.83±0.33)、(9.33±0.23)μg/mL;阳性对照芦丁对ABTS和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12.87±0.21)、(10.29±0.17)μg/mL.结论 文冠果果壳醇提物大孔树脂30%乙醇洗脱部位的总多酚含量高,抗氧化活性强,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作者:李国倩;秦天;黄蓉;唐祥;杨春艳;周春阳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脑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扫描(PET/CT)显像对脑癫痫灶的定位以及定侧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7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69例,分别行脑18F-FDG发作间期PET/CT显像、磁共振成像(MRI)及脑电图(EEG)检查,并与术中脑电监测及手术病理结果 进行对比.结果69例癫痫病灶切除患者中,PET/CT定位及定侧准确率分别为62.3%(43/69)、78.3%(54/69).其中,PET/CT定位单纯颞叶病灶43例,经术中脑电监测及手术病理证实定位一致36例,准确率为83.7%(36/43),定侧一致37例,准确率为86.0%(37/43),均高于非颞叶病灶定位以及定侧准确率[26.9%(7/26)、65.4%(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对于脑癫痫的定侧准确率[78.3%(54/69)]明显高于定位准确率[62.3%(4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定位准确率为42.0%(29/69),EEG定位准确率为44.9%(31/69).PET对脑癫痫的定位准确率高于MRI及EEG(χ2=5.692、4.196,均P<0.05).结论 脑18F-FDG PET/CT显像对癫痫灶的定位价值远高于MRI及EEG常规检查手段,尤其在颞叶癫痫的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郝珊瑚;武晓丹;王治国;战莹;张国旭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激光照射联合卤米松乳膏外用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及其对皮损区白介素-10(IL-10)和白介素(IL-17)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9月黄石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收治的98例白癜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激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卤米松乳膏外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皮损区IL-10、IL-17浓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皮损区IL-10浓度均较治疗前上升,IL-17浓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皮损区IL-10浓度高于对照组、IL-17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光照射联合卤米松乳膏外用治疗白癜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皮损区IL-17浓度,升高IL-10浓度,且安全可靠.
作者:解翠林;石年;付曼妮;聂刚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建立白术生、制品的解吸附电晕束离子化质谱(DCBI-MS)(秒级)快速鉴别方法 .方法采用原位跟踪技术跟踪苍术酮的转化,初步探讨白术的佳炮制温度;采用DCBI-MS法对白术生、制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白术佳的炮制温度为120~140℃.60批样品中包括对照药材1批,生药材27批,土炒白术19批,麸炒白术13批;与生品相比较,加热炮制品中苍术酮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白术内酯Ⅱ(atractylenolideⅡ)和白术内酯Ⅲ(atractylenolideⅢ)的相对响应丰度值有显著增高;生白术的相似度为0.90~0.95,土炒白术的相似度为0.83~0.90,而麸炒白术的相似度为0.71~0.82,且可直观地将白术生品、土炒白术和麸炒白术分为三类.结论 DCBI-MS法可有效跟踪炮制过程中苍术酮向白术内酯(atractylenolide)Ⅰ~Ⅲ转化的情况,获得其佳炮制参数,并可有效辨别白术生、制品,可作为炮制条件优化的快速检测工具,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曾星星;陈波;谷陟欣;刘靖婧;王建芬;马宁;阮晓玲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选择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8例脓毒症且并发AKI的患者.确诊后24 h内收集患者血清NGAL(sNGAL)、尿NGAL(uNGAL)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进行检测;同时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根据患者是否需CRRT治疗,分为脓毒症CRRT组(32例)及脓毒症非CRRT组(36例),比较两组sNGAL、uNGAL、Scr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通过绘制ROC曲线,分别评价sNGAL、uN-GAL及两者联合在脓毒症合并AKI早期患者进行CRRT治疗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发病原因及诊断脓毒症合并AKI当天的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脓毒症CRRT组的sNGAL、uNGAL以及APACHEⅡ评分高于脓毒症非CRRT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NGAL、uNGAL以及APACHEⅡ评分在预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需CRRT治疗的95%可信区间(95%CI)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3、0.899及0.679.sNGAL联合uNGAL预测价值高,AUC为0.932.结论 在脓毒症合并AKI早期,sNGAL及uNGAL均可作为患者是否需要开展CRRT治疗的预测指标,两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作者:张莉芬;奚希相;顼志兵;张丽葳 刊期: 2018年第34期
微小RNA(miRNA)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单链小分子RNA,具有调控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以及凋亡的作用.let-7 miRNA家族是目前研究为广泛的miRNA家族.let-7能够在人体外周血以及体液中稳定存在,其表达以及平衡状态的维持受到调控因子的相关作用来实现.这些调控通路的异常将导致let-7家族的表达异常,就从而导致肿瘤,高血压,癫痫,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因此,监测let-7表达水平可预防、治疗与其相关的疾病.本文主要综述了miRNA let-7对这些疾病的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婷婷;王桂香;张俊绘;刘爱菊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后细胞凋亡情况,以及姜黄素对HCMV感染细胞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细胞维持液),病毒模型组(细胞维持液+HCMV),姜黄素大(细胞维持液+HCMV+姜黄素0.8μg/mL)、中(细胞维持液+HCMV+姜黄素0.4μg/mL)、小(细胞维持液+HCMV+姜黄素0.2μg/mL)剂量组,更昔洛韦组(细胞维持液+HCMV+更昔洛韦50μg/mL),运用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和荧光染料碘化丙啶(PI)法检测姜黄素对HCMV感染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JC-1法实验结果显示:HCMV感染早期,病毒模型组细胞凋亡情况与细胞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毒模型组比较,更昔洛韦组和姜黄素大、中、小剂量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HCMV感染晚期,与细胞对照组比较,病毒模型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与病毒模型组比较,姜黄素大、中、小剂量组细胞凋亡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姜黄素大剂量组与病毒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染料PI法实验结果显示:在HCMV感染早期及晚期,与细胞对照组比较,病毒模型组S期细胞显著增多(P<0.01);与病毒模型组比较,姜黄素大、中、小剂量组S期细胞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姜黄素能够对抗HCMV感染引起的细胞凋亡作用,可使HCMV感染早期诱导的抗凋亡作用和HCMV感染晚期诱导的促凋亡作用减弱.
作者:贾阳杰;吕亚丽;刘丽宏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联合奥氮平方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谱及脑部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0月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予奥氮平口服治疗,观察组予齐拉西酮联合奥氮平口服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肌酶谱、神经递质、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82.76%(P<0.05);观察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部多巴胺(DA)、γ-氨基丁酸(GABA)明显高于对照组,乙酰胆碱(Ach)、深抑制递质(IN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齐拉西酮联合奥氮平方案有助于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肌酶谱、脑部神经递质等因素有关.
作者:宋清海;朱桂东;金国林;夏朝云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丹参滴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术后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9例STE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5例).两组均行PCI治疗,对照组于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丹参滴丸治疗,两组均连续给予治疗3个月.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利钠肽(BNP)、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出院后2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血清cTnI、CK-MB及BNP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组血清cTnI、CK-MB及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血清cTnI、CK-MB及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CRP、TNF-α、ET、sI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NO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血清IL-6、CRP、TNF-α、ET、sICAM-1及NO水平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年随访期间,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基础上,丹参滴丸治疗对STEMI经PCI术后有较强的心肌保护作用,能够减轻手术引起的炎性反应和血管内皮损伤,且预后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怡;伏晓琳;刘博;谭辉;李康 刊期: 2018年第34期
军校医学研究生不仅需要担任国防使命,又要献身救死扶伤、投身科学研究.现代的医学科学技术进步越发呈现出军民融合一体化、交叉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化态势,过去军校管理模式条件下的医学研究生培养难以满足新时代要求,如何提高军校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非常关键.本文从师资队伍、学生构成、管理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分析军校医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阐明军民融合促进学科交叉培养方式的优势,结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在军民融合结合学科交叉的初步实践探索,提出新时代军校医学研究生军民融合、学科交叉培养方式的思考,以提高军队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我国国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作者:全玉莲;陈图南;冯华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脏组织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经高脂饲料喂养后对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来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将其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姜黄素组、吡格列酮组,每组10只.分别在给药第4、8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计算肝脏指数(L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给药第8周肝脏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肝脏PTP1B、IRS-2 mRNA表达.结果 姜黄素组相较于模型组能够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体重、FBG、FINS、LDL-C水平(P<0.05),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肝脏组织脂肪变性和炎性反应,抑制PTP1B mRNA表达,上调IRS-2 mRNA表达(P<0.05).结论 姜黄素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TP1B mRNA表达、上调IRS-2 mRNA表达有关.
作者:秦培洁;张东伟;高思华;刘剑锋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观察补脾益肾活血方治疗脾肾两虚夹瘀型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中医科就诊的60例肾性贫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上加用补脾益肾活血方,疗程2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的变化.观察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BC、Hb、HC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UN、Sc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补脾益肾活血方可有效纠正肾性贫血,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荣东;林应华;林莺 刊期: 2018年第34期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膜性囊泡,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参与到细胞间生物信号的传递.目前有5种公认且较为常用的提取外泌体的方法.外泌体在临床疾病研究中突破性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外泌体参与肿瘤疾病的进展、外泌体中的核酸或蛋白可以作为疾病的分子标志物、外泌体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进行靶向治疗等方面.外泌体在疾病中行使的功能使其极具向临床应用的优势.本文主要从外泌体的发现、提取方法优缺点及其在临床疾病功能的研究进展这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作者:魏晓晶;胡晓 刊期: 2018年第34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多始于青春期.青春期PCOS是目前备受妇科及儿科内分泌学家关注的疾病,因其临床特征与青春期生理性表现重叠,诊断标准目前尚存在争议.目前对青春期PCOS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 推荐必须同时符合2003年鹿特丹诊断标准中的3个指标,同时应排除其他导致雄激素水平升高的病因及其他引起排卵障碍的疾病.青春期PCOS的治疗应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的不同,采用多种治疗方法联合的策略,调整月经周期,纠正性激素及糖脂代谢异常,改善其他临床症状并预防远期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除生活方式调整、口服避孕药和胰岛素增敏剂等治疗方案外,补充替代医学疗法如自然疗法、瑜伽、穴位埋线和耳穴压籽也逐步应用于青春期PCOS的干预,且获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就青春期PCOS国内外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妍;侯丽辉;张美微 刊期: 2018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