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情景教学模式在七年制儿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丁瑛雪;崔红

关键词:情景教学, 临床见习, 儿科, 长学制教育
摘要:目的 探讨情景教学模式在七年制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北京友谊医院儿科见习的首都医科大学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儿科见习时间2014年9月~2014年12月),分为情景教学组(24名)和传统教学组(20名).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情景教学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结果 情景教学组专业知识成绩为(89.2±3.6)分,高于传统教学组的(86.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床技能考核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情景教学有助于培养及提高学生临床思维方式的形成,提高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结论 情景教学较于传统教学有明显的优越性,学生易于接受,积极主动性高,有利于长年制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医教协同改革下临床医学生医德修养的培养

    在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背景下,医学生无论从就业还是升学的角度,都面临着尽快适应医生角色、规范医疗行为、并将良好的医德修养带入日常临床实践中的艰巨挑战.本文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多年临床德育工作经验和医德修养相关课程教学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医德教育应运用“将临床带入课堂,再将课堂带入临床”的方法,即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同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提升医德修养水平,从而达到在医学生院校教育全过程中(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实现德育教育、医德修养和医疗实践培养相结合的目的.

    作者:蒙世佼;许蓉;王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对鼻窦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持续输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内镜鼻窦手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6月~2015年3月择期内镜鼻窦手术成年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D1组、D2组于术前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随后分别予0.2、0.5 μg/(kg·h)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同容量生理盐水.记录各组麻醉药用量、血流动力学变化、复苏时间、复苏期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躁动评分(EA)及不良事件.结果 D1组及D2组丙泊酚用量少于C组(P<0.05),D2组瑞芬太尼用量少于D1组及C组(P<0.05).D1组、D2组在气管插管后即刻、术中及气管拔管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均较C组降低(P<0.05).气管拔管时D2组患者SAS、EA评分低于C组及D1组(P<0.05).D2组患者恶心、寒颤的发生率少于C组及D1组(P<0.05).结论 内镜鼻窦手术持续输注0.5 μg/(kg·h)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不延长麻醉复苏时间,减少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

    作者:朱卓丽;邓玉萍;黄焕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雪蛤颗粒的安全性毒理学研究

    目的 考察雪蛤颗粒的安全性.方法 以SD大鼠和昆明种小鼠为受试动物,对雪蛤颗粒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的研究.结果 SD大鼠急性毒性试验经口大耐受量(MTD)大于15 g/kg,判断雪蛤颗粒属无毒类;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高剂量为人体推荐摄入量的100倍,未引起大鼠整体健康状况、生理生化功能和器官组织形态学等各项重要指标的异常变化.结论 雪蛤颗粒无明显毒副作用,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作者:彭晓辉;于向红;乐智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脑电图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诊断及预后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脑电图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3月徐州儿童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9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于入院后行脑电图检查,并于2周后复查.结果 入院后,全部98例患儿均行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81例异常,异常率为82.65%,临床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活动增多,其中,脑电图轻度异常42例,中度异常26例,重度异常13例.81例患儿均随诊.42例脑电图轻度异常患儿复查后38例脑电图恢复正常,余4例脑电图呈现明显好转趋势;临床随诊结果显示,38例临床症状消失,4例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26例脑电图中度异常患儿复查后19例脑电图恢复正常,4例脑电图转为轻度异常,3例脑电图持续异常改变;临床随诊结果显示,22例临床症状消失,2例临床症状较前好转,2例临床症状较前无明显改善.13例脑电图重度异常患儿复查后3例脑电图恢复正常,6例脑电图转为中度异常,4例脑电图无明显变化;临床随诊结果显示,3例临床症状消失,7例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3例临床症状较前无明显改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电图异常程度随着患儿脑炎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呈正相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r=0.584,P<0.01).结论 脑电图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一项有效的诊断标准,有助于判断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同时有利于判断疾病的预后.

    作者:王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新媒体视阈下昆明市社区居民中医健康素养评价研究

    目的 对新媒体视阈下昆明市社区居民中医健康素养等级进行评价.方法 基于文献调查和专家评价法建立居民新媒体中医健康素养评价体系,应用Fuzzy-AHP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一致性检验(CR<0.1),在此基础上开发量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昆明市110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发放问卷120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有效问卷1100份,有效率为92%.昆明市社区居民新媒体中医健康素养综合评分为75分,其中,新媒体中医健康认知、获取、评价、应用及信息道德分别为75、74、76、72、80分.结论 建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区中医健康信息服务首先要加强居民新媒体中医健康应用能力,开发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层次健康需求的在线互动系统.

    作者:孙艳玲;章涤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腰椎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腰椎内固定手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术后不可避免地存在深部感染的潜在风险.虽然感染的发生概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且其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也存在不确定性,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成为临床面临的严峻挑战.感染的防治要点包括避免诱因、诊断及时、用药合理以及常用的保留内固定疗法:清创冲洗负压引流、椎间隙抗生素灌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臭氧水创腔灌注等,同时对内固定的保留和取出做出客观评价,尽量降低感染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雍坤;张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

    目的 评价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6月~2014年12月河北以岭医院收治的16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给予基础的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8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疗法.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膀胱压力)、3d排尿日记(每日排尿次数、单次尿量及大排尿量)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3d排尿日记及VAS评分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治疗组残余尿量[(78.8±18.2)mL]显著少于对照组[(98.4±21.6)mL],膀胱容量[(289.6±4.5)mL]显著大于对照组[(235.5±44.3)mL],膀胱压力[(48.1±10.6)cmH2O]显著低于对照组[(54.7±11.2)cmH2O];治疗组每日排尿次数[(13.8±4.7)次/d]显著少于对照组[(16.4±4.1)次/d],单次尿量[(112.3±26.2)mL]显著大于对照组[(91.5±23.6)mL],大排尿量[(198.6±41.1)mL]显著大于对照组[(177.7±36.8)mL];治疗组VAS评分[(4.54±0.7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63±0.51)分],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且优于单纯的膀胱功能训练.

    作者:王晶;焦永波;刘春茹;樊利敏;李永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启肝毓坤汤治疗卵巢早衰的效果

    目的 探讨启肝毓坤汤治疗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2月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卵巢早衰患者85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对照组(39例),双号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组采用启肝毓坤汤,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为7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烦急躁、腰酸坠胀消失率(89.47%、87.50%)均高于对照组(77.27%、73.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E2[(15.39±6.23)、(90.47±7.02)ng/L]、FSH[(81.65±18.12)、(31.25±4.12)U/L]、LH[(42.18±5.52)、(23.46±4.09) U/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E2 [(14.28±5.89)、(57.62±4.75) ng/L]、FSH [(79.24±16.72)、(35.47±5.19) U/L]、LH [(4.13±4.69)、(22.25±4.13)U/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启肝毓坤汤可有效改善由卵巢早衰引起的激素水平变化,且能缓解其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王雪莉;王华杭;姜波;呼军明;闫俊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医学专业新任教师教学行为失常的成因与对策

    新任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中流砥柱.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规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个别教师尤其是医学专业新任教师普遍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不灵活、课堂管理不和谐等诸多教学行为失常的现象.本文从学校岗前培训无针对性、教学督导执行不力以及新任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匮乏、心理压力过大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失常教学行为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学校要加强岗位培训的实用性、教学督导的有效性,教师要强化教育教学技能、心理健康素养,以促进新任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马光;赵佩瑾;崔茂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深刺咽部穴位对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近远期疗效

    目的 探讨深刺咽部穴位治疗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9月~2014年4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上加深刺咽部穴位治疗,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结果 近期疗效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51,P<0.05);随访结束评定远期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及饮水试验评分分别为(19.16±6.02)、(1.62±0.2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30.37±6.81)、(2.73±0.51)分](t=8.276、4.143,均P<0.05);治疗组吞咽障碍评分为(18.29±7.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0.12±6.68)分](t=9.137,P<0.05);治疗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为(194.43±18.45)、(87.27±15.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51.23±19.86)、(70.56±16.29)分](t=7.365、9.224,均P< 0.05).结论 深刺咽部穴位治疗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近远期效果明显,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萧言菘;杜健茹;章娟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应用

    以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为研究主体,对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大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传统模式进行改革,探索过程性评价教学考核方式的组成及效果,实践表明该评价考核方式改变了教学从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模式转变,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动力,增强了专业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模式.

    作者:康文艺;王金梅;陈寅生;魏金凤;郭秀春;李昌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医学专科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为了促进医学专科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帮助医学专科生顺利就业,展开对医学专科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分析医学生就业形势,实现就业指导的市场化;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实现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完善医学生知识结构,实现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创新医学生实践活动,实现就业指导的社会化;构建医学生就业平台,实现就业指导的信息化.通过实施市场化、专业化、全程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医学专科生“五位一体”就业指导体系,形成医学生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学校促进就业的就业良性循环.

    作者:汪慧英;刘高华;唐元兢;张凡;卢世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超声造影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细胞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5月在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就诊的51例肝细胞癌患者,在其接受手术治疗之前给予超声造影检查,详细记录各项参数,同时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CD34的表达情况,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以探讨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 39例门静脉期表现为快进快出型低增强回声,有24例为低分化癌.12例患者在门静脉期表现为快进慢出型等回声或稍低回声,在实质期则表现为低增强,其中高分化和中分化的有11例.中分化与低分化肿瘤的造影剂增强时间以及消退时间明显短于高分化肿瘤,而曲线下的面积则明显大于高分化肿瘤(均P< 0.05).VEGF表达阳性的患者,其微血管密度、曲线下面积均明显高于表达阴性的患者,而造影剂增强时间以及造影剂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表达阴性的患者(P<0.05);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其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P<0.05);汇管区有癌栓的患者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无癌栓的患者,造影剂增强时间则明显短于无癌栓患者(P< 0.05).微血管密度与造影剂增强时间呈负相关(r=-0.609,P< 0.05),与曲线下面积呈正相关(r=0.558,P<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反映出肝细胞癌肿瘤内的微血管密度与血流供应情况,能够为临床诊断肝细胞癌以及明确其临床病理特征提供重要的参考,帮助临床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作者:方蕾;李世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8月在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行全身麻醉剖宫产手术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D0组)和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D4组),每组各20例.所有手术均于全麻下完成,静脉注射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和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使BIS值维持在40~50,并维持循环稳定.D1~D4组在胎儿娩出后分别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0.6、0.8、1.0 μg/kg,D0组输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药物输注时间均为15 min.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术后带管回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拔管后1 min(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和拔管后15 min(T4)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氧饱和度(Sp02);观察患者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转出PACU时间;观察泵注右美托咪定后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血流动力学变化:各组间T0时的HR、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0组比较,D1组T1~T4时的HR、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2、D3、D4组T1~T4时的HR、SBP和DBP均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D0和D1组T1~T4时的HR、SBP和DBP均明显升高(P<0.05);D2、D3、D4组T1~T4时的HR、SBP和DBP均明显降低P<0.05).苏醒时间的变化:与D0组比较,D1、D2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转出PA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3、D4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转出PACU时间明显延长(P<0.05).所有患者输注右美托咪定后均未出现需要处理的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结论 术中单次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 μg/kg能明显抑制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的气管拔管反应,且不影响麻醉恢复时间.

    作者:王文凯;郭文斌;陈慧琦;叶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对护生鼻胃管置入成功率和学习兴趣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对护生置管成功率和学习兴趣的影响,为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护生置管成功率和改良教学方式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于2015年6月选择2012、2013级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11个班的护理专业学生共542名,分为实验组(272名)与对照组(270名),实验组采用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示教教学授课法.比较两组护生置管成功率以及学习兴趣的不同.结果 实验组护生置管成功率为97.4%,置管失败率为1.8%,放弃置管率为0.7%;对照组护生置管成功率为47.0%,置管失败率为41.5%,放弃置管率为11.5%,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护生的学习兴趣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置管成功率,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教学方法.

    作者:富爽;张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翻转课堂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研究

    翻转课堂作为新时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产物,对传统教育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是未来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为了解决传统临床医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理论知识内化程度不够、动手能力薄弱、临床医学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型,以临床医学专业的2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所设计的应用模型在颈椎病课程中进行了验证.实践表明,翻转课堂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信心,而且在提高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

    作者:尹战海;程青青;李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曹洪欣:基层医疗专业队伍建设亟需“提速”

    2016年的春节刚过,全国政协调研组在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院士的带领下,围绕深化医改的关键问题,于2月16日至19日远赴福建省福州市、三明市考察.其目的是通过广泛的实地考察、专题交流座谈等方式,了解福建省医改工作取得的成绩,找准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科学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教授全程参与了这次调研活动.

    作者:詹洪春;刘志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对腹部手术老年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对腹部手术老年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组和P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E组采用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P组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术前24 h(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 h(T3)、术后24 h(T4)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T2、T3和T4时点血清IL-6、IL-10浓度均较T1时点显著升高(P<0.01),T2、T3时点血清TNF-α浓度较T1时点显著升高(P<0.01),而T4时点与T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3时点较T2时点及T4时点较T3时点血清IL-6和TNF-α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T3时点血清IL-10浓度较T2时点升高(P<0.05);T4时点血清IL-10浓度较T3时点明显降低(P<0.01).E组T2和T3时点的血清IL-6和TNF-α浓度较P组显著增高(P< 0.05),IL-10浓度较P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其余各时点血清IL-6、IL-10和TNF-α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和促进抑炎因子分泌的作用较丙泊酚弱,且作用时间较短,在术后24 h无差异.

    作者:江伟;税春玲;宋世兰;杨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谷氨酸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钙超载的信号转导机制

    目的 观察谷氨酸所致脑缺血再灌注的钙超载损伤,探究谷氨酸参与调控钙超载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及体外培养小鼠的小脑颗粒神经元,随机分组:对照组(5只)、二甲基亚砜溶剂组(3只)、谷氨酸组(5只)、硝苯地平组(4只)、谷氨酸+硝苯地平组(4只)、TRPC1中和性抗体组(5只)、谷氨酸+TRPC1中和性抗体组(5只).采用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水肿程度,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fura-2探针检测神经元细胞内Ca2+水平.结果 在大鼠MCAO模型中,谷氨酸明显增加脑水肿(P<0.05),硝苯地平显著抑制由谷氨酸引起的脑水肿(P>0.05),而TRPC1中和性抗体无此效应(P<0.05).在体外神经元培养中,谷氨酸显著增加细胞内Ca2+水平,而硝苯地平能降低由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内Ca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PC1中和性抗体只能部分降低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内Ca2+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氨酸在脑缺血再灌注中所致钙超载,主要通过L-型钙通道钙内流后激活钙库释放,终导致脑水肿.钙库调控的TRPC1通道不参与谷氨酸所致的钙超载.

    作者:柳四新;何丹;余孝君;王家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治依从性状况研究

    目的 了解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治依从性状况,探讨患者不依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08例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制的诊治依从性量表分为不依从组(<24分)和依从组(≥24分),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及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知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患者发生不依从的影响因素.结果 全部患者的诊治依从性量表总分为(22.9±7.3)分,其中总分<24分者有68例,占63.0%,归为不依从组,其余40例归为依从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认知水平是患者诊治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治依从性状况不容乐观,认知水平降低会显著增高患者不依从的发生风险,提高疾病的认知是当前改善患者依从性和疾病预后的关键.

    作者:王来芳;王亚强;吴爱瑜;丁艳杰;张冰毅;赵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