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对腹部手术老年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江伟;税春玲;宋世兰;杨建平

关键词:依托咪酯, 老年患者, 炎症因子, 全凭静脉麻醉
摘要: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对腹部手术老年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组和P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E组采用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P组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术前24 h(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 h(T3)、术后24 h(T4)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T2、T3和T4时点血清IL-6、IL-10浓度均较T1时点显著升高(P<0.01),T2、T3时点血清TNF-α浓度较T1时点显著升高(P<0.01),而T4时点与T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3时点较T2时点及T4时点较T3时点血清IL-6和TNF-α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T3时点血清IL-10浓度较T2时点升高(P<0.05);T4时点血清IL-10浓度较T3时点明显降低(P<0.01).E组T2和T3时点的血清IL-6和TNF-α浓度较P组显著增高(P< 0.05),IL-10浓度较P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其余各时点血清IL-6、IL-10和TNF-α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和促进抑炎因子分泌的作用较丙泊酚弱,且作用时间较短,在术后24 h无差异.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51例HIV/AIDS合并支气管结核的支气管镜结果分析

    目的 总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合并支气管结核(EBTB)患者的支气管镜下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长沙市第一医院51例经支气管镜确诊的HIV/AIDS合并EBTB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51例患者中,支气管镜下累及左主支气管17例(33.34%),累及右主支气管4例(7.84%),两个以上部位支气管受累达41.76%.本组患者以溃疡坏死型占首位(64.71%),病变范围广泛者达40.2%,镜下分型常见的是溃疡坏死型(Ⅱ型,33例,64.71%)和炎症浸润型(Ⅰ型,12例,23.53%).结论 HIV/AIDS合并EBTB以青年男性多见,支气管镜下改变具有多发性,左肺病变多于右肺,以活动性病变(Ⅰ型、Ⅱ型)为主,各型病变常重叠存在.

    作者:李科宇;潘频华;汤渝玲;周志国;李榜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医教协同改革下临床医学生医德修养的培养

    在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背景下,医学生无论从就业还是升学的角度,都面临着尽快适应医生角色、规范医疗行为、并将良好的医德修养带入日常临床实践中的艰巨挑战.本文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多年临床德育工作经验和医德修养相关课程教学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医德教育应运用“将临床带入课堂,再将课堂带入临床”的方法,即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同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提升医德修养水平,从而达到在医学生院校教育全过程中(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实现德育教育、医德修养和医疗实践培养相结合的目的.

    作者:蒙世佼;许蓉;王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妇产科学示教课模式的改革探索

    目的 探讨仿真模型+标准化病人(SP)教学模式在妇产科学示教课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方便性抽样新疆医科大学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的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人.实验组采用仿真模型+SP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结果 理论知识成绩:实验组为(68.70±5.45)分,对照组为(65.26±6.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1,P<0.05);技能操作成绩:实验组为18.00(17.00,19.00)分,对照组为16.50(16.00,18.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02,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中分别有77.5%、82.5%、70.0%、70.0%、87.5%、82.5%、95.0%、55.0%的学生认为仿真模型+SP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技能操作水平、掌握理论知识、掌握医患沟通技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熟悉真实医疗流程、调动学习兴趣、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考试成绩.结论 在妇产科示教课教学实践中采用仿真模型+SP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作者:李晓红;季菲;马彩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谷氨酸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钙超载的信号转导机制

    目的 观察谷氨酸所致脑缺血再灌注的钙超载损伤,探究谷氨酸参与调控钙超载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及体外培养小鼠的小脑颗粒神经元,随机分组:对照组(5只)、二甲基亚砜溶剂组(3只)、谷氨酸组(5只)、硝苯地平组(4只)、谷氨酸+硝苯地平组(4只)、TRPC1中和性抗体组(5只)、谷氨酸+TRPC1中和性抗体组(5只).采用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水肿程度,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fura-2探针检测神经元细胞内Ca2+水平.结果 在大鼠MCAO模型中,谷氨酸明显增加脑水肿(P<0.05),硝苯地平显著抑制由谷氨酸引起的脑水肿(P>0.05),而TRPC1中和性抗体无此效应(P<0.05).在体外神经元培养中,谷氨酸显著增加细胞内Ca2+水平,而硝苯地平能降低由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内Ca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PC1中和性抗体只能部分降低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内Ca2+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氨酸在脑缺血再灌注中所致钙超载,主要通过L-型钙通道钙内流后激活钙库释放,终导致脑水肿.钙库调控的TRPC1通道不参与谷氨酸所致的钙超载.

    作者:柳四新;何丹;余孝君;王家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

    目的 评价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6月~2014年12月河北以岭医院收治的16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给予基础的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8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疗法.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膀胱压力)、3d排尿日记(每日排尿次数、单次尿量及大排尿量)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3d排尿日记及VAS评分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治疗组残余尿量[(78.8±18.2)mL]显著少于对照组[(98.4±21.6)mL],膀胱容量[(289.6±4.5)mL]显著大于对照组[(235.5±44.3)mL],膀胱压力[(48.1±10.6)cmH2O]显著低于对照组[(54.7±11.2)cmH2O];治疗组每日排尿次数[(13.8±4.7)次/d]显著少于对照组[(16.4±4.1)次/d],单次尿量[(112.3±26.2)mL]显著大于对照组[(91.5±23.6)mL],大排尿量[(198.6±41.1)mL]显著大于对照组[(177.7±36.8)mL];治疗组VAS评分[(4.54±0.7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63±0.51)分],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且优于单纯的膀胱功能训练.

    作者:王晶;焦永波;刘春茹;樊利敏;李永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超声造影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细胞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5月在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就诊的51例肝细胞癌患者,在其接受手术治疗之前给予超声造影检查,详细记录各项参数,同时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CD34的表达情况,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以探讨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 39例门静脉期表现为快进快出型低增强回声,有24例为低分化癌.12例患者在门静脉期表现为快进慢出型等回声或稍低回声,在实质期则表现为低增强,其中高分化和中分化的有11例.中分化与低分化肿瘤的造影剂增强时间以及消退时间明显短于高分化肿瘤,而曲线下的面积则明显大于高分化肿瘤(均P< 0.05).VEGF表达阳性的患者,其微血管密度、曲线下面积均明显高于表达阴性的患者,而造影剂增强时间以及造影剂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表达阴性的患者(P<0.05);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其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P<0.05);汇管区有癌栓的患者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无癌栓的患者,造影剂增强时间则明显短于无癌栓患者(P< 0.05).微血管密度与造影剂增强时间呈负相关(r=-0.609,P< 0.05),与曲线下面积呈正相关(r=0.558,P<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反映出肝细胞癌肿瘤内的微血管密度与血流供应情况,能够为临床诊断肝细胞癌以及明确其临床病理特征提供重要的参考,帮助临床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作者:方蕾;李世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异常天象与疫病流行的相关性探究

    目的 探究异常天象与疫病流行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及其相关的程度.方法 对古籍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收集从周朝到民国末年见于正史与地方县志的关于异常天象与疫病流行的数据记录,使用SPSS 13.0软件对这两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r值).结果 在细化的异常天象中,太阳黑子、极光、陨石、日食、月食、彗星与疫病发生次数的r值≥0.680(P< 0.05),呈强相关;流星雨与疫病发生次数的r值为0.438(P<0.05),属中等相关;月掩行星、新星和超新星与疫病发生次数的r值<0.500(P> 0.05),无相关性.结论 太阳黑子、极光、陨石、日食、月食、彗星和流星雨这些异常天象确实与疫病流行相关.

    作者:姚子昂;王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功率微等离子射频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评价

    目的 比较不同功率微等离子射频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差异.方法 将2012年7月~2015年7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的25例增生性瘢痕患者自身瘢痕分为3个治疗区(A、B、C),分别以不同功率(70、80、90 W)微等离子射频对各区进行4次治疗,治疗间隔时间为2个月,每次治疗前均留取患者照片.于治疗前、第2次治疗后2个月(T1)、第4次治疗后6个月(T2)以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瘢痕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2次后各区瘢痕外观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肉眼观C区疗效佳,C区VSS评分[(6.04±1.81)分]低于A区[(7.40±2.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次后B、C区瘢痕厚度及色泽均有显著性改善,明显优于A区,B区[(4.60±1.35)分]、C区[(4.80±1.44)分]VSS评分低于A区[(5.64±1.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区及C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等离子体射频对增生性瘢痕有剂量效应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治疗功率或增加治疗次数可提高治疗效率.

    作者:王靓谦;赖琳英;耿祎楠;颜彤彤;马奎;白馨月;梁黎明;陈敏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对护生鼻胃管置入成功率和学习兴趣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对护生置管成功率和学习兴趣的影响,为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护生置管成功率和改良教学方式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于2015年6月选择2012、2013级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11个班的护理专业学生共542名,分为实验组(272名)与对照组(270名),实验组采用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示教教学授课法.比较两组护生置管成功率以及学习兴趣的不同.结果 实验组护生置管成功率为97.4%,置管失败率为1.8%,放弃置管率为0.7%;对照组护生置管成功率为47.0%,置管失败率为41.5%,放弃置管率为11.5%,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护生的学习兴趣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置管成功率,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教学方法.

    作者:富爽;张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曹洪欣:基层医疗专业队伍建设亟需“提速”

    2016年的春节刚过,全国政协调研组在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院士的带领下,围绕深化医改的关键问题,于2月16日至19日远赴福建省福州市、三明市考察.其目的是通过广泛的实地考察、专题交流座谈等方式,了解福建省医改工作取得的成绩,找准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科学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教授全程参与了这次调研活动.

    作者:詹洪春;刘志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五行音乐疗法在心梗后抑郁中的应用

    近年来,心肌梗死患病人数逐年增加,急性应激可导致突发的心源性猝死,紧张和沮丧的情绪会诱发心肌梗死.抑郁症的特点是心情郁闷,缺乏愉快的刺激,感觉绝望,是公认的与心脏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关的危险因素.音乐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已越来越多地被研究者在临床上运用,然而在具体应用时,应该考虑到辨证施乐,五行音乐疗法则是一种可行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通过理清心梗与抑郁之间的联系,探讨五行音乐疗法的原理以及如何在心梗后抑郁中正确选乐,将五行音乐融入到疾病的防治康养中,为其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代雅琪;陈芳;刘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情景教学模式在七年制儿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情景教学模式在七年制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北京友谊医院儿科见习的首都医科大学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儿科见习时间2014年9月~2014年12月),分为情景教学组(24名)和传统教学组(20名).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情景教学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结果 情景教学组专业知识成绩为(89.2±3.6)分,高于传统教学组的(86.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床技能考核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情景教学有助于培养及提高学生临床思维方式的形成,提高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结论 情景教学较于传统教学有明显的优越性,学生易于接受,积极主动性高,有利于长年制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作者:丁瑛雪;崔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8月在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行全身麻醉剖宫产手术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D0组)和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D4组),每组各20例.所有手术均于全麻下完成,静脉注射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和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使BIS值维持在40~50,并维持循环稳定.D1~D4组在胎儿娩出后分别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0.6、0.8、1.0 μg/kg,D0组输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药物输注时间均为15 min.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术后带管回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拔管后1 min(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和拔管后15 min(T4)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氧饱和度(Sp02);观察患者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转出PACU时间;观察泵注右美托咪定后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血流动力学变化:各组间T0时的HR、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0组比较,D1组T1~T4时的HR、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2、D3、D4组T1~T4时的HR、SBP和DBP均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D0和D1组T1~T4时的HR、SBP和DBP均明显升高(P<0.05);D2、D3、D4组T1~T4时的HR、SBP和DBP均明显降低P<0.05).苏醒时间的变化:与D0组比较,D1、D2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转出PA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3、D4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转出PACU时间明显延长(P<0.05).所有患者输注右美托咪定后均未出现需要处理的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结论 术中单次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 μg/kg能明显抑制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的气管拔管反应,且不影响麻醉恢复时间.

    作者:王文凯;郭文斌;陈慧琦;叶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教师标准化患者结合病例导引教学模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教师标准化患者(TSP)+病例导引教学(CBL)模式解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课临床教学“老大难”问题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对八年制临床医学系2012级(38人)和2011级(38人)的TIA课采用TSP+CBL教学法和单纯TSP教学法.学习结束时,比较分析两组教学课堂考核成绩和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自评分.用t检验评价2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TSP+CBL组学生课堂考核平均分达(88.76±3.48)分,显著高于TSP组的(85.27±3.01)分(P<0.05).TSP+CBL组尤在临床思维、与人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成绩明显高于TSP组(P<0.01).TSP+CBL组对教学效果调查问卷的平均自评分为(92.29±1.56)分,显著高于TSP组的(85.27±3.01)分(P<0.01).TSP+CBL组在“对教材内容理解掌握程度”、“对新教学法满意程度”、“有利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3个方面显著高于TSP组(均P< 0.01).结论 以TSP+CBL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对此类发作-间歇型疾病的临床教学具有普遍性意义.

    作者:傅瑜;樊东升;鲁明;宋红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局部麻醉预处理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男性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局部麻醉预处理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男性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12月于江山市人民医院择期行LC的男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治疗组在手术结束前2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手术结束后0.75%盐酸罗哌卡因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不予处理.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观察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程度;记录麻醉前(T0)、拔管前(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拔管后30 rain(T4)、拔管后1 h(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在拔管后30 min、1h、4h、12h各时间点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患者导尿管不适程度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与T0比较,对照组在T1、T2、T3、T4、T5时SBP、DBP、HR均升高(P<0.05);治疗组在T1、T2、T3、T4、T5各时点的SBP、DB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清醒后导尿管无不适(0级)患者21例(70%),多于对照组的3例(10%)(P<0.01);治疗组在拔管后30 min、1h、4 h VAS评分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 0.05或P<0.01);治疗组安静无烦躁(0级)患者23例(76.67%),多于对照组的5例(16.67%)(P<0.01).结论 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预处理能有效预防LC男性患者苏醒期躁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不延长苏醒时间.

    作者:姜景卫;鲁华荣;周召文;黄建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腰椎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腰椎内固定手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术后不可避免地存在深部感染的潜在风险.虽然感染的发生概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且其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也存在不确定性,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成为临床面临的严峻挑战.感染的防治要点包括避免诱因、诊断及时、用药合理以及常用的保留内固定疗法:清创冲洗负压引流、椎间隙抗生素灌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臭氧水创腔灌注等,同时对内固定的保留和取出做出客观评价,尽量降低感染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雍坤;张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在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接受显微手术治疗的额叶胶质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血压、白介素-6(IL-6)、皮质醇含量,手术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T2的收缩压、IL-6及皮质醇含量,T3、T4的IL-6及皮质醇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较T1的心率加快,收缩压升高,IL-6、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3、T4较T1的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较T1的收缩压升高,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较T1的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焦虑及抑郁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8.89%,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平稳生理指标,减少术后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烨;刘耀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深刺咽部穴位对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近远期疗效

    目的 探讨深刺咽部穴位治疗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9月~2014年4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上加深刺咽部穴位治疗,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结果 近期疗效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51,P<0.05);随访结束评定远期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及饮水试验评分分别为(19.16±6.02)、(1.62±0.2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30.37±6.81)、(2.73±0.51)分](t=8.276、4.143,均P<0.05);治疗组吞咽障碍评分为(18.29±7.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0.12±6.68)分](t=9.137,P<0.05);治疗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为(194.43±18.45)、(87.27±15.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51.23±19.86)、(70.56±16.29)分](t=7.365、9.224,均P< 0.05).结论 深刺咽部穴位治疗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近远期效果明显,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萧言菘;杜健茹;章娟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雪蛤颗粒的安全性毒理学研究

    目的 考察雪蛤颗粒的安全性.方法 以SD大鼠和昆明种小鼠为受试动物,对雪蛤颗粒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的研究.结果 SD大鼠急性毒性试验经口大耐受量(MTD)大于15 g/kg,判断雪蛤颗粒属无毒类;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高剂量为人体推荐摄入量的100倍,未引起大鼠整体健康状况、生理生化功能和器官组织形态学等各项重要指标的异常变化.结论 雪蛤颗粒无明显毒副作用,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作者:彭晓辉;于向红;乐智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四君子汤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EPC)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5年9月于华北石油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儿科门诊确诊的30例HS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治疗,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5名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分别检测EPC数量和功能以及血清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循环EPC数量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EPC功能则显著下调(均P< 0.01).经治疗1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循环EPC数量、功能和TNF-α水平均有所恢复.相比之下,实验组的恢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且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能够更快地促进HSP患儿循环EPC和TNF-α的恢复.

    作者:王旭辉;刘永红;李哲敏;郭顺红;李红霞;刘俊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