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在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陈烨;刘耀华

关键词:舒适护理, 显微手术, 额叶胶质瘤, 手术室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接受显微手术治疗的额叶胶质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血压、白介素-6(IL-6)、皮质醇含量,手术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T2的收缩压、IL-6及皮质醇含量,T3、T4的IL-6及皮质醇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较T1的心率加快,收缩压升高,IL-6、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3、T4较T1的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较T1的收缩压升高,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较T1的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焦虑及抑郁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8.89%,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平稳生理指标,减少术后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功率微等离子射频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评价

    目的 比较不同功率微等离子射频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差异.方法 将2012年7月~2015年7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的25例增生性瘢痕患者自身瘢痕分为3个治疗区(A、B、C),分别以不同功率(70、80、90 W)微等离子射频对各区进行4次治疗,治疗间隔时间为2个月,每次治疗前均留取患者照片.于治疗前、第2次治疗后2个月(T1)、第4次治疗后6个月(T2)以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瘢痕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2次后各区瘢痕外观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肉眼观C区疗效佳,C区VSS评分[(6.04±1.81)分]低于A区[(7.40±2.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次后B、C区瘢痕厚度及色泽均有显著性改善,明显优于A区,B区[(4.60±1.35)分]、C区[(4.80±1.44)分]VSS评分低于A区[(5.64±1.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区及C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等离子体射频对增生性瘢痕有剂量效应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治疗功率或增加治疗次数可提高治疗效率.

    作者:王靓谦;赖琳英;耿祎楠;颜彤彤;马奎;白馨月;梁黎明;陈敏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启肝毓坤汤治疗卵巢早衰的效果

    目的 探讨启肝毓坤汤治疗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2月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卵巢早衰患者85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对照组(39例),双号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组采用启肝毓坤汤,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为7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烦急躁、腰酸坠胀消失率(89.47%、87.50%)均高于对照组(77.27%、73.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E2[(15.39±6.23)、(90.47±7.02)ng/L]、FSH[(81.65±18.12)、(31.25±4.12)U/L]、LH[(42.18±5.52)、(23.46±4.09) U/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E2 [(14.28±5.89)、(57.62±4.75) ng/L]、FSH [(79.24±16.72)、(35.47±5.19) U/L]、LH [(4.13±4.69)、(22.25±4.13)U/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启肝毓坤汤可有效改善由卵巢早衰引起的激素水平变化,且能缓解其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王雪莉;王华杭;姜波;呼军明;闫俊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在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接受显微手术治疗的额叶胶质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血压、白介素-6(IL-6)、皮质醇含量,手术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T2的收缩压、IL-6及皮质醇含量,T3、T4的IL-6及皮质醇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较T1的心率加快,收缩压升高,IL-6、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3、T4较T1的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较T1的收缩压升高,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较T1的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焦虑及抑郁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8.89%,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平稳生理指标,减少术后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烨;刘耀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脑电图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诊断及预后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脑电图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3月徐州儿童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9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于入院后行脑电图检查,并于2周后复查.结果 入院后,全部98例患儿均行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81例异常,异常率为82.65%,临床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活动增多,其中,脑电图轻度异常42例,中度异常26例,重度异常13例.81例患儿均随诊.42例脑电图轻度异常患儿复查后38例脑电图恢复正常,余4例脑电图呈现明显好转趋势;临床随诊结果显示,38例临床症状消失,4例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26例脑电图中度异常患儿复查后19例脑电图恢复正常,4例脑电图转为轻度异常,3例脑电图持续异常改变;临床随诊结果显示,22例临床症状消失,2例临床症状较前好转,2例临床症状较前无明显改善.13例脑电图重度异常患儿复查后3例脑电图恢复正常,6例脑电图转为中度异常,4例脑电图无明显变化;临床随诊结果显示,3例临床症状消失,7例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3例临床症状较前无明显改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电图异常程度随着患儿脑炎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呈正相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r=0.584,P<0.01).结论 脑电图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一项有效的诊断标准,有助于判断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同时有利于判断疾病的预后.

    作者:王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对鼻窦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持续输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内镜鼻窦手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6月~2015年3月择期内镜鼻窦手术成年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D1组、D2组于术前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随后分别予0.2、0.5 μg/(kg·h)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同容量生理盐水.记录各组麻醉药用量、血流动力学变化、复苏时间、复苏期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躁动评分(EA)及不良事件.结果 D1组及D2组丙泊酚用量少于C组(P<0.05),D2组瑞芬太尼用量少于D1组及C组(P<0.05).D1组、D2组在气管插管后即刻、术中及气管拔管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均较C组降低(P<0.05).气管拔管时D2组患者SAS、EA评分低于C组及D1组(P<0.05).D2组患者恶心、寒颤的发生率少于C组及D1组(P<0.05).结论 内镜鼻窦手术持续输注0.5 μg/(kg·h)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不延长麻醉复苏时间,减少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

    作者:朱卓丽;邓玉萍;黄焕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雪蛤颗粒的安全性毒理学研究

    目的 考察雪蛤颗粒的安全性.方法 以SD大鼠和昆明种小鼠为受试动物,对雪蛤颗粒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的研究.结果 SD大鼠急性毒性试验经口大耐受量(MTD)大于15 g/kg,判断雪蛤颗粒属无毒类;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高剂量为人体推荐摄入量的100倍,未引起大鼠整体健康状况、生理生化功能和器官组织形态学等各项重要指标的异常变化.结论 雪蛤颗粒无明显毒副作用,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作者:彭晓辉;于向红;乐智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

    目的 评价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6月~2014年12月河北以岭医院收治的16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给予基础的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8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疗法.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膀胱压力)、3d排尿日记(每日排尿次数、单次尿量及大排尿量)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3d排尿日记及VAS评分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治疗组残余尿量[(78.8±18.2)mL]显著少于对照组[(98.4±21.6)mL],膀胱容量[(289.6±4.5)mL]显著大于对照组[(235.5±44.3)mL],膀胱压力[(48.1±10.6)cmH2O]显著低于对照组[(54.7±11.2)cmH2O];治疗组每日排尿次数[(13.8±4.7)次/d]显著少于对照组[(16.4±4.1)次/d],单次尿量[(112.3±26.2)mL]显著大于对照组[(91.5±23.6)mL],大排尿量[(198.6±41.1)mL]显著大于对照组[(177.7±36.8)mL];治疗组VAS评分[(4.54±0.7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63±0.51)分],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且优于单纯的膀胱功能训练.

    作者:王晶;焦永波;刘春茹;樊利敏;李永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五行音乐疗法在心梗后抑郁中的应用

    近年来,心肌梗死患病人数逐年增加,急性应激可导致突发的心源性猝死,紧张和沮丧的情绪会诱发心肌梗死.抑郁症的特点是心情郁闷,缺乏愉快的刺激,感觉绝望,是公认的与心脏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关的危险因素.音乐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已越来越多地被研究者在临床上运用,然而在具体应用时,应该考虑到辨证施乐,五行音乐疗法则是一种可行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通过理清心梗与抑郁之间的联系,探讨五行音乐疗法的原理以及如何在心梗后抑郁中正确选乐,将五行音乐融入到疾病的防治康养中,为其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代雅琪;陈芳;刘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胃铋镁四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胃铋镁四联疗法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4~9月桂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治疗组给予胃铋镁四联疗法(胃铋镁颗粒、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10d后,再继续服用胃铋镁颗粒、雷贝拉唑至28 d;对照组给予标准三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同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溃疡愈合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6.9%)高于对照组(78.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溃疡治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铋镁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溃疡治愈等方面,较标准三联疗法具有显著优势.

    作者:张伟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瑞舒伐他汀联合复方丹参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复方丹参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5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崇州分院诊治的82例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单独组)和瑞舒伐他汀+复方丹参组(联合组),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心功能、血脂、氧化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阳性率、ApoA1、Apo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的血脂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与单独组比较,联合组血脂指标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联合组治疗后六分钟步行试验阳性率为29.27%,显著低于单独组的48.78%(P< 0.05).单独组心绞痛发生次数为(3.51±0.76)次,显著高于联合组的(1.88±0.55)次(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心输出量(CO)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P<0.05),心脏指数(CI)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CO和LVEF的增加幅度明显优于单独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ApoA1、Apo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的改善程度均较单独组明显(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复方丹参可提高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脂、ApoA1、Apo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

    作者:刘瑶;李俊峰;王安伟;张亚西;高金全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四君子汤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EPC)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5年9月于华北石油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儿科门诊确诊的30例HS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治疗,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5名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分别检测EPC数量和功能以及血清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循环EPC数量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EPC功能则显著下调(均P< 0.01).经治疗1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循环EPC数量、功能和TNF-α水平均有所恢复.相比之下,实验组的恢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且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能够更快地促进HSP患儿循环EPC和TNF-α的恢复.

    作者:王旭辉;刘永红;李哲敏;郭顺红;李红霞;刘俊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医学专科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为了促进医学专科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帮助医学专科生顺利就业,展开对医学专科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分析医学生就业形势,实现就业指导的市场化;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实现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完善医学生知识结构,实现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创新医学生实践活动,实现就业指导的社会化;构建医学生就业平台,实现就业指导的信息化.通过实施市场化、专业化、全程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医学专科生“五位一体”就业指导体系,形成医学生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学校促进就业的就业良性循环.

    作者:汪慧英;刘高华;唐元兢;张凡;卢世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深刺咽部穴位对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近远期疗效

    目的 探讨深刺咽部穴位治疗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9月~2014年4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上加深刺咽部穴位治疗,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结果 近期疗效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51,P<0.05);随访结束评定远期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及饮水试验评分分别为(19.16±6.02)、(1.62±0.2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30.37±6.81)、(2.73±0.51)分](t=8.276、4.143,均P<0.05);治疗组吞咽障碍评分为(18.29±7.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0.12±6.68)分](t=9.137,P<0.05);治疗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为(194.43±18.45)、(87.27±15.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51.23±19.86)、(70.56±16.29)分](t=7.365、9.224,均P< 0.05).结论 深刺咽部穴位治疗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近远期效果明显,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萧言菘;杜健茹;章娟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对腹部手术老年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对腹部手术老年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组和P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E组采用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P组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术前24 h(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 h(T3)、术后24 h(T4)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T2、T3和T4时点血清IL-6、IL-10浓度均较T1时点显著升高(P<0.01),T2、T3时点血清TNF-α浓度较T1时点显著升高(P<0.01),而T4时点与T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3时点较T2时点及T4时点较T3时点血清IL-6和TNF-α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T3时点血清IL-10浓度较T2时点升高(P<0.05);T4时点血清IL-10浓度较T3时点明显降低(P<0.01).E组T2和T3时点的血清IL-6和TNF-α浓度较P组显著增高(P< 0.05),IL-10浓度较P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其余各时点血清IL-6、IL-10和TNF-α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和促进抑炎因子分泌的作用较丙泊酚弱,且作用时间较短,在术后24 h无差异.

    作者:江伟;税春玲;宋世兰;杨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责任制小组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讨责任制小组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手术的胃癌患者60例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责任制小组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术后一般情况(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及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前及术后8d的营养情况(体重、总蛋白、前白蛋白及清蛋白水平)、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及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体重、总蛋白、前白蛋白及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8d的总蛋白、前白蛋白及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小组护理方案提高了肠内营养护理质量和水平,提高了服务满意度,促进了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赵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教师标准化患者结合病例导引教学模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教师标准化患者(TSP)+病例导引教学(CBL)模式解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课临床教学“老大难”问题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对八年制临床医学系2012级(38人)和2011级(38人)的TIA课采用TSP+CBL教学法和单纯TSP教学法.学习结束时,比较分析两组教学课堂考核成绩和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自评分.用t检验评价2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TSP+CBL组学生课堂考核平均分达(88.76±3.48)分,显著高于TSP组的(85.27±3.01)分(P<0.05).TSP+CBL组尤在临床思维、与人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成绩明显高于TSP组(P<0.01).TSP+CBL组对教学效果调查问卷的平均自评分为(92.29±1.56)分,显著高于TSP组的(85.27±3.01)分(P<0.01).TSP+CBL组在“对教材内容理解掌握程度”、“对新教学法满意程度”、“有利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3个方面显著高于TSP组(均P< 0.01).结论 以TSP+CBL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对此类发作-间歇型疾病的临床教学具有普遍性意义.

    作者:傅瑜;樊东升;鲁明;宋红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新媒体视阈下昆明市社区居民中医健康素养评价研究

    目的 对新媒体视阈下昆明市社区居民中医健康素养等级进行评价.方法 基于文献调查和专家评价法建立居民新媒体中医健康素养评价体系,应用Fuzzy-AHP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一致性检验(CR<0.1),在此基础上开发量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昆明市110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发放问卷120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有效问卷1100份,有效率为92%.昆明市社区居民新媒体中医健康素养综合评分为75分,其中,新媒体中医健康认知、获取、评价、应用及信息道德分别为75、74、76、72、80分.结论 建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区中医健康信息服务首先要加强居民新媒体中医健康应用能力,开发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层次健康需求的在线互动系统.

    作者:孙艳玲;章涤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主要证候分布规律、辨证用药规律.方法 对2002~2012年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中的证型、证素和用药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常见的证候类型主要是肝胃气滞、胃阴不足、脾胃虚寒、脾胃气虚、脾胃湿热,其中肝胃气滞出现频率高,约占21.58%;辨证的主要证素,在病位因素中以胃为主,其次为脾、肝;病性因素中以阴虚、阳虚、热、寒为主;病因证素中以气滞、湿、瘀血为主.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病机特点以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为主,阴虚、阳虚也为常见.

    作者:孟红艳;马宏博;张光波;张小艺;彭敏;陈立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白介素-33在克罗恩病中的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胃肠道疾病,近年来我国克罗恩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白介素-33(IL-33)是近期发现的白介素-1(IL-1)家族中的新成员,其受体是ST2,IL-33/ST2途径在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与克罗恩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本文简述了IL-33在克罗恩病中的研究发现.

    作者:孙科明;孙华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应用

    以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为研究主体,对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大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传统模式进行改革,探索过程性评价教学考核方式的组成及效果,实践表明该评价考核方式改变了教学从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模式转变,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动力,增强了专业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模式.

    作者:康文艺;王金梅;陈寅生;魏金凤;郭秀春;李昌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