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用药规律分析

孟红艳;马宏博;张光波;张小艺;彭敏;陈立辉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 辨证施治, 中医药疗法, 用药规律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主要证候分布规律、辨证用药规律.方法 对2002~2012年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中的证型、证素和用药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常见的证候类型主要是肝胃气滞、胃阴不足、脾胃虚寒、脾胃气虚、脾胃湿热,其中肝胃气滞出现频率高,约占21.58%;辨证的主要证素,在病位因素中以胃为主,其次为脾、肝;病性因素中以阴虚、阳虚、热、寒为主;病因证素中以气滞、湿、瘀血为主.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病机特点以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为主,阴虚、阳虚也为常见.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腰椎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腰椎内固定手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术后不可避免地存在深部感染的潜在风险.虽然感染的发生概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且其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也存在不确定性,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成为临床面临的严峻挑战.感染的防治要点包括避免诱因、诊断及时、用药合理以及常用的保留内固定疗法:清创冲洗负压引流、椎间隙抗生素灌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臭氧水创腔灌注等,同时对内固定的保留和取出做出客观评价,尽量降低感染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雍坤;张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分析白杨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

    目的 探讨白杨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 给药组以白杨素2 mg/mL的溶液灌胃雄性SD大鼠,同时空白组大鼠以等体积的溶剂灌胃.灌胃24h后分别取两组大鼠的尿液和粪便,同时分别于给药后0.5、1、2、4、6h对两组大鼠进行眼眶取血.应用液质联用推测化合物的可能结构.结果 在大鼠尿、粪便、血浆检测到原型成分白杨素M1(白杨素),在大鼠粪、胆汁中检测到M2(白杨素硫酸结合物);此外,在大鼠尿液、血、胆汁等样品中检测到代谢成分M3-M4(白杨素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结论 白杨素在大鼠体内的主要代谢方式为Ⅱ相代谢,产物是葡萄糖醛酸结合物与硫酸结合物.

    作者:刘炜;姜金生;韦英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教师标准化患者结合病例导引教学模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教师标准化患者(TSP)+病例导引教学(CBL)模式解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课临床教学“老大难”问题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对八年制临床医学系2012级(38人)和2011级(38人)的TIA课采用TSP+CBL教学法和单纯TSP教学法.学习结束时,比较分析两组教学课堂考核成绩和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自评分.用t检验评价2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TSP+CBL组学生课堂考核平均分达(88.76±3.48)分,显著高于TSP组的(85.27±3.01)分(P<0.05).TSP+CBL组尤在临床思维、与人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成绩明显高于TSP组(P<0.01).TSP+CBL组对教学效果调查问卷的平均自评分为(92.29±1.56)分,显著高于TSP组的(85.27±3.01)分(P<0.01).TSP+CBL组在“对教材内容理解掌握程度”、“对新教学法满意程度”、“有利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3个方面显著高于TSP组(均P< 0.01).结论 以TSP+CBL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对此类发作-间歇型疾病的临床教学具有普遍性意义.

    作者:傅瑜;樊东升;鲁明;宋红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胃铋镁四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胃铋镁四联疗法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4~9月桂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治疗组给予胃铋镁四联疗法(胃铋镁颗粒、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10d后,再继续服用胃铋镁颗粒、雷贝拉唑至28 d;对照组给予标准三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同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溃疡愈合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6.9%)高于对照组(78.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溃疡治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铋镁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溃疡治愈等方面,较标准三联疗法具有显著优势.

    作者:张伟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兰州方加味防治涎腺放射性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方剂“兰州方加味”防治涎腺放射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初诊并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22例,将其分为中药组(10例)和西药组(12例),均行调强放射治疗,中药组在放疗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兰州方加味”,西药组放疗配合静脉输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放疗结束时,采用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学组(RTOG)急性放射反应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涎腺损伤程度(口干、唾液黏稠度、味觉改变等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涎腺损伤程度:中药组0、1、2级涎腺损伤分别为30%(3/10)、60%(6/10)、10%(1/10),西药组0、1、2级涎腺损伤分别为8%(1/12)、42%(5/12)、50%(6/12),两组患者均未出现3~4级涎腺损伤.中药组涎腺损伤程度明显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方剂“兰州方加味”可减轻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涎腺损伤程度,疗效优于还原型谷胱甘肽钠.

    作者:张桂琼;高力英;韩鹏炳;冉俊涛;张小钰;董艳琴;董方;李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翻转课堂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研究

    翻转课堂作为新时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产物,对传统教育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是未来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为了解决传统临床医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理论知识内化程度不够、动手能力薄弱、临床医学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型,以临床医学专业的2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所设计的应用模型在颈椎病课程中进行了验证.实践表明,翻转课堂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信心,而且在提高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

    作者:尹战海;程青青;李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五行音乐疗法在心梗后抑郁中的应用

    近年来,心肌梗死患病人数逐年增加,急性应激可导致突发的心源性猝死,紧张和沮丧的情绪会诱发心肌梗死.抑郁症的特点是心情郁闷,缺乏愉快的刺激,感觉绝望,是公认的与心脏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关的危险因素.音乐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已越来越多地被研究者在临床上运用,然而在具体应用时,应该考虑到辨证施乐,五行音乐疗法则是一种可行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通过理清心梗与抑郁之间的联系,探讨五行音乐疗法的原理以及如何在心梗后抑郁中正确选乐,将五行音乐融入到疾病的防治康养中,为其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代雅琪;陈芳;刘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综合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综合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7月辽宁省沈阳市妇婴医院收治的102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孕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给予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硫酸镁治疗,7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脐动脉阻力指数、血黏度、血细胞比容以及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收缩压[(118.5±14.9)、(138.5±17.1)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80.3±6.5)、(86.3±7.8)mmHg]均较治疗前[(161.4±23.2)、(158.3±21.6)mmHg;(98.4±10.7)、(101.7±11.2)mmHg]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1.29±0.18)、(2.37±0.49)g/24 h]、脐动脉阻力指数[(0.23±0.04)、(0.39±0.08)]、血黏度[(2.17±0.46)、(3.47 ±0.95) mPa·s]、血细胞比容[(34.5±3.6)%、(39.1±4.4)%]均较治疗前[(5.31±1.57)、(5.24±1.53)g/24 h;(0.59±0.14)、(0.61±0.17);(4.97±1.28)、(4.83±1.42)mPa·s;(45.8±5.2)%、(46.3±5.7)%]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自然分娩率(62.75%)显著高于对照组(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异常妊娠结局发生率(3.92%)明显低于对照组(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降低血压,改善预后,为安全分娩提供有力的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四君子汤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EPC)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5年9月于华北石油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儿科门诊确诊的30例HS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治疗,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5名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分别检测EPC数量和功能以及血清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循环EPC数量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EPC功能则显著下调(均P< 0.01).经治疗1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循环EPC数量、功能和TNF-α水平均有所恢复.相比之下,实验组的恢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且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能够更快地促进HSP患儿循环EPC和TNF-α的恢复.

    作者:王旭辉;刘永红;李哲敏;郭顺红;李红霞;刘俊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在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接受显微手术治疗的额叶胶质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血压、白介素-6(IL-6)、皮质醇含量,手术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T2的收缩压、IL-6及皮质醇含量,T3、T4的IL-6及皮质醇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较T1的心率加快,收缩压升高,IL-6、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3、T4较T1的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较T1的收缩压升高,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较T1的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焦虑及抑郁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8.89%,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平稳生理指标,减少术后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烨;刘耀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针刺治疗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性激素及前列腺素分泌的调节作用

    目的 评价针刺治疗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性激素及前列腺素分泌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月于邯郸明仁医院就诊的15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75)和治疗组(n=75),对照组患者口服少腹逐瘀汤,治疗组除口服少腹逐瘀汤外还给予针刺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孕酮(P)]、前列腺素[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变化.结果 ①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治疗前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E2水平降低,P水平升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E2水平由治疗前的(42.25±12.31)pg/mL下降至治疗后的(36.05±10.33)pg/mL,而P水平由治疗前的(0.69±0.64)ng/mL上升至治疗后的(0.75±0.34)ng/mL,治疗组治疗后E2、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两组治疗前血清中前列腺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GE2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PGF2α水平和PGF2α/J/PGE2水平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前列腺素水平的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刺疗法可调节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激素水平,改善痛经症状,临床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贾小红;巩海亮;宋兰英;刘莉宁;徐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医学专科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为了促进医学专科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帮助医学专科生顺利就业,展开对医学专科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分析医学生就业形势,实现就业指导的市场化;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实现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完善医学生知识结构,实现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创新医学生实践活动,实现就业指导的社会化;构建医学生就业平台,实现就业指导的信息化.通过实施市场化、专业化、全程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医学专科生“五位一体”就业指导体系,形成医学生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学校促进就业的就业良性循环.

    作者:汪慧英;刘高华;唐元兢;张凡;卢世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治依从性状况研究

    目的 了解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治依从性状况,探讨患者不依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08例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制的诊治依从性量表分为不依从组(<24分)和依从组(≥24分),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及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知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患者发生不依从的影响因素.结果 全部患者的诊治依从性量表总分为(22.9±7.3)分,其中总分<24分者有68例,占63.0%,归为不依从组,其余40例归为依从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认知水平是患者诊治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治依从性状况不容乐观,认知水平降低会显著增高患者不依从的发生风险,提高疾病的认知是当前改善患者依从性和疾病预后的关键.

    作者:王来芳;王亚强;吴爱瑜;丁艳杰;张冰毅;赵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责任制小组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讨责任制小组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手术的胃癌患者60例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责任制小组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术后一般情况(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及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前及术后8d的营养情况(体重、总蛋白、前白蛋白及清蛋白水平)、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及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体重、总蛋白、前白蛋白及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8d的总蛋白、前白蛋白及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小组护理方案提高了肠内营养护理质量和水平,提高了服务满意度,促进了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赵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应用

    以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为研究主体,对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大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传统模式进行改革,探索过程性评价教学考核方式的组成及效果,实践表明该评价考核方式改变了教学从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模式转变,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动力,增强了专业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模式.

    作者:康文艺;王金梅;陈寅生;魏金凤;郭秀春;李昌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主要证候分布规律、辨证用药规律.方法 对2002~2012年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中的证型、证素和用药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常见的证候类型主要是肝胃气滞、胃阴不足、脾胃虚寒、脾胃气虚、脾胃湿热,其中肝胃气滞出现频率高,约占21.58%;辨证的主要证素,在病位因素中以胃为主,其次为脾、肝;病性因素中以阴虚、阳虚、热、寒为主;病因证素中以气滞、湿、瘀血为主.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病机特点以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为主,阴虚、阳虚也为常见.

    作者:孟红艳;马宏博;张光波;张小艺;彭敏;陈立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白介素-33在克罗恩病中的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胃肠道疾病,近年来我国克罗恩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白介素-33(IL-33)是近期发现的白介素-1(IL-1)家族中的新成员,其受体是ST2,IL-33/ST2途径在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与克罗恩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本文简述了IL-33在克罗恩病中的研究发现.

    作者:孙科明;孙华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医教协同改革下临床医学生医德修养的培养

    在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背景下,医学生无论从就业还是升学的角度,都面临着尽快适应医生角色、规范医疗行为、并将良好的医德修养带入日常临床实践中的艰巨挑战.本文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多年临床德育工作经验和医德修养相关课程教学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医德教育应运用“将临床带入课堂,再将课堂带入临床”的方法,即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同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提升医德修养水平,从而达到在医学生院校教育全过程中(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实现德育教育、医德修养和医疗实践培养相结合的目的.

    作者:蒙世佼;许蓉;王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51例HIV/AIDS合并支气管结核的支气管镜结果分析

    目的 总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合并支气管结核(EBTB)患者的支气管镜下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长沙市第一医院51例经支气管镜确诊的HIV/AIDS合并EBTB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51例患者中,支气管镜下累及左主支气管17例(33.34%),累及右主支气管4例(7.84%),两个以上部位支气管受累达41.76%.本组患者以溃疡坏死型占首位(64.71%),病变范围广泛者达40.2%,镜下分型常见的是溃疡坏死型(Ⅱ型,33例,64.71%)和炎症浸润型(Ⅰ型,12例,23.53%).结论 HIV/AIDS合并EBTB以青年男性多见,支气管镜下改变具有多发性,左肺病变多于右肺,以活动性病变(Ⅰ型、Ⅱ型)为主,各型病变常重叠存在.

    作者:李科宇;潘频华;汤渝玲;周志国;李榜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脑电图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诊断及预后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脑电图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3月徐州儿童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9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于入院后行脑电图检查,并于2周后复查.结果 入院后,全部98例患儿均行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81例异常,异常率为82.65%,临床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活动增多,其中,脑电图轻度异常42例,中度异常26例,重度异常13例.81例患儿均随诊.42例脑电图轻度异常患儿复查后38例脑电图恢复正常,余4例脑电图呈现明显好转趋势;临床随诊结果显示,38例临床症状消失,4例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26例脑电图中度异常患儿复查后19例脑电图恢复正常,4例脑电图转为轻度异常,3例脑电图持续异常改变;临床随诊结果显示,22例临床症状消失,2例临床症状较前好转,2例临床症状较前无明显改善.13例脑电图重度异常患儿复查后3例脑电图恢复正常,6例脑电图转为中度异常,4例脑电图无明显变化;临床随诊结果显示,3例临床症状消失,7例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3例临床症状较前无明显改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电图异常程度随着患儿脑炎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呈正相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r=0.584,P<0.01).结论 脑电图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一项有效的诊断标准,有助于判断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同时有利于判断疾病的预后.

    作者:王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