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君子汤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王旭辉;刘永红;李哲敏;郭顺红;李红霞;刘俊峰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 内皮祖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四君子汤
摘要: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EPC)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5年9月于华北石油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儿科门诊确诊的30例HS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治疗,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5名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分别检测EPC数量和功能以及血清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循环EPC数量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EPC功能则显著下调(均P< 0.01).经治疗1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循环EPC数量、功能和TNF-α水平均有所恢复.相比之下,实验组的恢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且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能够更快地促进HSP患儿循环EPC和TNF-α的恢复.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胃铋镁四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胃铋镁四联疗法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4~9月桂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治疗组给予胃铋镁四联疗法(胃铋镁颗粒、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10d后,再继续服用胃铋镁颗粒、雷贝拉唑至28 d;对照组给予标准三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同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溃疡愈合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6.9%)高于对照组(78.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溃疡治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铋镁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溃疡治愈等方面,较标准三联疗法具有显著优势.

    作者:张伟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谷氨酸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钙超载的信号转导机制

    目的 观察谷氨酸所致脑缺血再灌注的钙超载损伤,探究谷氨酸参与调控钙超载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及体外培养小鼠的小脑颗粒神经元,随机分组:对照组(5只)、二甲基亚砜溶剂组(3只)、谷氨酸组(5只)、硝苯地平组(4只)、谷氨酸+硝苯地平组(4只)、TRPC1中和性抗体组(5只)、谷氨酸+TRPC1中和性抗体组(5只).采用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水肿程度,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fura-2探针检测神经元细胞内Ca2+水平.结果 在大鼠MCAO模型中,谷氨酸明显增加脑水肿(P<0.05),硝苯地平显著抑制由谷氨酸引起的脑水肿(P>0.05),而TRPC1中和性抗体无此效应(P<0.05).在体外神经元培养中,谷氨酸显著增加细胞内Ca2+水平,而硝苯地平能降低由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内Ca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PC1中和性抗体只能部分降低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内Ca2+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氨酸在脑缺血再灌注中所致钙超载,主要通过L-型钙通道钙内流后激活钙库释放,终导致脑水肿.钙库调控的TRPC1通道不参与谷氨酸所致的钙超载.

    作者:柳四新;何丹;余孝君;王家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综合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综合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7月辽宁省沈阳市妇婴医院收治的102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孕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给予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硫酸镁治疗,7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脐动脉阻力指数、血黏度、血细胞比容以及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收缩压[(118.5±14.9)、(138.5±17.1)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80.3±6.5)、(86.3±7.8)mmHg]均较治疗前[(161.4±23.2)、(158.3±21.6)mmHg;(98.4±10.7)、(101.7±11.2)mmHg]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1.29±0.18)、(2.37±0.49)g/24 h]、脐动脉阻力指数[(0.23±0.04)、(0.39±0.08)]、血黏度[(2.17±0.46)、(3.47 ±0.95) mPa·s]、血细胞比容[(34.5±3.6)%、(39.1±4.4)%]均较治疗前[(5.31±1.57)、(5.24±1.53)g/24 h;(0.59±0.14)、(0.61±0.17);(4.97±1.28)、(4.83±1.42)mPa·s;(45.8±5.2)%、(46.3±5.7)%]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自然分娩率(62.75%)显著高于对照组(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异常妊娠结局发生率(3.92%)明显低于对照组(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降低血压,改善预后,为安全分娩提供有力的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教师标准化患者结合病例导引教学模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教师标准化患者(TSP)+病例导引教学(CBL)模式解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课临床教学“老大难”问题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对八年制临床医学系2012级(38人)和2011级(38人)的TIA课采用TSP+CBL教学法和单纯TSP教学法.学习结束时,比较分析两组教学课堂考核成绩和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自评分.用t检验评价2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TSP+CBL组学生课堂考核平均分达(88.76±3.48)分,显著高于TSP组的(85.27±3.01)分(P<0.05).TSP+CBL组尤在临床思维、与人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成绩明显高于TSP组(P<0.01).TSP+CBL组对教学效果调查问卷的平均自评分为(92.29±1.56)分,显著高于TSP组的(85.27±3.01)分(P<0.01).TSP+CBL组在“对教材内容理解掌握程度”、“对新教学法满意程度”、“有利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3个方面显著高于TSP组(均P< 0.01).结论 以TSP+CBL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对此类发作-间歇型疾病的临床教学具有普遍性意义.

    作者:傅瑜;樊东升;鲁明;宋红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超声造影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细胞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5月在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就诊的51例肝细胞癌患者,在其接受手术治疗之前给予超声造影检查,详细记录各项参数,同时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CD34的表达情况,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以探讨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 39例门静脉期表现为快进快出型低增强回声,有24例为低分化癌.12例患者在门静脉期表现为快进慢出型等回声或稍低回声,在实质期则表现为低增强,其中高分化和中分化的有11例.中分化与低分化肿瘤的造影剂增强时间以及消退时间明显短于高分化肿瘤,而曲线下的面积则明显大于高分化肿瘤(均P< 0.05).VEGF表达阳性的患者,其微血管密度、曲线下面积均明显高于表达阴性的患者,而造影剂增强时间以及造影剂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表达阴性的患者(P<0.05);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其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P<0.05);汇管区有癌栓的患者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无癌栓的患者,造影剂增强时间则明显短于无癌栓患者(P< 0.05).微血管密度与造影剂增强时间呈负相关(r=-0.609,P< 0.05),与曲线下面积呈正相关(r=0.558,P<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反映出肝细胞癌肿瘤内的微血管密度与血流供应情况,能够为临床诊断肝细胞癌以及明确其临床病理特征提供重要的参考,帮助临床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作者:方蕾;李世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雪蛤颗粒的安全性毒理学研究

    目的 考察雪蛤颗粒的安全性.方法 以SD大鼠和昆明种小鼠为受试动物,对雪蛤颗粒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的研究.结果 SD大鼠急性毒性试验经口大耐受量(MTD)大于15 g/kg,判断雪蛤颗粒属无毒类;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高剂量为人体推荐摄入量的100倍,未引起大鼠整体健康状况、生理生化功能和器官组织形态学等各项重要指标的异常变化.结论 雪蛤颗粒无明显毒副作用,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作者:彭晓辉;于向红;乐智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医学专科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为了促进医学专科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帮助医学专科生顺利就业,展开对医学专科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分析医学生就业形势,实现就业指导的市场化;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实现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完善医学生知识结构,实现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创新医学生实践活动,实现就业指导的社会化;构建医学生就业平台,实现就业指导的信息化.通过实施市场化、专业化、全程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医学专科生“五位一体”就业指导体系,形成医学生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学校促进就业的就业良性循环.

    作者:汪慧英;刘高华;唐元兢;张凡;卢世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启肝毓坤汤治疗卵巢早衰的效果

    目的 探讨启肝毓坤汤治疗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2月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卵巢早衰患者85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对照组(39例),双号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组采用启肝毓坤汤,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为7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烦急躁、腰酸坠胀消失率(89.47%、87.50%)均高于对照组(77.27%、73.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E2[(15.39±6.23)、(90.47±7.02)ng/L]、FSH[(81.65±18.12)、(31.25±4.12)U/L]、LH[(42.18±5.52)、(23.46±4.09) U/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E2 [(14.28±5.89)、(57.62±4.75) ng/L]、FSH [(79.24±16.72)、(35.47±5.19) U/L]、LH [(4.13±4.69)、(22.25±4.13)U/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启肝毓坤汤可有效改善由卵巢早衰引起的激素水平变化,且能缓解其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王雪莉;王华杭;姜波;呼军明;闫俊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瑞舒伐他汀联合复方丹参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复方丹参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5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崇州分院诊治的82例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单独组)和瑞舒伐他汀+复方丹参组(联合组),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心功能、血脂、氧化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阳性率、ApoA1、Apo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的血脂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与单独组比较,联合组血脂指标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联合组治疗后六分钟步行试验阳性率为29.27%,显著低于单独组的48.78%(P< 0.05).单独组心绞痛发生次数为(3.51±0.76)次,显著高于联合组的(1.88±0.55)次(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心输出量(CO)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P<0.05),心脏指数(CI)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CO和LVEF的增加幅度明显优于单独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ApoA1、Apo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的改善程度均较单独组明显(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复方丹参可提高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脂、ApoA1、Apo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

    作者:刘瑶;李俊峰;王安伟;张亚西;高金全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主要证候分布规律、辨证用药规律.方法 对2002~2012年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中的证型、证素和用药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常见的证候类型主要是肝胃气滞、胃阴不足、脾胃虚寒、脾胃气虚、脾胃湿热,其中肝胃气滞出现频率高,约占21.58%;辨证的主要证素,在病位因素中以胃为主,其次为脾、肝;病性因素中以阴虚、阳虚、热、寒为主;病因证素中以气滞、湿、瘀血为主.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病机特点以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为主,阴虚、阳虚也为常见.

    作者:孟红艳;马宏博;张光波;张小艺;彭敏;陈立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医教协同改革下临床医学生医德修养的培养

    在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背景下,医学生无论从就业还是升学的角度,都面临着尽快适应医生角色、规范医疗行为、并将良好的医德修养带入日常临床实践中的艰巨挑战.本文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多年临床德育工作经验和医德修养相关课程教学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医德教育应运用“将临床带入课堂,再将课堂带入临床”的方法,即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同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提升医德修养水平,从而达到在医学生院校教育全过程中(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实现德育教育、医德修养和医疗实践培养相结合的目的.

    作者:蒙世佼;许蓉;王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在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接受显微手术治疗的额叶胶质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血压、白介素-6(IL-6)、皮质醇含量,手术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T2的收缩压、IL-6及皮质醇含量,T3、T4的IL-6及皮质醇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较T1的心率加快,收缩压升高,IL-6、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3、T4较T1的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较T1的收缩压升高,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较T1的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焦虑及抑郁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8.89%,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平稳生理指标,减少术后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烨;刘耀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应用

    以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为研究主体,对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大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传统模式进行改革,探索过程性评价教学考核方式的组成及效果,实践表明该评价考核方式改变了教学从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模式转变,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动力,增强了专业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模式.

    作者:康文艺;王金梅;陈寅生;魏金凤;郭秀春;李昌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

    目的 评价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6月~2014年12月河北以岭医院收治的16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给予基础的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8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疗法.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膀胱压力)、3d排尿日记(每日排尿次数、单次尿量及大排尿量)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3d排尿日记及VAS评分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治疗组残余尿量[(78.8±18.2)mL]显著少于对照组[(98.4±21.6)mL],膀胱容量[(289.6±4.5)mL]显著大于对照组[(235.5±44.3)mL],膀胱压力[(48.1±10.6)cmH2O]显著低于对照组[(54.7±11.2)cmH2O];治疗组每日排尿次数[(13.8±4.7)次/d]显著少于对照组[(16.4±4.1)次/d],单次尿量[(112.3±26.2)mL]显著大于对照组[(91.5±23.6)mL],大排尿量[(198.6±41.1)mL]显著大于对照组[(177.7±36.8)mL];治疗组VAS评分[(4.54±0.7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63±0.51)分],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且优于单纯的膀胱功能训练.

    作者:王晶;焦永波;刘春茹;樊利敏;李永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分析白杨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

    目的 探讨白杨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 给药组以白杨素2 mg/mL的溶液灌胃雄性SD大鼠,同时空白组大鼠以等体积的溶剂灌胃.灌胃24h后分别取两组大鼠的尿液和粪便,同时分别于给药后0.5、1、2、4、6h对两组大鼠进行眼眶取血.应用液质联用推测化合物的可能结构.结果 在大鼠尿、粪便、血浆检测到原型成分白杨素M1(白杨素),在大鼠粪、胆汁中检测到M2(白杨素硫酸结合物);此外,在大鼠尿液、血、胆汁等样品中检测到代谢成分M3-M4(白杨素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结论 白杨素在大鼠体内的主要代谢方式为Ⅱ相代谢,产物是葡萄糖醛酸结合物与硫酸结合物.

    作者:刘炜;姜金生;韦英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四君子汤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EPC)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5年9月于华北石油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儿科门诊确诊的30例HS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治疗,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5名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分别检测EPC数量和功能以及血清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循环EPC数量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EPC功能则显著下调(均P< 0.01).经治疗1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循环EPC数量、功能和TNF-α水平均有所恢复.相比之下,实验组的恢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且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能够更快地促进HSP患儿循环EPC和TNF-α的恢复.

    作者:王旭辉;刘永红;李哲敏;郭顺红;李红霞;刘俊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肺复张策略在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肺复张策略在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内蒙古第四医院2010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50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肺复张策略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20例和观察组(常规护理措施+肺复张策略)3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功能指标、护理工作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护理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SBP、DBP、HR、PaO2均高于护理前,PaCO2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前后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PaO2高于护理前,PaCO2低于护理前,SBP、DBP、HR、PaCO2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气道峰压、肺顺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气道峰压低于护理前,肺顺应性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气道峰压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肺顺应性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复张策略在开胸手术患者中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郝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脑电图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诊断及预后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脑电图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3月徐州儿童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9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于入院后行脑电图检查,并于2周后复查.结果 入院后,全部98例患儿均行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81例异常,异常率为82.65%,临床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活动增多,其中,脑电图轻度异常42例,中度异常26例,重度异常13例.81例患儿均随诊.42例脑电图轻度异常患儿复查后38例脑电图恢复正常,余4例脑电图呈现明显好转趋势;临床随诊结果显示,38例临床症状消失,4例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26例脑电图中度异常患儿复查后19例脑电图恢复正常,4例脑电图转为轻度异常,3例脑电图持续异常改变;临床随诊结果显示,22例临床症状消失,2例临床症状较前好转,2例临床症状较前无明显改善.13例脑电图重度异常患儿复查后3例脑电图恢复正常,6例脑电图转为中度异常,4例脑电图无明显变化;临床随诊结果显示,3例临床症状消失,7例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3例临床症状较前无明显改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电图异常程度随着患儿脑炎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呈正相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r=0.584,P<0.01).结论 脑电图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一项有效的诊断标准,有助于判断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同时有利于判断疾病的预后.

    作者:王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对鼻窦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持续输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内镜鼻窦手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6月~2015年3月择期内镜鼻窦手术成年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D1组、D2组于术前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随后分别予0.2、0.5 μg/(kg·h)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同容量生理盐水.记录各组麻醉药用量、血流动力学变化、复苏时间、复苏期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躁动评分(EA)及不良事件.结果 D1组及D2组丙泊酚用量少于C组(P<0.05),D2组瑞芬太尼用量少于D1组及C组(P<0.05).D1组、D2组在气管插管后即刻、术中及气管拔管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均较C组降低(P<0.05).气管拔管时D2组患者SAS、EA评分低于C组及D1组(P<0.05).D2组患者恶心、寒颤的发生率少于C组及D1组(P<0.05).结论 内镜鼻窦手术持续输注0.5 μg/(kg·h)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不延长麻醉复苏时间,减少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

    作者:朱卓丽;邓玉萍;黄焕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对腹部手术老年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对腹部手术老年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组和P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E组采用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P组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术前24 h(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 h(T3)、术后24 h(T4)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T2、T3和T4时点血清IL-6、IL-10浓度均较T1时点显著升高(P<0.01),T2、T3时点血清TNF-α浓度较T1时点显著升高(P<0.01),而T4时点与T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3时点较T2时点及T4时点较T3时点血清IL-6和TNF-α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T3时点血清IL-10浓度较T2时点升高(P<0.05);T4时点血清IL-10浓度较T3时点明显降低(P<0.01).E组T2和T3时点的血清IL-6和TNF-α浓度较P组显著增高(P< 0.05),IL-10浓度较P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其余各时点血清IL-6、IL-10和TNF-α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和促进抑炎因子分泌的作用较丙泊酚弱,且作用时间较短,在术后24 h无差异.

    作者:江伟;税春玲;宋世兰;杨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