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启肝毓坤汤治疗卵巢早衰的效果

王雪莉;王华杭;姜波;呼军明;闫俊英

关键词:启肝毓坤汤, 卵巢早衰, 促性腺激素
摘要:目的 探讨启肝毓坤汤治疗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2月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卵巢早衰患者85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对照组(39例),双号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组采用启肝毓坤汤,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为7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烦急躁、腰酸坠胀消失率(89.47%、87.50%)均高于对照组(77.27%、73.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E2[(15.39±6.23)、(90.47±7.02)ng/L]、FSH[(81.65±18.12)、(31.25±4.12)U/L]、LH[(42.18±5.52)、(23.46±4.09) U/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E2 [(14.28±5.89)、(57.62±4.75) ng/L]、FSH [(79.24±16.72)、(35.47±5.19) U/L]、LH [(4.13±4.69)、(22.25±4.13)U/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启肝毓坤汤可有效改善由卵巢早衰引起的激素水平变化,且能缓解其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四君子汤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EPC)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5年9月于华北石油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儿科门诊确诊的30例HS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治疗,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5名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分别检测EPC数量和功能以及血清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循环EPC数量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EPC功能则显著下调(均P< 0.01).经治疗1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循环EPC数量、功能和TNF-α水平均有所恢复.相比之下,实验组的恢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且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能够更快地促进HSP患儿循环EPC和TNF-α的恢复.

    作者:王旭辉;刘永红;李哲敏;郭顺红;李红霞;刘俊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对护生鼻胃管置入成功率和学习兴趣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对护生置管成功率和学习兴趣的影响,为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护生置管成功率和改良教学方式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于2015年6月选择2012、2013级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11个班的护理专业学生共542名,分为实验组(272名)与对照组(270名),实验组采用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示教教学授课法.比较两组护生置管成功率以及学习兴趣的不同.结果 实验组护生置管成功率为97.4%,置管失败率为1.8%,放弃置管率为0.7%;对照组护生置管成功率为47.0%,置管失败率为41.5%,放弃置管率为11.5%,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护生的学习兴趣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PBL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置管成功率,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教学方法.

    作者:富爽;张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分析白杨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

    目的 探讨白杨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 给药组以白杨素2 mg/mL的溶液灌胃雄性SD大鼠,同时空白组大鼠以等体积的溶剂灌胃.灌胃24h后分别取两组大鼠的尿液和粪便,同时分别于给药后0.5、1、2、4、6h对两组大鼠进行眼眶取血.应用液质联用推测化合物的可能结构.结果 在大鼠尿、粪便、血浆检测到原型成分白杨素M1(白杨素),在大鼠粪、胆汁中检测到M2(白杨素硫酸结合物);此外,在大鼠尿液、血、胆汁等样品中检测到代谢成分M3-M4(白杨素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结论 白杨素在大鼠体内的主要代谢方式为Ⅱ相代谢,产物是葡萄糖醛酸结合物与硫酸结合物.

    作者:刘炜;姜金生;韦英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启肝毓坤汤治疗卵巢早衰的效果

    目的 探讨启肝毓坤汤治疗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2月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卵巢早衰患者85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对照组(39例),双号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组采用启肝毓坤汤,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为7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烦急躁、腰酸坠胀消失率(89.47%、87.50%)均高于对照组(77.27%、73.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E2[(15.39±6.23)、(90.47±7.02)ng/L]、FSH[(81.65±18.12)、(31.25±4.12)U/L]、LH[(42.18±5.52)、(23.46±4.09) U/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E2 [(14.28±5.89)、(57.62±4.75) ng/L]、FSH [(79.24±16.72)、(35.47±5.19) U/L]、LH [(4.13±4.69)、(22.25±4.13)U/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启肝毓坤汤可有效改善由卵巢早衰引起的激素水平变化,且能缓解其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王雪莉;王华杭;姜波;呼军明;闫俊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医学专业新任教师教学行为失常的成因与对策

    新任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中流砥柱.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规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个别教师尤其是医学专业新任教师普遍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不灵活、课堂管理不和谐等诸多教学行为失常的现象.本文从学校岗前培训无针对性、教学督导执行不力以及新任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匮乏、心理压力过大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失常教学行为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学校要加强岗位培训的实用性、教学督导的有效性,教师要强化教育教学技能、心理健康素养,以促进新任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马光;赵佩瑾;崔茂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异常天象与疫病流行的相关性探究

    目的 探究异常天象与疫病流行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及其相关的程度.方法 对古籍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收集从周朝到民国末年见于正史与地方县志的关于异常天象与疫病流行的数据记录,使用SPSS 13.0软件对这两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r值).结果 在细化的异常天象中,太阳黑子、极光、陨石、日食、月食、彗星与疫病发生次数的r值≥0.680(P< 0.05),呈强相关;流星雨与疫病发生次数的r值为0.438(P<0.05),属中等相关;月掩行星、新星和超新星与疫病发生次数的r值<0.500(P> 0.05),无相关性.结论 太阳黑子、极光、陨石、日食、月食、彗星和流星雨这些异常天象确实与疫病流行相关.

    作者:姚子昂;王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教师标准化患者结合病例导引教学模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教师标准化患者(TSP)+病例导引教学(CBL)模式解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课临床教学“老大难”问题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对八年制临床医学系2012级(38人)和2011级(38人)的TIA课采用TSP+CBL教学法和单纯TSP教学法.学习结束时,比较分析两组教学课堂考核成绩和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自评分.用t检验评价2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TSP+CBL组学生课堂考核平均分达(88.76±3.48)分,显著高于TSP组的(85.27±3.01)分(P<0.05).TSP+CBL组尤在临床思维、与人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成绩明显高于TSP组(P<0.01).TSP+CBL组对教学效果调查问卷的平均自评分为(92.29±1.56)分,显著高于TSP组的(85.27±3.01)分(P<0.01).TSP+CBL组在“对教材内容理解掌握程度”、“对新教学法满意程度”、“有利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3个方面显著高于TSP组(均P< 0.01).结论 以TSP+CBL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对此类发作-间歇型疾病的临床教学具有普遍性意义.

    作者:傅瑜;樊东升;鲁明;宋红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新媒体视阈下昆明市社区居民中医健康素养评价研究

    目的 对新媒体视阈下昆明市社区居民中医健康素养等级进行评价.方法 基于文献调查和专家评价法建立居民新媒体中医健康素养评价体系,应用Fuzzy-AHP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一致性检验(CR<0.1),在此基础上开发量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昆明市110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发放问卷120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有效问卷1100份,有效率为92%.昆明市社区居民新媒体中医健康素养综合评分为75分,其中,新媒体中医健康认知、获取、评价、应用及信息道德分别为75、74、76、72、80分.结论 建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区中医健康信息服务首先要加强居民新媒体中医健康应用能力,开发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层次健康需求的在线互动系统.

    作者:孙艳玲;章涤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谷氨酸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钙超载的信号转导机制

    目的 观察谷氨酸所致脑缺血再灌注的钙超载损伤,探究谷氨酸参与调控钙超载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及体外培养小鼠的小脑颗粒神经元,随机分组:对照组(5只)、二甲基亚砜溶剂组(3只)、谷氨酸组(5只)、硝苯地平组(4只)、谷氨酸+硝苯地平组(4只)、TRPC1中和性抗体组(5只)、谷氨酸+TRPC1中和性抗体组(5只).采用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水肿程度,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fura-2探针检测神经元细胞内Ca2+水平.结果 在大鼠MCAO模型中,谷氨酸明显增加脑水肿(P<0.05),硝苯地平显著抑制由谷氨酸引起的脑水肿(P>0.05),而TRPC1中和性抗体无此效应(P<0.05).在体外神经元培养中,谷氨酸显著增加细胞内Ca2+水平,而硝苯地平能降低由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内Ca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PC1中和性抗体只能部分降低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内Ca2+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氨酸在脑缺血再灌注中所致钙超载,主要通过L-型钙通道钙内流后激活钙库释放,终导致脑水肿.钙库调控的TRPC1通道不参与谷氨酸所致的钙超载.

    作者:柳四新;何丹;余孝君;王家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脑电图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诊断及预后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脑电图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3月徐州儿童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9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于入院后行脑电图检查,并于2周后复查.结果 入院后,全部98例患儿均行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81例异常,异常率为82.65%,临床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活动增多,其中,脑电图轻度异常42例,中度异常26例,重度异常13例.81例患儿均随诊.42例脑电图轻度异常患儿复查后38例脑电图恢复正常,余4例脑电图呈现明显好转趋势;临床随诊结果显示,38例临床症状消失,4例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26例脑电图中度异常患儿复查后19例脑电图恢复正常,4例脑电图转为轻度异常,3例脑电图持续异常改变;临床随诊结果显示,22例临床症状消失,2例临床症状较前好转,2例临床症状较前无明显改善.13例脑电图重度异常患儿复查后3例脑电图恢复正常,6例脑电图转为中度异常,4例脑电图无明显变化;临床随诊结果显示,3例临床症状消失,7例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3例临床症状较前无明显改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电图异常程度随着患儿脑炎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呈正相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r=0.584,P<0.01).结论 脑电图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一项有效的诊断标准,有助于判断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同时有利于判断疾病的预后.

    作者:王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曹洪欣:基层医疗专业队伍建设亟需“提速”

    2016年的春节刚过,全国政协调研组在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院士的带领下,围绕深化医改的关键问题,于2月16日至19日远赴福建省福州市、三明市考察.其目的是通过广泛的实地考察、专题交流座谈等方式,了解福建省医改工作取得的成绩,找准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科学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教授全程参与了这次调研活动.

    作者:詹洪春;刘志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医教协同改革下临床医学生医德修养的培养

    在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背景下,医学生无论从就业还是升学的角度,都面临着尽快适应医生角色、规范医疗行为、并将良好的医德修养带入日常临床实践中的艰巨挑战.本文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多年临床德育工作经验和医德修养相关课程教学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医德教育应运用“将临床带入课堂,再将课堂带入临床”的方法,即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同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提升医德修养水平,从而达到在医学生院校教育全过程中(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实现德育教育、医德修养和医疗实践培养相结合的目的.

    作者:蒙世佼;许蓉;王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患者术中患者知晓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瑞芬太尼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两种方式的麻醉患者术中知晓和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6~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麻醉科行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共86例,ASA Ⅰ~Ⅱ级.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组(TCI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DF组),各43例.TCI组麻醉维持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DF组麻醉维持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及辅用七氟烷吸入.两组均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使术中BIS值维持在40~60.观察诱导前、手术开始30 min、术后1h、术后2h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无创或有创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观察患者术中知晓发生情况;观察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观察拔管即刻、离开PACU、拔管后1h、拔管后3h时警觉/镇静(OAA/S)评分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在诱导前、手术开始30 min、术后1h、术后2h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知晓;TCI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早于D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AMS评分:拔管即刻、离开PACU、拔管后1h时TCI组高于D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拔管后3h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BIS监测下,两种麻醉方法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均很平稳,均未发生术中知晓,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加丙泊酚较瑞芬太尼辅用七氟烷吸入静吸复合麻醉术后恢复更好.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的研究为临床麻醉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作者:于海娇;吴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兰州方加味防治涎腺放射性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方剂“兰州方加味”防治涎腺放射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初诊并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22例,将其分为中药组(10例)和西药组(12例),均行调强放射治疗,中药组在放疗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兰州方加味”,西药组放疗配合静脉输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放疗结束时,采用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学组(RTOG)急性放射反应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涎腺损伤程度(口干、唾液黏稠度、味觉改变等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涎腺损伤程度:中药组0、1、2级涎腺损伤分别为30%(3/10)、60%(6/10)、10%(1/10),西药组0、1、2级涎腺损伤分别为8%(1/12)、42%(5/12)、50%(6/12),两组患者均未出现3~4级涎腺损伤.中药组涎腺损伤程度明显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方剂“兰州方加味”可减轻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涎腺损伤程度,疗效优于还原型谷胱甘肽钠.

    作者:张桂琼;高力英;韩鹏炳;冉俊涛;张小钰;董艳琴;董方;李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综合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综合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7月辽宁省沈阳市妇婴医院收治的102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孕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给予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硫酸镁治疗,7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脐动脉阻力指数、血黏度、血细胞比容以及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收缩压[(118.5±14.9)、(138.5±17.1)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80.3±6.5)、(86.3±7.8)mmHg]均较治疗前[(161.4±23.2)、(158.3±21.6)mmHg;(98.4±10.7)、(101.7±11.2)mmHg]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24 h尿蛋白定量[(1.29±0.18)、(2.37±0.49)g/24 h]、脐动脉阻力指数[(0.23±0.04)、(0.39±0.08)]、血黏度[(2.17±0.46)、(3.47 ±0.95) mPa·s]、血细胞比容[(34.5±3.6)%、(39.1±4.4)%]均较治疗前[(5.31±1.57)、(5.24±1.53)g/24 h;(0.59±0.14)、(0.61±0.17);(4.97±1.28)、(4.83±1.42)mPa·s;(45.8±5.2)%、(46.3±5.7)%]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自然分娩率(62.75%)显著高于对照组(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异常妊娠结局发生率(3.92%)明显低于对照组(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降低血压,改善预后,为安全分娩提供有力的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瑞舒伐他汀联合复方丹参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复方丹参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5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崇州分院诊治的82例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单独组)和瑞舒伐他汀+复方丹参组(联合组),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心功能、血脂、氧化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阳性率、ApoA1、Apo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的血脂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与单独组比较,联合组血脂指标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联合组治疗后六分钟步行试验阳性率为29.27%,显著低于单独组的48.78%(P< 0.05).单独组心绞痛发生次数为(3.51±0.76)次,显著高于联合组的(1.88±0.55)次(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心输出量(CO)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P<0.05),心脏指数(CI)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CO和LVEF的增加幅度明显优于单独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ApoA1、Apo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的改善程度均较单独组明显(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复方丹参可提高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脂、ApoA1、Apo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

    作者:刘瑶;李俊峰;王安伟;张亚西;高金全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白介素-33在克罗恩病中的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胃肠道疾病,近年来我国克罗恩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白介素-33(IL-33)是近期发现的白介素-1(IL-1)家族中的新成员,其受体是ST2,IL-33/ST2途径在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与克罗恩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本文简述了IL-33在克罗恩病中的研究发现.

    作者:孙科明;孙华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机械振动排痰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大叶性肺炎合并肺不张的效果

    目的 探讨机械振动排痰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大叶性肺炎合并肺不张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中山市坦背医院收治的80例大叶性肺炎合并肺不张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机械振动排痰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并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排痰效果和血氧饱和度、肺复张率以及恢复正常体温所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后遗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儿排痰治疗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肺复张改善率90.0%明显优于对照组(67.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儿治疗后血氧饱和度[(98.12±1.77)%]显著高于对照组[(92.11±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恢复正常体温平均所用时间、平均住院治疗时间[(2.23±0.65)、(8.13±2.37)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4.94±1.26)、(10.25±3.43)d],实验组患儿后遗症发生率(7.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振动排痰联合阿奇霉素能够有效治疗大叶性肺炎合并肺不张,其治疗时间较短、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岑小玲;李晓;刘全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

    目的 评价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6月~2014年12月河北以岭医院收治的16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给予基础的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8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疗法.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膀胱压力)、3d排尿日记(每日排尿次数、单次尿量及大排尿量)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3d排尿日记及VAS评分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治疗组残余尿量[(78.8±18.2)mL]显著少于对照组[(98.4±21.6)mL],膀胱容量[(289.6±4.5)mL]显著大于对照组[(235.5±44.3)mL],膀胱压力[(48.1±10.6)cmH2O]显著低于对照组[(54.7±11.2)cmH2O];治疗组每日排尿次数[(13.8±4.7)次/d]显著少于对照组[(16.4±4.1)次/d],单次尿量[(112.3±26.2)mL]显著大于对照组[(91.5±23.6)mL],大排尿量[(198.6±41.1)mL]显著大于对照组[(177.7±36.8)mL];治疗组VAS评分[(4.54±0.7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63±0.51)分],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且优于单纯的膀胱功能训练.

    作者:王晶;焦永波;刘春茹;樊利敏;李永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在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接受显微手术治疗的额叶胶质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血压、白介素-6(IL-6)、皮质醇含量,手术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T2的收缩压、IL-6及皮质醇含量,T3、T4的IL-6及皮质醇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较T1的心率加快,收缩压升高,IL-6、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3、T4较T1的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较T1的收缩压升高,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较T1的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焦虑及抑郁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8.89%,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平稳生理指标,减少术后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烨;刘耀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