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教师标准化患者结合病例导引教学模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教学中的应用

傅瑜;樊东升;鲁明;宋红松

关键词:教师标准化患者, 病例导引教学,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摘要:目的 探索教师标准化患者(TSP)+病例导引教学(CBL)模式解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课临床教学“老大难”问题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对八年制临床医学系2012级(38人)和2011级(38人)的TIA课采用TSP+CBL教学法和单纯TSP教学法.学习结束时,比较分析两组教学课堂考核成绩和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自评分.用t检验评价2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TSP+CBL组学生课堂考核平均分达(88.76±3.48)分,显著高于TSP组的(85.27±3.01)分(P<0.05).TSP+CBL组尤在临床思维、与人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成绩明显高于TSP组(P<0.01).TSP+CBL组对教学效果调查问卷的平均自评分为(92.29±1.56)分,显著高于TSP组的(85.27±3.01)分(P<0.01).TSP+CBL组在“对教材内容理解掌握程度”、“对新教学法满意程度”、“有利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3个方面显著高于TSP组(均P< 0.01).结论 以TSP+CBL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对此类发作-间歇型疾病的临床教学具有普遍性意义.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接受显微手术治疗的额叶胶质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血压、白介素-6(IL-6)、皮质醇含量,手术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T2的收缩压、IL-6及皮质醇含量,T3、T4的IL-6及皮质醇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较T1的心率加快,收缩压升高,IL-6、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3、T4较T1的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较T1的收缩压升高,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较T1的IL-6及皮质醇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焦虑及抑郁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8.89%,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平稳生理指标,减少术后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烨;刘耀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肺复张策略在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肺复张策略在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内蒙古第四医院2010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50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肺复张策略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20例和观察组(常规护理措施+肺复张策略)3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功能指标、护理工作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护理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SBP、DBP、HR、PaO2均高于护理前,PaCO2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前后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PaO2高于护理前,PaCO2低于护理前,SBP、DBP、HR、PaCO2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气道峰压、肺顺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气道峰压低于护理前,肺顺应性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气道峰压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肺顺应性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复张策略在开胸手术患者中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郝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雪蛤颗粒的安全性毒理学研究

    目的 考察雪蛤颗粒的安全性.方法 以SD大鼠和昆明种小鼠为受试动物,对雪蛤颗粒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的研究.结果 SD大鼠急性毒性试验经口大耐受量(MTD)大于15 g/kg,判断雪蛤颗粒属无毒类;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高剂量为人体推荐摄入量的100倍,未引起大鼠整体健康状况、生理生化功能和器官组织形态学等各项重要指标的异常变化.结论 雪蛤颗粒无明显毒副作用,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作者:彭晓辉;于向红;乐智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瑞舒伐他汀联合复方丹参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复方丹参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5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崇州分院诊治的82例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单独组)和瑞舒伐他汀+复方丹参组(联合组),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心功能、血脂、氧化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阳性率、ApoA1、Apo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的血脂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与单独组比较,联合组血脂指标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联合组治疗后六分钟步行试验阳性率为29.27%,显著低于单独组的48.78%(P< 0.05).单独组心绞痛发生次数为(3.51±0.76)次,显著高于联合组的(1.88±0.55)次(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心输出量(CO)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P<0.05),心脏指数(CI)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CO和LVEF的增加幅度明显优于单独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ApoA1、Apo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的改善程度均较单独组明显(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复方丹参可提高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脂、ApoA1、ApoB和脂蛋白酯酶水平.

    作者:刘瑶;李俊峰;王安伟;张亚西;高金全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情景教学模式在七年制儿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情景教学模式在七年制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北京友谊医院儿科见习的首都医科大学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儿科见习时间2014年9月~2014年12月),分为情景教学组(24名)和传统教学组(20名).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情景教学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结果 情景教学组专业知识成绩为(89.2±3.6)分,高于传统教学组的(86.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床技能考核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情景教学有助于培养及提高学生临床思维方式的形成,提高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结论 情景教学较于传统教学有明显的优越性,学生易于接受,积极主动性高,有利于长年制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作者:丁瑛雪;崔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责任制小组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讨责任制小组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手术的胃癌患者60例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责任制小组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术后一般情况(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及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前及术后8d的营养情况(体重、总蛋白、前白蛋白及清蛋白水平)、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及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体重、总蛋白、前白蛋白及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8d的总蛋白、前白蛋白及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小组护理方案提高了肠内营养护理质量和水平,提高了服务满意度,促进了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赵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主要证候分布规律、辨证用药规律.方法 对2002~2012年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中的证型、证素和用药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常见的证候类型主要是肝胃气滞、胃阴不足、脾胃虚寒、脾胃气虚、脾胃湿热,其中肝胃气滞出现频率高,约占21.58%;辨证的主要证素,在病位因素中以胃为主,其次为脾、肝;病性因素中以阴虚、阳虚、热、寒为主;病因证素中以气滞、湿、瘀血为主.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病机特点以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为主,阴虚、阳虚也为常见.

    作者:孟红艳;马宏博;张光波;张小艺;彭敏;陈立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教师标准化患者结合病例导引教学模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教师标准化患者(TSP)+病例导引教学(CBL)模式解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课临床教学“老大难”问题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对八年制临床医学系2012级(38人)和2011级(38人)的TIA课采用TSP+CBL教学法和单纯TSP教学法.学习结束时,比较分析两组教学课堂考核成绩和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自评分.用t检验评价2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TSP+CBL组学生课堂考核平均分达(88.76±3.48)分,显著高于TSP组的(85.27±3.01)分(P<0.05).TSP+CBL组尤在临床思维、与人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成绩明显高于TSP组(P<0.01).TSP+CBL组对教学效果调查问卷的平均自评分为(92.29±1.56)分,显著高于TSP组的(85.27±3.01)分(P<0.01).TSP+CBL组在“对教材内容理解掌握程度”、“对新教学法满意程度”、“有利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3个方面显著高于TSP组(均P< 0.01).结论 以TSP+CBL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对此类发作-间歇型疾病的临床教学具有普遍性意义.

    作者:傅瑜;樊东升;鲁明;宋红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谷氨酸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钙超载的信号转导机制

    目的 观察谷氨酸所致脑缺血再灌注的钙超载损伤,探究谷氨酸参与调控钙超载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及体外培养小鼠的小脑颗粒神经元,随机分组:对照组(5只)、二甲基亚砜溶剂组(3只)、谷氨酸组(5只)、硝苯地平组(4只)、谷氨酸+硝苯地平组(4只)、TRPC1中和性抗体组(5只)、谷氨酸+TRPC1中和性抗体组(5只).采用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水肿程度,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fura-2探针检测神经元细胞内Ca2+水平.结果 在大鼠MCAO模型中,谷氨酸明显增加脑水肿(P<0.05),硝苯地平显著抑制由谷氨酸引起的脑水肿(P>0.05),而TRPC1中和性抗体无此效应(P<0.05).在体外神经元培养中,谷氨酸显著增加细胞内Ca2+水平,而硝苯地平能降低由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内Ca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PC1中和性抗体只能部分降低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内Ca2+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氨酸在脑缺血再灌注中所致钙超载,主要通过L-型钙通道钙内流后激活钙库释放,终导致脑水肿.钙库调控的TRPC1通道不参与谷氨酸所致的钙超载.

    作者:柳四新;何丹;余孝君;王家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深刺咽部穴位对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近远期疗效

    目的 探讨深刺咽部穴位治疗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9月~2014年4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上加深刺咽部穴位治疗,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结果 近期疗效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51,P<0.05);随访结束评定远期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及饮水试验评分分别为(19.16±6.02)、(1.62±0.2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30.37±6.81)、(2.73±0.51)分](t=8.276、4.143,均P<0.05);治疗组吞咽障碍评分为(18.29±7.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0.12±6.68)分](t=9.137,P<0.05);治疗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为(194.43±18.45)、(87.27±15.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51.23±19.86)、(70.56±16.29)分](t=7.365、9.224,均P< 0.05).结论 深刺咽部穴位治疗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近远期效果明显,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萧言菘;杜健茹;章娟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翻转课堂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研究

    翻转课堂作为新时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产物,对传统教育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是未来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为了解决传统临床医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理论知识内化程度不够、动手能力薄弱、临床医学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型,以临床医学专业的2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所设计的应用模型在颈椎病课程中进行了验证.实践表明,翻转课堂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信心,而且在提高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

    作者:尹战海;程青青;李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五行音乐疗法在心梗后抑郁中的应用

    近年来,心肌梗死患病人数逐年增加,急性应激可导致突发的心源性猝死,紧张和沮丧的情绪会诱发心肌梗死.抑郁症的特点是心情郁闷,缺乏愉快的刺激,感觉绝望,是公认的与心脏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关的危险因素.音乐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已越来越多地被研究者在临床上运用,然而在具体应用时,应该考虑到辨证施乐,五行音乐疗法则是一种可行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通过理清心梗与抑郁之间的联系,探讨五行音乐疗法的原理以及如何在心梗后抑郁中正确选乐,将五行音乐融入到疾病的防治康养中,为其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代雅琪;陈芳;刘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兰州方加味防治涎腺放射性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方剂“兰州方加味”防治涎腺放射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初诊并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22例,将其分为中药组(10例)和西药组(12例),均行调强放射治疗,中药组在放疗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兰州方加味”,西药组放疗配合静脉输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放疗结束时,采用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学组(RTOG)急性放射反应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涎腺损伤程度(口干、唾液黏稠度、味觉改变等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涎腺损伤程度:中药组0、1、2级涎腺损伤分别为30%(3/10)、60%(6/10)、10%(1/10),西药组0、1、2级涎腺损伤分别为8%(1/12)、42%(5/12)、50%(6/12),两组患者均未出现3~4级涎腺损伤.中药组涎腺损伤程度明显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方剂“兰州方加味”可减轻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涎腺损伤程度,疗效优于还原型谷胱甘肽钠.

    作者:张桂琼;高力英;韩鹏炳;冉俊涛;张小钰;董艳琴;董方;李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8月在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行全身麻醉剖宫产手术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D0组)和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D4组),每组各20例.所有手术均于全麻下完成,静脉注射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和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使BIS值维持在40~50,并维持循环稳定.D1~D4组在胎儿娩出后分别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0.6、0.8、1.0 μg/kg,D0组输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药物输注时间均为15 min.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术后带管回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拔管后1 min(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和拔管后15 min(T4)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氧饱和度(Sp02);观察患者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转出PACU时间;观察泵注右美托咪定后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血流动力学变化:各组间T0时的HR、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0组比较,D1组T1~T4时的HR、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2、D3、D4组T1~T4时的HR、SBP和DBP均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D0和D1组T1~T4时的HR、SBP和DBP均明显升高(P<0.05);D2、D3、D4组T1~T4时的HR、SBP和DBP均明显降低P<0.05).苏醒时间的变化:与D0组比较,D1、D2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转出PA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3、D4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转出PACU时间明显延长(P<0.05).所有患者输注右美托咪定后均未出现需要处理的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结论 术中单次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 μg/kg能明显抑制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的气管拔管反应,且不影响麻醉恢复时间.

    作者:王文凯;郭文斌;陈慧琦;叶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白介素-33在克罗恩病中的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胃肠道疾病,近年来我国克罗恩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白介素-33(IL-33)是近期发现的白介素-1(IL-1)家族中的新成员,其受体是ST2,IL-33/ST2途径在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与克罗恩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本文简述了IL-33在克罗恩病中的研究发现.

    作者:孙科明;孙华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对腹部手术老年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对腹部手术老年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组和P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E组采用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P组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术前24 h(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 h(T3)、术后24 h(T4)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T2、T3和T4时点血清IL-6、IL-10浓度均较T1时点显著升高(P<0.01),T2、T3时点血清TNF-α浓度较T1时点显著升高(P<0.01),而T4时点与T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3时点较T2时点及T4时点较T3时点血清IL-6和TNF-α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T3时点血清IL-10浓度较T2时点升高(P<0.05);T4时点血清IL-10浓度较T3时点明显降低(P<0.01).E组T2和T3时点的血清IL-6和TNF-α浓度较P组显著增高(P< 0.05),IL-10浓度较P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其余各时点血清IL-6、IL-10和TNF-α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和促进抑炎因子分泌的作用较丙泊酚弱,且作用时间较短,在术后24 h无差异.

    作者:江伟;税春玲;宋世兰;杨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医学院校研究生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计算机应用是面向医学院校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培养研究生医学信息素养的重要环节,针对当前该门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在培养研究生医学信息素养方面的欠缺,提出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以Blackboard平台为网络学习环境,从更新教学理念、重构课程目标、重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及课程考核方式五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教学改革,探索医学院校研究生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作者:王苹;唐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患者术中患者知晓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瑞芬太尼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两种方式的麻醉患者术中知晓和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6~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麻醉科行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共86例,ASA Ⅰ~Ⅱ级.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组(TCI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DF组),各43例.TCI组麻醉维持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DF组麻醉维持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及辅用七氟烷吸入.两组均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使术中BIS值维持在40~60.观察诱导前、手术开始30 min、术后1h、术后2h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无创或有创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观察患者术中知晓发生情况;观察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观察拔管即刻、离开PACU、拔管后1h、拔管后3h时警觉/镇静(OAA/S)评分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在诱导前、手术开始30 min、术后1h、术后2h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知晓;TCI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早于D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AMS评分:拔管即刻、离开PACU、拔管后1h时TCI组高于D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拔管后3h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BIS监测下,两种麻醉方法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均很平稳,均未发生术中知晓,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加丙泊酚较瑞芬太尼辅用七氟烷吸入静吸复合麻醉术后恢复更好.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的研究为临床麻醉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作者:于海娇;吴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胃铋镁四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胃铋镁四联疗法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4~9月桂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治疗组给予胃铋镁四联疗法(胃铋镁颗粒、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10d后,再继续服用胃铋镁颗粒、雷贝拉唑至28 d;对照组给予标准三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同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溃疡愈合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6.9%)高于对照组(78.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溃疡治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铋镁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溃疡治愈等方面,较标准三联疗法具有显著优势.

    作者:张伟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医教协同改革下临床医学生医德修养的培养

    在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背景下,医学生无论从就业还是升学的角度,都面临着尽快适应医生角色、规范医疗行为、并将良好的医德修养带入日常临床实践中的艰巨挑战.本文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多年临床德育工作经验和医德修养相关课程教学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医德教育应运用“将临床带入课堂,再将课堂带入临床”的方法,即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同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提升医德修养水平,从而达到在医学生院校教育全过程中(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实现德育教育、医德修养和医疗实践培养相结合的目的.

    作者:蒙世佼;许蓉;王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