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6例救治体会

卿敬东

关键词:过敏性休克, 救治体会
摘要:药物所致严重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如何尽早作出准确诊断,及时有效救治,给予抢救药物应用,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的关键.2009~2011年收治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患者6例,现报告如下.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

    通过对肿瘤患者在应用化疗药物的过程中,针对个体差异、配合程度、药物的种类、刺激性的强弱以及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分析,找到预防药物外渗的有效途径,达到患者化疗的目的.

    作者:余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经胃镜治疗声带息肉126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索应用电子胃镜治疗声带息肉的新途径.方法:对15~63岁126例病人,在电子胃镜下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结果:126例患者中,120例均一次性切除干净(95.2%),6例因息肉较小同时合并声带肥厚未能钳夹成功(4.8%).结论:电子胃镜下进行声带息肉切除,视野清晰,病人痛苦小,手术方便,成功率高.此技术的应用,也拓展了电子胃镜的技术项目和临床价值,值得在无纤维喉镜与电子喉镜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因外伤致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按照GCS标准对其进行评分疗效判断,良好24例,中重度残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患者颅脑外伤后,可出现脑血管调节麻痹及血肿压迫继发脑水肿等,因此对颅脑损伤患者及早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及保持血压稳定,避免脑血管急性扩张,是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林怀斌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早期胃癌的病理诊断

    胃癌的流行病学特点中国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且每年还有2万以上新病人.胃癌发病率很高,每年死于胃癌的人数约16万[1].

    作者:毛小菁;曹永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磁共振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应用

    目的:研究3.0TMR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患者共计30个病灶进行fMRI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利用常规T1WI与T2WI平扫影像,动态增强扫描(DCE)绘制时间-信号曲线,计算大强化率,确定病灶范围,并分析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初步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展示表面扩张系数.结果:T1WI与T2WI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0%(3个)与53.3%(16个).动态增强扫描对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6.7%(26/30),特异性为70%(21/30),诊断正确率为86.7%(26/30);本文所见,扩散敏感因子在(b)值600~1000s/mm2时,DWI均能很好的鉴别各类病灶.结论:MR平扫、动态增强相结合联合诊断能较好的对乳腺良、恶性肿瘤做出诊断,敏感性93.3%(28/30),特异性76.7%(23/30),诊断正确率90%(27/30)均较高;与DWI、MRS相结合的诊断可望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黄志明;胡海菁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心室梗死28例临床分析

    目前心肌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特别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WMI)约有1/3并发右心室梗死(RVMI),预后更差.

    作者:郭迎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冷冻后刮除疣体治疗跖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跖疣的高效方法.方法:采用冷冻后立即刮除跖疣与单纯冷冻及单纯刮除跖疣进行比较.结果:(A组)冷冻后刮除组治愈率92%,(B组)单纯冷冻组70%,(C组)单纯刮除组86%,A组与B组相比,A组C与组相比治愈率比较,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冷冻后立即刮除跖疣对跖疣治愈率较单纯冷冻及单纯刮除治愈率高,为治疗跖疣较好方法.

    作者:张有忠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救肾汤治疗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救肾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78.1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黄色润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势和疗效.方法:2007年4月~2010年2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结果:28例获得6~18个月随访.骨折均完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个月.结论:锁钉加压钢板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内固定确实,术后卧床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唐吉辉;王振威;郭家仁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参麦饮加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作为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后转归,临床上发病率高,因病情反复发作且进行性加重,治疗棘手,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备受医学界关注.

    作者:刘鸿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红花逍遥片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妇女在围绝期所呈现的各种症状和由此导致的疾病是可以预防的,激素替代疗法是预防和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方法.红花逍遥片是植物雌激素替代疗法的首选药物.如果用药指征恰当,可以较长时间使用,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的效果.如何提高中老年妇女的健康水平,如何使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是我们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卢和菁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炎琥宁和氨溴索联合应用治疗支气管肺炎疗效分析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28例,全部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1岁12例,1~3岁26例,4~5岁20例,>5岁10例.

    作者:万延永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B超检查节育环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用B超检查节育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站用B超检测节育环的600例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节育环与子宫的位置、合并症以及带环妊娠等情况.结果:B超能清晰显示子宫与节育环的形状、子宫与附件的形态变化以及环与妊娠囊的关系,600例有87.5%位置异常,发生环移位、脱节、部分嵌入肌层等现象.结论:B超检查较为方便,其对节育环的检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金兰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的重构现象

    心肌梗死后心脏交感神经分布改变,使去神经支配和神经过度支配区域共存,成为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猝死的重要因素.交感神经重构的机制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可能为将来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作者:许睿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收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8例(130髋).结果: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5分,术后平均98分,优良率为99%.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髋部疾患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端春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氯胺酮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氯胺酮属苯环己哌啶类静脉麻醉药,基本结构为环己胺.氯胺酮是一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全麻药.可选择性抑制丘脑内侧核,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的上行传导,兴奋边缘系统.

    作者:韩晓玲;时向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效果.方法:将68例病史,症状、颅多普勒超声(TCD)等检查证实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选取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正常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复方丹参20ml静滴,1次/日治疗,治疗组给予丁咯地尔200mg+5% GS 500ml或NS 500ml静滴,1次/日,10天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TCD指标.结果:治疗组32例中痊愈20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4例;对照组36例中痊愈10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9例;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加显效率分别为81%和5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赵紫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类风湿因子检测在风湿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检测在风湿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正确的诊断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已经确诊的RA患者77例RF检查结果及选择同期本院健康职工80例RF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7例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阳性66例,阳性率85.7%,对照组1例阳性,阳性率为1.30%.结论:RF诊断RA的特异性较高,但是RF对RA患者并不具有严格特异性,RF阳性不能作为诊断RA的惟一标准.

    作者:热汗古丽·米吉提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脐带绕颈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胎儿脐带绕颈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脐带绕颈的产前孕妇声像图特点、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等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本组超声产前诊断为脐带绕颈者,经产后证实全部为脐带绕颈,其准确率达100%;其中绕颈1周者有14例,绕颈2周者18例,绕颈>3周者8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产前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准确方法,具有诊断率高、检查时间短、痛苦轻、提示脐带缠绕程度等优点,可为临床预测胎儿宫内窘迫或分娩方式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谈慧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急性脑卒中偏瘫早期综合康复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早期综合康复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卒中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均为45例,治疗组早期开展康复治疗,对照组仅常规治疗未进行康复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早期开展康复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好,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开展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促进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能力及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奕龙;陈家锦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