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东
病历资料患者,女,44岁,以发热、腹部隐痛症状住内科病房,住院后超声检查:常规准备,患者取仰卧位,常规充盈膀胱,以膀胱为透声窗,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作纵、横、斜向探查子宫附件及斜立探头加压查对侧附件区,必要时行全腹探查,仪器为阿洛卡SSC-370型实时超声显像仪.
作者:成雁鸣;吴丽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研究3.0TMR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患者共计30个病灶进行fMRI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利用常规T1WI与T2WI平扫影像,动态增强扫描(DCE)绘制时间-信号曲线,计算大强化率,确定病灶范围,并分析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初步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展示表面扩张系数.结果:T1WI与T2WI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0%(3个)与53.3%(16个).动态增强扫描对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6.7%(26/30),特异性为70%(21/30),诊断正确率为86.7%(26/30);本文所见,扩散敏感因子在(b)值600~1000s/mm2时,DWI均能很好的鉴别各类病灶.结论:MR平扫、动态增强相结合联合诊断能较好的对乳腺良、恶性肿瘤做出诊断,敏感性93.3%(28/30),特异性76.7%(23/30),诊断正确率90%(27/30)均较高;与DWI、MRS相结合的诊断可望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黄志明;胡海菁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蒌叶煎剂湿敷会阴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0例会阴伤口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观察组产妇会阴伤口采用常规护理后,再用蒌叶煎剂湿敷;而对照组产妇会阴伤口只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产妇产后会阴伤口肿胀、疼痛、伤口愈合及产后舒适度等情况进行比较评价.结果:通过临床观察,预期使用蒌叶煎剂湿敷会阴伤口的产妇,会阴肿胀或疼痛等不适表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自觉舒适感明显增强.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蒌叶煎剂湿敷会阴伤口,能有效减轻会阴伤口的肿胀,促进伤口愈合,明显提高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彩珠;廖素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前心肌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特别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WMI)约有1/3并发右心室梗死(RVMI),预后更差.
作者:郭迎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弹响指,又叫扳机指,医学上称为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是门诊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此病虽然不是重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作者:李书铭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护理干预对脑室出血应用Ommaya储液囊的可行性、实效性.方法:对58例脑室出血患者应用Ommaya储液囊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ommaya储液囊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护理干预.结果:58例脑室出血的患者,经过治疗,出院后随访6~8个月,按GOS预后标准评价疗效,预后良好31例,中残14例,重残8例,死亡5例.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有效的减少各种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张林琼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了解桂林市城区急性中毒流行病学资料,为急性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标准的<急性中毒患者登记表>,进行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病例中男性346例(58.3%),女性247例(41.7%);高发年龄21~30岁(199例,占33.6%);职业分布以工人,学生,农民,以及无业人员排前4位(占全部人群的72%);中毒类型中乙醇中毒排第一位(213例,35.9%),一氧化碳(CO)中毒排第二位(199例,33.6%);1、2、3、11、12月CO中毒高发,乙醇中毒时间分布无特殊规律;中毒原因以意外中毒常见(321例,54.1%);死亡病例7例,6例CO中毒导致.结论:急性中毒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且不同种类急性中毒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根据急性中毒的规律做好宣教和防范预案,能有效提高急诊救治急性中毒能力.
作者:范峻峰;江炫光;郑小凡;何建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AST)是种少见疾病,是一种甲状腺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与亚急性甲状腺炎早期鉴别困难,很容易被误诊,一旦误诊,若病情发展到甲状腺脓肿,可以压迫气管,造成窒息甚至死亡,后果十分严重,因为,正确诊断,对症治疗意义重大.为减少误诊,总结经验,我们收集近年来误诊的2例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家斌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脑部本身病变和(或)全身血液循环;紊乱导致脑血液供给障碍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该病发病率及致残率较高.
作者:刘静;史本迪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拒食是指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有意拒绝进食甚至拒绝饮水的行为.拒食行为是精神科住院患者中常见问题[1],拒食不仅影响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从而延误治疗,而且长期拒食将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从而加重病情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增加负担.
作者:李春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病房管理实际是对患者家属的管理,患者由于疾病所致的自理能力丧失或降低,住院期间均有亲属陪伴,这就产生了陪护问题.这种介于组织与个体之间的群体,是具有共同目标,在心理上互相依附,行为上交互作用,互相影响,情感上具有集体意识和归属感的一群人.
作者:张艳会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为基层医院规范处方书写和实施点评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基层医院处方书写不规范的表现及原因,探讨处方书写规范和点评制度的构建.结果和结论:规范处方书写和实施点评制度,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降低患者医药费用,防范医疗风险.
作者:张旭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药白及凝胶介入治疗肺外淋巴结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肺外淋巴结核患者行体外抑菌试验、白及凝胶制备和白及抗痨凝胶配置等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白及粉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泛影葡胺及生理盐水,制成不同黏度的凝胶体,可提高治疗肺外淋巴结核药物浓度,有效杀死和抑制耐药结核杆菌的生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白及凝胶介入治疗肺外淋巴结核,不仅可弥补局部药物不足,而且还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作用时间长、毒副反应轻等优点.
作者:康庄;王和;李红芳;金莹;王雪梅;邢晓明;荣丽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运用西药结合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慢性胃炎标准的13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7例和对照组62例,经过治疗后休息15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西药结合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作者:孙荣华;张小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因外伤致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按照GCS标准对其进行评分疗效判断,良好24例,中重度残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患者颅脑外伤后,可出现脑血管调节麻痹及血肿压迫继发脑水肿等,因此对颅脑损伤患者及早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及保持血压稳定,避免脑血管急性扩张,是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林怀斌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60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0例患者全部经宫腹腔镜联合诊断,并经过病理证实,其中慢性盆腔炎33例,91例输卵管阻塞,1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宫腔粘连,4例多囊卵巢;5例卵巢肿瘤,4例子宫肌瘤.术中出血40~100ml,手术平均时间30~110分钟,均在直视下输卵管通液.对输卵管阻塞的91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全部成功再通,输卵管再通率达100%.160例患者治疗后经过随访3~40个月的随访,已经妊娠或生育116例,其余患者仍在继续观察中.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操作手术时间短、患者出血少、无痛苦,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壁瘢痕小,不影响患者的美观.
作者:曲首辉;袁雪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慢性湿疹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皮肤病,临床上很难查出致病因素,而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以剧烈瘙痒,皮肤增厚呈苔藓化为主要症状由于病复杂,临床上尚无满意疗法.所以慢性湿疹的患者都有多年不愈的病史.在临床工作中用西药抗组胺药和养血润肤治疗慢性湿疹57例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赵德成;赵璐;胡春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门诊口腔科是医院易造成交叉感染的场所,我科现采用有效措施,按标准预防进行个人防护,控制内源性及外源性感染,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作者:韩金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不能忽视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现将我是怎么做好门诊护理工作,谈几点体会.保证门诊急重患者安全就诊
作者:安惠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通过对肿瘤患者在应用化疗药物的过程中,针对个体差异、配合程度、药物的种类、刺激性的强弱以及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分析,找到预防药物外渗的有效途径,达到患者化疗的目的.
作者:余辉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