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萘洛尔治疗婴儿型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沈纲;赵慧莉

关键词:婴儿型血管瘤, 普萘洛尔, 治疗, 复发
摘要:婴儿型血管瘤是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以往使用手术切除、冷冻治疗、激光治疗或者使用药物如激素治疗.普萘洛尔是临床常用的药物,2008年首次报道对于婴儿型血管瘤可能有良好的疗效.许多研究支持普萘洛尔治疗婴儿型血管瘤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少.该文对普萘洛尔的药物特性、国内外用于治疗血管瘤的现状、治疗血管瘤的机制,目前常见的治疗剂量方案、外用普萘洛尔凝胶的效果、停药后的复发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等相关方面,进行了一个综述.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晨峰(MAP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2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63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测定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IMT正常组(53例)、IMT增厚组(55例)、IMT斑块组(55例),其中,IMT增厚组和IMT斑块组判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对所有患者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血压形态分为晨峰组(87例)和非晨峰组(76例).分别对各组患者的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呼吸睡眠暂停情况以及血压晨峰等进行分析,对可能有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吸烟、糖尿病史、卒中史、睡眠打鼾、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超敏C反应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磷脂酶A2、空腹血糖等因素在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MT斑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MT斑块组血压晨峰检出率分别为33.96%、40.00%、85.45%,IMT斑块组血压晨峰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1).③晨峰组IMT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检出率(79.31%、54.02%)明显高于非晨峰组(55.26%、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以颈动脉IMT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压晨峰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另外,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系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三酰甘油、超敏C反应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磷脂酶A2(P< 0.05).结论 血压晨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促进作用,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晨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和反映靶器官损害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邢舒平;鞠卫萍;张爱娟;杜衍君;迟相林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全段甲状旁腺素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变化研究

    目的 研究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BAP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严重程度将其分为38例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和24例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组.检测两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Glu)、血钙(尖锐湿疣)和i-PTH.研究两组各项指标的变化及与BAP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MSAP组的白细胞计数(WBC)、Glu和i-PTH均明显高于MAP组(P<0.05),而尖锐湿疣则明显低于MAP组(P<0.05).Ca和白蛋白、前白蛋白及Υ-谷氨酰转肽酶均呈正相关(r=0.300、0.392、0.354,P=0.018、0.002、0.005),而和i-PTH呈负相关(r=-0.368,P=0.003).WBC和i-PTH升高均是BAP患者出现MSAP的危险因素(OR=1.252、1.029,P=0.005、0.030).结论 i-PTH在BAP患者中随病情加重而升高.i-PTH和WBC升高均是BAP患者出现MSAP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宁;张冬磊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或阿替普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脑室外引流(EVD)联合尿激酶(UK)或阿替普酶(rtPA)灌注治疗脑室出血(IVH)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3月火箭军总医院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51例,依据脑室内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5例).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均给予EVD,术后复查头CT明确导管尖端位置无误,对照组注入rtPA,观察组注入UK.观察指标为两组血肿清除速度、短期结局以及长期神经功能,血肿清除速度通过5d改良的Graeb脑室内出血评分(mGS)实现,短期结局通过30 d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实现,长期神经功能恢复通过180 d改良Rankin量表(mRS)实现,次要观察指标为并发症的发生情况、EVD留置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药物花费.结果 两组血肿清除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5 d mG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短期结局及长期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0 d GOS评分及180 d 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d内对照组有1例(3.8%)死亡,观察组有2例(8.0%)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EVD留置时间以及ICU入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溶栓药物花费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发生颅内感染2例、癫痫1例,观察组发生颅内感染2例、再出血1例、交通性脑积水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D联合脑室内纤维蛋白溶解治疗IVH可以快速清除脑室积血(尤其是第三、四脑室),rtPA和UK均可以作为脑室注射药物的选择,使用UK费用明显少于rtPA.

    作者:刘永飞;姜卫剑;闫斌;赵贵锋;仇汉诚;刘佳;赵素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某妇幼保健院门急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合理性分析

    目的 分析大连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门急诊处方用药合理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7~12月门急诊处方,包括每个月对门急诊25%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所开具的处方,每名医师抽取的处方数不少于50份,每个月100张门急诊普通处方以及每个月指定一日的全部急诊处方,处方点评人员对抽取的处方进行点评.结果 共抽取门急诊处方4381张,不合理处方318张,不合理处方率为7.26%,其中不规范处方44张,占全部不合理处方的13.8%,主要表现为新生儿及婴幼儿未写明日/月龄、诊断书写不明确、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5种药品,以及急诊处方超过3d用量;用药不适宜处方224张,占全部不合理处方的70.4%,主要表现为用法用量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和给药途径不适宜;此外还有无正当理由分解处方50张,占全部不合理处方的15.7%.结论 我院门急诊处方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议继续加强对临床医师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加强药师与医师的沟通,药师向临床医师提出用药合理化建议时提供更为充分的依据,以利于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作者:武文慧;崔静杰;刘淑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脂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血脂代谢的特点.方法 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人院的OSAHS合并COPD患者50例作为A组,另选择我院同期收治入院的单纯COPD患者50例作为B组,以及选择50例健康人作为C组,所有患者均行多导睡眠监测[包括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低血氧饱和度(L-SaO2)、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血氧饱和度<90%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TS90)、呼吸相关微觉醒、长呼吸暂停时间、长低通气时间],监测患者肺功能检查及动脉血气分析f包括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并采集次日晨起外周血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等水平.结果 A组患者AHI、TS90、呼吸相关微觉醒、长呼吸暂停时间、长低通气时间均高于B组和C组,而L-SaO2、M-SaO2均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的AHI、TS90、呼吸相关微觉醒、长呼吸暂停时间、长低通气时间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的FEV1/FVC、FEV1、SaO2、PaO2均低于B组和C组,而PaCO2水平高于B组和C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B组患者的SaO2水平低于C组,而PaCO2水平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的TC、LDL均高于B组和C组,而HDL水平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B组患者的TG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SAHS合并COPD患者TG、TC随之升高,同时血脂代谢异常的种类增加.脂代谢异常广泛参与了OSAS的发生、发展,并与多种并发症,尤其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联.故在临床工作中,对尿酸和脂代谢异常反复监测有益于对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判断,可作为治疗参考.

    作者:宋彬;肖建宏;郭国华;曾林淼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防治肾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肾性高血压占成人高血压的5%~10%,是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它不仅可加重肾血管病变促进肾动脉硬化、肾功能恶化,还可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中医认为该病的病机多为本虚标实,临床治疗多以温补脾肾、活血、利水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高血压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血压、保护和改善肾功能,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减少并发症.

    作者:鲁成;李岩松;刘永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抑制PTEN在小鼠内毒素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抑制同源物基因(PTEN)在小鼠内毒素(LPS)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8~10周龄,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组,n=6)、LPS组(n=12)、Wortmannin+LPS组(n=12)和Phen+LPS组(n=12).对照组气管内滴入等体积生理盐水,Wortmannin+LPS组和Phen+LPS组腹腔注射Wortmannin 0.6 mg/kg和Phen 1.6 μmoL/kg,1h后气管内滴入LPS 5 mg/kg,LPS组气管内滴入LPS 5 mg/kg.注射脂多糖或生理盐水后6h时处死动物,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进行肺损伤评分、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W/D比值),以及肺系数、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肺血管通透性、血气分析指标的测定.结果 Phen+LPS组的肺损伤评分、肺组织W/D比值、肺系数、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PCO2均显著低于LPS组(P<0.05),但高于对照组(P<0.05).与Wort-mannin+LPS组比较,肺损伤评分、肺组织W/D比值、肺系数、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PCO2和病理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1).结论 抑制PTEN可降低肺水肿参数,降低肺血管通透性.

    作者:王标;王泽宇;彭誉;玉章峰;吴允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鼻黏膜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细胞的实验分析

    目的 探讨鼻黏膜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效果.方法 收集SD大鼠鼻黏膜,进行鼻黏膜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对细胞表面标志物CD45-FITC、CD14-PE、CD105-PE、CD34-PE、CD71-PE、CD34-PE、CD44-PE进行鉴定,并对细胞进行成骨诱导.成骨诱导分化后检测细胞在不同时间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情况,并对细胞进行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诱导分化效果.结果 大鼠鼻黏膜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经成骨诱导分化后,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诱导4d后显著增加,并在7d达到大值,之后逐渐下降.成骨诱导至21d,对大鼠鼻黏膜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茜素红染色之后可观察到结果呈现出阳性,细胞外基质中出现钙沉积以及钙结节形成.结论 在大鼠鼻黏膜中存在一定的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该细胞具有分化潜能,经诱导分化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孙海宁;雷海锋;王振清;赵咏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生命质量相关性研究及其护理对策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胸外科的172例肺癌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及临床情况调查,对患者进行癌因性疲乏评价及生命质量评价.采用SPSS软件及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172例患者癌因性疲乏总分为(5.52±2.34)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行为维度、情感维度、感觉维度和认知情绪维度.肺癌患者中重度癌因性疲乏者所占比例较高,达74.4%.轻、中、重度癌因性疲乏患者生命质量功能领域及症状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总分及各维度与生命质量功能领域各条目呈负相关(P<0.05),与症状领域各条目呈正相关(P<0.05).结论 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水平属于中度疲乏,中重度疲乏患者比例高,患者生命质量较差,且疲乏水平与生命质量功能领域和症状领域条目相关.临床中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癌因性疲乏.

    作者:沈慧敏;鲁继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E钙黏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宫骶韧带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E钙黏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盆底器官脱垂(POP)患者子宫骶韧带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子宫全切患者55例,分为三组,其中轻度POP组(POP Ⅰ~Ⅱ度)15例,重度POP组(POPⅢ~Ⅳ度)22例,正常组(非POP患者)18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三组患者子宫骶韧带组织中E-钙黏蛋白和MMP-9的表达情况,比较分析两者在各组的相关性.结果 轻度POP组及重度POP组的E-钙黏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而MMP-9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 0.05或P<0.01),并且E-钙黏蛋白的降低和MMP-9的升高随POP严重程度加重而加大;E-钙黏蛋白和MMP-9在轻度和重度POP组的表达呈负相关(r=-0.5612,P=0.0295;r =-0.6221,P=0.002).结论 E-钙黏蛋白降低和MMP-9的升高可能是POP发病机制之一,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POP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红;洪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4种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125)在初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2010年5月~2013年10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初诊的经手术活检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74例纳入本研究.在手术或化疗之前检测患者CYFRA21-1、SCC、CEA和CA125的血浆水平.另外共67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肺部良性疾病组.分析单项与联合检测4种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肺癌患者的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在肺鳞癌患者中阳性率高于肺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Ⅳ期患者中CEA、CA125的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在肺癌、肺鳞癌、肺腺癌的诊断敏感度高,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或肺鳞癌患者中,4种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均高于CEA、CA125、SCC 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肺腺癌中,4种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均高于CEA、SCC 2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4种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而特异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对初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尹竺晟;戈伟;罗卫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功能指标与迟发脑病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功能指标与迟发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5年6月在河北省唐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的一氧化碳中毒合并迟发脑病患者60例作为A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的一氧化碳中毒未合并迟发脑病患者60例作为B组,C组为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三组均进行心电图检查、心功能指标检测、心肌酶谱和同工酶的测定,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与B组的室颤、房室传导阻滞、QTc延长、ST低平、房(室)早、窦缓(速)等心电图异常发生情况明显高于C组(P<0.05);A组与B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C组,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均明显高于C组(P<0.05),同时A组的血浆CK、CK-MB与cTnI也均明显高于B组(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K、CK-MB和cTnI为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合并迟发脑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一氧化碳中毒多伴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和同工酶的异常表现或表达,其中血CK、CK-MB和eTnI含量为迟发脑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动态观察血CK、CK-MB和cTnI的变化有助于对迟发脑病作出判断并指导治疗.

    作者:武晓宁;安连朝;张亚芳;马军恒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自噬在肿瘤放射增敏中的研究进展

    细胞自噬是进化上相对保守的过程,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及维持内稳态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表明,细胞自噬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有助于放射中的抗肿瘤作用.在肿瘤治疗中放射治疗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大部分肿瘤存在放疗抵抗.放疗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肿瘤组织的乏氧程度、DNA损伤修复能力及肿瘤干细胞的存在等.本研究回顾自噬与放疗间的关系发现,以上三种因素很可能是放疗中自噬的潜在分子机制,并探讨了临床中这些关系和机制的治疗意义.

    作者:宋洪美;何田丽;马建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Gli1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靶向抑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Gli1在髓母细胞瘤(MB)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正常对照组、10μmol/L组、20 μmol/L组、40 μmol/L组)的Gli1特异性抑制剂GANT61作用Daoy细胞,采用细胞增殖法检测Daoy细胞在GANT61作用下的增殖活性的变化;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不同组Daoy细胞中Gli1和Bcl-2 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GANT61作用细胞后,细胞间隙增大,异常突起增多,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GANT61作用组的Daoy细胞增殖数显著降低(P<0.05),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增殖数显著降低(P<0.05),提示具有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GANT61组的Gli1和Bcl-2 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下降程度随着GNAT6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不同浓度GANT61组的Gli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下降程度随着GANT6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 GANT61能通过抑制Gli1的表达,进而下调下游靶基因Bcl-2的表达,从而明显抑制MB细胞的增殖活性,达到促进MB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许尚虞;杨涛;林中啸;蔡铭;盛汉松;张弩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杨淼:用多个“第一”回报新疆父老

    自2015年11月份开始,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周围血管外科党支部书记杨淼,作为中组部第八批援疆专家即被派往新疆职业病医院血管外科工作,至今已经过去半年多的时间了.在这8个多月当中,杨淼凭着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但完成了几百台各类手术,还协助医院开展了广泛的人力资源建设工作,使该院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了相关疾病的筛查率、诊断率和临床治疗水平.

    作者:刘志学;李晓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叉头框C2蛋白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叉头框C2蛋白(FOXC2)在肾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6年1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40例肾细胞癌患者术后肾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q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织中FOXC2的表达水平,分析FOXC2的表达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FOXC2 mRNA在肾细胞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肾细胞癌组织中FOXC2蛋白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下调(P<0.05).FOXC2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低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有无包膜、病理分期无关(P>0.05),但与肾细胞癌的病理分型有关(P<0.05).结论 FOXC2在肾细胞癌组织中异常低表达,可能与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以作为肾细胞癌潜在的分子靶点进行研究.

    作者:杜昆;杨继宏;黄淑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效果

    目的 比较常规腹腔化疗与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HIPEC的临床应用价值与优势.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患者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及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腹膜腔穿刺方案将腹水放尽,观察组采用HIPEC疗法进行治疗,后使用四极板内生场热疗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仅进行腹腔灌注治疗.记录HIPEC治疗时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治疗0、15、60 min时)生命体征及温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Kamofsky评分变化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及温度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Kamofsk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amofsky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肠梗阻、脂肪硬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腹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HIPEC可显著提高恶性腹水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Kamofsky评分,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作为治疗恶性腹水的有效方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常娜;朱晓菊;付文娟;王帅;李艳艳;佟玲;刘素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 了解中医院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3年间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阳性菌株中检出逐年增多;痰标本中检出多;主要分离于脑外科和呼吸内科患者;非限制级、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耐药率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逐年上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取得初步成效,应预防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或不合理使用.

    作者:彭丽;倪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体外循环技术在巨大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技术在巨大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乳腺甲状腺外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中收治的5例巨大甲状腺肿瘤导致气管严重受压变形、狭窄而无法直接行气管插管建立给氧通道的患者在联合体外循环技术辅助下完成气道建立并成功实施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巨大甲状腺肿瘤患者中,主要临床表现为渐进发展的颈部肿块,伴有逐渐加重的气短、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术前均经喉镜、纤维支气管镜、食管吞钡、颈部增强CT等检查了解声带动度、食管受侵情况以及气管狭窄程度等,CT显示气管严重迂曲、变形、狭窄,测得气管狭窄部位在2~4 mm之间.手术麻醉前采用经典的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清醒气管插管,但均未获得成功.在充分评估患者能够耐受体外循环的基础上,采用腹股沟局部麻醉后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再进行全身麻醉,经手术解除气道压迫后立即行气管插管建立给氧通道并停止体外循环.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严重出血发生,术后随访无近远期并发症.结论 体外循环为巨大甲状腺肿瘤致气管严重狭窄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术中给氧方案,使呼吸通道更容易建立,并且扩大了甲状腺肿瘤的手术适应范围.

    作者:李治荣;郝帅;田武国;张晓华;陈懿;罗东林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TNF-α、CD40L、IL-1β水平与继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析炎症因子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1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纳入研究,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组,分别为56、60、70例;按心律失常情况分为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和继发室性心律失常组,分别为82、10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CD40L)、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在血清TNF-α、IL-1β水平方面,与UA组比较,STEMI组和NSTEMI组明显升高(P<0.05),STEMI组高于NSTEMI组(P<0.05);在血清CD40L水平方面,与UA组比较,STEMI组和NSTEMI组明显升高(P<0.05),NSTEMI组高于STEMI组(P<0.05).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比较,继发室性心律失常组患者血清CD40L、TNF-α、IL-1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不同Lown分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CD40L、TNF-α和IL-1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患者Lown分级与血清CD40L、TNF-α和IL-1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可以通过检查患者血清CD40L、TNF-α和IL-1p的水平来进行诊断.

    作者:郭宏;王安杏;孙牧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