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效果

常娜;朱晓菊;付文娟;王帅;李艳艳;佟玲;刘素艳

关键词:腹腔化疗, 腹腔热灌注化疗, 恶性腹水, 疗效
摘要:目的 比较常规腹腔化疗与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HIPEC的临床应用价值与优势.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患者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及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腹膜腔穿刺方案将腹水放尽,观察组采用HIPEC疗法进行治疗,后使用四极板内生场热疗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仅进行腹腔灌注治疗.记录HIPEC治疗时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治疗0、15、60 min时)生命体征及温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Kamofsky评分变化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及温度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Kamofsk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amofsky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肠梗阻、脂肪硬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腹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HIPEC可显著提高恶性腹水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Kamofsky评分,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作为治疗恶性腹水的有效方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中未满足需求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疾病的早期治疗、躯体疾病的治疗、社会心理支持、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等多个方面存在未满足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及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融入社区生活,本文对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中未满足需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朱明环;吕钦谕;张展星;易正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抑制PTEN在小鼠内毒素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抑制同源物基因(PTEN)在小鼠内毒素(LPS)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8~10周龄,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组,n=6)、LPS组(n=12)、Wortmannin+LPS组(n=12)和Phen+LPS组(n=12).对照组气管内滴入等体积生理盐水,Wortmannin+LPS组和Phen+LPS组腹腔注射Wortmannin 0.6 mg/kg和Phen 1.6 μmoL/kg,1h后气管内滴入LPS 5 mg/kg,LPS组气管内滴入LPS 5 mg/kg.注射脂多糖或生理盐水后6h时处死动物,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进行肺损伤评分、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W/D比值),以及肺系数、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肺血管通透性、血气分析指标的测定.结果 Phen+LPS组的肺损伤评分、肺组织W/D比值、肺系数、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PCO2均显著低于LPS组(P<0.05),但高于对照组(P<0.05).与Wort-mannin+LPS组比较,肺损伤评分、肺组织W/D比值、肺系数、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PCO2和病理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1).结论 抑制PTEN可降低肺水肿参数,降低肺血管通透性.

    作者:王标;王泽宇;彭誉;玉章峰;吴允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妊娠妇女甲状腺自身抗体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关系

    目的 探讨沧州地区妊娠妇女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阳性率及其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妇女786例,按孕龄分为T1、T2、T3期,采用电化学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TPOAb、TGAb水平.根据《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规定的标准,将妊娠妇女分为甲功正常组、临床甲减组、亚临床甲减组和低甲状腺素(T4)血症组.观察比较不同分组和分期孕妇TPOAb、TGAb的阳性率.结果 妊娠妇女在T1、T2、T3期TPOAb阳性率分别为9.95%、11.07%、11.22%,TGAb的阳性率分别为8.14%、9.09%、8.65%.甲功正常组、临床甲减组、亚临床甲减组、低T4血症组TPOAb阳性率分别为8.03%、77.78%、53.57%、28.57%,临床甲减组、亚临床甲减组与甲功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T4血症组与甲功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Ab的阳性率分别为8.30%、33.33%、10.71%、7.14%,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孕妇甲状腺自身抗体检出率高,TPOAb、TGAb阳性可作为评估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指标.

    作者:魏粤晓;王吉云;陈童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PEG(PEG/J)联合PTCD治疗对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营养状态和肝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皮胃/空肠造瘘术(PEG/J)联合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对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营养状态和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实施PTCD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PEG/J进行治疗,比较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和肝脏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术前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J联合PTCD可有效改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肝脏功能,且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岩;谷锋;张洪安;刘鸿章;康明;段文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支架内血栓与CYP2C19*2、CYP2C19*3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血栓形成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单中心研究,入选2000~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其中,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ST组)40例,对照组80例为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未形成血栓.给予充分氯吡格雷治疗后,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 CYP2C19*2基因分布(G/G、A/A、G/A)在ST组中为5例(12.5%)、30例(75.0%)、5例(12.5%),对照组为37例(46.2%)、42例(52.5%)、1例(1.3%);携带等位基因A突变率为87.50%比53.75%(P<0.05).CYP2C19*3基因分布(G/G、A/A、G/A)在ST组中为39例(97.5%)、1例(2.5%)、0例(0.0%),对照组为80例(100.0%)、0例(0.0%)、0例(0.0%);携带等位基因A突变率为2.5%比0.0(P> 0.05).ST组与对照组相比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内血栓形成与CYP2C19*2基因突变有相关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与CYP2C19*3基因突变关系尚不明确,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可以影响支架内血栓形成.

    作者:孟帅;李红;金泽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核因子-κB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前后的变化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前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于新疆喀什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25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CML-CP组)、16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C)患者(CML-BC组)、30例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实验检测三组入骨髓细胞中NF-κB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NF-κB活性测定均为阴性,CML-CP组也仅4例患者检测到NF-κB活性增强,CML-BC组14例患者的NF-κB活性增强.CML-BC组患者NF-κB活化率明显高于CML-CP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CML-CP组活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ML-BC组患者NF-κB mRNA表达水平(22.91±0.15)明显高于对照组(0)及CML-CP组(11.19±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比较,急变期NF-κB活性增强,表达增加,可作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病变的重要标志物.

    作者:艾克拜尔·阿布都热衣木;徐丽;阿依姆妮萨·阿卜杜热合曼;海热萨·阿布力米提;刘加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光动力联合二氧化碳激光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光动力联合二氧化碳激光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光动力联合激光治疗.应用流式细胞仅检测研究组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以及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CD4+/CD8+比值(1.19±0.98)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98±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4+/CD8+比值(1.75±0.78)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3.92±12.65)%和(8.38±2.79)%,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22±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处于免疫失衡状态.光动力可以调节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失衡的免疫状态,以利于皮损消退.

    作者:李志锋;李小静;李立红;刘保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蛋白酶体抑制剂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PP)是细胞内重要的蛋白质降解系统.研究表明UPP参与恶性肿瘤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的调节,影响其发生、发展.蛋白酶体抑制剂通过阻断UPP,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法.肺癌在人类癌症死亡原因中居于首位,蛋白酶体抑制剂对肺癌的疗效研究仍在进行,其作用机制复杂,与NF-κB的下调、细胞周期调控、PTEN/PI3K/Akt通路和P53的调节等有关.本文对蛋白酶体抑制剂在肺癌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洁玉;张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体外循环技术在巨大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技术在巨大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乳腺甲状腺外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中收治的5例巨大甲状腺肿瘤导致气管严重受压变形、狭窄而无法直接行气管插管建立给氧通道的患者在联合体外循环技术辅助下完成气道建立并成功实施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巨大甲状腺肿瘤患者中,主要临床表现为渐进发展的颈部肿块,伴有逐渐加重的气短、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术前均经喉镜、纤维支气管镜、食管吞钡、颈部增强CT等检查了解声带动度、食管受侵情况以及气管狭窄程度等,CT显示气管严重迂曲、变形、狭窄,测得气管狭窄部位在2~4 mm之间.手术麻醉前采用经典的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清醒气管插管,但均未获得成功.在充分评估患者能够耐受体外循环的基础上,采用腹股沟局部麻醉后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再进行全身麻醉,经手术解除气道压迫后立即行气管插管建立给氧通道并停止体外循环.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严重出血发生,术后随访无近远期并发症.结论 体外循环为巨大甲状腺肿瘤致气管严重狭窄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术中给氧方案,使呼吸通道更容易建立,并且扩大了甲状腺肿瘤的手术适应范围.

    作者:李治荣;郝帅;田武国;张晓华;陈懿;罗东林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脂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血脂代谢的特点.方法 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人院的OSAHS合并COPD患者50例作为A组,另选择我院同期收治入院的单纯COPD患者50例作为B组,以及选择50例健康人作为C组,所有患者均行多导睡眠监测[包括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低血氧饱和度(L-SaO2)、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血氧饱和度<90%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TS90)、呼吸相关微觉醒、长呼吸暂停时间、长低通气时间],监测患者肺功能检查及动脉血气分析f包括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并采集次日晨起外周血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等水平.结果 A组患者AHI、TS90、呼吸相关微觉醒、长呼吸暂停时间、长低通气时间均高于B组和C组,而L-SaO2、M-SaO2均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的AHI、TS90、呼吸相关微觉醒、长呼吸暂停时间、长低通气时间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的FEV1/FVC、FEV1、SaO2、PaO2均低于B组和C组,而PaCO2水平高于B组和C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B组患者的SaO2水平低于C组,而PaCO2水平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的TC、LDL均高于B组和C组,而HDL水平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B组患者的TG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SAHS合并COPD患者TG、TC随之升高,同时血脂代谢异常的种类增加.脂代谢异常广泛参与了OSAS的发生、发展,并与多种并发症,尤其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联.故在临床工作中,对尿酸和脂代谢异常反复监测有益于对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判断,可作为治疗参考.

    作者:宋彬;肖建宏;郭国华;曾林淼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辛伐他丁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2月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8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根据人组患者的脑血栓症状给予相关常规治疗,此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药物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药物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疗程为6个月.随访半年,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差异,采用酶法、肝素-MnC12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通过Barthel指数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缺损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IMT及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IMT及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患者临床效果显著,缩小了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厚度,降低了血脂,减轻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璐菡;潘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自噬在肿瘤放射增敏中的研究进展

    细胞自噬是进化上相对保守的过程,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及维持内稳态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表明,细胞自噬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有助于放射中的抗肿瘤作用.在肿瘤治疗中放射治疗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大部分肿瘤存在放疗抵抗.放疗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肿瘤组织的乏氧程度、DNA损伤修复能力及肿瘤干细胞的存在等.本研究回顾自噬与放疗间的关系发现,以上三种因素很可能是放疗中自噬的潜在分子机制,并探讨了临床中这些关系和机制的治疗意义.

    作者:宋洪美;何田丽;马建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超声引导下PICC与常规置管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常规置管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0月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穿刺技术置入PICC,观察组采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MST)在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疼痛程度和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3.8%、78.5%)、置管时间[(29.25±5.42)、(55.56±8.14)min]、疼痛评分[(3.02±1.01)、(5.32±1.48)分]、患者满意率(89.2%、5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脱管(1.54%)、静脉炎(1.54%)、堵管(4.61%)、单纯肿胀(9.24%)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8.46%、10.77%、12.31%、2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常规置管穿刺技术置入PICC比较,采用MST技术在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显示疗效较好,能明显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且疼痛程度减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月婷;朱玉欣;张欣;高阿芳;胡小艳;尹欣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Ki-67、Bmi-1蛋白在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Ki-67、Bmi-1在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意义、相互关系及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其癌旁正常组织2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结肠癌组织中Ki-67、Bmi-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点、预后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Ki-67、Bmi-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i-67和Bmi-1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观察组患者结肠癌组织中Ki-67、Bmi-1表达呈正相关(r=0.572,P<0.05),Ki-67、Bmi-1表达阳性者3年生存率与表达阴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67、Bmi-1表达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相关,目前还不能确定是否与与结肠癌不良预后有关.

    作者:刘志;赵春清;李威;张彬;高立学;闫威;刘松;张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某妇幼保健院门急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合理性分析

    目的 分析大连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门急诊处方用药合理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7~12月门急诊处方,包括每个月对门急诊25%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所开具的处方,每名医师抽取的处方数不少于50份,每个月100张门急诊普通处方以及每个月指定一日的全部急诊处方,处方点评人员对抽取的处方进行点评.结果 共抽取门急诊处方4381张,不合理处方318张,不合理处方率为7.26%,其中不规范处方44张,占全部不合理处方的13.8%,主要表现为新生儿及婴幼儿未写明日/月龄、诊断书写不明确、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5种药品,以及急诊处方超过3d用量;用药不适宜处方224张,占全部不合理处方的70.4%,主要表现为用法用量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和给药途径不适宜;此外还有无正当理由分解处方50张,占全部不合理处方的15.7%.结论 我院门急诊处方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议继续加强对临床医师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加强药师与医师的沟通,药师向临床医师提出用药合理化建议时提供更为充分的依据,以利于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作者:武文慧;崔静杰;刘淑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新生儿支气管封堵器放置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OB)用于指导新生儿支气管封堵器(BB)放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需以支气管封堵器术中行单肺通气的择期胸科手术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全部患儿均先行气管插管,A组通过气管导管置入纤维支气管镜评估患儿气道情况,然后拔出纤维支气管镜,根据评估结果以听诊定位盲插法放置BB;B组直接采用听诊定位盲插法放置BB.记录两组BB放置前,放置后即刻、5 min和10 min 4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末二氧化碳和乳酸水平,比较两组BB定位时间、BB放置尝试次数、术中BB移位次数、术中肺萎陷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拔管时间和术后气道黏膜损伤情况.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建模处理.结果 两组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末二氧化碳和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B定位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肺萎陷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BB放置尝试次数和移位次数少、拔管早、术后气道黏膜损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指导新生儿支气管封堵器放置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进一步优化推广.

    作者:林俊宏;谢志伟;何春卉;徐颖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晨峰(MAP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2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63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测定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IMT正常组(53例)、IMT增厚组(55例)、IMT斑块组(55例),其中,IMT增厚组和IMT斑块组判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对所有患者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血压形态分为晨峰组(87例)和非晨峰组(76例).分别对各组患者的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呼吸睡眠暂停情况以及血压晨峰等进行分析,对可能有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吸烟、糖尿病史、卒中史、睡眠打鼾、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超敏C反应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磷脂酶A2、空腹血糖等因素在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MT斑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MT斑块组血压晨峰检出率分别为33.96%、40.00%、85.45%,IMT斑块组血压晨峰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1).③晨峰组IMT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检出率(79.31%、54.02%)明显高于非晨峰组(55.26%、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以颈动脉IMT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压晨峰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另外,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系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三酰甘油、超敏C反应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磷脂酶A2(P< 0.05).结论 血压晨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促进作用,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晨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和反映靶器官损害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邢舒平;鞠卫萍;张爱娟;杜衍君;迟相林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后神经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后神经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分析2014年1月~2015年7月在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治疗的144例产后神经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组(日常生活基础护理措施)和心理护理干预组(和谐环境、健康教育、功能训练、生活和饮食、社会支持),各72例,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观察两组心理护理需求情况和护理干预前后症状总积分、社会支持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比较两组满意度和复发率情况.结果 心理护理干预组心理护理总时间[(368.3±30.1)min]、每天心理护理时间[(22.9±4.2)min/d]、心理护理总频次[(46.8±7.2)次]、每天心理护理频次[(2.5±0.4)次/d]均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320.5±26.7) min、(15.4±3.0) min/d、(35.6±6.1)次、(1.8±0.3)次/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干预组和心理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前症状总积分[(6.0±2.2)、(6.1±2.4)分]、社会支持评分[(41.5±6.4)、(42.1±6.8)分]、抑郁评分[(51.7±5.2)、(51.3±5.0)分]、焦虑评分[(52.1±5.0)、(52.3±5.3)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和心理护理干预组症状总积分[(1.9±0.7)、(1.0±0.5)分]、抑郁评分[(44.4±4.3)、(39.6±3.5)分]、焦虑评分[(45.8±4.3)、(40.8±4.0)分]均低于干预前,社会支持评分[(62.8±7.9)、(73.4±8.0)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理护理干预组干预后症状总积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社会支持评分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满意度(97.2%)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80.6%),复发率(2.8%)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1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神经性尿失禁患者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升满意度,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4种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125)在初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2010年5月~2013年10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初诊的经手术活检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74例纳入本研究.在手术或化疗之前检测患者CYFRA21-1、SCC、CEA和CA125的血浆水平.另外共67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肺部良性疾病组.分析单项与联合检测4种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肺癌患者的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在肺鳞癌患者中阳性率高于肺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Ⅳ期患者中CEA、CA125的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在肺癌、肺鳞癌、肺腺癌的诊断敏感度高,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或肺鳞癌患者中,4种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均高于CEA、CA125、SCC 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肺腺癌中,4种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均高于CEA、SCC 2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4种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而特异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对初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尹竺晟;戈伟;罗卫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叉头框C2蛋白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叉头框C2蛋白(FOXC2)在肾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6年1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40例肾细胞癌患者术后肾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q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织中FOXC2的表达水平,分析FOXC2的表达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FOXC2 mRNA在肾细胞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肾细胞癌组织中FOXC2蛋白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下调(P<0.05).FOXC2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低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有无包膜、病理分期无关(P>0.05),但与肾细胞癌的病理分型有关(P<0.05).结论 FOXC2在肾细胞癌组织中异常低表达,可能与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以作为肾细胞癌潜在的分子靶点进行研究.

    作者:杜昆;杨继宏;黄淑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