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TNF-α、CD40L、IL-1β水平与继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

郭宏;王安杏;孙牧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室性心律失常,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析炎症因子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1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纳入研究,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组,分别为56、60、70例;按心律失常情况分为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和继发室性心律失常组,分别为82、10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CD40L)、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在血清TNF-α、IL-1β水平方面,与UA组比较,STEMI组和NSTEMI组明显升高(P<0.05),STEMI组高于NSTEMI组(P<0.05);在血清CD40L水平方面,与UA组比较,STEMI组和NSTEMI组明显升高(P<0.05),NSTEMI组高于STEMI组(P<0.05).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比较,继发室性心律失常组患者血清CD40L、TNF-α、IL-1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不同Lown分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CD40L、TNF-α和IL-1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患者Lown分级与血清CD40L、TNF-α和IL-1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可以通过检查患者血清CD40L、TNF-α和IL-1p的水平来进行诊断.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雌激素及其受体介导的5-羟色胺能系统在情绪调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在诸多针对精神情绪类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中,5-羟色胺(5-HT)能系统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认可,且有研究认为雌激素可通过5-HT能系统间接对情绪产生影响,这为深化情绪调控作用机制的认识提供了可能.本文就近年来5-HT能系统在情绪调控中的作用和雌激素及其受体对5-HT能系统的影响做一个综述.发现目前学者对关于中枢5-HT神经系统对情绪的调控作用和雌激素及其受体对中枢5-HT神经系统的影响已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是直接针对雌激素及其受体介导的5-HT能系统在情绪调控中的作用的研究还较少,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找到更多的直接证据将有助于人们深化对情绪调控的认识.

    作者:郝志;刘欢;乔明琦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叉头框C2蛋白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叉头框C2蛋白(FOXC2)在肾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6年1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40例肾细胞癌患者术后肾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q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织中FOXC2的表达水平,分析FOXC2的表达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FOXC2 mRNA在肾细胞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肾细胞癌组织中FOXC2蛋白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下调(P<0.05).FOXC2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低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有无包膜、病理分期无关(P>0.05),但与肾细胞癌的病理分型有关(P<0.05).结论 FOXC2在肾细胞癌组织中异常低表达,可能与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以作为肾细胞癌潜在的分子靶点进行研究.

    作者:杜昆;杨继宏;黄淑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PEG(PEG/J)联合PTCD治疗对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营养状态和肝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皮胃/空肠造瘘术(PEG/J)联合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对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营养状态和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实施PTCD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PEG/J进行治疗,比较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和肝脏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术前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J联合PTCD可有效改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肝脏功能,且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岩;谷锋;张洪安;刘鸿章;康明;段文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体外循环技术在巨大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技术在巨大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乳腺甲状腺外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中收治的5例巨大甲状腺肿瘤导致气管严重受压变形、狭窄而无法直接行气管插管建立给氧通道的患者在联合体外循环技术辅助下完成气道建立并成功实施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巨大甲状腺肿瘤患者中,主要临床表现为渐进发展的颈部肿块,伴有逐渐加重的气短、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术前均经喉镜、纤维支气管镜、食管吞钡、颈部增强CT等检查了解声带动度、食管受侵情况以及气管狭窄程度等,CT显示气管严重迂曲、变形、狭窄,测得气管狭窄部位在2~4 mm之间.手术麻醉前采用经典的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清醒气管插管,但均未获得成功.在充分评估患者能够耐受体外循环的基础上,采用腹股沟局部麻醉后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再进行全身麻醉,经手术解除气道压迫后立即行气管插管建立给氧通道并停止体外循环.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严重出血发生,术后随访无近远期并发症.结论 体外循环为巨大甲状腺肿瘤致气管严重狭窄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术中给氧方案,使呼吸通道更容易建立,并且扩大了甲状腺肿瘤的手术适应范围.

    作者:李治荣;郝帅;田武国;张晓华;陈懿;罗东林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效果

    目的 比较常规腹腔化疗与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HIPEC的临床应用价值与优势.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患者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及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腹膜腔穿刺方案将腹水放尽,观察组采用HIPEC疗法进行治疗,后使用四极板内生场热疗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仅进行腹腔灌注治疗.记录HIPEC治疗时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治疗0、15、60 min时)生命体征及温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Kamofsky评分变化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及温度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Kamofsk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amofsky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肠梗阻、脂肪硬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腹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HIPEC可显著提高恶性腹水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Kamofsky评分,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作为治疗恶性腹水的有效方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常娜;朱晓菊;付文娟;王帅;李艳艳;佟玲;刘素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全段甲状旁腺素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变化研究

    目的 研究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BAP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严重程度将其分为38例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和24例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组.检测两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Glu)、血钙(尖锐湿疣)和i-PTH.研究两组各项指标的变化及与BAP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MSAP组的白细胞计数(WBC)、Glu和i-PTH均明显高于MAP组(P<0.05),而尖锐湿疣则明显低于MAP组(P<0.05).Ca和白蛋白、前白蛋白及Υ-谷氨酰转肽酶均呈正相关(r=0.300、0.392、0.354,P=0.018、0.002、0.005),而和i-PTH呈负相关(r=-0.368,P=0.003).WBC和i-PTH升高均是BAP患者出现MSAP的危险因素(OR=1.252、1.029,P=0.005、0.030).结论 i-PTH在BAP患者中随病情加重而升高.i-PTH和WBC升高均是BAP患者出现MSAP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宁;张冬磊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自噬在肿瘤放射增敏中的研究进展

    细胞自噬是进化上相对保守的过程,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及维持内稳态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表明,细胞自噬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有助于放射中的抗肿瘤作用.在肿瘤治疗中放射治疗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大部分肿瘤存在放疗抵抗.放疗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肿瘤组织的乏氧程度、DNA损伤修复能力及肿瘤干细胞的存在等.本研究回顾自噬与放疗间的关系发现,以上三种因素很可能是放疗中自噬的潜在分子机制,并探讨了临床中这些关系和机制的治疗意义.

    作者:宋洪美;何田丽;马建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乌鲁木齐三甲医院护理人员职业认同及职业获益感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三甲医院护士职业认同与职业获益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10~12月对乌鲁木齐三甲医院497名注册护士进行护士职业认同和职业获益问卷调查,收集护士职业获益感和职业认同感的相关评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乌鲁木齐三甲医院护士职业认同总分为(101.717±19.366)分,职业获益总分为(111.394±18.955)分,均处中上水平;性别、学历和编制对护士职业认同与职业获益感的影响不大(P>0.05);不同民族和不同职称护士的职业认同和职业获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职业认同与职业获益感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乌鲁木齐三甲医院护理人员职业认同及职业获益呈正相关,引导护士感受职业获益感有助于提高职业认同水平,更好地投入工作.

    作者:刘玉玲;张晨;李星梅;田萍;宋志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杨淼:用多个“第一”回报新疆父老

    自2015年11月份开始,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周围血管外科党支部书记杨淼,作为中组部第八批援疆专家即被派往新疆职业病医院血管外科工作,至今已经过去半年多的时间了.在这8个多月当中,杨淼凭着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但完成了几百台各类手术,还协助医院开展了广泛的人力资源建设工作,使该院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了相关疾病的筛查率、诊断率和临床治疗水平.

    作者:刘志学;李晓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Ki-67、Bmi-1蛋白在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Ki-67、Bmi-1在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意义、相互关系及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其癌旁正常组织2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结肠癌组织中Ki-67、Bmi-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点、预后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Ki-67、Bmi-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i-67和Bmi-1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观察组患者结肠癌组织中Ki-67、Bmi-1表达呈正相关(r=0.572,P<0.05),Ki-67、Bmi-1表达阳性者3年生存率与表达阴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67、Bmi-1表达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相关,目前还不能确定是否与与结肠癌不良预后有关.

    作者:刘志;赵春清;李威;张彬;高立学;闫威;刘松;张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或阿替普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脑室外引流(EVD)联合尿激酶(UK)或阿替普酶(rtPA)灌注治疗脑室出血(IVH)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3月火箭军总医院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51例,依据脑室内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5例).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均给予EVD,术后复查头CT明确导管尖端位置无误,对照组注入rtPA,观察组注入UK.观察指标为两组血肿清除速度、短期结局以及长期神经功能,血肿清除速度通过5d改良的Graeb脑室内出血评分(mGS)实现,短期结局通过30 d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实现,长期神经功能恢复通过180 d改良Rankin量表(mRS)实现,次要观察指标为并发症的发生情况、EVD留置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药物花费.结果 两组血肿清除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5 d mG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短期结局及长期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0 d GOS评分及180 d 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d内对照组有1例(3.8%)死亡,观察组有2例(8.0%)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EVD留置时间以及ICU入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溶栓药物花费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发生颅内感染2例、癫痫1例,观察组发生颅内感染2例、再出血1例、交通性脑积水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D联合脑室内纤维蛋白溶解治疗IVH可以快速清除脑室积血(尤其是第三、四脑室),rtPA和UK均可以作为脑室注射药物的选择,使用UK费用明显少于rtPA.

    作者:刘永飞;姜卫剑;闫斌;赵贵锋;仇汉诚;刘佳;赵素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特点及与气道炎症的关系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特点及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并保持随访完成整个实验的7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中有51例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对比分析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气道内细菌与气道炎症的关系.同时选择同期4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比较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者阳性细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培养阳性的37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在稳定期已有细菌定植,而其中11例患者病原菌与稳定期细菌培养结果为同一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大肠埃希菌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三烯B4(LTB4)水平均明显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急性加重期患者各指标均高于稳定期,其中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LTB4水平较稳定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细菌培养阳性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IL-8、TNF-α、LTB4值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患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阳性率较稳定期定植菌检出率明显升高,而细菌种类无明显差别,但具有一定的关联;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内存在以中性粒细胞为特征的气道炎性反应,且稳定期细菌定植、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感染者炎性反应程度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者.

    作者:姜明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支架内血栓与CYP2C19*2、CYP2C19*3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血栓形成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单中心研究,入选2000~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其中,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ST组)40例,对照组80例为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未形成血栓.给予充分氯吡格雷治疗后,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 CYP2C19*2基因分布(G/G、A/A、G/A)在ST组中为5例(12.5%)、30例(75.0%)、5例(12.5%),对照组为37例(46.2%)、42例(52.5%)、1例(1.3%);携带等位基因A突变率为87.50%比53.75%(P<0.05).CYP2C19*3基因分布(G/G、A/A、G/A)在ST组中为39例(97.5%)、1例(2.5%)、0例(0.0%),对照组为80例(100.0%)、0例(0.0%)、0例(0.0%);携带等位基因A突变率为2.5%比0.0(P> 0.05).ST组与对照组相比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内血栓形成与CYP2C19*2基因突变有相关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与CYP2C19*3基因突变关系尚不明确,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可以影响支架内血栓形成.

    作者:孟帅;李红;金泽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晨峰(MAP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2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63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测定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IMT正常组(53例)、IMT增厚组(55例)、IMT斑块组(55例),其中,IMT增厚组和IMT斑块组判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对所有患者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血压形态分为晨峰组(87例)和非晨峰组(76例).分别对各组患者的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呼吸睡眠暂停情况以及血压晨峰等进行分析,对可能有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吸烟、糖尿病史、卒中史、睡眠打鼾、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超敏C反应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磷脂酶A2、空腹血糖等因素在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MT斑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MT斑块组血压晨峰检出率分别为33.96%、40.00%、85.45%,IMT斑块组血压晨峰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1).③晨峰组IMT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检出率(79.31%、54.02%)明显高于非晨峰组(55.26%、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以颈动脉IMT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压晨峰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另外,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系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三酰甘油、超敏C反应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磷脂酶A2(P< 0.05).结论 血压晨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促进作用,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晨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和反映靶器官损害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邢舒平;鞠卫萍;张爱娟;杜衍君;迟相林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 了解中医院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3年间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阳性菌株中检出逐年增多;痰标本中检出多;主要分离于脑外科和呼吸内科患者;非限制级、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耐药率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逐年上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取得初步成效,应预防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或不合理使用.

    作者:彭丽;倪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普萘洛尔治疗婴儿型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婴儿型血管瘤是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以往使用手术切除、冷冻治疗、激光治疗或者使用药物如激素治疗.普萘洛尔是临床常用的药物,2008年首次报道对于婴儿型血管瘤可能有良好的疗效.许多研究支持普萘洛尔治疗婴儿型血管瘤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少.该文对普萘洛尔的药物特性、国内外用于治疗血管瘤的现状、治疗血管瘤的机制,目前常见的治疗剂量方案、外用普萘洛尔凝胶的效果、停药后的复发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等相关方面,进行了一个综述.

    作者:沈纲;赵慧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2月青岛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收治的7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早期、高流量、持续性血液净化.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腹痛腹胀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血清生化指标[氧合指数(PaO2/FiO2)、肌酐(SCr)、血清淀粉酶(AMS)、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结果 治疗3d后,研究组和对照组APACHEⅡ评分[(10.84±2.97)、(14.42±3.12)分]均比治疗前[(18.65±4.82)、(19.58±5.32)分]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痛消失时间[(10.84±2.97)h]、腹胀消失时间[(20.34±6.79)h1和住院时间[(7.15±2.0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9.58±5.32)h、(47.58±14.76)h,(12.83±5.5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d后,两组TNF-α、IL-1β、IL-6、IL-8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TNF-α [(0.84±0.13)ng/L]、IL-1β[(187.25±28.08)ng/L]、IL-6 [(11.94±2.49)ng/L]、IL-8 [(13.52±2.98)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42±0.17)、(248.95±35.72)、(15.38±3.12)、17.48±4.3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两组PaO2/FiO2、SCr、AMS、PCT、WB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PaO2/FiO2[(170.84±33.7)mmHg(1 mmHg=0.133 kPa)]、SCr[(78.48±21.61) μmol/L]、AMS [(217.38±28.08)U/L]、PCT[(11.94±2.49)ng/L]、WBC [(7.98±1.76)×109/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4.42±39.46)mmHg;(130.42±37.17) μmol/L;(442.95±54.02) U/L;(15.38±3.12) ng/L;(11.08±2.33)×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能有效提高预后,缓解病情,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内环境稳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静;朱丽丽;安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光动力联合二氧化碳激光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光动力联合二氧化碳激光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光动力联合激光治疗.应用流式细胞仅检测研究组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以及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CD4+/CD8+比值(1.19±0.98)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98±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4+/CD8+比值(1.75±0.78)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3.92±12.65)%和(8.38±2.79)%,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22±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处于免疫失衡状态.光动力可以调节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失衡的免疫状态,以利于皮损消退.

    作者:李志锋;李小静;李立红;刘保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超声引导下PICC与常规置管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常规置管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0月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穿刺技术置入PICC,观察组采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MST)在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疼痛程度和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3.8%、78.5%)、置管时间[(29.25±5.42)、(55.56±8.14)min]、疼痛评分[(3.02±1.01)、(5.32±1.48)分]、患者满意率(89.2%、5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脱管(1.54%)、静脉炎(1.54%)、堵管(4.61%)、单纯肿胀(9.24%)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8.46%、10.77%、12.31%、2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常规置管穿刺技术置入PICC比较,采用MST技术在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显示疗效较好,能明显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且疼痛程度减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月婷;朱玉欣;张欣;高阿芳;胡小艳;尹欣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Gli1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靶向抑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Gli1在髓母细胞瘤(MB)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正常对照组、10μmol/L组、20 μmol/L组、40 μmol/L组)的Gli1特异性抑制剂GANT61作用Daoy细胞,采用细胞增殖法检测Daoy细胞在GANT61作用下的增殖活性的变化;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不同组Daoy细胞中Gli1和Bcl-2 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GANT61作用细胞后,细胞间隙增大,异常突起增多,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GANT61作用组的Daoy细胞增殖数显著降低(P<0.05),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增殖数显著降低(P<0.05),提示具有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GANT61组的Gli1和Bcl-2 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下降程度随着GNAT6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不同浓度GANT61组的Gli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下降程度随着GANT6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 GANT61能通过抑制Gli1的表达,进而下调下游靶基因Bcl-2的表达,从而明显抑制MB细胞的增殖活性,达到促进MB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许尚虞;杨涛;林中啸;蔡铭;盛汉松;张弩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