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伏兔配委中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初步效果

康志;马春花;刘海永;白荟芳

关键词:针刺, 伏兔, 委中, 放血, 急性腰扭伤
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伏兔配委中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9月~2011年9月河北省三河市医院针灸科门诊诊治的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伏兔配委中放血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刺腰椎夹脊穴治疗.所有患者均以5d为治疗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目测类比评分(VAS)及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和恢复正常工作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VAS为(2.64±1.68)分,对照组治疗后的VAS为(3.68±2.4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7.46±2.78)、(7.50±3.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6,3.280,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0,P<0.05).治疗组治疗时间为(3.26±0.46)d,恢复正常工作时间为(6.51±1.26)d,明显短于对照组[(5.05±0.68)、(8.38±1.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5,2.746,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2,P<0.05).结论 针刺伏兔配委中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显效快,治愈率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新疗法.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的超声表现和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OTFG)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OTFG患者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资料对照分析.结果 82例患者OTFG均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呈圆形或类圆形.检出实性肿块63例,其中41例(65.08%)为低回声,18例(28.57%)为等回声,4例(6.35%)为高回声.囊实性肿块19例(23.17%).24例(29.27%)肿瘤内部未探及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56例(68.29%)探及少许血流信号,2例(2.44%)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超声诊断误诊13例(15.85%).超声表现为均匀低回声型误诊为子宫浆膜下肌瘤7例,阔韧带子宫肌瘤4例;超声表现为囊实性回声型误诊为卵巢癌2例(2.44%).结论 OTFG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超声结合临床对其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王艳华;张帆;贺立新;郑健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代谢综合征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NGPTL3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测定代谢综合征(MS)和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水平变化并探讨影响ANGPTL3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内分泌科150例住院患者.根据诊断分为代谢综合征(MS)组67例和非代谢综合征(NMS)组83例,及2型糖尿病(T2DM)组101例和对照组49例.采用液相因子浓度定量分析(Luminex)检测空腹血清ANGPTL3水平,测量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血生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MS组血清ANGPTL3水平[(3.40±1.60)ng/mL]高于NMS[(2.66±1.33)ng/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3);T2DM组血清ANGPTL3水平[(3.17±1.46)ng/mL]高于对照组[(2.62±1.5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NGPTL3水平与腰围、WHR、BMI、HOMA-I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呈正相关关系(P<0.05).进一步以血清ANGPTL3为因变量,以腰围、BMI、WHR、HOMA-IR、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三酰甘油是血清ANGPTL3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结论 血清ANGPTL3水平在MS和T2DM人群中均升高,三酰甘油是ANGPTL3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提示ANGPTL3分泌蛋白参与MS发病.

    作者:魏燕燕;祝超瑜;肖元元;彭小莲;魏丽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miR-10b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 探讨miR-10b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搜集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46例肝癌组织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8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方法检测受试者miR-10b的表达水平,分析miR-10b表达与肝癌组织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脂质体2000向肝癌细胞系HepG2转染人工化学合成miR-10b模拟物(miR-10b mimics)、miR-10b抑制剂(miR-10b inhibitor),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NC+脂质体2000),采用MTT实验检测HepG2肝癌细胞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HepG2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结果 肝癌组miR-10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调表达(P<0.05),且肝癌转移组miR-10b水平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miR-10b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肝硬化以及肿瘤数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miR-10b表达与肝癌是否转移以及肝癌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有关,且肝癌转移患者miR-10b表达高于未转移患者(P<0.05),Ⅲ~Ⅳ期患者miR-10b表达高于I~Ⅱ期(P< 0.05);miR-10b过表达组HepG2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miR-10b抑制组,过表达阴性对照组与抑制表达阴性对照组HepG2细胞生长趋势接近一致;miR-10b过表达组HepG2细胞侵袭、迁移能力较过表达阴性对照组均明显增强,miR-10b抑制组HepG2细胞侵袭、迁移能力较抑制表达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弱,过表达阴性对照组与抑制表达阴性对照组HepG2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基本一致.结论 miR-10b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抑制miR-10b表达可有效降低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能力.

    作者:王勇强;吴林波;陈帆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优质服务在初产妇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服务在初产妇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娩的86例前置胎盘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3例患者,分娩过程中给予优质服务;对照组43例患者,分娩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24h出血量、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评估情况等.结果 实验组有1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3%;对照组有4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发生率为9.3%;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为(123±82)mL;对照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为(295±86)mL;两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3%,高于对照组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护理前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两组产妇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优质服务在初产妇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减少出血量,提高产妇满意度,缓解其产后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洁盈;刘月改;李小赏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基于圆运动的五行理论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的机制

    五行五脏之间存在着巧妙的升降关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作者彭子益将这种人体正常的五行升降关系总结为“左升右降,四维如轮,中央为轴”.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创立的治疗饮食劳倦、内伤中热证的方剂,后世尊其为治疗气虚发热之代表方,但对其治疗机制众说纷纭,未有定论.基于圆运动的五行理论,笔者认为补中益气汤能治疗气虚发热的机制在于纠正了阳气“左降右升”的运行错误,恢复了阳气“左升右降”的正常运行规律.

    作者:梁锐;黄爽;奎瑜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异维A酸联合420nm强脉冲光治疗中重度痤疮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异维A酸联合420 nm强脉冲光(IPL)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短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5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中重度痤疮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同时给予异维A酸0.5 mg/(kg·d)口服和420 nm IPL(每周2次)治疗,共4周.对照组单纯给予异维A酸0.5mg/(kg·d)口服治疗,共4周.观察和记录痤疮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有效率为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脱屑,观察组2例出现小水疱.结论 异维A酸联合420 nm IPL能安全、有效地治疗中重度痤疮.

    作者:朱江婷;叶俊儒;陆茂;唐蓉芳;闫丕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南瓜叶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南瓜叶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法将南瓜叶的乙醇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水等5种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得到5种萃取物,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测定各萃取物的总还原能力、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通过比较半清除率浓度(IC50)的大小判断各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强弱.结果 南瓜叶不同极性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其中乙酸乙酯极性部位和水提部位的抗氧化能力强,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0389 mg/mL和0.0272 mg/mL,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2731 mg/mL和0.3474 mg/mL,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1847 mg/mL和0.1876 mg/mL,在总还原能力上,乙酸乙酯极性部位和水提部位明显强于其他三个极性部位.同一提取物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中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其所含成分及活性氧的性质有关.结论 南瓜叶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相和水相的抗氧化作用强,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

    作者:孙崇鲁;吴浩;汤小蕾;俞松林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不同产地艾叶中异泽兰黄素和棕矢车菊素含量的比较

    目的 考察产地生态因子对艾叶中异泽兰黄素和棕矢车菊素两种成分的影响,为提升艾叶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9批不同产地艾叶样品中异泽兰黄素和棕矢车菊素两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 C18(4.6 mm×150 mm,5μm),以磷酸二氢钠缓冲溶液-乙腈(70∶30,V/V)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45 nm.采用GIS技术,结合对多种空间数据的使用,对全部样品采集地四项生态因子数据进行提取.结果 9批艾叶样品异泽兰黄素和棕矢车菊素分别在0.02~0.5 mg/mL和0.04~0.1 g/mL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各样品中两种活性成分含量与样品产地生态因子均存在差异.异泽兰黄素和棕矢车菊素的含量分别为0.110%~0.276%和0.059%~0.072%.异泽兰黄素的含量在9批样品中变化较为明显,而棕矢车菊素含量在9批样品中变化较小.两种成分含量高样品均为湖北蕲春样品.结论 艾叶中异泽兰黄素和棕矢车菊素两种成分的含量受独特生态因子的影响,表现为道地药材产区含量明显高于非道地产区,而异泽兰黄素的含量又与药材的品质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价和控制艾叶药材的质量.

    作者:王哲;李晓华;李波;李宜平;何秋文;张强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提高留学生心内科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探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当下,我国招收的医学类留学生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愈发快速增加的趋势,医学类的留学生教育已然成为不容学界忽视的教学探讨课题.医学作为一门强调经验和实践能力的学科,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对于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教学方法的改革尤为迫切.我们结合多年带教经验,得出提高留学生在心内科见习质量三步论的探讨:第一步,从关怀留学生的心理诉求为切入点和谐师生教学氛围,令学生爱学;第二步,优化夯实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在创新中飞跃教学质量,使老师更会教;第三步,革新适应心内科的专属带教方案.三步论的实施,显著提高了留学生在心内科的见习质量.

    作者:李莉;孙劲;周刚;郑爱军;张颖;杨俊;万敏捷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感染引起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比较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与常规疗法对重症感染引起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效果及血清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感染引起急性肾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CRRT.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病死率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钾和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4、白介素-6和白介素-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及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RRT可明显改善重症感染引起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敏雄;黄永鹏;叶燕红;伍增龙;庞荣锋;范小龙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经动脉入路结合球囊辅助技术Onyx胶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经动脉入路结合球囊辅助技术介入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s)在技术上的安全性及疗效的确切性.方法 选择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22例DAVF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和影像特征,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包含8例经动脉入路和4例经静脉入路,均采用球囊辅助技术进行栓塞,对照组包含6例经动脉入路和4例经静脉入路,均单纯用Onyx胶栓塞方法.术后随访观测患者并发症情况和DAVFs的瘘口闭塞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没有神经功能损伤、严重脑梗死等情况,生存率为100%.观察组12例全部栓塞,复发率为8.33%;对照组全部栓塞8例,1例次全栓塞,1例部分栓塞,复发率为20.0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动脉入路结合球囊辅助技术Onyx胶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能够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辉;黄戈;冯正健;吴宇红;伍益;李智斌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张惠丽: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每年的9月份,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设立的“全国安全用药月”,当月会在全国范围内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用药主题宣传活动.因活动期限为一个月,甚至还会视活动数量和周期而适当延长,故称全国安全用药月.

    作者:刘志学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绝经后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去势法建立SD大鼠骨质疏松(OP)模型,评估银杏叶提取物(GBE)对OP的疗效.方法 雌性6月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A组)、双侧卵巢切除组(B组)、GBE组(C组).A组切除与卵巢重量相同的卵巢周围脂肪组织,B、C两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C组灌胃40 mg/kg GBE,1次/d,连续12周,A、B两组灌胃同等剂量生理盐水.12周后分别空腹取A、B、C三组静脉血,检测血清雌二醇(E2)、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分批处死大鼠,取双侧股骨全长,行Micro-CT扫描观察股骨头骨计量学指标:骨矿物质密度(BMD)、骨体积/总体积(BV/TV)、骨表面积体积比(Bs/B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隙(Tb.Sp)的变化并行HE染色观察股骨头骨小梁结构.结果 B、C两组血清E2水平较A组显著降低(P<0.05),B组BALP、TRAP较A、C组显著升高(P<0.05),C组BALP、TRAP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BMD、BV/TV、Bs/Bv、Tb.N较A、C两组显著降低.B组Tb.Th与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Tb.Sp较A、C两组显著增加.HE染色A组骨小梁饱满、骨髓腔致密,造血细胞丰富.与A组比较,B组软骨下骨小梁稀疏、有部分骨小梁断裂,骨髓腔明显增大.与B组比较,C组骨小梁增粗、结构饱满,余留骨重建空间减小,骨髓腔减小.结论 GBE能有效减少双侧卵巢切除术OP模型大鼠的骨量,对绝经后OP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王坤;任刘宝;李威;吴惧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施小墨辨证使用对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经验介绍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伤,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施小墨教授认为,本病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虽然病位在食道,但肝胃不和是本,气火痰热互结为标,治疗仍以固护脾胃为本,并归纳总结其病因病机分为五型,即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肝胃郁热、痰气瘀阻,临床灵活应用多组对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文同时从现代药理研究、针药并用等多角度阐述本病,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李智;杨柳;李思成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正交试验优选维U颠茄铝胶囊中维生素U的HPLC柱前衍生条件

    目的 探索维U颠茄铝胶囊中维生素U的佳衍生条件.方法 选取二硝基氟苯(DNFB)为柱前衍生剂,以反应温度、介质pH、衍生剂DNFB与维生素U的摩尔比、反应时间4个考察因素设计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优选佳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在优选的条件下进行衍生反应,确定维生素U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优选的衍生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0C,介质pH=10.0,衍生剂DNFB与维生素U的摩尔比为1.3,反应时间40 min.维生素U的两种构型分别在8~40 μg/mL(r=0.9992)和12~60 μg/mL(r=-0.9997)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按照正交试验确定的佳反应条件,对同一样品安排3次试验,衍生剂DNFB的转化率分别为99.2%、99.5%、99.4%,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结论 该衍生方法简单方便、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维生素U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作者:王林凤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治疗策略

    桥本甲状腺炎(HT)是目前尚无法根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的危害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形成甲状腺结节而增加肿瘤的风险,同时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中医称HT为瘿病,中医治疗策略在于控制病情的进展,以及改善西药治疗不能缓解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对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HT患者尽早应用调肝健脾补肾的中药干预,避免出现不可逆的甲减;其次是甲状腺肿大或甲状腺结节的患者采用益气祛痰化瘀法治疗,以降低癌变的风险;再就是甲减替代治疗不满意的患者、生殖健康受到影响的育龄期女性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需中医辨证治疗.中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自身免疫状态,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消除甲状腺肿大和结节,能够阻止或延缓HT的发生和发展以及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江潮;周涛;邵迎新;周云;汪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0.37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三叶草法”腰丛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研究

    目的 探讨0.37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三叶草法”腰丛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32例行择期下肢矫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进入本次研究,ASA分级为Ⅰ~Ⅲ级,在超声引导下行“三叶草法”腰丛神经阻滞.使用序贯法进行研究,初始剂量为0.375%罗哌卡因15 mL,若阻滞效果完全,下一例减少5 mL;否则,增加5 mL.运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研究0.37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三叶草法”腰丛阻滞50%患者阻滞有效的剂量.结果 0.37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老年患者“三叶草法”腰丛神经阻滞的ED50为23.12 mL,95%可信区间为18.6~28.1 mL.结论 0.37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三叶草法”腰丛阻滞的ED50为23.12 mL.

    作者:蔡敬怡;白岚;周雁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一种新型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联合快速检测胶体金试剂盒的性能评价

    目的 评价一种新型恶性疟和间日疟联合快速检测胶体金试剂盒的检测性能.方法 对2001年1月~2016年4月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及协助医院留取的疟原虫感染患者及其他发热患者全血样本345例,分别采用疟原虫免疫胶体金法与显微镜检法进行疟原虫检测,以显微镜检法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的灵敏度、特异度和一致性.结果 发热患者中血涂片镜检法检出疟原虫感染204例,快速检测胶体金试剂盒检出疟原虫感染207例.其中恶性疟原虫免疫胶体金法检出111例,显微镜检法检出112例,灵敏度为99.11%,特异度为100.00%,两种方法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993,两种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间日疟原虫免疫胶体金法检测出96例,显微镜检法检出92例,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8.42%,两种方法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971,两种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新型快速检测试剂盒疟原虫抗体免疫胶体金法与显微镜检法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无需专业仪器和专门技术人员等优点,适合于临床实验室疟疾的辅助诊断和筛查.

    作者:何叶莉;赵晓茹;赵利利;申艳;李波;毛远丽;李伯安;王晗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的表达意义

    目的 分析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的表达意义.方法 收集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7月~2015年1 1月117例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A级41例、B级42例、C级34例)和20例健康对照人员(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量两组被试人员的血清内脏脂肪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肝硬化组及A、B、C三级患者内脏脂肪素水平低于对照组,HOMA-IR和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级患者的内脏脂肪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内脏脂肪素作为应变量,其他生化指标作为自变量,胰岛素r=-0.237、HOMA-IR r=-0.229、IL-6 r=-0.076,内脏脂肪素与胰岛素、HOMA-IR、IL-6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内脏脂肪素表达水平较低,内脏脂肪素可作为诊断丙型肝炎性肝硬化的指标,但是不能作为判断肝功能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魏新亮;王卫卫;魏思忱;孔郁;田树英;姜红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的成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 总结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的成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检索2010~2014年中国医院知识总库全文数据库,对19例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的成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升高情况、腹部CT及腹部超声检查异常情况、病理获得途径、临床分型、确诊及误诊情况进行汇总,并分析其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占94.7%,可有上消化道所有症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或百分比全部升高,达100%.腹部CT有助于发现肌层型和浆膜型病变.病理多数可由胃肠镜检查获得,肌层型病理获得较困难.临床分型以黏膜型为主,也可有肌型及浆膜型病变.本组患者临床误漏诊率较高,误漏诊率达89.5%(17/19),其中,错误诊断发生率为47.4%(9/19),延误诊断发生率为36.8%(7/19),漏诊发生率为5.3%(1/19).误诊为慢性胃病和胰胆疾病的占比较高,部分错误诊断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多数患者经多次就诊方确诊.结论 临床应加强对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的成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认识,注重与其他上消化道疾病和上腹部疾病的鉴别,重视胃镜检查的同时勿忽略结肠镜检查,重视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异常情况,胃肠镜多次多点活检,注意结合腹部CT检查是减少误诊漏诊的关键.

    作者:王丽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