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轩春岭;张耀;任军;佘军
目的 比较3种消毒方法对变形链球菌(S.mutans)在人牙本质片上黏附的影响,为牙体标本消毒提供参考.方法 制备人牙本质片60个,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20个,采用不同的方法消毒.第1组:高压蒸汽灭菌30 min;第2组:1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1周;第3组:3%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周.将不同消毒方法的牙本质片与S.mutans 进行体外黏附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牙本质片表面形态变化及S.mutans黏附量多少,并采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CFU)计数S.mutans在不同消毒方法的牙本质表面的黏附量,用SPSS 13.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消毒方法的牙本质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表面形态无明显变化,SEM显示S.mutans在三组牙本质片上黏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21,P> 0.05),CFU显示S.mutans培养后3组黏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29,P> 0.05).结论 3种消毒方法对体外研究细菌黏附于牙本质片影响甚微,目前高压蒸汽灭菌法简单、可靠、易于操作,应作为消毒方法的首选.
作者:苗燕;王宏峰;郝玉庆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宫内不良环境可导致胎儿某些分子、组织结构发生永久性改变即编程效应,使其成年后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反应性产生异常,进而导致其患某些疾病的风险增加,而这其中的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来研究发现,表观遗传修饰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microRNA转录调节等可能是产生编程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就表观遗传学机制在胎源性精神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待对部分胎儿起源的成年疾病发生、治疗带来新的启示.
作者:鲍青悦;徐永君;盛慧;倪鑫 刊期: 2015年第09期
2015年3月6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驻地北京会议中心,记者在委员下榻的9号楼大厅,见到了长期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以及基础一线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史大卓教授.他是连任两届的“老委员”了,谈起今年的履职情况时,史大卓教授爽快地介绍说:“今年有关医药卫生方面的提案,我准备了4个,都和医、药相关.但在医改不断深化的今天,今年我较为关注的是如何在深化医改的进程中发挥三甲医院的引领作用,以及呼吁建立医疗器械系统评估机制,促进我国自主品牌医疗器械研发创新的问题.当然,我一直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领域工作,还会一如既往地对这一领域的话题,给予‘特殊’的‘关照’……”
作者:刘志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irrus HD-OCT测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盘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3年12月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确诊的POAG患者62例(80眼)及视力正常人30例(40眼,正常组),POAG患者分为早期POAG组(28例,34眼)、进展期POAG组(22例,26眼)和晚期POAG组(12例,20眼),采用频域Cirrus HD-OCT和Synemed EP-930自动视野计对和POAG患者和正常组分别进行RNFL厚度和视野检测.频域Cirrus HD-OCT检测RNFL厚度采用optic disc cube 200x 200模式.视野检测采用Synemed EP-930自动视野计30°-2程序.将各组患者全周平均RNFL厚度及视乳头周围4个象限(上方、下方、鼻侧、颞侧)RNFL厚度进行比较;计算平均RNFL厚度和视野平均缺损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组、早期POAG组、进展期POAG组和晚期POAG组平均RNFL厚度分别为(101.10±9.80)、(94.32±14.05)、(82.73±15.21)、(64.57±14.73) μm,而不同阶段的青光眼患者全周平均RNFL厚度及视乳头周围4个象限(上方、下方、鼻侧、颞侧)RNFL厚度均比正常人减少,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青光眼病程的发展,RNFL厚度逐渐下降,而且平均RNFL厚度和视野平均缺损(MD)之间呈负相关(r=-0.659,P=0.000).结论 平均RNFL厚度和视野MD呈线性相关.Cirrus HD-OCT测量的RNFL厚度参数,能客观、定量分析POAG对RNFL损伤进展速度,有助于对青光眼的诊断和随访,从而为POAG患者得到更早的早期诊断和用药指导提供帮助.
作者:向金明;郑琦;郑根主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DC)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规律,评价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情况,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预警指标.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8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检测其24 h动态血压和24h动态心电图,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47例作为A组,无高血压患者29例作为B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正常人群33例作为C组.离线计算DC、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A组的DC及HRV各时域指标均比B组及C组降低,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A组DC值在猝死高危值、猝死中危值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及C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A组SDNN值在中度降低程度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及C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①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严重,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预示心血管事件中猝死风险增加.②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DC值降低,提示DC和HRV各时域指标均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的指标.
作者:齐连芬;李川洁;方业明;刘晓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随着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病理学特征等进一步认识,治疗药物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可分为促进骨形成药物如甲状旁腺激素、他汀类等,抑制骨吸收药物如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双膦酸盐类、狄诺塞麦等,既能抑制骨吸收又能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如锶盐,钙剂和维生素D及衍生物以及中医药等.文章对以上目前国内外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闫景刚;段卫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红景天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预处理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16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红景天苷预处理组,其中缺血/再灌注组、红景天苷预处理组经尾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制作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另设8只为空白对照组.红景天苷预处理组经尾静脉注射1%红景天苷2 mL/(kg·d),每天1次,连续7d,空白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预处理.于缺血预处理前及缺血预处理7d后经眶静脉取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受体胎肝激酶1(FLK-1)及FLK-1 mRN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HIF-1α mRNA,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mRNA表达;采用测试药盒测定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结果 红景天苷预处理组在缺血预处理7d后FLK-1及FLK-1 mRNA、HIF-1α及HIF-1α mRNA、VEGF蛋白质及VEGF mRNA的表达均明显增强,与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预处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红景天苷预处理组CAT、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与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预处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景天苷预处理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可减轻其血管内皮炎症反应及损伤程度,促使大鼠缺血心肌血管内皮新生,增强组织对自由基清除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文杰;陈红英;彭吉霞;李贤玉;吴胜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细胞型FLICE样抑制蛋白(cFLIP)及T-box转录因子(TBX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OSCC 57例、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组织(DOM)38例及正常黏膜组织(NOM)30例中cFLIP、TBX2蛋白表达情况.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OSCC、DOM和NOM中的cFLIP mRNA和TBX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在OSCC、DOM及NOM中,cFLI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23%、84.21%和10.00%;TB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72%、81.85%和26.67%.cFLIP及TBX2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C中cFLIP mRNA及TBX2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DOM及NOM.cFLIP mRNA及TBX2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n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FLIP及TBX2的表达呈正相关(r=0.768,P<0.05).结论 cFLIP及TBX2在OSCC中呈高表达,两者可能在OS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颖奇;李华;徐波;满一;刘微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成药芪苈强心对新西兰大耳白兔心肌梗死模型的心功能及心脏电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心梗后心衰及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梗对照组、心梗芪苈强心组,每组8只.以人工结扎兔心脏冠脉左回旋支建立心梗模型,心梗芪苈强心组于建立心梗模型的第1天开始灌胃给予芪苈强心粉末[0.3 g/(kg·d)].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在体电生理研究.结果 ①与假手术组比较,心梗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增大(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减小(P<0.05);与心梗对照组比较,心梗芪苈强心组LVESD、LVEDD、LVPWD、IVSD减小(P<0.05),LVEF、LVFS增大(P<0.05).②与假手术组比较,心梗对照组左室梗死周边区和正常区动作电位时程(APD)幅值明显降低(P<0.05);周边区动作电位时限复极90%时间(MAPD90)明显缩短(P<0.05),有效不应期(ERP)明显延长(P<0.05);正常区MAPD90、ERP明显延长(P<0.05).与心梗对照组比较,心梗芪苈强心组左室梗死周边区和正常区APD幅值明显升高(P<0.05),周边区MAPD90明显延长(P<0.05),正常区MAPD90明显缩短(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可通过改善因心肌细胞缺血引起的心功能减退和抑制心室重构、延长心肌细胞梗死周边区心肌异常缩短的APD、缩短远离梗死区域心肌异常延长的APD、缩短心肌细胞的ERP来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
作者:周明敏;党松;王晞;黄从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β-连环蛋白、c-myc在腮腺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唐山市中医院2008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2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43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患者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β-连环蛋白、c-myc的阳性表达,并取腺瘤旁组织17例作为对照.结果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腮腺多形性腺瘤、腺瘤旁组织中β-连环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4.4%、45.0%、11.8%;癌在多形性腺瘤中、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β-连环蛋白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瘤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组织的β-连环蛋白阳性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在多形性腺瘤中、腮腺多形性腺瘤、腺瘤旁组织中c-myc的阳性率分别为76.4%、45.0%、5.9%;癌在多形性腺瘤中、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c-myc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瘤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组织的c-myc阳性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连环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TNM分期无关(P>0.05);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c-myc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 不同性质的腮腺肿瘤组织中β-连环蛋白、c-myc表达不同,表明β-连环蛋白、c-myc与腮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对其致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可为肿瘤靶基因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何龙;刘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连枷臂综合征(FAS)的临床表现、电生理、病理特点及其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8月就诊于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4例FA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电生理检查和肌肉病理检查)并随访所有患者.结果 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发病年龄分别为48、58、61、71岁,平均(59.5±10.3)岁,发病方式均隐匿起病,缓慢进展,病程分别为2、2、3、4年,随访1~5年,主要表现为3例对称性双上肢近端无力、萎缩伴肌束颤动,不伴感觉异常,其中1例双上肢非对称起病,疾病后期向上肢远端及下肢发展.肌电图示广泛的神经源性损害,l例行肌肉病理示部分肌纤维萎缩呈小角状,以及部分肥大肌纤维.还原型辅酶Ⅰ染色可见个别靶样肌纤维,部分萎缩的肌纤维深染.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病情均无明显进展.结论 FAS病情进展呈良性过程,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的双上肢近端无力萎缩,肌电图及肌肉活检符合失神经支配骨骼肌损害的特点,预后相对良好,可能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良性临床变异型.
作者:项正兵;黄刚;胡凡;屈新辉;吴晓牧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艾叶挥发性成分并与其他方法比较.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艾叶挥发性成分,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定性分析,再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与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辅助萃取法和索氏提取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水蒸气蒸馏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索氏提取法分别准确鉴定出77、67、59、66个成分,四种方法共准确鉴定出92个成分.结论 水蒸气蒸馏法与索氏提取法所得挥发性成分相似性较高,但水蒸气蒸馏法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基本可以涵盖艾叶全部挥发性成分.
作者:张小俊;赵志鸿;王桂芳;张壮丽;邹敏;陈慧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辐射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SCs)远期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将30只SPF级C57BL/6雌性小鼠均分为对照组、6Gy照射组、6Gy照射+G-CSF组.获取各组小鼠MSCs细胞后进行全基因表达基因芯片分析.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分类分析,并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生物信息数据库中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经6Gy照射后小鼠MSCs中表达上调显著的20个基因中,有12个基因在6 Gy+G-CSF组小鼠MSCs中表达下调(Vangl1、L1cam、Hdac2、Polk、Id1、Ttc37、Afp、Ccnb1、Ikbkg、Mad1l1、Itgb3、Rrm2).经6 Gy照射后小鼠MSCs中表达下调的所有基因中,有10个基因在6 Gy+G-CSF组小鼠MSCs中的表达上调(Ccl19、Ccl21a、G6pc2、Igf1、Tnnt2、Ifna6、Tnfrsf14、Il13、Acaca、Oxsm).以上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及其受体间相互作用通路、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调节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中.结论 G-CSF可能对辐射诱导MSCs远期损伤有修复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分化及促进免疫应答有关.
作者:黄颂;邢永华;张俊伶;路璐;李程程;李德冠;孟爱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膝关节操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于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及下辖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4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予以膝骨性关节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膝关节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疾病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43.11±8.12)、(91.47±5.08)分,对照组为(42.54±8.41)、(72.60±8.15)分,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但观察组患者增加更明显,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疾病复发率为6.5%,对照组为3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操用于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时,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降低疾病复发率.
作者:朱海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距下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7年1月~2013年5月37例距下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术.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视觉模拟评分(VAS)、优良率及融合时间.行X线检查,观察距下关节融合情况及有无关节退变.结果 37例患者均成功随访,平均(22.0±3.6)个月,随访期间无感染、坏死、退行性关节炎、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37例患者Ⅹ线均提示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12.1±0.4)周;6例(16.22%)患者可见踝关节轻度退变.AOFAS评分由术前的(52.38±4.9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0.25±4.36)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评分,良11例,优21例,优良率为86.49%.VAS评分由术前的(5.3±1.5)分变为末次随访的(1.1±0.4)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关节镜下关节融合术是微创治疗距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具有痛苦小、恢复快、对跟骨距骨血管损伤小、骨性融合率高、效果确切、可适当早期负重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伟;白露;张文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闭合撬拔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于昌吉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52例(60足)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闭合撬拔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撬拔复位组,28例28足)及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组(切开复位组,28例32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影像学资料(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外形)及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撬拔复位组患者术后并发创伤性距下关节炎2例,其余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切口并发症发生;切开复位组患者术后2例出现局部皮缘的坏死,1例患者距下关节面塌陷畸形愈合,3例患者并发距下创伤性关节炎.两组患者术后跟骨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恢复良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功能恢复,撬拨复位组优良率为93%;切开复位组为8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患者的跟骨骨折类型,闭合撬拔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各有优缺点,均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使用.
作者:胡林;轩春岭;张耀;任军;佘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基础护理学理论教学中融入叙事教育教学法对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长治医学院2013级护理本科生15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教学中按常规教学,实验组采用关怀叙事教学模式,为期1年.教学干预结束后根据护士人文关怀品质调查问卷表和护生平均理论成绩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教学干预后实验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生平均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教师在护理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中使用叙事教育教学法,有利于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
作者:贺利平;周芸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人性化护理在产房产妇分娩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3月~2013年10月在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妇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52.4±17.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56.8±16.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212.3±19.6)mL]明显少于对照组[(256.5±24.8)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综合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后下床活动时间[(3.2±0.3)d]、住院时间[(7.1±0.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9±0.6)、(8.6±0.6)d],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产房产妇开展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徐颖芬;杨若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云南昆明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Taq Ⅰ (rs731236)、Apa Ⅰ (rs7975232)与2型糖尿病肾病(DN)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昆明汉族108例DN及180例糖尿病不伴肾病(NDN)患者的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Taq Ⅰ、Apa Ⅰ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并比较其临床资料、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等.结果 NDN患者Taq Ⅰ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T/T88.89%、T/t+t/t 11.11%,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T 93.33%、t 6.67%,DN患者Taq Ⅰ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T/T94.44%、T/t+t/t 5.6%,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T 97.22%、t 2.78%;NDN患者Apa Ⅰ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a45.60%、A/A+A/a 54.40%,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A 32.22%、a 67.78%,DN患者Apa Ⅰ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别a/a51.85%、A/A+A/a 48.15%,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A 25.00%、a 75.00%.两组患者Apa Ⅰ、Taq Ⅰ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pa Ⅰ位点的aa和Aa基因型是DN发生的危险因素(OR=6.313、5.525,P=0.018、0.034).结论 aa和Aa基因型是DN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韩睿;董霞;苏炳驰;杨薇;刘华;宋滇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口服米非司酮、静脉滴注甲氨蝶呤以及联合应用于临床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的疗效,对比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异位妊娠患者寻找佳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河北省易县医院收治的92例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31例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每次50 mg,2次/d,连续5d;乙组31例,将甲氨蝶呤20 mg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中静脉滴注,隔日1次,共3次,并于静脉滴注甲氨蝶呤第2天给予四氢叶酸6 mg肌内注射,隔日1次,共3次;丙组30例,在乙组用药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口服米非司酮50 mg,1次/d,连续5d.治疗2周后观察各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甲、乙、丙三组的总体治愈率分别为67.7%、80.6%、93.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5,P<0.05),其中丙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甲组(P<0.05).甲、乙、丙三组患者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正常水平的平均时间总体不同[(24.1±7.1)、(20.2±5.0)、(15.6±3.3)d](F=6.35,P<0.05),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胃肠道,三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35.4%、36.7%,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4,P<0.05),其中甲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乙组及丙组(P<0.05).结论 对于有保留生育功能要求并且有适应证的患者,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尽管有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但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宗秀芬;郭艳蒲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