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置管联合鸦胆子油乳和白介素-2治疗老年恶性腹腔积液的效果

胡娅;唐曦;徐炎华

关键词:恶性腹腔积液, 鸦胆子油, 白介素-2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穿刺并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联合腹腔内使用鸦胆子油乳和白介素-2(IL-2)治疗老年恶性腹腔积液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38例老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后腹腔内使用药物,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9例,腹腔内使用鸦胆子油乳和IL-2;对照组19例,腹腔内单独使用IL-2。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9%,明显高于对照组(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腹腔穿刺并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联合腹腔内使用鸦胆子油乳和IL-2是老年恶性腹腔积液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模式。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药品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讨论和评估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药品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引入风险管理前后产科护理药品管理中出现的用药不良事件和用药隐患事件及其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产科护理通过引入风险管理后,用药不良事件从实施风险管理前的4.67%下降至1.33%;用药隐患由17.33%下降至3.00%。结论应强化护理人员安全用药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强化安全预防与管理干预,强化患者的用药安全教育。

    作者:马峭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并探讨半夏泻心汤辨证施治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7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66例)、对照组(61例)。两组均给予兰索拉唑+克拉霉素+莫沙必利疗法,观察组辨证加服半夏泻心汤,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幽门螺杆菌(Hp)阴转率。结果服药2个疗程后,两组总体疗效构成不同(Z=2.389,P=0.017);观察组与对照组痊愈率(31.8%比21.3%)、总体有效率(89.4%比77.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字2=1.785,P=0.182;字2=3.500,P=0.061);观察组与对照组Hp阴转率(95.2%比8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两组患者服药期间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与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较之单纯西药疗法更能有效保护胃黏膜,抑制Hp感染;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更佳。

    作者:王方石;王晓男;闫秋;张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外科手术应用于老年急腹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急腹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揭阳市揭东区人民医院治疗的老年急腹症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和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90例患者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90例患者单纯进行保守治疗,整个疗程观察期为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分析评价两种手段对于老年急腹症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老年急腹症的有效途径,但因老年急腹症患病类型多因此要对其加倍重视,建议按需给予及时、准确、有效的手术治疗。

    作者:吴俊波;黄晓平;吴宇生;彭建军;杨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干眼症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护理手段的研究进展

    干眼症是一种与泪液和眼表相关的多诱因疾病,主要表现为眼部不适、视力模糊和泪膜的不稳定。该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且起始病因甚多,均能造成眼表面病理及生理改变。尽管干眼症的临床表现大相径庭,但其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有着共通的规律。其中,炎性反应是干眼症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而细胞凋亡机制、性激素等伴随其中。干眼症治疗的主流手段是采用泪液替代品或润滑眼药水,而理想的治疗方案却是对因治疗而非单纯的改善临床症状。国内外学者在阐明干眼症病理生理变化特点、发病机制、治疗手段(包括药物、中医和手术治疗)以及护理知道等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目前并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标准。本研究旨在对干眼症的病理生理变化、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护理手段做一详尽综述。

    作者:马华贞;孙廷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品管圈活动对促进产妇亲子性及提高产妇综合素质的效果

    目的:观察并比较品管圈活动与常规护理在促进产妇亲子性以及提高产妇综合素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5月于广东省中山市坦洲医院分娩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品管圈活动组,每组各60例。产后10 d对两组产妇进行出院电话回访,记录两组产妇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干预后,品管圈活动组产妇角色认同、照顾行为、亲子±附评分及总分分别为(29.0±2.8)、(27.1±2.6)、(27.8±2.5)、(90.3±4.5)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25.7±2.8)、(22.4±2.3)、(24.7±2.7)、(78.3±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较佳者占91.7%,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组HAMD评分≤7分与HAMA评分≤7分者分别占91.7%、93.3%,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61.7%、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促进产妇亲子性及提高产妇综合素质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蔡文兰;王姣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马慧军:“人体大门”的健康卫士

    作者:刘志学;刘丽群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IgA1通过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对足细胞增殖及TNF-α分泌的影响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刺激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及直接刺激足细胞对细胞增殖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泌的影响,从而探讨在HSPN发病机制中IgA1引起足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层析法获得HSPN患儿及健康儿童血清单聚体IgA1(mIgA1),并热聚合为聚合IgA1(aIgA1),分别采用HSPN患儿aIgA1与系膜细胞共培养上清(aIgA1-MES上清组)、HSPN患儿的aIgA1(HSPN组)及健康儿童的aIgA1(健康儿童组)刺激足细胞,三组均采用50、100、250滋g/mL三种浓度的aIgA1;并设不含aIgA1的阴性对照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刺激24 h及48 h足细胞的增殖情况;收集培养48 h的细胞培养基上清,用酶聚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TNF-α的水平。对比分析不同浓度的aIgA1对细胞增殖和TNF-α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24 h MTT结果显示,aIgA1-MES上清组刺激足细胞在aIgA1浓度为100、250滋g/mL的aIgA1中OD值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HSPN组及健康儿童组aIgA1直接刺激足细胞不能对细胞增殖产生影响(P>0.05);48 h MTT结果显示,IgA1-MES上清组在三种aIgA1浓度下足细胞OD值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HSPN组及健康儿童组直接刺激足细胞不能对细胞增殖产生影响(P>0.05);三种aIgA1浓度的aIgA1-MES上清组刺激足细胞分泌TNF-α含量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三种aIgA1浓度的HSPN组及健康儿童组TNF-α含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N患儿aIgA1不能直接刺激足细胞造成细胞损伤,而是通过系膜细胞-足细胞轴抑制足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足细胞分泌TNF-α水平增加。

    作者:崔雅璠;丁樱;杨晓青;姜淼;黄文龙;郭婷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腹腔置管联合鸦胆子油乳和白介素-2治疗老年恶性腹腔积液的效果

    目的:观察腹腔穿刺并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联合腹腔内使用鸦胆子油乳和白介素-2(IL-2)治疗老年恶性腹腔积液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38例老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后腹腔内使用药物,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9例,腹腔内使用鸦胆子油乳和IL-2;对照组19例,腹腔内单独使用IL-2。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9%,明显高于对照组(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腹腔穿刺并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联合腹腔内使用鸦胆子油乳和IL-2是老年恶性腹腔积液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模式。

    作者:胡娅;唐曦;徐炎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产后晕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产后晕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9月根据Nesbitt高危评分表对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200例有阴道分娩意愿的孕妇进行评估,按随机数字表将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孕妇均在产前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入病室及产房时发放护理安全告知书及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制订的自然分娩临床护理路径表由责任护士进行专职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的产程时间、血压及产后昏厥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产程时间分别为(629.0±157.7)min和(710.0±192.2)min;产后下床前收缩压分别为(122.7±5.3)mm Hg(1 mm Hg=0.133 kPa)和(105.6±6.4)mm Hg;产后晕厥发生率分别为1%和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临床护理途径可有效防止产后晕厥的发生,降低病区意外事件发生率。

    作者:郭静芳;罗琳虹;洪勉辉;何玉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尿蛋白转阴时间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后尿蛋白转阴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14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行激素治疗后,可评价疗效136例。按照尿蛋白转阴时间分为A组(尿蛋白转阴时间≤1周)和B组(1周<尿蛋白转阴时间≤2周)。其中A组男44例,女4例;B组男74例,女14例。对患儿各种常规情况、生化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认知情况、水肿程度、水肿至口服激素时间、是否存在合并感染、入院时血浆IgM水平、血浆白蛋白水平、胶体渗透压等指标在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院父母认知情况差(P=0.004,OR=0.087)、水肿至口服激素时间长(P=0.000,OR=20.676)、胶体渗透压低(P=0.025,OR=0.649)与尿蛋白转阴时间有关。结论父母认知情况差、水肿至口服激素时间长、胶体渗透压低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尿蛋白转阴时间>1周的危险因素,与患儿的不良预后相关,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元君辉;王启林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胰岛素和二甲双胍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疾病之一。有研究称糖尿病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分别是目前为常用的降糖药物。胰岛素的使用频度逐年提高,为利于胰岛功能恢复和改善代谢紊乱而提倡合理、及时应用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的用药频度在口服降糖药中位居前3位。本文就近年来胰岛素和二甲双胍与肿瘤发展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和潜在机制进行了综述,将为糖尿病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朱莹莹;陈思宇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肝血管瘤传统手术切除和剥离术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传统手术切除和剥离术疗效对比情况。方法选择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60例临床资料,±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A组(肝血管瘤传统手术切除术组)30例和治疗B组(肝血管瘤剥离术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肝血流阻断时间、住院天数情况;观察两组患者膈下积液、胆瘘、肝断面包裹性积液等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B组肝血管瘤患者手术时间[(64±15)min]、术中出血量[(235±65)mL]、输血量[(200±90)mL]、肝血流阻断时间[(5±4)min]、住院天数[(9.0±1.5)d]均明显低于治疗A组[(125±20)min、(685±100)mL、(505±95)mL、(16±5)min、(13.5±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肝血管瘤患者膈下积液、胆瘘、肝断面包裹性积液发生率(6.7%、0.0%、0.0%)均明显低于治疗A组(20.0%、6.7%、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血管瘤剥离术治疗肝血管瘤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明权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中医药促进创面愈合机制研究进展

    创面愈合是一个有许多因素参与调控的复杂过程,中医药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有良好的疗效,目前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从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增加创面胶原产生、调节创面免疫功能和促进创面生长因子表达等方面综述了近年中医药促进创面愈合机制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小结了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作者:王羽侬;王顺梅;唐莹;代红雨;王伊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PKU-VPSM工具在全面持续改进全科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全科护理的薄弱环节及重要环节,了解社区居民对全科护理的质量要求,探讨PKU-VPSM工具对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作用。方法本次研究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展开调查,随机选取深圳市盐田区两家社康中心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两家管理模式、政策环境、中心规模及社区类型相似的社康中心为对照组。在每家社康中心随机选取10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后,观察组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及护理干预,对照组不作任何改变。1年后,两组进行第二轮问卷调查,分析并比较调查结果。结果第一轮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比较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轮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护理人员态度、礼貌及耐心程度,对您治疗及病情的了解情况,为您提供帮助的情况,护理技术服务水平,服务总体水平,中心清洁度及中心环境,诊室隐私保护程度及安静舒适方面得分更高,分别由之前的(3.57±0.31)、(4.01±0.42)、(3.81±0.50)、(4.11±0.35)、(3.62±0.38)、(3.01±0.52)、(3.24±0.44)分提升到(4.09±0.31)、(4.14±0.41)、(3.93±0.51)、(4.11±0.35)、(4.22±0.38)、(4.56±0.32)、(4.26±0.41)分(P<0.05)。观察组患者不仅候诊时间更短,而且接受关于疾病知识、治疗的指导更多、更全面(P<0.05)。结论 PKU-VPSM工具,有利于社区对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科护理,可显著改善护理质量,提高居民满意度,促进全科护理持续发展。

    作者:王豫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独一味胶囊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独一味胶囊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科门诊急性腰扭伤患者14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1粒/次,2次/d,疗程1周;观察组采用独一味胶囊3粒/次,3次/d,疗程1周。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疼痛评分为(7.84±1.58)分,转身评分为(2.77±0.48)分;对照组疼痛评分为(7.63±1.34)分,转身评分为(2.68±0.5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为(1.63±1.28)分,转身评分为(0.79±0.25)分;对照组疼痛评分为(3.12±1.36)分,转身评分为(1.34±0.21)分,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控制41例,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临床控制30例,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字2=14.4,P<0.01)。结论独一味胶囊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智;牟哲;陈巧明;袁求文;傅秀娥;朱让腾;管敏昌;王章富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2月重庆市忠县中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6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 d。观察指标院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生命体征复常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CRP、PCT及TNF-α水平[(4.32±1.05)mg/L,(0.93±0.06)滋g/L,(76.22±14.33)ng/L;(6.83±2.39)mg/L,(2.67±0.83)滋g/L,(100.36±21.58)ng/L]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呼吸、心率、血压复常时间[(2.56±0.84)、(2.34±0.55)、(1.65±0.43)h]均显著少于对照组[(4.04±1.22)、(4.98±1.67)、(2.03±0.9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仅出现1例腹胀,停药后消失,余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效果好,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CRP、PCT及TNF-α水平,还可以缩短生命体征复常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河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员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82例,以支架植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71例)和对照组(311例),所有患者均于造影前采空腹血,测定血清中LOX-1水平。结果再狭窄组的血清LOX-1水平为(236.69±20.19)滋g/L,明显高于对照组[(215.55±14.86)滋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OX-1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082)。结论血清中LOX-1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明显相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闫杰;刁增利;赵红;苏鹏宇;王志军;葛庆锋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杰出爆发力素质与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当前杰出爆发力素质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包括基因多态性对杰出爆发力素质的影响、影响因素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机制。在对大量研究结果进行梳理后,分析了该领域研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有针对性地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对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杨若愚;王予彬;沈勋章;银蔡广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有目的的加摄斜位片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有目的的加摄斜位片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诊的36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A组16例患者单纯采取正位X射线检查,B组20例患者除采取正位检查外,然后有目的的加摄斜位片检查。观察记录检查结果,将其同临床确诊结果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分析加摄斜位片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A组正位X线检出31处肋骨骨折,病理确诊共46处骨折,诊断率为67.39%,B组加摄斜位片后检出54处肋骨骨折,病理确诊共56处骨折,诊断率为96.42%,B组诊断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检出骨折处均治愈。结论肋骨骨折有其自身独特的解剖特点,正位X线检查易造成漏诊,有目的加摄斜位片弥补了其缺点,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何壮丽;魏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miR-126调控SKOV3卵巢癌细胞周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miR-126对卵巢癌细胞株的细胞周期和形态的影响,评价miR-126靶向调控卵巢癌增殖侵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通过慢病毒包装miR-126并转染卵巢癌SKOV3细胞系,将其分为三组院转染miR-126表达组(SKOV3/LV3-has-miR-126组)、转染阴性对照组(SKOV3/LV3NC组)和空白对照组(SKOV3组),观察转染miR-126后细胞形态变化,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分析转染miR-126后细胞形态与细胞周期的改变情况。结果转染miR-126后卵巢癌细胞组短梭形细胞居多,片状伪足减少,这均不有利于肿瘤细胞的迁移。同时SKOV3组、SKOV3/LV3NC组、SKOV3/LV3-has-miR-126组S期细胞平均比例分别为(53.8±4.5)豫、(55.2±4.2)%和(39.7±6.6)%,而G1细胞比例则分别为(43.2±13.2)%、(42.6±13.2)%和(55.6±13.2)%,可见SKOV3组和SKOV3/LV3NC组细胞S期和G1期细胞比例相近(P>0.05),而与其他两组比较,SKOV3/LV3-has-miR-126组的细胞S期增殖指数较低,而停留在G1的细胞比例则较高,两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miR-126转染后SKOV3卵巢癌细胞S期合成显著抑制,而G1期细胞明显增加,细胞伪足减少,提示转染miR-126的SKOV3卵巢癌细胞其增殖和侵袭能力降低。

    作者:罗建桥;鲍春晓;周建维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