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动乳腺容积成像系统和常规二维超声在乳腺癌周围脂肪组织声像图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朱丽;郑笑娟;韩英;杨娟

关键词:超声检查, 容积成像, 乳腺肿瘤, 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二维常规灰阶超声(two-dimensional ultrasonic imaging,2D-US)和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乳腺癌边缘脂肪组织声像图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和浙江省舟山医院超声科经超声诊断并行手术治疗的106名患者共143例病灶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使用2D-US和ABVS对病灶进行检查,以病灶边缘脂肪组织出现回声增高、浑浊模糊、内部纤维组织增多,或呈“毛玻璃样”改变作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指标,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癌周围恶性脂肪组织声像图的诊断情况;进一步将肿块按直径大小分为四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直径大小的乳腺癌病灶周围脂肪组织声像图的诊断情况。结果143个病灶分别使用2D-US及ABVS检查,ABVS对脂肪组织声像图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度高于2D-US,漏诊率低于2D-US(ABVS:68.42%、86.01%、31.58%,2D-US:59.65%、82.52%、40.35%),ABVS对直径超过30 mm的肿块周围恶性脂肪组织声像图的检出率高于2D-US,但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周围脂肪组织声像图诊断的特异度、误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VS和2D-US对病变周围的脂肪组织均能较好地进行鉴别,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金水鲜联合放疗对A549细胞血管生成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金水鲜联合放疗对肺腺癌A549细胞实验处理后的细胞存活力,以及抗血管生成蛋白表达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关系变化。方法将生长状态良好的A549细胞按处理因素的不同分为4组,生理盐水(NC)组、金水鲜(JSX)组、放射治疗垣金水鲜(RT+JSX)组、放射治疗(RT)组,用CCK8试剂盒处理4 h后酶标仪测OD450值,收集细胞裂解后测定蛋白浓度并蛋白凝胶(WB)电泳,分析血管促进因子蛋白血管生成因子(VEGF)/胎盘源性生长因子(PIGF)和突变型P53以及促凋亡蛋白FAS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淤CCK8检测各组经过处理后细胞的增殖活力,RT+JSX组细胞的增殖活力低,与JSX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JSX组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Western-blot结果显示在第48小时,JSX组VEGF蛋白的表达下降明显;而在RT+JSX组中促凋亡蛋白FAS的表达明显增加,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下降,与JSX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联合使用金水鲜增强了放疗自身的促凋亡作用。结论金水鲜联合放疗可能发挥药物单独具有的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并能增强单用放疗的细胞促凋亡效果,考虑为金水鲜在影响血管生成方面能增加放疗的敏感性,激活细胞凋亡相关因子FAS和下调突变型P53,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证实。

    作者:张卫平;戈伟;刘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PKU-VPSM工具在全面持续改进全科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全科护理的薄弱环节及重要环节,了解社区居民对全科护理的质量要求,探讨PKU-VPSM工具对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作用。方法本次研究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展开调查,随机选取深圳市盐田区两家社康中心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两家管理模式、政策环境、中心规模及社区类型相似的社康中心为对照组。在每家社康中心随机选取10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后,观察组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及护理干预,对照组不作任何改变。1年后,两组进行第二轮问卷调查,分析并比较调查结果。结果第一轮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比较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轮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护理人员态度、礼貌及耐心程度,对您治疗及病情的了解情况,为您提供帮助的情况,护理技术服务水平,服务总体水平,中心清洁度及中心环境,诊室隐私保护程度及安静舒适方面得分更高,分别由之前的(3.57±0.31)、(4.01±0.42)、(3.81±0.50)、(4.11±0.35)、(3.62±0.38)、(3.01±0.52)、(3.24±0.44)分提升到(4.09±0.31)、(4.14±0.41)、(3.93±0.51)、(4.11±0.35)、(4.22±0.38)、(4.56±0.32)、(4.26±0.41)分(P<0.05)。观察组患者不仅候诊时间更短,而且接受关于疾病知识、治疗的指导更多、更全面(P<0.05)。结论 PKU-VPSM工具,有利于社区对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科护理,可显著改善护理质量,提高居民满意度,促进全科护理持续发展。

    作者:王豫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脑源性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时序性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脑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将9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及实验组(n=80),对实验组大鼠建立改良的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并根据伤后时间分为1、3、6、12、24、48、72、120 h组,每组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GDNF和BDNF表达,比较各组大鼠脑组织不同部位及损伤时间GDNF、BDNF的表达和变化规律。结果大脑、小脑、脑干组织中GDNF和BDNF阳性信号灰度在损伤后1 h组表达升高,6 h组达高峰,12 h组开始回落;1、3、6、12、24、48、72、120 h组大脑、小脑、脑干组织中GDNF阳性信号灰度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组各部位阳性信号面积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GDNF可以作为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经过时间推断的实验指标。

    作者:陈梅花;陈贵珍;贾万钧;孙汝亮;胡丙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方式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鄄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效果差异,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IFF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MIPPO技术结合LCP方式治疗,对照组采取PFNA治疗。术后两组患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随访1年,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64.7±11.4)min、(267.9±79.4)mL、(83.4±7.9)d、(17.5±1.1)周,均优于对照组[(79.4±12.1)min、(336.2±84.5)mL、(103.3±9.5)d、(18.9±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15.9±2.3)d]与对照组[(16.7±2.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2例(73.3%),良5例(16.7%),一般2例(6.7%),差1例(3.3%),对照组分别为16例(53.3%)、5例(16.7%)、5例(16.7%)、4例(13.3%),观察组优良率[90.0%(27/3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2/30)]与对照组[10.0%(3/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IFF生物力学稳定,有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较佳。

    作者:余英剑;李桂涛;洪翔;曹瑞治;刘恒;陈伟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霉素泡腾片中氯霉素含量

    目的:建立氯霉素泡腾片中氯霉素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其中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 C18(250 mm×4.6 mm,5滋m);流动相为0.01mol/L庚烷磺酸钠缓冲溶液(取磷酸二氢钾6.8 g,用0.01 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0 mL,再加三乙胺5 mL,混匀,用磷酸调pH值至2.5)-乙腈为70颐30;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74 nm。结果氯霉素在20.7~72.6滋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10%,R SD值为0.93%。结论本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好,精密度高,可作为氯霉素泡腾片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马静;贾燕花;王晓青;高磊;刘皈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并探讨半夏泻心汤辨证施治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7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66例)、对照组(61例)。两组均给予兰索拉唑+克拉霉素+莫沙必利疗法,观察组辨证加服半夏泻心汤,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幽门螺杆菌(Hp)阴转率。结果服药2个疗程后,两组总体疗效构成不同(Z=2.389,P=0.017);观察组与对照组痊愈率(31.8%比21.3%)、总体有效率(89.4%比77.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字2=1.785,P=0.182;字2=3.500,P=0.061);观察组与对照组Hp阴转率(95.2%比8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两组患者服药期间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与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较之单纯西药疗法更能有效保护胃黏膜,抑制Hp感染;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更佳。

    作者:王方石;王晓男;闫秋;张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防控现况及医院感染控制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并研究综合性医院防控传染病和控制感染的现况,提出有效建议。方法随机选取宁波市综合性医院106所,对其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监督管理、人员分工和预警机制等。统计调查数据,分析它们传染病防控和感染控制方法及现状。结果106所医院中101所医院贯彻施行国家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另5所医院在监督管理和保障措施方面有明显漏洞。监督管理高效者仅有37所,约占34.91%。药品管理高效及有效者共有97所,约占91.51%。预警机制高效者高达21所,约占19.81%。结论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防控及医院感染现状大体良好,符合国家标准。然而,诸如预警机制、监督管理等细节方面仍有诸多弊病,亟待改进。

    作者:卢丹华;石展鹰;胡丽庆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产后晕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产后晕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9月根据Nesbitt高危评分表对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200例有阴道分娩意愿的孕妇进行评估,按随机数字表将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孕妇均在产前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入病室及产房时发放护理安全告知书及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制订的自然分娩临床护理路径表由责任护士进行专职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的产程时间、血压及产后昏厥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产程时间分别为(629.0±157.7)min和(710.0±192.2)min;产后下床前收缩压分别为(122.7±5.3)mm Hg(1 mm Hg=0.133 kPa)和(105.6±6.4)mm Hg;产后晕厥发生率分别为1%和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临床护理途径可有效防止产后晕厥的发生,降低病区意外事件发生率。

    作者:郭静芳;罗琳虹;洪勉辉;何玉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中医药促进创面愈合机制研究进展

    创面愈合是一个有许多因素参与调控的复杂过程,中医药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有良好的疗效,目前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从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增加创面胶原产生、调节创面免疫功能和促进创面生长因子表达等方面综述了近年中医药促进创面愈合机制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小结了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作者:王羽侬;王顺梅;唐莹;代红雨;王伊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腹腔置管联合鸦胆子油乳和白介素-2治疗老年恶性腹腔积液的效果

    目的:观察腹腔穿刺并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联合腹腔内使用鸦胆子油乳和白介素-2(IL-2)治疗老年恶性腹腔积液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38例老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后腹腔内使用药物,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9例,腹腔内使用鸦胆子油乳和IL-2;对照组19例,腹腔内单独使用IL-2。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9%,明显高于对照组(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腹腔穿刺并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联合腹腔内使用鸦胆子油乳和IL-2是老年恶性腹腔积液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模式。

    作者:胡娅;唐曦;徐炎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黄芩苷固体自乳化颗粒剂的制备

    目的:研究黄芩苷固体自乳化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溶解度考察、伪三元相图的绘制及L9(33)正交试验,以形成自乳化效果、自乳化时间和粒径的大小为指标,选择佳自乳化处方。通过对固体吸附材料的筛选,累积溶出度的测定,筛选黄芩苷固体自乳化颗粒的佳处方。结果佳处方油酸乙酯-吐温(Tween)80-聚乙二醇(PEG)400的质量比为2颐7颐6,可溶性淀粉与黄芩苷固体自乳化释药系统(S-SEDDS)的质量比为4颐1,45 min溶出度达102.89%。结论黄芩苷S-SEDDS制备方法简单,稳定性好,可以提高药物的溶出度。

    作者:高永艳;陈海文;梁超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表观遗传学被定义为研究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改变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遥它既不同于基因突变袁也不依赖DNA序列的改变遥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对人类健康具有长远而广泛的影响遥饮食及环境因素可能会潜在的改变表观遗传调节的水平及范围袁因此袁对于表观遗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解释生活习惯与疾病发生间的关系遥此外袁DNA表观遗传修饰变化可以作为早期癌症及癌前病变检测的生物标志物袁对于癌症的诊断尧预后及治疗大有裨益遥逆转表观遗传对基因的调控代表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或药物设计模式。

    作者:崔宏伟;苏秀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自动乳腺容积成像系统和常规二维超声在乳腺癌周围脂肪组织声像图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使用二维常规灰阶超声(two-dimensional ultrasonic imaging,2D-US)和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乳腺癌边缘脂肪组织声像图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和浙江省舟山医院超声科经超声诊断并行手术治疗的106名患者共143例病灶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使用2D-US和ABVS对病灶进行检查,以病灶边缘脂肪组织出现回声增高、浑浊模糊、内部纤维组织增多,或呈“毛玻璃样”改变作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指标,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癌周围恶性脂肪组织声像图的诊断情况;进一步将肿块按直径大小分为四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直径大小的乳腺癌病灶周围脂肪组织声像图的诊断情况。结果143个病灶分别使用2D-US及ABVS检查,ABVS对脂肪组织声像图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度高于2D-US,漏诊率低于2D-US(ABVS:68.42%、86.01%、31.58%,2D-US:59.65%、82.52%、40.35%),ABVS对直径超过30 mm的肿块周围恶性脂肪组织声像图的检出率高于2D-US,但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周围脂肪组织声像图诊断的特异度、误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VS和2D-US对病变周围的脂肪组织均能较好地进行鉴别,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

    作者:朱丽;郑笑娟;韩英;杨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药品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讨论和评估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药品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引入风险管理前后产科护理药品管理中出现的用药不良事件和用药隐患事件及其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产科护理通过引入风险管理后,用药不良事件从实施风险管理前的4.67%下降至1.33%;用药隐患由17.33%下降至3.00%。结论应强化护理人员安全用药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强化安全预防与管理干预,强化患者的用药安全教育。

    作者:马峭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胰岛素和二甲双胍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疾病之一。有研究称糖尿病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分别是目前为常用的降糖药物。胰岛素的使用频度逐年提高,为利于胰岛功能恢复和改善代谢紊乱而提倡合理、及时应用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的用药频度在口服降糖药中位居前3位。本文就近年来胰岛素和二甲双胍与肿瘤发展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和潜在机制进行了综述,将为糖尿病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朱莹莹;陈思宇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干眼症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护理手段的研究进展

    干眼症是一种与泪液和眼表相关的多诱因疾病,主要表现为眼部不适、视力模糊和泪膜的不稳定。该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且起始病因甚多,均能造成眼表面病理及生理改变。尽管干眼症的临床表现大相径庭,但其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有着共通的规律。其中,炎性反应是干眼症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而细胞凋亡机制、性激素等伴随其中。干眼症治疗的主流手段是采用泪液替代品或润滑眼药水,而理想的治疗方案却是对因治疗而非单纯的改善临床症状。国内外学者在阐明干眼症病理生理变化特点、发病机制、治疗手段(包括药物、中医和手术治疗)以及护理知道等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目前并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标准。本研究旨在对干眼症的病理生理变化、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护理手段做一详尽综述。

    作者:马华贞;孙廷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员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82例,以支架植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71例)和对照组(311例),所有患者均于造影前采空腹血,测定血清中LOX-1水平。结果再狭窄组的血清LOX-1水平为(236.69±20.19)滋g/L,明显高于对照组[(215.55±14.86)滋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OX-1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082)。结论血清中LOX-1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明显相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闫杰;刁增利;赵红;苏鹏宇;王志军;葛庆锋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Pokemon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Pokemo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3年8月宁波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7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术中切除的癌、癌旁及临近正常组织,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标本中Pokemon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膀胱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到Pokemon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较高、在癌旁及正常组织中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组织中Pokemon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及TNM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结论 Pokemon蛋白表达和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病及恶性程度有关,可能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治疗的有效靶点。

    作者:侯列军;虞亦鸣;孙灵军;虞建达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浙江省平湖市12、14岁学生龋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平湖市城乡12、14岁年龄组学生恒牙龋齿状况及相关发病因素,为龋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按照WHO口腔调查基本方法中的龋病诊断标准对平湖市城乡12岁1030名和14岁1012名学生进行口腔龋病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1030名12岁学生患龋率为56.02%,龋均为1.30,显著性龋均指数3.06,充填率9.71%,残冠残根率10.98%,有80.10%儿童偏好甜食和饮料或二者同时兼食。14岁1012名学生患龋率为60.87%,龋均为1.71,显著性龋均指数3.98,充填率19.96%,残冠残根率17.89%,89.43%学生偏好甜食和饮料或二者同时兼食。两组女性患龋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P<0.05);偏好甜食或甜食和饮料同时食用者患龋率高,与无不良饮食习惯者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年龄组间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湖市12、14岁学生患龋率高,残冠残根率较高,治疗率低,偏好甜食和饮料者多。

    作者:吴玲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同期行联合手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联合手术治疗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10月于柳州市人民医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三组,每组各32例,A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B组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待间隔1个月以上后再行青光眼滤过术;C组先行青光眼滤过术,待间隔1个月以上后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期间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的变化、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满意度和患者自我评价术后视觉质量。结果与术前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周、1、3、6个月的视力和眼压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术后视力和眼压并无显著区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 A组患者的术后满意率(93.8%)明显高于B组(78.1%)和C组(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自我评价满意率(90.6%)明显高于B组(75.0%)和C组(7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手术治疗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是疗效显著的手术方法,具有进一步研究优化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卓;钟帆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