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胸主动脉破裂出血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叶玲玲

关键词:胸主动脉破裂, 急救, 护理
摘要:胸主动脉破裂出血是重症外科的急、重病,多为创伤性,具有创伤重、手术复杂、并发症多的特点[1];在内科患者中非常少见,易隐匿及误诊,我科2011年6月23日收治了1例食管癌根治术、食管支架植入术后、胸主动脉破裂出血的患者,该患者突发出血,且出血量大,短时间内病情急剧变化,在我科室人员积极有效迅速的救治下,保证患者生命体征,为患者的救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并在笔者的细心护理下终痊愈出院.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新疆马兰地区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新疆马兰多民族地区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本地区各民族女性尿失禁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马兰地区及周边农村成年女性1 276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数据录入和分析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完成.结果 新疆马兰地区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总患病率为33.7%.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女性患病率分别为37.6%、44.3%、16.4%和14.9%,不同民族尿失禁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新生儿体重、第二产程延长、产后休息时间、年龄、民族、高血压便秘、尿路感染、慢性盆腔痛、口服避孕药是新疆马兰地区女性尿失禁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新疆马兰地区女性尿失禁患病率较高,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的人群干预和治疗亟待开展.

    作者:李易霞;马兰;何春妮;温蓉蓉;张淑萍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输尿管镜和ESWL治疗小儿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URSL)与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小儿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输尿管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入URSL组(58例)与ESWL组(62例).结果 URSL组与ESWL组碎石成功率分别为93.1%和90.3%,4周后结石排净率分别为91.4%和88.7%,两组碎石成功率及结石排净率均无显著差别(P > 0.05);URSL组与ESWL组输尿管中下段碎石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86.7%,结石排净率分别为96.4%和80.0%,URSL组显著优于ESWL组(P < 0.05);URSL组输尿管上段碎石成功率显著低于ESWL组(86.7% vs 93.8%,P < 0.05),结石排净率亦显著低于ESWL组(86.7% vs 96.9%,P <0.05).结论治疗小儿输尿管结石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对于上段结石ESWL效果更佳,对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应采用URSL治疗.

    作者:王秀新;张少峰;贾洪涛;甘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肩难产7例临床分析与预防

    目的 了解肩难产的发生率、并发症、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1年9月7例肩难产分娩资料.结果 头位分娩总数4 275例,肩难产7例,肩难产发生率为0.16%,产妇并发症4例,新生儿并发症4例.结论早期预防、识别和正确处理肩难产是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谭亚杰;黄丽梅;江朵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盐酸戊乙奎醚对脓毒血症大鼠外周血内皮细胞及其微粒计数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PHC)对脓毒血症(CLP)大鼠外周血内皮细胞(CECs)及其微粒(EMPs)计数的影响.方法 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六组:①对照组(sham组):假手术+生理盐水2 mL;②CLP组:CLP+生理盐水2 mL;③PHC0.1组:CLP+PHC 0.1 mg/kg;④PHC0.5组:CLP+PHC 0.5 mg/kg;⑤PHC1.0组:CLP+PHC 1.0 mg/kg;⑥PHC2.0组:CLP+PHC 2.0 mg/kg.方法 流式细胞学(FCM)检测大鼠CECs及EMPs计数,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IL-6,基质显色鲎法检测血浆内毒素(LPS)水平.每组随机各抽取10只分别观察大鼠6、12、24、48 h以及72 h生存率.结果 同时点比较各组生存率无差异;TNF-α、IL-6水平和外周血CECs和EMPs计数: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各组均低于CPL组,盐酸戊乙奎醚1.0 mg/kg和2.0 mg/kg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于0.1 mg/kg与0.5 mg/kg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am组LPS含量低于所有其他组,而其他各组间LPS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明显减少CLP大鼠CECs及EMPs计数,减轻脓毒血症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及炎症因子产生与释放实现.

    作者:刘笋;艾宇航;覃双全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单采血小板保存期间部分参数的改变及其意义

    目的 观察分析单采血小板在保存期间各项指标的改变,探讨储存损伤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检测单采血小板22℃震荡保存1、3、5、7 d的MPV、PDW、PLT、活化率和血浆中S1P浓度.结果 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单采血小板保存期间MPV和PDW升高,PLT下降,活化率增高,血浆中S1P浓度上升.结论血小板在保存期间发生一定程度的活化,甚至凋亡,说明储存损伤影响了血小板质量,并有可能影响临床输注效果.

    作者:曹惠;卓海龙;徐丽娟;王海平;王全立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156例,均于入院3 d内完成X线片及螺旋CT检查.结果 ①螺旋CT与X线片相比,对各级骶髂关节病变的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②CT显示关节面侵蚀130例,关节面下骨质囊变102例,骨质增生硬化105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34例,其比例均明显高于X线片(P < 0.05).结论螺旋CT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迎军;杨德维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极速CT冠状动脉造影老年患者负性情绪及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患者极速CT冠状动脉造影中对其负性情绪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60例行极速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 = 80)和对照组(n = 80),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老年患者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情绪的变化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前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 < 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图像总体合格率为96.25%(77/80),显著高于对照组(78.75%,63/80),且观察组检查过程中心率波动≥10次者占11.25%(9/80),显著低于对照组(73.75%,59/80).结论对行极速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消除或缓解其紧张焦虑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陈秀梅;王桂华;李琳琳;张春霞;刘发香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血浆尾加压素Ⅱ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患者中的作用机制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尾加压素Ⅱ(urotensinll,UⅡ)在老年高血压病以及合并心肌肥厚患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7例作为观察组(年龄均>60岁),其中单纯性高血压患者32例,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患者35例.同时选取我院34例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血浆UⅡ含量,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67例老年高血压组的UⅡ含量平均为(8.02±2.59)pg/mL,34例正常对照组的UⅡ含量平均为(6.75±1.25)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不同分级的高血压患者血浆UⅡ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且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升高,高血压患者血浆UⅡ的含量也明显增加,3级高血压患者血浆UⅡ的含量明显高于1、2级高血压组血浆UⅡ的含量(P < 0.05).③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组的血浆U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且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组的UⅡ水平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 < 0.05).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组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1).且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组的LVMI水平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 < 0.01).④老年高血压组心脏室间隔厚度(IVST)为(12.45±0.79)mm,左室后壁厚度(LPWD)为(12.67±0.29)mm,二者分别与UⅡ呈正相关(r分别为0.762,0.891,P < 0.05).结论 UII可能在老年高血压病心肌肥厚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及其意义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孙俐俐;王丽娜;邢福艳;段丽敏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规范健康教育联合行为矫正技术在减少高血压患者脑血管不良事件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规范健康教育和行为矫正技术在减少高血压脑血管不良事件中的作用.方法 将224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2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规范健康教育和不良行为矫正,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期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89%,对照组为8.04%,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 = 8.547,P < 0.01).结论规范健康教育和不良行为矫正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从而降低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江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中医药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研究进展

    本文从中医药角度探讨了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经验,主要包括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病因病机、影响复发转移的因素、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及中医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思路、方法、常用的治疗胃癌复发转移的专方、专药以及中医药防治胃癌术后复发的机制,认为中医药在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药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作者:王晓炜;秦志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RP-HPLC法测定消痔灵片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消痔灵片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RP-HPLC法测定,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色谱柱:Sino Chrom ODS-APC18(250 mm × 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6∶94∶0.2),检测波长:266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1)℃.结果 没食子酸在18~48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9.75%,RSD = 0.97%.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消痔灵片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并有效评价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秦贻强;龚勋;董晓敏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壳寡糖对S180荷瘤鼠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壳寡糖对S180小鼠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及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内注射的方法将壳寡糖注入S180小鼠体内,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瘤组织Bcl-2、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壳寡糖能降低S180小鼠瘤组织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提高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结论通过调节Bcl-2、Bax的表达而诱使肿瘤细胞凋亡是壳寡糖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蒋瑞雪;赵宪;孙艳;王琪;兴桂华;吴艳敏;官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癃闭舒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高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癃闭舒联合盆底肌训练(pelvic floormuscle training,PFMT)治疗70岁以上高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疗效.方法 将96例有不同程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症状存在的高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① A组(48例):患者盆底肌训练同时接受癃闭舒胶囊口服治疗;② B组(48例):患者仅予盆底肌训练,未予癃闭舒药物辅助治疗.通过治疗前后排尿日记和尿失禁自我评价(ICIQ)评分变化,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12周后,A组排尿日记情况及ICIQ评分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盆底肌训练同时辅以癃闭舒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高龄女性患者顽固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

    作者:张晨光;钟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临床药师执业的困境及策略

    探讨目前中国临床药师的执业困境,明确提高职业素质的策略.本文通过分析中美两国临床药学的发展状况,阐明了中国临床药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应从医生的专业弱项作为切入点,才能化解执业困境,发挥药学专业优势,提供药学服务,指导合理用药,成为医生的用药顾问,适应新的医疗形势.

    作者:吴洁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子宫内膜癌与炎性微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

    炎症与妇科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密切相关,炎症通过炎症细胞、炎症因子及固有免疫的某些信号分子等多种途径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而炎性微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生长因子、细胞趋化因子和各种蛋白水解酶所产生的免疫反应,这些都有利于肿瘤的增殖、侵袭、黏附、血管生成及对放化疗的抵抗.因此,本文就近年来对子宫内膜癌炎性微环境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高佳音;石琨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自拟中药汤联合坦索罗辛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汤联合坦索罗辛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6月~2011年12月我院确诊的80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单纯口服0.2 mg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1次/d,连用14 d;实验组再给予自拟中药汤联合治疗,1剂/d,连用14 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6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0%,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排尿评分、生活质量评分、NIH-CPSI总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治疗后的MFR、AFR指标水平比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 < 0.05).结论应用自拟中药汤联合坦索罗辛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金恒;任传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25%硫酸镁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25%硫酸镁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临床诊断FGR的孕妇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常规吸氧,左侧卧位,每天静脉滴注能量合剂:10%葡萄糖500 mL+辅酶A 100 U+三磷酸腺苷40 mg+维生素C 2 g,复方氨基酸500 mL,连用10 d为1个疗程.治疗组(52例):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予25%硫酸镁40 mL+5%葡糖糖250 mL,复方丹参注射液4 g+5%葡萄糖500 mL,静滴,1次/d,连用10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孕妇宫高、体重明显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显示胎儿脐血流S/D比值明显降低,胎儿双顶径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胎盘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25%硫酸镁联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胎儿生长受限,能改善胎盘血流灌注,增加对母体静脉输入营养物质的摄取量,促进胎儿生长发育.

    作者:姬立芹;刘柯伶;许繁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2009~2010年我院抗感染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依托我院药品管理系统的原始数据,对我院2009~2010年抗感染药物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2010年我院抗感染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在销售金额构成上,注射用药占90%以上,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位居前列,注射用头孢地嗪的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两年均居首位.结论我院抗感染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少数品种过量使用,选择起点过高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促进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王诗鸿;王秀中;郑丽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硬膜外腔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中新生儿Apgar评分影响的比较

    目的 比较硬膜外腔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SCEA)对剖宫产中新生儿Apgar评分影响.方法 选择1995~1998年3年中在EA下剖宫产病例和2005~2008年3年中在SCEA下剖宫产病例,入选病例分别为2 484例和3 032例.收集并记录高阻滞平面、局麻药用量、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I-D)、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U-D);收集并记录新生儿1、5、10 min Apgar评分,收集并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7分的各项具体评分.结果 EA组与SCEA组比较,EA组的I-D和U-D都明显高于SCEA组(P < 0.01或P < 0.05),EA组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的总用量明显多于SCEA组(P < 0.01);出婴后1~10 min Apgar评分低于7分的新生儿总例数EA组明显多于SCEA组(P < 0.05);在Apgar评分低于7分新生儿的具体各项评分中,出婴后1、5、10 min EA组新生儿的肌肉张力明显低于SCEA组(P < 0.01),出婴后1、5 min EA组新生儿的呼吸评分低于SCEA组(P < 0.05),出婴后1 min EA组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和刺激反射评分都低于SCEA组(P < 0.05).结论在剖宫产中,EA组Apgar评分低于7分的新生儿明显多于SCEA组,这与局麻药用量大和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长关联性大.在SCEA中局麻药对新生儿Apgar评分影响甚少.

    作者:骆建宁;郑河荣;张燕武;金纯纳;李文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6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呼吸功能训练及术后康复指导,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情况、拔管时间、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出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呼吸频率降低,血氧饱和度升高,大通气量、时间通气量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27.08%)(P < 0.01);术后拔管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分别是(4.52±2.20)d、(10.54±3.52)d,而对照组分别为(5.63±2.60)d、(13.20±3.81)d,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心胸外科术后患者肺功能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田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