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洁芳
目的 比较跟腱断裂采用微创跟腱吻合器治疗与改良Kessler法缝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07年7月~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55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对照研究,分为微创跟腱吻合器组和改良Kessler组,其中采用微创跟腱吻合器治疗34例,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治疗21例,术后石膏固定4~6周,同时进行功能锻炼,随访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55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不少于12个月,两组之间跟腱再断裂和术后粘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改良Kessler组的切口感染和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微创吻合器组高(P < 0.05).AFOAS评分在术后12周内微创吻合器组较高(P < 0.05),而12周以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早期患者对微创吻合器的满意率较高.结论临床上这两种缝合方法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相比于改良Kessler法,微创吻合器法切口小,并发症少,更能使患者满意,但使用微创吻合器法时需考虑到患者的经济因素.
作者:丁春劲;杨惠林;周军;黄永丰;朱法豪;夏绍祥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新生儿细菌感染(neonatal bacterial infection,NB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出生4 d后108例疑为细菌感染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通过细菌学或影像学方法判断是否为细菌性感染,并检测血清中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 共检测出38例细菌感染患儿,CRP(>10 mg/L)联合IL-6(>100 ng/L)对诊断NBI的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79.9%,阳性预测值为70.8%,阴性预测值为93.9%; 结合PCT后,其敏感性为98.5%,特异性为66.7%,阳性预测值为58.5%,阴性预测值为98.8%.结论 PCT能进一步提高CRP和IL-6在诊断NBI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是对现有标记物的有益补充.
作者:陈巧红;葛勤;陈珊珊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研制轻中度支气管哮喘中医症状问卷(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mptoms questionnaire of asthma,TCMSQOA),以补充现代医学支气管哮喘问卷内容,为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评价提供一个工具.方法 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确定支气管哮喘中医症状条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从6个临床中心采集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症状信息,然后分析问卷的信度、效度,以及TCMSQOA与Juniper哮喘生命质量问卷(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AQLQ)的相关性.结果 TCMSQOA包含28项中医症状条目,概括为5个维度,分别表示哮喘程度(疾病特征)、痰饮、寒、外感、热5个方面.TCMSQOA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评价结果Cronbach's α系数为:综合分0.90,疾病特征0.88,痰饮0.87,寒0.75,外感0.64,热0.45.TCMSQOA的疾病特征与AQLQ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和总分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7,但两者其他领域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较小.结论 TCMSQOA能反映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症状特征,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并可补充哮喘疗效评价时痰饮、寒、热及外感方面的信息.
作者:林色奇;查青林;薛汉荣;吕诚;肖祖克;刘惟优;尚云飞;陈建建;温敏勇;吕爱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URSL)与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小儿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输尿管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入URSL组(58例)与ESWL组(62例).结果 URSL组与ESWL组碎石成功率分别为93.1%和90.3%,4周后结石排净率分别为91.4%和88.7%,两组碎石成功率及结石排净率均无显著差别(P > 0.05);URSL组与ESWL组输尿管中下段碎石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86.7%,结石排净率分别为96.4%和80.0%,URSL组显著优于ESWL组(P < 0.05);URSL组输尿管上段碎石成功率显著低于ESWL组(86.7% vs 93.8%,P < 0.05),结石排净率亦显著低于ESWL组(86.7% vs 96.9%,P <0.05).结论治疗小儿输尿管结石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对于上段结石ESWL效果更佳,对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应采用URSL治疗.
作者:王秀新;张少峰;贾洪涛;甘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美沙拉嗪结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1 g/次,4次/d;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1 g/次,3次/d,同时配合灌肠(将庆大霉素16万U、思密达6 g及地塞米松5 mg加入60 mL生理盐水),保留灌肠40 min,2次/d,2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达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结肠镜下评分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 0.05).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对照组高达45.0%,治疗组为15.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5).结论美沙拉嗪结合灌肠综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陈跃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途径,规范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与管理.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不接受干预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研究药学服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并对选用的抗菌药物品种、用程、用药频度、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对比与评价.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硝基咪唑类、第3代头孢、林可酰胺类使用频次较低,而大环内酯类、第1代头孢使用频次明显较高;②观察组单用药使用频次较高,联合用药使用频次明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③观察组非限制级抗菌药物应用频次明显提高,限制及特殊级抗菌药频次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④两组预防用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6.29,P < 0.05),观察组住院的各项费用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 < 0.05);⑤接受药学服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合理用药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恰当的药学服务措施能有效提高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水平.
作者:吴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PHC)对脓毒血症(CLP)大鼠外周血内皮细胞(CECs)及其微粒(EMPs)计数的影响.方法 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六组:①对照组(sham组):假手术+生理盐水2 mL;②CLP组:CLP+生理盐水2 mL;③PHC0.1组:CLP+PHC 0.1 mg/kg;④PHC0.5组:CLP+PHC 0.5 mg/kg;⑤PHC1.0组:CLP+PHC 1.0 mg/kg;⑥PHC2.0组:CLP+PHC 2.0 mg/kg.方法 流式细胞学(FCM)检测大鼠CECs及EMPs计数,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IL-6,基质显色鲎法检测血浆内毒素(LPS)水平.每组随机各抽取10只分别观察大鼠6、12、24、48 h以及72 h生存率.结果 同时点比较各组生存率无差异;TNF-α、IL-6水平和外周血CECs和EMPs计数: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各组均低于CPL组,盐酸戊乙奎醚1.0 mg/kg和2.0 mg/kg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于0.1 mg/kg与0.5 mg/kg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am组LPS含量低于所有其他组,而其他各组间LPS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明显减少CLP大鼠CECs及EMPs计数,减轻脓毒血症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及炎症因子产生与释放实现.
作者:刘笋;艾宇航;覃双全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肩难产的发生率、并发症、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1年9月7例肩难产分娩资料.结果 头位分娩总数4 275例,肩难产7例,肩难产发生率为0.16%,产妇并发症4例,新生儿并发症4例.结论早期预防、识别和正确处理肩难产是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谭亚杰;黄丽梅;江朵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硬膜外腔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SCEA)对剖宫产中新生儿Apgar评分影响.方法 选择1995~1998年3年中在EA下剖宫产病例和2005~2008年3年中在SCEA下剖宫产病例,入选病例分别为2 484例和3 032例.收集并记录高阻滞平面、局麻药用量、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I-D)、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U-D);收集并记录新生儿1、5、10 min Apgar评分,收集并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7分的各项具体评分.结果 EA组与SCEA组比较,EA组的I-D和U-D都明显高于SCEA组(P < 0.01或P < 0.05),EA组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的总用量明显多于SCEA组(P < 0.01);出婴后1~10 min Apgar评分低于7分的新生儿总例数EA组明显多于SCEA组(P < 0.05);在Apgar评分低于7分新生儿的具体各项评分中,出婴后1、5、10 min EA组新生儿的肌肉张力明显低于SCEA组(P < 0.01),出婴后1、5 min EA组新生儿的呼吸评分低于SCEA组(P < 0.05),出婴后1 min EA组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和刺激反射评分都低于SCEA组(P < 0.05).结论在剖宫产中,EA组Apgar评分低于7分的新生儿明显多于SCEA组,这与局麻药用量大和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长关联性大.在SCEA中局麻药对新生儿Apgar评分影响甚少.
作者:骆建宁;郑河荣;张燕武;金纯纳;李文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中国籍汉族人群的TNRC9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25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组,另外选取325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提取两组患者的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法检测TNRC9 rs12443621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其与乳腺癌易感因素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TNRC9 rs12443621 AA、AG和GG基因在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占18.1%、46.5%、35.4%和18.7%、48.3%、33.0%.孕激素、雌激素状态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与TNRC9 rs12443621基因型无相关性(χ2值分别为0.081、0.335、0.331,均P > 0.05).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TNRC9 rs12443621基因与乳腺癌的易感因素可能无关,TNRC9 rs12443621基因不能单独作为乳腺癌的筛查的标志物.
作者:李海君;李霞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探讨目前中国临床药师的执业困境,明确提高职业素质的策略.本文通过分析中美两国临床药学的发展状况,阐明了中国临床药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应从医生的专业弱项作为切入点,才能化解执业困境,发挥药学专业优势,提供药学服务,指导合理用药,成为医生的用药顾问,适应新的医疗形势.
作者:吴洁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消痔灵片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RP-HPLC法测定,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色谱柱:Sino Chrom ODS-APC18(250 mm × 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6∶94∶0.2),检测波长:266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1)℃.结果 没食子酸在18~48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9.75%,RSD = 0.97%.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消痔灵片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并有效评价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秦贻强;龚勋;董晓敏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进行下肢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将230例于我科住院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分为观察组(122例)和对照组(10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进行局部肢体被动活动训练,关节活动等下肢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进行下肢护理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孙雪枫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胶体金法检测在判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3月~2009年2月临床分离的7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采用苯唑西林药敏纸片扩散法、乳胶凝集法及胶体金法检测,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胶体金法的敏感度与苯唑西林药敏纸片扩散法及乳胶凝集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60,P > 0.05);胶体金法与苯唑西林药敏纸片扩散法的符合率为100.0%;胶体金法、乳胶凝集法和苯唑西林药敏纸片扩散法的检测时间分别为(9.2±0.4)min、(38.2±1.7)min和(1080.6±36.3)min,胶体金法的检测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胶体金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判定MRSA菌株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林翀;苏应仙;林明冠;张天蔚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红细胞(RBC)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对受者中性粒细胞(PMN)炎症释放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红细胞在保存的第1、21、35天(D1、D21、D35)分离上清,-20℃冻存备用.将冻存的上清与健康受者PMN体外培养12 h后,加入脂多糖(LPS)后培养12、24 h收集上清冻存待检.用ELISA方法检测其IL-6和TNF-α水平.结果 红细胞在LPS的刺激下IL-6水平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NF-α水平也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LPS的刺激下,D35较之D1红细胞上清促使PMN释放更多的IL-6和TNF-α,可以解释为输注保存时间长的红细胞增强了PMN的炎症反应,这对预防患者在大量输血后引发的相关免疫反应有一定作用.
作者:张莎娜;王海平;曹惠;王全立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IB)对溶栓治疗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影响,评价其重要性,进而推进临床上对突发性聋的治疗进展.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108例,根据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平均分为血浆纤维蛋白原正常组(纤维蛋白原≤3.5 g/L,54耳)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组(纤维蛋白原>3.5 g/L,54耳),各54例,两组患者同时给予巴曲酶溶栓滴注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7 d,检测患者的纯音听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疗程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或黏膜处是否有出血点.结果 在各疗程结束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组的患者,通过溶栓治疗,痊愈1例,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41例,总有效率为24.1%;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组的患者,痊愈6例,显效15例,有效2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1.5%.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血浆纤维蛋白原正常组,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对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的突发性聋患者,采用降纤溶栓的治疗方法,更为有效、高效,对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的突发性聋患者,应尽量采用其他疗法,以免耽误病情.
作者:潘芳名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肥胖的相关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T2DM患者83例根据有无肥胖分为T2DM肥胖组(50例)和T2DM非肥胖组(33例),另设对照组(36例).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指标和PON1的差异.结果 T2DM肥胖组的血清PON1活性明显低于T2DM非肥胖组,且两组PON1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ON1与体重指数(MB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正相关.结论肥胖T2DM患者PON1活性降低,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作者:杨慧;姜海;谭子新;尚可;孙亚威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糖尿病肾病模型db/db小鼠血浆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方法 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db/db小鼠(6只)和db/m小鼠(6只)血浆中的小分子代谢物,应用模式识别技术对积分数据进行正交偏小二乘辨别(OPLS-DA)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利用MATLAB软件做相关系数图.结果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db/m小鼠相比,试验组db/db 小鼠血浆中葡萄糖和氧化三甲胺(TMAO)的含量升高,多种氨基酸含量下降.结合代谢途径分析发现,糖尿病肾病小鼠体内存在氨基酸代谢异常和能量代谢异常,肾脏受到损伤.结论本文所采用的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技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糖尿病肾病小鼠血浆中的代谢物变化,潜在的代谢标志物分析及代谢途径探讨将为临床诊断及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孙立业;毛璇;张冬娟;孙博;管又飞;颜贤忠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如何逐渐摆脱原有的以病原微生物为中心的医学微生物教学模式束缚,应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利用医学院校的特有资源建立特色鲜明的普通微生物学教学新模式,努力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微生物学教学体系对培养适应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及市场发展需要的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大畅;张翠丽;沙姗姗;李新莉;辛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放疗所致食管癌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12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整体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心理、生理及生活等全面护理,放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发生放射性食管炎的例数及严重程度,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在减轻食管癌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差异.结果 整体护理组患者全部完成规定剂量的放射治疗,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因发生严重的反射性食管炎而终止放疗,整体护理组患者严重放射性食管炎(3~4级)的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1 < 0.05).结论整体护理能够明显地减轻食管癌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
作者:许妍;胡娟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