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明
目的:观察中医活血化瘀法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中成药静脉滴住,经14天治疗后,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中有较好疗效.
作者:田传智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研究高校新生军训中暑情况分析,及防治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新生训练方队420人,男队220人,女队200人,在2周军训期间的中暑人数.结果:军训中暑率合计7.4%,其中女生中暑发生率10.5%,男生中暑发生率5%.男生与女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军训中暑比较常见,女生发生多于男生.转变军训的观念,加强训练前的中暑保健工作.
作者:程山霞 刊期: 2011年第27期
消化性溃疡周期长,反复发作,它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关系密切,在护理过程中,尤应强调整体观念,关心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调整不良情绪,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变患者对健康的住院认识,重视挖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对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对患者的干预,减少疾病的复发,缩短病程.
作者:王海涛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在评价输卵管状态的价值.方法:不孕患者20例分别进行X-HSG检查和LPS检查检查.结果:我们共检查了本组患者共40条输卵管,其中X-HSG检查结果为:通畅17条,不通畅11条,通而不畅12条.LPS检查结果为:通畅20条,不通畅9条,通而不畅11条.而手术病理结果LPS检查完全符合标准,那么经过对比,显示表明X-HSG检查的总符合率为87.5%(35/40),两种方法检查差异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这表明X-HSG检查仍然具备良好的诊断效果.结论: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仍然具备很好的诊断效果,还可作为检查输卵管性不孕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张怀涛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分析CT对盲肠癌患者诊断的准确率及盲肠癌的CT表现、扫描技术、探讨盲肠癌行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盲肠癌患者术前CT表现及临床资料;CT检查前1天禁食并口服磷酸钠盐口服溶液做胃肠道清洁工作,与检查前5~10分钟给空腹>12小时的患者,从肛门用气囊注入约1500ml空气,用螺旋CT层厚5mm,螺距1.0进行扫描,并对肠道进行MPR、3D、CTVE重建.结果:11例盲肠癌患CT扫描后发现肠腔占位病变(84.6%),2例患者发现肠壁不规则肿胀疑为早期癌变.结论:螺旋CT对盲肠癌的诊断价值明显,诊断可靠.
作者:乔永明;谢朝阳;龚新占;刘先红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硬膜下积液手术方式的改良.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硬膜下积液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的效果比较.结果:45例患者中,早期25例采用单纯钻孔引流术,术后8例复发再次手术,其中5例行开颅切除部分囊壁,打开蛛网膜下腔使CS下循环通畅.另外3例行积液腹腔分流术,后期的20例采用扩大骨孔、蛛网膜开窗、侧裂池打开术式,术后均无复发,积液消失,效果良好.结论:对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采用改良的扩大骨孔、蛛网膜开窗、侧裂池打开术式效果较其他手术方式好.
作者:杨建晓;沙亚荣 刊期: 2011年第27期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插管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导管的意外拔除已成为ICU中常见问题,国外报道其发生率占置管患者3%~16%.有资料表明,意外拔管后需要重新置管的患者病死率达25%,插管重置病死率明显高于计划性拔管的患者,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对ICU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将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资料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对策分述如下.
作者:梁雁;黄玉凤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甲氰咪胍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HSP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和甲氰咪胍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皮肤紫癜消退时间、消化道症状消退时间、关节症状消退时间和肾功能改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甲氰咪胍治疗小儿HSP能有效改善症状和体征、明显缩短病程、减轻关节和肾损害,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曹银利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提高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治经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34例,对其征象进行分析.结果:结节型8例,为单发结节;弥漫型20例,其中腺泡样结节11例,大片实变6例,磨砂玻璃征6例;炎症型8例.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表现多样,结节内细支气管气像对诊断具有一定价值.炎症型和弥漫型需与肺结核、肺炎鉴别[1].
作者:刘丽 刊期: 2011年第27期
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广泛应用及保管不善,致使小儿无意识地经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接触吸收中毒的屡见不鲜.临床医生若稍不细心,极易引起误诊.现收治3例小儿有机磷农药中毒误诊为心衰的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姜守梅;李学升 刊期: 2011年第27期
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后腹部疼痛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一般只需内科对症处理,而一部分较严重的腹痛处理则比较棘手.通常临床上一般采用肌肉和静脉注射镇痛药物的方法进行镇痛.由于担心镇痛药物过量、成瘾等问题,患者很难得到满意的镇痛效果.特别是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因长期使用镇痛药,大都对于疼痛过于敏感,所以一般的镇痛措施效果不好,因此介入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自控镇痛(PCA)因疗效确切、用药量合理,而且注意镇痛的个体化,从而使术后疼痛的治疗效果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而备受患者的青睐.现使用一次性自控镇痛泵,对部分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后镇痛,取得明显疗效,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王成德;王爱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行为特点,提出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对1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护士观察量表(NOSIE)6项与激惹有关的项目中,有5个项目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护士进行有效的专科护理知识教育与接待患者技巧的培训,能够预见患者的冲动行为,并加强精神科监护.
作者:王桂花 刊期: 2011年第27期
2007年1月~2010年1月采用撬拨复位闭合穿针外固定支撑架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3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32例,均除外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除外患足有局部皮肤病或软组织严重挫伤者及严重的下肢静脉曲张者.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20~60岁,平均32.5岁.左侧22例,右侧10例.高处坠落26例,车祸伤6例.所有患者均行跟骨侧位及轴位摄片.按Sander分型[1]:Ⅲ型24例,Ⅳ型8例.伤后来诊时间1~72小时,平均36小时.
作者:孙成国;崔宗建;曲波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8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围手术期重视心理护理,加强患肢的保护、观察并预防早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注重克氏针及肿胀的护理,重视宣教患肢正确功能锻炼.结果:8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6例术后并发尺神经损伤,早期发现及处理后皆恢复.术后随访6个月~18个月,平均11个月.功能评定结果优良率达97.7%.结论:肱骨髁上骨折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注意并发症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可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俊明 刊期: 2011年第27期
2009年9月~2010年9月对600例次肿瘤患者进行分析评估,制订护理对策,收到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09年9月~2010年9月收治恶性肿瘤患者随机抽取600例次,男350例,女250例,年龄18~79岁,平均51.9岁.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舒适护理组:常规组300例次,男175例,女125例,年龄21~79岁,平均48.5岁.舒适护理组300例次,男170例、女130例,年龄18~77岁,平均55.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玉琴;谢稚军 刊期: 2011年第27期
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参考依据,但并非惟一的诊断标准.这是由于冠心病在非发作期时,其心电图检出率仅仅是30%~50%,而50%或以上的患者心电图表现正常.这说明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方法.有许多疾病如心肌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可以产生与冠心病相同的心电图表现.说明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不是一个特异的方法.所以说,临床上对冠心病的诊断,必须根据病史、病症与某些特殊检查(包括心电图检查)进行综合判断才可作出;单靠心电图往往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但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孙福宝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肠内与肠外营养联合治疗对危重患者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40例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早期给予肠外营养静脉支持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和常规治疗.观察记录每例患者呼吸机撤机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和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监测肾功、肝功及电解质等情况.结果:不同时期肠内与肠外营养联合治疗对危重患者机械通气不仅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使患者早期脱机,减少了患者在ICU住院时间,相对减少了并发症.结论:不同时期肠内与肠外营养联合治疗对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不仅有利于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尽早脱机、拔管,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殷惠美;闫晓刚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在腹部术后护理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4月~2011年7月收治腹部手术患者2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6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前均禁食12小时,术前4~6小时禁水,术后给予抗生素、维生素、补液,并维持电解质平衡,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具体方法:用大拇指用适度的压力交替按摩三里穴、内关穴各2~3分钟,力度适中,由轻至重,患者有酸、麻、胀、痛等得气为度,4~6小时1次,直至肛门首次排气.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22.5±7.5小时,对照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28.3±9.0小时,观察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35.2±12.1小时,对照组患者肛门排气恢复时间42.8±13.8小时,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按摩足三里、内关穴位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护理质量,加快患者康复,提高了疗效.
作者:刘莹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出院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健康行为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90例;出院前两组均予以基本治疗,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并进行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社区健康行为教育为基础,戒烟、运动训练、呼吸功能训练、营养供应指导、心理护理为干预重点的社区护理干预;常规组未予主动社区护理干预.结果:出院12个月后两组健康行为状况及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干预组显著优常规于组(均P<0.01).结论: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保持健康行为,改善肺功能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袁英;侯懿玲;董俊文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在5~30之间的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血栓通注射液5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和对照组(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44例,两组均1次/日给药,连续给药14天,然后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学测定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并且血脂与血粘度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具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尚智 刊期: 2011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