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86例

万功山

关键词:脑卒中, 早期康复,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观察,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康复组患者在其神经症状、生命体征平稳后72 h即开始进行康复治疗,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定患者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肢FMA评分[(6.20±1.59)、(6.12±1.42)分]、下肢FMA评分[(6.67±2.21)、(6.31±2.41)分]、MBI评分[(26.15±10.52)、(26.39±10.62)分]均低于治疗后[康复组:(24.62±3.31)、(26.23±7.27)、(34.95±8.26)分,对照组:(11.52±3.63)、(13.84±6.29)、(30.23±7.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康复组:t=4.965、5.145、3.675,均P<0.05;对照组:t=2.471、2.542、3.274,均P<0.05).治疗后康复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t=2.547、2.965、2.312,均P<0.05).结论: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是有效的,可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右美托咪啶对开颅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DEX)对开颅手术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60例拟行开颅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过程是否应用DEX和安慰剂随机分为安慰剂组(30例)和DEX组(30组).术中七氟烷、阿片类药物以及血管活性药物常规应用以维持收缩压在90~130 mm Hg之间,心率在50~90次/min之间.监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由计算机系统连续地记录和储存并在两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DEX组的AUCSBP>130 mm Hg较安慰剂组明显较小[10(3~51)vs33(9~97),t=12.486,P=0.041),术中瑞芬太尼用量[(20.5±11.7)vs(27.2±13.4),t=2.381,P=0.031]以及需应用升压药物(33.3% vs 50.0%,χ2=15.72,P=0.026)、降压药物的患者(46.7% vs 80.0%,χ2=19.25,P=0.001)均较安慰剂组少.结论:DEX可以提高开颅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而没有增加低血压或心动过缓的发生率.

    作者:余汝林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氟伐他汀强化降脂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钠(来适可)强化治疗冠心病(CHD)伴高脂血症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所有60例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均经过氟伐他汀钠40 mg/d治疗后血脂已达标.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继续予以氟伐他汀钠20 mg/d;对照组停用氟伐他汀钠.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按常规治疗.分别观察3、6个月后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记录心力衰竭、心绞痛发作情况;观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有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观察3个月和6个月后,TC、TG、LDL-C及hs-CRP均较前明显升高,HDL-C明显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心衰加重、心绞痛发作例数与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氟伐他汀强化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承延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清咽口服液的解热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清咽口服液的解热抗炎作用.方法:以清咽口服液为研究对象,采用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法研究其解热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法研究其抗炎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比较,清咽口服液能显著降低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模型的体温(P<0.05),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均P<0.05).结论:清咽口服液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作用.

    作者:李淑女;冀满丰;黎康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横结肠顺蠕动移植代食管重建术的护理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功能,纠正营养不良状态,笔者对100例胸骨后横结肠顺蠕动方向移植代替食管重建术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精心护理,严格执行饮食要求,做好饮食宣教和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精心护理解除了患者饥饿而又不能进食的痛苦,食管钡餐检查吻合口通过顺利无阻碍,患者术后均能进普食.由此可见,由于患者入院时身体营养不良,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严重,所以必须给予严密的观察和护理,使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朱丽娜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d-1.比较两组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分、血脂水平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6个月、12个月复诊时颈动脉斑块积分[(3.42±0.45)、(3.23±0.57)分]和对照组[(4.07±0.47)、(4.12±0.38)分]相比显著降低(P<0.05);3个月后血脂水平显著下降;6个月、12个月的治疗组C反应蛋白水平[(4.86±3.54)、(3.23±2.92)mmol/L)]较对照组[(13.45±2.04)、(13.32±2.11)mmol/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斑块消失,并有较强的降低血脂作用.

    作者:陈斌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治疗肺部感染75例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将150例肺部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75例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对照组给予依替米星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与对照组(6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可以有效治疗肺部感染.

    作者:王秋冬;王文英;陈瑞英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发达国家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比较

    本文梳理了发达国家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发展的历程,并从筹资、服务的内容与方式、费用负担及服务对象、服务提供的人力与质量控制几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四个典型国家--德国、日本、美国、英国各自体系的特点,为我国的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尹尚菁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去氧孕烯炔雌醇在LEEP刀术后预防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LEEP刀术后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3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医院妇科宫颈疾病中心因宫颈疾病而行LEEP刀术患者中,572例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2个周期(2个月)的患者为实验组(A组),982例未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的患者为对照组(B组).观察两组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结果: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组无一例发生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与未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组对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EEP刀术后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可以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作者:宋红娟;马传侠;卢彩虹;陈瑜;肖宁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687例开滦煤矿新发尘肺患者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开滦煤矿接尘职工新发尘肺特点,了解煤矿接尘职工中尘肺患者检出情况,依据接尘工龄、发病工龄做好接尘职工的普查工作,进行早期临床干预.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开滦职业病防治所尘肺诊断组新诊断的687例尘肺患者的检出率、构成比、接尘工龄、发病年龄、发病工龄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尘肺患者检出率为1.83%;接尘工龄超过20年的尘肺患者占尘肺患者总数的72.20%;尘肺发病人数随接尘工龄延长而增多,在所有新发尘肺职工中Ⅰ期尘肺患者多,占尘肺患者总数的95.77%.新发尘肺患者的发病人数以51~60岁年龄段多,发病年龄在41~50、61~70岁和超过70岁年龄段与51~60岁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掘进作业人员的发病工龄与采煤作业人员在防护措施相同的情况下发病工龄明显缩短,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新发尘肺患者中以Ⅰ期尘肺多,大规模的尘肺普查工作迟应在接尘20年开始,尘肺平均发病年龄超过退休年龄,众多工种中纯掘进工的发病工龄短,其次是纯采煤工.

    作者:张连英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与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DFI)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42例糖尿病足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人员空腹血糖(FPG)、Hs-CRP和FIB.结果:糖尿病足感染患者FPG为(12.32±5.69)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5±1.51)mmol/L(P<0.01);Hs-CRP为(5.24±4.64)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5±1.96)mg/L(P<0.01);FIB 为(4.24±1.01)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0±0.80)g/L(P<0.01).结论:糖尿病足感染患者Hs-CRP和FIB的升高与糖尿病足密切相关.Hs-CRP和FIB可作为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诊断及其转归的敏感指标,对于临床症状非典型患者更有临床意义.

    作者:甘红文;胡记妹;梁海燕;朱月琼;谢志莲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先依据湿热内蕴证进行清肠化湿,病情缓解后依据脾胃虚弱程度进行清肠扶正中药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复发率为6%(3/50),对照组复发率为28%(14/50),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5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燕梅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86例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观察,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康复组患者在其神经症状、生命体征平稳后72 h即开始进行康复治疗,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定患者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肢FMA评分[(6.20±1.59)、(6.12±1.42)分]、下肢FMA评分[(6.67±2.21)、(6.31±2.41)分]、MBI评分[(26.15±10.52)、(26.39±10.62)分]均低于治疗后[康复组:(24.62±3.31)、(26.23±7.27)、(34.95±8.26)分,对照组:(11.52±3.63)、(13.84±6.29)、(30.23±7.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康复组:t=4.965、5.145、3.675,均P<0.05;对照组:t=2.471、2.542、3.274,均P<0.05).治疗后康复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t=2.547、2.965、2.312,均P<0.05).结论: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是有效的,可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万功山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临床物理诊断实验改革应把握的三个环节

    为适应城乡基层社区医疗卫生人才的需要,对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是造就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物理诊断学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中,围绕如何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和基本操作技能,采用精心设计实验教学环节等有效措施,激发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基本操作能力,为临床教学和毕业实习、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袁克;袁章顺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磺胺醋酰钠滴眼液无菌检查方法验证

    目的:验证磺胺醋酰钠滴眼液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H无菌检查法,采用薄膜过滤法对磺胺醋酰钠滴眼液进行无菌检查方法研究.结果:供试品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无菌落生长,试验组菌与阳性对照菌生长情况相似,均生长良好.结论:采用薄膜过滤法,用500 ml 0.9%无菌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可消除磺胺醋酰钠滴眼液的抑菌活性,使检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作者:刘全芳;郑绍忠;张婷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4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临床资料,对合并肺部感染及无肺部感染患者可能影响肺部感染的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4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生肺部感染60例(5.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合并其他疾病、昏迷、夏季、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侵袭性操作、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抑酸剂、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长时间卧床10个变量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以肺部感染为应变量,其他统计量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部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大、合并意识障碍、实施侵袭性操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其OR值分别为3.34、3.12、2.98、2.76.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合并肺部感发生率较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避免.

    作者:王郁;邵祥忠;季顺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高压电击伤36例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并总结高压电击伤的治疗方法.方法:36例高压电击伤患者均给予系统治疗,并对患者的不同创面情况、症状、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掌握好全身休克的预防、并发症的治疗、清创截肢的适应证.结果:36例患者中,31例痊愈,5例好转后自动出院,其中,16例同时存在复合伤,皮瓣转移修复共30块(3块坏死),截肢10例,中厚皮片移植10例(全部存活).结论:高压电击伤病情复杂,损伤重,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应予以及时救治.

    作者:钟俊;何树清;黄建平;刘驰星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比较两组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气分析结果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为(18.9±3.6)次/min、(78.3±9.5)次/min、(98.4±10.5)mm Hg、(96.9±3.1)%,效果优于对照组的(21.3±3.2)次/min、(86.5±10.7)次/min、(75.9±8.7)mm Hg、(79.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死亡率为26.9%(7/26),治疗组死亡率为11.5%(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波;唐颖;李佳;夏彩秋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以皮肤结节、睾丸浸润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以皮肤结节、睾丸浸润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皮肤结节、睾丸浸润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b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结果:1例47岁男性患者,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先后予MA、IA、VMCPE及VMA共4个疗程化疗,骨髓一直未达完全缓解,后患者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结论:以皮肤结节、睾丸浸润为首发症状的白血病易误诊,急性白血病合并髓外浸润者疗效及预后差,应采用更强烈的化疗方案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作者:王文文;潘明安;胡元;李旭东;林东军;黄仁魏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沐舒坦在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沐舒坦在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前瞻性开放研究,共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胎粪吸入性肺炎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沐舒坦15 mg/次,2次/d.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7,P<0.05).结论: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可以提高疗效,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因此其应用将会越来越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方炜;陈宏伟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的研究进展

    青光眼是继白内障之后第二位致盲性眼病,本文阐述了青光眼视神经的损伤机制,并对青光眼视神经的保护治疗(包括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谷氨酸拮抗剂、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抗氧化剂、抗青光眼药物、热休克蛋白、抗凋亡途径、促红细胞生成素、中医药等)进行了综述.

    作者:胡瑛;庄曾渊;张丽霞;于静 刊期: 2011年第29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