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汝林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片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伴有SHPT的CR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接受碳酸氢钠和骨化三醇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仅接受骨化三醇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每月检测血甲状旁腺激素(PTH).逐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PTH的水平,以PTH<110 ng/L为标准,比较两组PTH的达标率.结果:治疗后两组PTH都呈下降趋势,第1~3个月实验组PTH下降速度大于对照组,使得在第2~4个月时实验组PTH小于对照组(P<0.05),PTH的达标率大于对照组(P<0.05).5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PTH水平和达标率无差异.结论:口服碳酸氢钠片在SHPT的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使PTH尽早达到目标值.
作者:刘莲琴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分析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总结围术期的特点,对今后高龄患者的治疗护理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6月~2008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的61例80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术后监测心脏情况,控制血压、血糖.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患肢远端感觉运动血循环,并加强对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护理.结果: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扶拐或助步器出院,切口无感染,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3~5 d坐起,5~10 d扶拐下地活动.术后并发症为电解质紊乱6例,肺部感染4例,低血压3例,心功能不全2例,房颤2例,应激性溃疡2例,泌尿系感染1例,压疮1例,均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好转.结论:只要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身体条件许可,应尽早手术治疗以缩短卧床时间,所以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
作者:常艳;常伟丽 刊期: 2011年第29期
中药注射剂(TCMI)在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但随着其应用的发展,不良反应也日益被关注.有关TCMI不良反应报道的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担心其安全性,TCMI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TCMI及其安全性,为TCMI寻找符合时代精神、切合科学发展规律的道路是目前中药研究者的迫切任务.本文通过分析TCMI常见不良反应的表现及产生原因,对药物组成、安全性、有效性、药物经济学、质量标准、与化学药的联合应用和TCMI的上市后的再评价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提高TCMI质量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其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沈艳;沈阳;王申东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探究沐舒坦在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前瞻性开放研究,共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胎粪吸入性肺炎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沐舒坦15 mg/次,2次/d.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7,P<0.05).结论:沐舒坦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可以提高疗效,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因此其应用将会越来越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方炜;陈宏伟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妇科急腹症患者156例进行腹腔B超检查,并与临床病理检查诊断相结合分析.结果:临床病理诊断异位妊娠56例,卵巢囊肿扭转21例,急性盆腔炎24例,黄体破裂11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宫颈粘连17例,子宫肌瘤合并变性8例,处女膜闭锁4例.B超检查妇科诊断符合率可达93.6%.结论:B超检查对妇科急腹症的鉴别和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其诊断准确率高,检查时间短,无痛苦,可作为妇科急腹症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宇蓉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用来测定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片中乙醇残留量.方法:采用顶空自动进样气相色谱在DB-624(6%腈丙基苯基-94%二甲基硅氧烷,30 m×0.53 μm×3.0 μm)毛细管柱中进行测定,以正丙醇为内标物,氮气为载气,柱温:恒温80℃,保持10 min;流速:3.0 ml/min;分流比10∶1;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温度:220℃;顶空瓶平衡温度:80℃,保持30 min.结果:乙醇、正丙醇分离度良好,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为0.19 μg,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为0.57 μg.乙醇含量在5.49~109.8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002X+0.003,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5.63%,RSD=3.32%.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片中乙醇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贵晓霞;钱佳旦;王小平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运用睡眠监测及定位系统准确定位及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外科技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方法:对我院26例OSAHS患者的综合性手术方案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患者术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血氧饱和度(SaO2)较术前上升明显,手术有效率达96.15%.结论:根据定位诊断,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外科技术可以单平面或同时解决鼻(下鼻甲消融)、软腭后区[等离子辅助下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舌后区(舌体打孔消融)多平面阻塞,将软腭后区立体式扩宽,在明显提高手术疗效的同时,又尽可能地保留了鼻黏膜及悬雍垂的功能,有效地防止了鼻咽返流,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并可以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金永钢;刘丽媛;靳红超;张栋;王宇;柳宁宁;钱海龙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早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5例新诊断无并发症的T2DM患者(T2DM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8例(NC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指标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差异.结果:①T2DM组SVCAM-1高于NC组[(47.51±13.84)mmol/L vs(27.99±11.66)mmol/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VCAM-1与体重指数(BMI,r=0.432,P<0.01)、舒张压(DBP,r=0.229,P<0.05)、空腹血糖(FPG,r=0.409,P<0.01)、三酰甘油(TG,r=0.226,P<0.05)、总胆固醇(TC,r=0.237,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0.241,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0.259,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T2DM早期患者即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作者:杨慧;姜海;耿淑坤;刘冬青;孙亚威 刊期: 2011年第29期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功能,纠正营养不良状态,笔者对100例胸骨后横结肠顺蠕动方向移植代替食管重建术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精心护理,严格执行饮食要求,做好饮食宣教和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精心护理解除了患者饥饿而又不能进食的痛苦,食管钡餐检查吻合口通过顺利无阻碍,患者术后均能进普食.由此可见,由于患者入院时身体营养不良,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严重,所以必须给予严密的观察和护理,使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朱丽娜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人胰腺癌临床表现,延误诊治的原因,诊治过程及转归,探讨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的正确方法.方法:采用多医院长时间大宗病例回顾性荟萃分析.结果: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几乎所有病例均存在不同时间的误诊期,从而直接影响到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结论: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症状无特异性,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警惕.
作者:吴中远;刘晋川;唐令超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确定丹红注射液的有效稀释浓度和细菌内毒素限值.结果:丹红注射液经稀释10倍后对鲎试剂无干扰作用,细菌内毒素的限值为5.0 EU/ml.结论: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取代热原检查.
作者:张秀花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观察,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康复组患者在其神经症状、生命体征平稳后72 h即开始进行康复治疗,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定患者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肢FMA评分[(6.20±1.59)、(6.12±1.42)分]、下肢FMA评分[(6.67±2.21)、(6.31±2.41)分]、MBI评分[(26.15±10.52)、(26.39±10.62)分]均低于治疗后[康复组:(24.62±3.31)、(26.23±7.27)、(34.95±8.26)分,对照组:(11.52±3.63)、(13.84±6.29)、(30.23±7.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康复组:t=4.965、5.145、3.675,均P<0.05;对照组:t=2.471、2.542、3.274,均P<0.05).治疗后康复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t=2.547、2.965、2.312,均P<0.05).结论: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是有效的,可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万功山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通过腹主动脉缩窄所致心肌肥厚模型,探讨丹参酮的抗心室重构与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SD大鼠通过腹主动脉缩窄建立高血压的心肌肥厚模型,4周后将手术大鼠分为手术组(B组),丹参酮低剂量组[C组,10 mg/(kg·d)],丹参酮高剂量组[D组,20 mg/(kg·d)]及缬沙坦组[E组,10 mg/(kg·d)],每组各8只,另有8只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A组).用药8周后检测各组尾动脉压,取左心室组织检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病理切片HE染色测量心肌纤维直径(MF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AT1受体 mRNA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T1受体和CaN的蛋白表达,通过Fura-2双波长荧光法检测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结果:与A组和E组比较,B、C、D组的血压值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D组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的LVMI、MFD值均高于A组,且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AT1受体蛋白和mRNA水平在B组中表达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C、D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的AT1受体 mRNA表达水平均未降至A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CaN蛋白表达水平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丹参酮对其表达的干预呈剂量依赖性,D、E组间CaN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细胞内Ca2+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D、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组Ca2+浓度均高于A、D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可通过阻止心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减少钙调神经磷酸酶的表达,起到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
作者:王照华;李永胜;杨乐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比较目前市场上常用总蛋白试剂盒的吸收峰和吸光度以及配方差异.方法:选取8个厂家生产的试剂盒(均为双缩脲法),按其说明书要求分别用带血清空白的终点法检测其吸收峰和吸光度.结果:各试剂盒的吸收峰波长在542~550 nm范围内,吸光度值在0.118~0.494范围内.结论:各试剂盒的吸收峰和相应吸光度都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但存在一定的差异,与其配方组成有关.
作者:何乐春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探讨结核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对策.方法:回顾我院1991~2010年结核病职业暴露发病案例,对职工发病率与发病者年龄、科室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1~2000年,255例研究对象中有16例医务人员感染结核杆菌,并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发病率为6.27%.2001~2010年,325例研究对象中有5例医务人员感染结核杆菌,并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发病率为1.54%.两个时间段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可大限度地预防结核病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
作者:罗延莉;黄瑢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建立检测重组hIL-12病毒滴度的空斑方法.方法:将一定浓度的Sf9细胞接种培养皿,待细胞完全贴壁后加入能表达hIL-12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一定时间后吸弃病毒液,加入预温到40℃的含0.5%低熔点琼脂、10%FBS以及其他添加剂的TC-100培养基,凝固后置于27℃条件下,培养5~7 d.结果:确定细胞接种数量为9×105个/皿,病毒液接种体积为500 μl,感染时间为4 h进行病毒感染,用中性红染色即可用肉眼观察到空斑,空斑为圆形无色,直径为0.5~3.0 mm.结论:通过控制病毒液的接种体积和病毒的感染吸附时间,可以提高重组杆状病毒空斑方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作者:陈梁军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对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院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5例,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n=54)和替罗非班组(n=41),两组分别测定术前1 h、术后24 h血清IL-6、IL-10、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常规治疗组PCI术后仅IL-6降低(t=2.132,P=0.046),其他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而替罗非班组术后IL-6(t=4.315,P=0)、CRP(t=2.970,P=0.005)和P-选择素(t=3.308,P=0.002)均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IL-10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4,P=0.020).结论:替罗非班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促炎因子释放,大大降低PCI术后并发症.
作者:潘国洲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过量使用抗生素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为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2月,对我所G-感染菌药敏试验进行连续观察.病原菌培养按常规方法培养分离,获纯菌后鉴定到种,共培养出337株致病菌(真菌除外).结果:选取的305例细菌感染患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居第一位(41.39%),其次为喹诺酮类(29.80%);5种细菌对头孢呋肟的耐药性高.从305例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337株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83株、肺炎克雷伯菌70株、大肠埃希菌46株、阴沟杆菌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结论:临床过量应用抗生素不合理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G-菌对头孢一、二代及青霉素有较高耐药性,而对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耐药性逐渐增加.
作者:丁秀芹 刊期: 2011年第29期
本文梳理了发达国家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发展的历程,并从筹资、服务的内容与方式、费用负担及服务对象、服务提供的人力与质量控制几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四个典型国家--德国、日本、美国、英国各自体系的特点,为我国的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尹尚菁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氢氯噻嗪治疗夜尿症的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1月~2010年9月我院夜尿症患儿100例,实际纳入病例95例,将其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服用氢氯噻嗪,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评估夜尿症的缓解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所有纳入患者均对药物有较好的耐受性.氢氯噻嗪和安慰剂均能明显缓解夜尿症的发生(57.4% vs 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但氢氯噻嗪降低夜尿症频率缓解程度50%以上者较安慰剂效果更明显(48.1% vs 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氢氯噻嗪能安全而有效地缓解儿童夜尿症,但是在以后的研究和临床中其临床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作者:谢红 刊期: 2011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