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早期血管内皮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

杨慧;姜海;耿淑坤;刘冬青;孙亚威

关键词:2型糖尿病, 早期, 内皮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早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5例新诊断无并发症的T2DM患者(T2DM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8例(NC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指标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差异.结果:①T2DM组SVCAM-1高于NC组[(47.51±13.84)mmol/L vs(27.99±11.66)mmol/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VCAM-1与体重指数(BMI,r=0.432,P<0.01)、舒张压(DBP,r=0.229,P<0.05)、空腹血糖(FPG,r=0.409,P<0.01)、三酰甘油(TG,r=0.226,P<0.05)、总胆固醇(TC,r=0.237,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0.241,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0.259,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T2DM早期患者即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压电击伤36例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并总结高压电击伤的治疗方法.方法:36例高压电击伤患者均给予系统治疗,并对患者的不同创面情况、症状、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掌握好全身休克的预防、并发症的治疗、清创截肢的适应证.结果:36例患者中,31例痊愈,5例好转后自动出院,其中,16例同时存在复合伤,皮瓣转移修复共30块(3块坏死),截肢10例,中厚皮片移植10例(全部存活).结论:高压电击伤病情复杂,损伤重,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应予以及时救治.

    作者:钟俊;何树清;黄建平;刘驰星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裸花紫珠、大叶紫珠和广东紫珠的研究进展

    为保护资源,去伪存真,并且为裸花紫珠、大叶紫珠、广东紫珠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根据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准等方面,对近5年的研究结果进行概述.

    作者:谷陟欣;刘宇婧;颜冬兰;黄胜;卢捷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腹腔镜下妇科手术两种麻醉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妇科手术的麻醉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ASAⅠ~Ⅱ级实施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连续硬膜外麻醉(100例),Ⅱ组为腰-硬联合麻醉(100例),两组均加静脉麻醉,全程监测BP、HR、RR、SpO2等指标,观察其变化情况、麻醉效果、肌松程度及牵拉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均为优良,肌松良好,无麻醉并发症,BP、HR、RR、SpO2气腹前后监测,硬膜外麻醉波动幅度较大,气腹后与术前、麻醉后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腰-硬联合麻醉波幅小,与Ⅰ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气腹后与术前、麻醉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妇科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保持自主呼吸,并发症少,苏醒快,且腰-硬联合麻醉运动神经阻滞更完全,降低了交感神经张力,血压、心率、呼吸、SpO2波动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刘德爱;彭方武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总蛋白试剂盒的吸收峰和吸光度

    目的:比较目前市场上常用总蛋白试剂盒的吸收峰和吸光度以及配方差异.方法:选取8个厂家生产的试剂盒(均为双缩脲法),按其说明书要求分别用带血清空白的终点法检测其吸收峰和吸光度.结果:各试剂盒的吸收峰波长在542~550 nm范围内,吸光度值在0.118~0.494范围内.结论:各试剂盒的吸收峰和相应吸光度都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但存在一定的差异,与其配方组成有关.

    作者:何乐春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检测重组hIL-12病毒滴度的空斑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检测重组hIL-12病毒滴度的空斑方法.方法:将一定浓度的Sf9细胞接种培养皿,待细胞完全贴壁后加入能表达hIL-12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一定时间后吸弃病毒液,加入预温到40℃的含0.5%低熔点琼脂、10%FBS以及其他添加剂的TC-100培养基,凝固后置于27℃条件下,培养5~7 d.结果:确定细胞接种数量为9×105个/皿,病毒液接种体积为500 μl,感染时间为4 h进行病毒感染,用中性红染色即可用肉眼观察到空斑,空斑为圆形无色,直径为0.5~3.0 mm.结论:通过控制病毒液的接种体积和病毒的感染吸附时间,可以提高重组杆状病毒空斑方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作者:陈梁军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碳酸氢钠片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片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伴有SHPT的CR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接受碳酸氢钠和骨化三醇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仅接受骨化三醇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每月检测血甲状旁腺激素(PTH).逐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PTH的水平,以PTH<110 ng/L为标准,比较两组PTH的达标率.结果:治疗后两组PTH都呈下降趋势,第1~3个月实验组PTH下降速度大于对照组,使得在第2~4个月时实验组PTH小于对照组(P<0.05),PTH的达标率大于对照组(P<0.05).5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PTH水平和达标率无差异.结论:口服碳酸氢钠片在SHPT的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使PTH尽早达到目标值.

    作者:刘莲琴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2型糖尿病早期血管内皮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早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5例新诊断无并发症的T2DM患者(T2DM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8例(NC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指标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差异.结果:①T2DM组SVCAM-1高于NC组[(47.51±13.84)mmol/L vs(27.99±11.66)mmol/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VCAM-1与体重指数(BMI,r=0.432,P<0.01)、舒张压(DBP,r=0.229,P<0.05)、空腹血糖(FPG,r=0.409,P<0.01)、三酰甘油(TG,r=0.226,P<0.05)、总胆固醇(TC,r=0.237,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0.241,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0.259,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T2DM早期患者即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作者:杨慧;姜海;耿淑坤;刘冬青;孙亚威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治疗肺部感染75例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将150例肺部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75例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对照组给予依替米星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与对照组(6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可以有效治疗肺部感染.

    作者:王秋冬;王文英;陈瑞英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氟伐他汀强化降脂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钠(来适可)强化治疗冠心病(CHD)伴高脂血症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所有60例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均经过氟伐他汀钠40 mg/d治疗后血脂已达标.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继续予以氟伐他汀钠20 mg/d;对照组停用氟伐他汀钠.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按常规治疗.分别观察3、6个月后血脂、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记录心力衰竭、心绞痛发作情况;观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有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观察3个月和6个月后,TC、TG、LDL-C及hs-CRP均较前明显升高,HDL-C明显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心衰加重、心绞痛发作例数与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氟伐他汀强化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承延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超声诊断宫内节育器合并中、晚期妊娠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诊断宫内节育器(IUD)合并妊娠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带节育器合并妊娠的中、晚期妊娠患者行超声检查,直观地显示节育器在宫腔内的位置及类型.结果:本组带节育器妊娠均在妊娠中、晚期发现,多见于带节育器5年内.IUD下移是导致妊娠的主要原因.结论:放置IUD后应用超声监护宫内节育器的位置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监测手段,特别是放置IUD 5年内要加强随访,以便发现IUD下移,预防意外妊娠.

    作者:蔡金萍;吴菲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发达国家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比较

    本文梳理了发达国家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发展的历程,并从筹资、服务的内容与方式、费用负担及服务对象、服务提供的人力与质量控制几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四个典型国家--德国、日本、美国、英国各自体系的特点,为我国的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尹尚菁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PFNA与Gamma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

    目的:比较PFNA与Gamma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5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4例,分别应用Gamma钉治疗45例,PFNA治疗39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随访4~36个月,Gamma钉组3例发生拉力螺钉切出,2例发生股骨干骨折,2例发生内固定松动,1例发生髋内翻;PFNA组1例发生内固定松动.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及Hari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Gamma钉相比,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防旋转的优点,是骨质疏松性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良好适应证.

    作者:伍旭辉;肖扬;蒋栋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食管心房调搏术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23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食管心房调搏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心脏多功能刺激仪,采用亚速刺激法(低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0~30次/min)→超速抑制法(高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30~50次/min)→猝发脉冲法(快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40%),按次序进行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同时观察转复瞬间心电图表现,同步记录心电图至少至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后10 s,转为房颤者继续观察直至恢复窦性节律.结果:使用亚速刺激法238例,成功转复32例,成功率为13.4%;使用超速抑制法206例,成功转复173例,成功率为83.9%;使用猝发脉冲法28例,成功转复21例,成功率为75.0%;总有效率为95.0%(226/238).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瞬间心电图表现为:正常185例(77.7%)、P-R间期延长5例(2.1%)、房颤8例(3.4%)、交界性逸搏2例(0.8%)、长间歇>1 500 ms 5例(2.1%)、单发室性期前收缩5例(2.1%)、成对室性期前收缩6例(2.5%)、短阵室性心动过速5例(2.1%),除1例长间歇为3.2 s者予以72次/min频率的心房起搏外,余病例未予特殊处理.结论:食管心房调搏术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高效,可作为治疗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方法.

    作者:何敏;王幸;张春丽;朱韵;马云霞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4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临床资料,对合并肺部感染及无肺部感染患者可能影响肺部感染的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4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生肺部感染60例(5.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合并其他疾病、昏迷、夏季、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侵袭性操作、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抑酸剂、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长时间卧床10个变量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以肺部感染为应变量,其他统计量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部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大、合并意识障碍、实施侵袭性操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其OR值分别为3.34、3.12、2.98、2.76.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合并肺部感发生率较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避免.

    作者:王郁;邵祥忠;季顺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86例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观察,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康复组患者在其神经症状、生命体征平稳后72 h即开始进行康复治疗,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定患者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肢FMA评分[(6.20±1.59)、(6.12±1.42)分]、下肢FMA评分[(6.67±2.21)、(6.31±2.41)分]、MBI评分[(26.15±10.52)、(26.39±10.62)分]均低于治疗后[康复组:(24.62±3.31)、(26.23±7.27)、(34.95±8.26)分,对照组:(11.52±3.63)、(13.84±6.29)、(30.23±7.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康复组:t=4.965、5.145、3.675,均P<0.05;对照组:t=2.471、2.542、3.274,均P<0.05).治疗后康复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t=2.547、2.965、2.312,均P<0.05).结论: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是有效的,可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万功山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236例老年人胰腺癌诊治体会及综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人胰腺癌临床表现,延误诊治的原因,诊治过程及转归,探讨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的正确方法.方法:采用多医院长时间大宗病例回顾性荟萃分析.结果: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几乎所有病例均存在不同时间的误诊期,从而直接影响到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结论: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症状无特异性,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警惕.

    作者:吴中远;刘晋川;唐令超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抗生素的过量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过量使用抗生素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为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2月,对我所G-感染菌药敏试验进行连续观察.病原菌培养按常规方法培养分离,获纯菌后鉴定到种,共培养出337株致病菌(真菌除外).结果:选取的305例细菌感染患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居第一位(41.39%),其次为喹诺酮类(29.80%);5种细菌对头孢呋肟的耐药性高.从305例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337株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83株、肺炎克雷伯菌70株、大肠埃希菌46株、阴沟杆菌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结论:临床过量应用抗生素不合理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G-菌对头孢一、二代及青霉素有较高耐药性,而对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耐药性逐渐增加.

    作者:丁秀芹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Flexible LMA在鼻内镜手术中应用的气道安全性

    目的:探讨与气管插管相比,Flexible LMA(flexible laryngeal mask airway)在全麻下鼻内镜手术(endoscope sinus surgery,ESS)中的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ESS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F组和T组,每组各30例.观察Flexible LMA的密闭性,拔出喉罩后罩体血染情况,比较两组通气效果、呼吸容量环路及插入难易程度.结果:Flexible LMA漏气压力值在插入后和拔出前均较满意,颈部呼吸音听诊均清晰,拔出喉罩腹侧血染为1例;两组通气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各时点气道峰压均低于T组(均P<0.05);呼吸容量环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置入时间低于T组(P=0.017).结论:Flexible LMA与气管插管相比在ESS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马佳佳;李天佐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的研究进展

    青光眼是继白内障之后第二位致盲性眼病,本文阐述了青光眼视神经的损伤机制,并对青光眼视神经的保护治疗(包括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谷氨酸拮抗剂、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抗氧化剂、抗青光眼药物、热休克蛋白、抗凋亡途径、促红细胞生成素、中医药等)进行了综述.

    作者:胡瑛;庄曾渊;张丽霞;于静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鼻内镜治疗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鼻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5年6月~2010年10月36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结果:36例患者高分辨三维CT检查提示颅底骨质缺损,MRI检查其中29例发现有脑膜组织疝入鼻窦,术中鼻内镜检查与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愈果一致,所有病例均行鼻内镜下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脑膜组织疝入鼻窦是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不能愈合的主要原因,高分辨三维CT检查结合MRI检查是确定脑脊液鼻漏漏口位置安全、有效的方法,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奕 刊期: 2011年第29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