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核病职业暴露与风险防范

罗延莉;黄瑢

关键词:结核病, 职业暴露, 风险防范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对策.方法:回顾我院1991~2010年结核病职业暴露发病案例,对职工发病率与发病者年龄、科室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1~2000年,255例研究对象中有16例医务人员感染结核杆菌,并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发病率为6.27%.2001~2010年,325例研究对象中有5例医务人员感染结核杆菌,并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发病率为1.54%.两个时间段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可大限度地预防结核病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β-HCG水平及TVCD检查分级对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在选择合适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生命体征平稳的异位妊娠患者,在行TVCD检查后接受甲氨蝶呤(MTX)50 mg/m2单次肌内注射配合米非司酮25 mg治疗,2次/d,口服3 d,随访直至临床结局.分析成功与失败患者TVCD的特点和血清HCG的水平.结果:TVCD能直接反映胚胎生命力,不同TVCD图像和血清HCG水平的患者,保守治疗成功率有很大差异,50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成功45例,成功率为90%;经TVCD检查血流分级为0级、Ⅰ级、Ⅱ级患者保守治疗成功率均为100.00%,血流分级为Ⅲ级患者保守治疗成功率为44.44%;血清HCG水平<1 000 mIU/ml患者保守治疗成功率为100.0%,血清HCG水平为1 000~2 000 mIU/ml及>2 000 mIU/m患者保守治疗成功率为83.3%和62.5%.结论:TVCD及血清HCG水平的检查可用于适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筛选,对于异位妊娠包块血流分级为Ⅲ级,结合血清HCG>1 000 mIU/ml的患者,保守治疗失败率高,不推荐药物保守治疗.

    作者:谭洁;朱索宇;薛勤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与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DFI)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42例糖尿病足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人员空腹血糖(FPG)、Hs-CRP和FIB.结果:糖尿病足感染患者FPG为(12.32±5.69)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5±1.51)mmol/L(P<0.01);Hs-CRP为(5.24±4.64)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5±1.96)mg/L(P<0.01);FIB 为(4.24±1.01)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0±0.80)g/L(P<0.01).结论:糖尿病足感染患者Hs-CRP和FIB的升高与糖尿病足密切相关.Hs-CRP和FIB可作为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诊断及其转归的敏感指标,对于临床症状非典型患者更有临床意义.

    作者:甘红文;胡记妹;梁海燕;朱月琼;谢志莲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的研究进展

    青光眼是继白内障之后第二位致盲性眼病,本文阐述了青光眼视神经的损伤机制,并对青光眼视神经的保护治疗(包括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谷氨酸拮抗剂、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抗氧化剂、抗青光眼药物、热休克蛋白、抗凋亡途径、促红细胞生成素、中医药等)进行了综述.

    作者:胡瑛;庄曾渊;张丽霞;于静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检测重组hIL-12病毒滴度的空斑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检测重组hIL-12病毒滴度的空斑方法.方法:将一定浓度的Sf9细胞接种培养皿,待细胞完全贴壁后加入能表达hIL-12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一定时间后吸弃病毒液,加入预温到40℃的含0.5%低熔点琼脂、10%FBS以及其他添加剂的TC-100培养基,凝固后置于27℃条件下,培养5~7 d.结果:确定细胞接种数量为9×105个/皿,病毒液接种体积为500 μl,感染时间为4 h进行病毒感染,用中性红染色即可用肉眼观察到空斑,空斑为圆形无色,直径为0.5~3.0 mm.结论:通过控制病毒液的接种体积和病毒的感染吸附时间,可以提高重组杆状病毒空斑方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作者:陈梁军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丹参酮对肥厚心肌组织中钙调神经磷酸酶的影响

    目的:通过腹主动脉缩窄所致心肌肥厚模型,探讨丹参酮的抗心室重构与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SD大鼠通过腹主动脉缩窄建立高血压的心肌肥厚模型,4周后将手术大鼠分为手术组(B组),丹参酮低剂量组[C组,10 mg/(kg·d)],丹参酮高剂量组[D组,20 mg/(kg·d)]及缬沙坦组[E组,10 mg/(kg·d)],每组各8只,另有8只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A组).用药8周后检测各组尾动脉压,取左心室组织检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病理切片HE染色测量心肌纤维直径(MF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AT1受体 mRNA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T1受体和CaN的蛋白表达,通过Fura-2双波长荧光法检测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结果:与A组和E组比较,B、C、D组的血压值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D组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的LVMI、MFD值均高于A组,且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AT1受体蛋白和mRNA水平在B组中表达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C、D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的AT1受体 mRNA表达水平均未降至A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CaN蛋白表达水平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丹参酮对其表达的干预呈剂量依赖性,D、E组间CaN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细胞内Ca2+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D、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组Ca2+浓度均高于A、D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可通过阻止心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减少钙调神经磷酸酶的表达,起到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

    作者:王照华;李永胜;杨乐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经鼻给予布托啡诺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

    目的:比较经鼻给予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ASAⅠ~Ⅱ级择期行开颅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15 min经鼻给药.Ⅰ组给予生理盐水0.3 ml,Ⅱ组给予布托啡诺2 mg,Ⅲ组给予布托啡诺3 mg.以5 mg/s速度给予患者1/4总剂量的丙泊酚(2 mg/kg).静脉注射丙泊酚时采用4点法对疼痛评分,0=无痛,1=轻度疼痛,2=中度疼痛,3=严重疼痛.结果:Ⅰ组有70%患者诉疼痛;Ⅱ组和Ⅲ组分别为53.3%和26.7%.Ⅲ组跟Ⅰ组比较,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麻醉前15 min经鼻给予布托啡诺3 mg能预防丙泊酚注射痛.

    作者:王云珍;王保国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执行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MECT合并非典型药物治疗)68例和对照组(单纯非典型药物治疗)64例.分别在入组前、治疗3周及6周后分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WCST)、Stroop测验.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PANSS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均P<0.01),WCST中的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正确数、持续错误数及Stroop测验color word(CW)总反应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研究组比对照组在PANSS、WCST方面改善更为明显(P<0.05或P<0.01).治疗6周后两组的PANSS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1),WCST中的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正确数分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0.01),但两组之间在PANSS、WCST分值及Stroop测验各分值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MECT治疗能快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

    作者:杨道良;陈玄玄;黄佩蓉;张郦;季卫东;周国权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穴位埋入中药浸泡羊肠线治疗青少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穴位埋入中药浸泡医用羊肠线(简称药线)治疗青少年功能性便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132例青少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穴位埋入中药浸泡药线方法治疗,2个疗程后随访6个月,比较近期(治疗结束后3个月)和远期(治疗结束后6个月)疗效.结果:近期治愈率为44.70%,远期治愈率为35.61%,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显效率为31.06%,远期显效率为34.85%,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总有效率为90.91%,远期总有效率为89.39%,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入药线治疗青少年功能性便秘,不但疗效显著,而且疗效持续时间长.

    作者:雷鸣;吴文华;庞爱军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对策

    中药注射剂(TCMI)在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但随着其应用的发展,不良反应也日益被关注.有关TCMI不良反应报道的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担心其安全性,TCMI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TCMI及其安全性,为TCMI寻找符合时代精神、切合科学发展规律的道路是目前中药研究者的迫切任务.本文通过分析TCMI常见不良反应的表现及产生原因,对药物组成、安全性、有效性、药物经济学、质量标准、与化学药的联合应用和TCMI的上市后的再评价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提高TCMI质量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其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沈艳;沈阳;王申东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氢氯噻嗪治疗儿童夜尿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氢氯噻嗪治疗夜尿症的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1月~2010年9月我院夜尿症患儿100例,实际纳入病例95例,将其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服用氢氯噻嗪,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评估夜尿症的缓解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所有纳入患者均对药物有较好的耐受性.氢氯噻嗪和安慰剂均能明显缓解夜尿症的发生(57.4% vs 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但氢氯噻嗪降低夜尿症频率缓解程度50%以上者较安慰剂效果更明显(48.1% vs 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氢氯噻嗪能安全而有效地缓解儿童夜尿症,但是在以后的研究和临床中其临床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作者:谢红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丹红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确定丹红注射液的有效稀释浓度和细菌内毒素限值.结果:丹红注射液经稀释10倍后对鲎试剂无干扰作用,细菌内毒素的限值为5.0 EU/ml.结论: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取代热原检查.

    作者:张秀花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86例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观察,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康复组患者在其神经症状、生命体征平稳后72 h即开始进行康复治疗,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定患者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肢FMA评分[(6.20±1.59)、(6.12±1.42)分]、下肢FMA评分[(6.67±2.21)、(6.31±2.41)分]、MBI评分[(26.15±10.52)、(26.39±10.62)分]均低于治疗后[康复组:(24.62±3.31)、(26.23±7.27)、(34.95±8.26)分,对照组:(11.52±3.63)、(13.84±6.29)、(30.23±7.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康复组:t=4.965、5.145、3.675,均P<0.05;对照组:t=2.471、2.542、3.274,均P<0.05).治疗后康复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t=2.547、2.965、2.312,均P<0.05).结论: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是有效的,可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万功山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2型糖尿病早期血管内皮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早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5例新诊断无并发症的T2DM患者(T2DM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8例(NC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血脂、糖代谢等生化指标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差异.结果:①T2DM组SVCAM-1高于NC组[(47.51±13.84)mmol/L vs(27.99±11.66)mmol/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VCAM-1与体重指数(BMI,r=0.432,P<0.01)、舒张压(DBP,r=0.229,P<0.05)、空腹血糖(FPG,r=0.409,P<0.01)、三酰甘油(TG,r=0.226,P<0.05)、总胆固醇(TC,r=0.237,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0.241,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0.259,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T2DM早期患者即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作者:杨慧;姜海;耿淑坤;刘冬青;孙亚威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临床物理诊断实验改革应把握的三个环节

    为适应城乡基层社区医疗卫生人才的需要,对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是造就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物理诊断学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中,围绕如何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和基本操作技能,采用精心设计实验教学环节等有效措施,激发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基本操作能力,为临床教学和毕业实习、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袁克;袁章顺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颈椎肿瘤术中行徒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颈椎肿瘤行后路肿瘤切除、植骨融合、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是否安全可行.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1月~2011年4月内10例颈椎肿瘤患者(9例良性,1例为肝癌骨转移)行此手术治疗.结果:10例患者共置螺钉67颗,61颗置入准确,6颗穿破椎弓根皮质,准确率为91%.10例患者术中均有大量出血.4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其中1例术后3周症状消失,另3例术后神经功能逐渐代偿,其余未发现神经血管症状.初置钉时有3颗螺钉松动,经处理后术后半年内复查均无拔钉现象.结论:颈椎肿瘤行后路切除、植骨融合、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是可行的.熟练掌握颈椎解剖,做好充分术前准备,置钉个体化以及精细的手术操作对手术的成败起关键作用.

    作者:金锐军;程艳华;王建军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磺胺醋酰钠滴眼液无菌检查方法验证

    目的:验证磺胺醋酰钠滴眼液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H无菌检查法,采用薄膜过滤法对磺胺醋酰钠滴眼液进行无菌检查方法研究.结果:供试品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无菌落生长,试验组菌与阳性对照菌生长情况相似,均生长良好.结论:采用薄膜过滤法,用500 ml 0.9%无菌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可消除磺胺醋酰钠滴眼液的抑菌活性,使检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作者:刘全芳;郑绍忠;张婷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地尔硫卓、尼卡地平用于预防气管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研究

    目的:观察地尔硫卓、尼卡地平预防气管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疗效.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尼卡地平15 μg/kg组(N组)、地尔硫卓0.2 mg/kg组(D组).在气管插管前2 min静脉推注.记录诱导前、给药时、给药后、气管插管时及插管后1、2、3 min 的血压(BP)、心率(HR)、心搏指数(SVI),心指数(CI),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心率×收缩压).结果:插管后C组平均动脉压(MAP)、HR的峰值较基础值上升21.7%、31.1%(P<0.01);D组插管后MAP、HR均无明显增高,变化小于C组(P<0.05);N组插管后MAP无显著变化,但HR的峰值较基础值升高42.5%.静注地尔硫卓、尼卡地平后CI、SVI较给药前增加.结论:尼卡地平可减轻气管插管的升压反应,但不能防止心动过速的发生;地尔硫卓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作者:于斌;王保国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结核病职业暴露与风险防范

    目的:探讨结核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对策.方法:回顾我院1991~2010年结核病职业暴露发病案例,对职工发病率与发病者年龄、科室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1~2000年,255例研究对象中有16例医务人员感染结核杆菌,并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发病率为6.27%.2001~2010年,325例研究对象中有5例医务人员感染结核杆菌,并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发病率为1.54%.两个时间段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可大限度地预防结核病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

    作者:罗延莉;黄瑢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总蛋白试剂盒的吸收峰和吸光度

    目的:比较目前市场上常用总蛋白试剂盒的吸收峰和吸光度以及配方差异.方法:选取8个厂家生产的试剂盒(均为双缩脲法),按其说明书要求分别用带血清空白的终点法检测其吸收峰和吸光度.结果:各试剂盒的吸收峰波长在542~550 nm范围内,吸光度值在0.118~0.494范围内.结论:各试剂盒的吸收峰和相应吸光度都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但存在一定的差异,与其配方组成有关.

    作者:何乐春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先依据湿热内蕴证进行清肠化湿,病情缓解后依据脾胃虚弱程度进行清肠扶正中药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复发率为6%(3/50),对照组复发率为28%(14/50),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5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燕梅 刊期: 2011年第29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