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绣红;单非易;邢颖
中药材因基源或人为等因素,常常出现用药混淆或掺假现象,为保证中药的准确使用,本文就半夏、白鲜皮、蒲黄、金钱草正品与伪品的性状作了详细比较.
作者:魏桂清;王英燕;栾丽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对医院内分泌科中药注射液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药物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9月内分泌科中药注射液的用药频度(DDDs)、销售金额等数据.结果:丹参川芎嗪的销售金额高.DDDs排序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丹参川芎嗪、苦碟子、灯盏细辛.结论:医院内分泌科中药注射液中丹参川芎嗪占主要地位.
作者:王伟;梁永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高等中医院校学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文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等方式,对中医院校在学风建设状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从不同角度加强和改进高等中医院校学风建设的措施、方法及对策.
作者:白海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LC患者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16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现并发症7例,出血2例,中转开腹5例,置腹腔引流管90例.结论:规范手术操作是减少并发症的基础,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及正确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白宏治;张银峰;陈飞;高桂霞;翟云起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D-二聚体(DD)在冠心病中的早期应用价值.方法:检测82例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LP(a)和血浆DD浓度,另外选择5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冠心病患者hs-CRP、LP(a)和DD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hs-CRP、LP(a)和DD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冠心病的发生和病情变化,hs-CRP及LP(a)作为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健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渗性昏迷的成功救治经验,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高渗性昏迷患者除采取传统治疗方法外,尽早施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结果:经过积极救治,患者血浆渗透压逐渐下降,电解质紊乱得到纠正,意识恢复,救治成功.结论:尽早开展连续性血液净化是救治高渗性昏迷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龚红英;王建红;倪莉 刊期: 2010年第09期
成人斯蒂尔病是一种少见的变态反应性临床综合征,此病具有高热、关节痛、皮疹、咽痛、白细胞增高、肝损害、抗核抗体阴性、血沉加快、血培养阴性、血清铁蛋白阳性等特点,且常并发心包炎、肺炎、胸膜炎、胸腔积液等.此病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激素治疗有效.
作者:胡春英;李娟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特征及诊断与药物治疗的体会,以期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8年68例DH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DHF临床症状主要为有充血性心衰表现(多为肺淤血).X线胸片显示所有病例肺纹理增粗.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左心室舒张不良使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而心腔大小及射血分数(EF)正常可明确诊断.药物治疗主要为减少液体潴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改善心肌顺应性,改善和延缓心室重构,改善舒张功能.结论:DHF发生是充血性心力衰竭(SHF)的早期阶段,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更为重要,以延缓心力衰竭的发展,改善预后.
作者:李芳;李纪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提高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认识,探讨重症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7年收治的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治愈27例,死亡5例.行非手术治疗25例,死亡4例;行手术治疗7例,死亡1例.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宜行综合措施的非手术治疗.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有胆道梗阻或胆管炎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杨海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09年2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人性化护理组37例和常规护理组37例,对其分别采用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后对其采用护理质量评分系统及焦虑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人性化护理组在护理效果质量方面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其焦虑程度也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于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娄丽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管理艺术在护士长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在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运用相应的管理技巧和方法.结果:科室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质量、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及威信均得到提高,护理安全得到充分保证.结论: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强调管理艺术,可融洽科内人际关系,挖掘护士潜力,增强科室护士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黄永红;曾令先 刊期: 2010年第09期
(接上期)16二芳基三嗪类二芳基三嗪化合物(Djaryltriazine,DATA,31)是在提高ITU类化合物的稳定性时发现的第一个DATA类化合物[35].随后经过自由能量子计算分析之后得到HIV-1 RT抑制剂的结构模型Het-NH-Ph-U[36],其中HET代表杂环,U代表不饱和的疏水性基团.
作者:孟歌 刊期: 2010年第09期
压疮是因长期卧床、局部受压引起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致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很容易引起感染,一旦恶化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会发生败血症而导致死亡.故是护理工作需攻克的顽症.
作者:郭玲;刘建平;霍秀萍;邢晓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自拟中药补脾益肾活血方加减治疗16例中医证型为脾肾气虚证的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肾病Ⅳ期(1g≤24h尿蛋白≤2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治疗组16例.对照组为西医综合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自拟补脾益肾活血方,随证加减.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肌酐、尿素氮及血钾均无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针对中医辨证为脾肾气虚证的肾功正常的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当1 g≤24 h尿蛋白≤2 g时,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减少尿蛋白流失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于绣红;单非易;邢颖 刊期: 2010年第09期
PAC理论是相互作用分析理论(transactional analysis,TA)的核心内容,以后被推广为一种人际交往分析工具.本文介绍了该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在医患沟通的应用尝试.
作者:姚保明;黄高贵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对收治的60例腹股沟复发疝的复发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降低复发率.方法:局麻6例,硬膜外麻醉49例,全麻5例.复发疝嵌顿急诊手术8例,前入路手术39例,后入路手术12例,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1例.单纯缝合修补8例,单层轻质网片修补35例(41侧),重质网片修补8例,单侧巨大补片7例(8侧).结果:60例痊愈出院,术后出现急性尿潴留导尿11例,阴囊积液13例,经穿刺抽液后吸收,腹股沟区不适3例,随访3个月~8年再次复发2例.结论:再次手术是治愈复发疝的唯一有效方法.
作者:马文良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调查农村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针对病因进行预防.方法:随机抽取2005~2009年在我院住院的260名农村脑血管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饮酒是农村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结论:脑血管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提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在危险因素中,无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还是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居首位.
作者:王丽慧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中医综合疗法(中药口服、针灸及按摩手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西药周围痛点封闭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有协同作用,疗效显著.
作者:刘军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治疗神经性膀胱的较佳方法.方法:应用电切镜经尿道行膀胱颈部切开术38例.结果: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50min,术后3~5 d拔除导尿管,大尿留率(MFR)由术前(6.1±2.0)ml/s上升至(16.3±2.5)ml/s(p<0.05),其中有3例出现暂时性尿失禁.结论:经尿道行膀胱颈电切治疗神经性膀胱是一种有效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杨国慧;张春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淋巴清扫术后并发淋巴囊肿的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对淋巴囊肿诊断的重要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29个经囊液穿刺证实的淋巴囊肿超声声像图进行总结.结果:10个囊肿的囊壁显示清晰,壁薄,内壁光滑,可见线状强回声突起;19个囊肿的囊壁显示不清晰,壁厚薄不均,内壁不光滑,部分内可见带状分隔.结论: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淋巴囊肿的形态学特征,结合病史,对淋巴囊肿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锦 刊期: 201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