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缩乏力子宫浆肌层多点8字缝扎子宫血管成功1例分析

姜晓君

关键词:子宫浆肌层多点8字缝扎子宫血管, 子宫收缩乏力, 产后出血
摘要:笔者采取子宫浆肌层多点8字缝扎子宫血管成功救治1例因胎儿巨大、产程较长致子宫收缩乏力及产后出血的产妇,使其有效止血,保全了子宫,并分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阐述具体缝扎子宫血管的方法.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用对乙酰氨基酚成人剂型调配对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乙酰氨基酚成人剂型用于儿童产生分剂量差异及剂型改变对解热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儿童用成人剂型药存在的缺陷.方法:①分剂量误差试验:药剂专业组及非专业组每组10人调配片剂(1/6、1/4、1/2、2/3片)各6份,分析它们的变异系数.②解热疗效观察:3~6岁发热儿童120例随机分组,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分剂量给药60例,对照组用强生公司生产的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给药60例,剂量为每次10mg/kg,以上各单独使用,分别于用药15、30、60 min后测量体温,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药剂专业组及非专业组变异系数分别是15.4%、14.5%、12.6%、11.9%和19.8%、18.6%、16.4%、14.3%;②解热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不良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成人剂型用于儿童产生分剂量误差,非专业调配比专业调配误差大,分的剂量越多越小误差越大,对乙酰氨基酚用于小儿退热小儿剂型比成人剂型疗效好.本实验观察结果表明不良反应:成人剂型6例.小儿剂型0例.

    作者:黄慧芳;韦正胜;陆社娟;卢彦清;梁小微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PAC理论在医患沟通中的应用

    PAC理论是相互作用分析理论(transactional analysis,TA)的核心内容,以后被推广为一种人际交往分析工具.本文介绍了该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在医患沟通的应用尝试.

    作者:姚保明;黄高贵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清蛋白与β2微球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随机尿微量清蛋白(mAlb)及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发现DM早期肾脏损害.方法:血HbA1c、尿mAlb、β2MG均采用免疫比浊法,在雅培Abbott C8000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结果:HbA1c、mAlb、β2MG在尿蛋白阴性组、阳性组患者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A1c、尿mAlb、β2MG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DM早期肾损害可靠而敏感的指标,为监测DM肾病发生及监护治疗的良好实验室指标.

    作者:王志贤;杨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ELISA快速法检测HBsAg时手工洗板和洗板机洗板的结果比较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洗板技术,比较手工洗板和洗板机洗板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50例临床确诊为HB8Ag阴性的标本,按试剂说明要求进行检测,分别用手工洗板、洗板机洗板洗1~5次后由酶标仪判读结果,对阴性数、阳性数、假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手工洗板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的要求操作,未出现假阳性结果;洗板机洗板1次,假阳性率高达90%;洗板2次,假阳性率为38%;洗板3次,假阳性率为2%;洗板4~5次,未出现假阳性.结论:在ELISA方法检验当中,手工洗板和洗板机洗板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要操作合乎要求,均能得到正确、可靠的结果.

    作者:王静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HSP70在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HSP70在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早期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早期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早期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HSP70呈高表达.结论:HSP70的激活参与了早期流产的发病.

    作者:李亮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内分泌科中药注射液应用分析

    目的:对医院内分泌科中药注射液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药物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9月内分泌科中药注射液的用药频度(DDDs)、销售金额等数据.结果:丹参川芎嗪的销售金额高.DDDs排序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丹参川芎嗪、苦碟子、灯盏细辛.结论:医院内分泌科中药注射液中丹参川芎嗪占主要地位.

    作者:王伟;梁永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不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效果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不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混合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54例择期肝胆、胃及横结肠肿瘤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年龄65~82岁,体重53~78 kg.随机分为三组(n=18),Ⅰ、Ⅱ、Ⅲ组术后分别用0.125%、0.175%、0.225%左旋布比卡因混合3μg/ml芬太尼.术后记录镇痛、镇静评分及生命体征,并观察其副作用.结果:术后4、8、12、24、48 h静息状态下三组患者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活动状态下Ⅱ、Ⅲ组术后4、8、12、24、48 h VAS评分低于Ⅰ组(P<0.05或P<0.01).Ramesay及Bromege评分各时间段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上腹部手术后0.175%左旋布比卡因混合3μg/ml芬太尼PCEA镇痛效果好,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韩亮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研究进展(续)

    (接上期)16二芳基三嗪类二芳基三嗪化合物(Djaryltriazine,DATA,31)是在提高ITU类化合物的稳定性时发现的第一个DATA类化合物[35].随后经过自由能量子计算分析之后得到HIV-1 RT抑制剂的结构模型Het-NH-Ph-U[36],其中HET代表杂环,U代表不饱和的疏水性基团.

    作者:孟歌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489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489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月489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无一例出现血气胸,导管脱落5例,液体渗漏11例,局部感染16例,导管堵塞24例,无严重的合并症及并发症.本组病例留置时间短12 d,长96 d,平均38 d.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具有操作简单、易固定、护理方便、置管时间长、活动不受限制、减轻对外周血管刺激等优点,是临床作为长期化疗及营养支持的理想方法,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王俊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丙泊酚麻醉应用于肠镜检查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将502例准备行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麻醉组静脉注射丙泊酚后进行检查,对照组不进行麻醉行肠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在相同时间段的SBP、DBP、HR、SpO2变化及并发症.结果:麻醉组SBP、DBP、HR、SpO2指标在肠镜检查开始后比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麻醉用于肠镜检查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岳嵩;冯承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Sysmex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不分类报警信息与镜检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Sysmex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不分类的报警信息与人工镜检复查结果,探讨Sysmex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不分类报警信息的可靠性.方法:收集Sysmex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不进行白细胞分类的标本(此标本不包括冷凝集标本、脂血标本及溶血标本)100例,行血涂片形态学检查,观察血液中的具体细胞.结果:排除血液标本自身原因外,Sysmex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不分类标本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结果,异常细胞检出率高、白细胞减少方面符合率低.结论:仪器不进行WBC分类的标本镜检复查结果与仪器报警提示符合率高,检验人员应结合报警信息仔细阅片,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作者:张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09年2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人性化护理组37例和常规护理组37例,对其分别采用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后对其采用护理质量评分系统及焦虑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人性化护理组在护理效果质量方面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其焦虑程度也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于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娄丽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CRP、ESR、WB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细菌性肺炎息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18例细菌性肺炎患儿分别进行早期及恢复期血清CRP、ESR、WBC水平测定.结果:118例患儿中,93.2%的患儿CRP升高,63.6%的患儿WBC升高,52.5%的患儿ESR升高.恢复期CRP、WBC下降,CRP下降幅度大.结论:血清CRP及WBC检测有助于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检测CRP有助于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价.

    作者:陆燕珍;吕波;张明真;褟瑞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孕产妇实施健康指导的内容与体会

    目的:探讨孕产妇健康指导的内容、实施方式方法,使孕产妇正确对待妊娠、分娩及合并症,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9月产前门诊就诊的37 620人次孕产妇及住院的4 328名孕产妇实施健康指导的情况及体会进行评价、总结.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指导提高了孕产妇的认知水平及保健知识;减少孕产期合并症的发生;增强了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健康护理,促进母乳喂养.结论:健康指导可提高护理质量及围生期的保健质量,降低孕产期合并症发生的危险.

    作者:孙艳玲;刘继波;李金业;吕爱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肺结核病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目的:分析肺结核病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通过对我院肺结核病区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制订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肺结核病区医院感染预防策略.结果:通过严格的职业防护培训,制订各项预防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并在医院感染科的监督下认真贯彻实施,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肺结核作为呼吸道传染病,病区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规范感染管理,加强重点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董桂珍;王晓曦;刘鸿燕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6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特征及诊断与药物治疗的体会,以期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8年68例DH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DHF临床症状主要为有充血性心衰表现(多为肺淤血).X线胸片显示所有病例肺纹理增粗.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左心室舒张不良使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而心腔大小及射血分数(EF)正常可明确诊断.药物治疗主要为减少液体潴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改善心肌顺应性,改善和延缓心室重构,改善舒张功能.结论:DHF发生是充血性心力衰竭(SHF)的早期阶段,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更为重要,以延缓心力衰竭的发展,改善预后.

    作者:李芳;李纪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几种常用中草药的经验鉴别

    中药材因基源或人为等因素,常常出现用药混淆或掺假现象,为保证中药的准确使用,本文就半夏、白鲜皮、蒲黄、金钱草正品与伪品的性状作了详细比较.

    作者:魏桂清;王英燕;栾丽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检测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D-二聚体(DD)在冠心病中的早期应用价值.方法:检测82例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LP(a)和血浆DD浓度,另外选择5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冠心病患者hs-CRP、LP(a)和DD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hs-CRP、LP(a)和DD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冠心病的发生和病情变化,hs-CRP及LP(a)作为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健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LC患者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16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现并发症7例,出血2例,中转开腹5例,置腹腔引流管90例.结论:规范手术操作是减少并发症的基础,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及正确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白宏治;张银峰;陈飞;高桂霞;翟云起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我校门诊部2006~2008年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我校门诊部抗高血压药应用情况和趋势.方法:对我校门诊部2006~2008年抗高血压药物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来,我校门诊部钙拮抗药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用药频度高的是氨氯地平.结论:钙拮抗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为我校门诊部抗高血压的主流药物.

    作者:黄瑶 刊期: 2010年第09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