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转移性上皮样肉瘤1例

马立学;赵建刚;孔庆波;王立明

关键词:肉瘤, 上皮样, 转移
摘要:笔者报道1例转移性上皮样肉瘤,患者2年前因左足弓内侧部肿物行局部肿物扩大切除术,病理诊断为上皮样肉瘤,因左胭窝囊肿行囊肿切除术,术中取囊肿基底部周围坏死样组织行病理检查,诊断为转移性上皮样肉瘤.左足弓部结节穿刺活检诊断为上皮样肉瘤复发.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脑干出血的临床护理

    目的:观察脑干出血患者护理后的预后效果.方法:通过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脑干出血患者28例进行急救护理、基础护理、气管切开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本文28例患者,通过以上的护理及治疗措施,50%患者好转出院,仅9例合并肺炎,1例合并压疮(该例患者家属因经济原因拒绝护理及治疗而致压疮),无一例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总结成功的护理经验,①踏实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不要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②尽早进行气管切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做好切开后的护理工作,保证呼吸道通畅.③良好的护患沟通,赢得患者及家属信任,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袁玉英;高天霞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硝酸甘油对离体大鼠心脏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NTG)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期补充一氧化氮(NO)供体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取36只大鼠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离体大鼠心脏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分为用药组(18只)及对照组(18只).用药组于缺血期给予4.4×10-3mmol/L硝酸甘油,碳酸氢盐缓冲液灌注.对照组仅给予碳酸氢盐缓冲液灌注.全部心脏均测定NO释放量、肌酸激酶漏出量及(或)心脏功能.结果:用药组大鼠心脏使用NTG后表现为两种效应.其中,非心室颤动组10只,NTG增加肌酸激酶漏出量,减弱再灌注期心脏功能的恢复,伴随缺血期NO释放量的增加;心室颤动组8只,NTG减少肌酸激酶的释放,但心脏于再灌注期持续心室颤动,缺血期NO释放量无明显增加.结论:缺血期给予同一剂量NTG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双重效应,既可增加心肌损伤,又可减轻心肌损伤.

    作者:严孚莹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梅州市短程化疗全程督导治疗涂阳肺结核效果分析与评价

    目的:分析和评价我市七年来采用短程标准化疗方案全程督导管理治疗涂阳肺结核的效果,为今后结核病防治的科学管理和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08年梅州市辖区内常住人口中确诊登记并治疗管理的涂阳肺结核患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管理评价和化疗效果分析.结果:全市登记的14427例涂阳肺结核患者中,完成规范治疗14046例,治愈13835例,强化期末痰菌阴转率为95.09%,治愈率为95.89%.结论:对涂阳肺结核患者实施短程标准化疗方案全程督导管理,能够在不住院情况下有效管理患者,保证患者规则用药,按时痰检,有较高痰菌阴转率和治愈率,减少传染源,有效控制结核病的流行.

    作者:邓文全;杨瑞锋;李科伦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谈当代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当代是信息时代,在这一时代下,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已是医院图书馆发展的必要趋势.如何进行医院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化服务和提高信息专业化服务的质量是必须探讨的课题.

    作者:张雅静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血清标志物及HBV-DNA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l-Ag)与乙肝血清标志物、HBV-DNA的相关性,探讨PreS1-Ag检测在乙肝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ELISA、PCR的方法对328例乙肝患者进行HBV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及HBV-DNA的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的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检出率分别为86.8%、85.8%和100.O%、100.0%,两者的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sAg(+)HBeAb(+)HBcAb(+)、HBsAg(+)HBcAb(+)及HBsAg(+)HBeAb(+)的模式下,HBV-DNA、PreS1-A异的检出率分别为43.2%、45.8%;47.3%、46.1%;10.0%、10.0%.在HBV-DNA(+)情况下,PreS1-Ag的阳性率为86.9%,HBV-DNA和PreS1-Ag的阳性率也比较吻合.结论:PreS1-Ag与乙肝血清标志物及HBV-DNA密切关联,能够很好的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及传染性,对于乙肝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蔡兰兰;李振雪;樊冰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和中医证属.方法:对3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并采用GCS预后评分表(GOS)评分.结果:36例患者按GOS评分结果,轻型患者11例全部恢复良好;中型13例,其中,恢复良好4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3例;重型患者12例,其中,恢复良好1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状态6例,死亡2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较满意.弥漫性轴索损伤中医辨证为气闭瘀积阻脑证.

    作者:彭洪;龙中林;彭芳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中医推拿医疗服务市场供需差距分析与对策探讨

    中医推拿医疗服务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我国正规的推拿医疗服务机构的业务却面临着萎缩的局面.本文通过对中医推拿医疗服务的供需差距进行分析,提出了缩小供需差距的对策.

    作者:倪飞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肺部真菌感染11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间经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的119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19例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中,90%的病例有基础疾病,原发性肺部疾病48例,神经系统疾病24例,风湿、类风湿及代谢疾病6例,消化系统疾病18例,血液系统疾病11例,泌尿系统疾病5例.继发性肺部真菌感染常见诱发因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69例(57.98%),应用糖皮质激素10例(8.40%),免疫抑制剂14例(11.76%),化疗10例(8.40%),气管切开或插管9例(7.56%),吸毒2例(1.68%),其他5例(4.20%).感染的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假丝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为主.在临床上发热者有76例(63.87%),白细胞增高者有92例(77.31%).单纯用大扶康、两性霉素B治疗者分别为63、11例,其余病例均采取联合治疗.治愈87例,占73.11%;好转4例,占3.36%;未愈5例,占4.20%;死亡23例,占19.32%.近年来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明显增高,2004年1月~2007年1月41例,占34.45%;2007年2月~2008年12月78例,占65.54%.结论:近年来肺部真菌感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与长期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化疗等密切相关,也与医院检测条件及技术有关.

    作者:黄维军;骆训武;张朝栋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博士后创新的政策空间

    博士后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了二十多年,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但在鼓励博士后创新政策上尚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本文主要从博士后进站条件、博士后在站管理及出站考核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相应探讨.并简要提出对改善措施的思考.

    作者:秦佳佳;刘海全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内固定与外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两种固定方式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04年6月~2009年6月我院骨科应用内固定与外固定方式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各46例,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6~30个月至骨折愈合后,平均14个月.结果:内固定组与外固定组相比,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中,内固定折复位好、固定可靠、更加实用、有效,内固定为首选.

    作者:林春豪;吴华贵;黄伟东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谈中药调配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促进中药调配工作质量的提高,笔者根据自身实践,通过分析中药调配工作中常见的错误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中药调配工作的具体要求.笔者认为,中药调配工作应注意的问题包括药名识别、熟悉炮制品和生品、处方规范字的辨识、剂量准确等.因此,中药师应重视中药调剂工作中的细节问题,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柳红;马宏图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Calot三角病理改变腹腔镜手术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Calot三角常见病理改变因素及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合理措施.方法:对2004年10月~2009年12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60例合并Calot三角病理改变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本组造成Calot三角病理改变的因素有:胆囊颈部结石嵌顿237例,占91%;Hartmann囊扩张208例,占80%;胆囊淋巴结肿大224例,占86%,其中94例化脓;胆囊管异常扩张短缩19例,占7%;胆囊管结石13例,占5%.同时存在2种以上病理改变因素有231例,占89%.结果:本组260例病例中施行胆囊切除术245例,占94.2%:施行胆囊次全切除术9例,占3.5%;施行胆囊造瘘术6例,占2.3%;无中转开腹病例,全组均获痊愈.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5 d.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Calot三角病理改变类型多样,且可多种并存.胆囊淋巴结、Hartmann囊等造成的病理改变,其程度往往与胆囊的病理改变程度相一致,是影响腹腔镜术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合理解剖Calot三角和明智地选择腹腔镜术式,是避免中转开腹、提高治愈率、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刘辉;叶小汉;高洪军;理建华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枪击复合伤合并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的护理体会

    本文报告了1例枪伤致腹腔内多脏器严重损伤,双上肢贯通伤,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瘘的护理体会,重点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作者:李作君;仇丽娜;滑翠丽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45例膀胱癌术后膀胱化疗药物护理观察

    目的:探索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药物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经尿道行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羟基喜树碱,治疗及护理45例患者.结果:45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有42例未发现肿瘤复发,3例复发,经第二次膀胱肿瘤电切术继续进行膀胱内化疗,现暂未出现复发现象,其中3例排尿困难,12例出现下腹部坠胀、烧灼不适感,6例有肉眼血尿,经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均症状消除.结论:通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达到了创伤小、出血少、减轻不适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映红;黎萍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锁骨骨折中游离骨折块固定的必要性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中游离骨折块固定的必要性及锁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2月我院采用先行游离骨块解剖复位钢板螺钉复合应用钢丝捆扎固定的方法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42例,并对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42例患者中全部获得随访,所有切口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术后拍片复查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骨折全部愈合,优良率达到95.2%.结论:粉碎性锁骨骨折中骨块的固定是骨折解剖复位的基础,是骨折解剖形态愈合的前提条件.

    作者:孟春明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冠心病患者对比剂诱发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39例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氯化钠水化治疗组(对照组,19例)及碳酸氢钠水化治疗组(治疗组,20例),测定治疗术后24、48、72、96 h的血肌酐.结果:对照组6例(31.5%)、治疗组3例(15%)发生CIN.结论:碳酸氢钠水化治疗方案是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朱志勇;周庆国;王轶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侧方闭合式括约肌切断扩肛术治疗肛裂3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侧方封闭式内括约肌切断扩肛术的疗效.方法:采用截石位5点或7点位切口,行内括约肌切断扩肛、切口缝合的方法,治疗肛裂36例,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36例均一次性治愈,住院时间7-10 d,无感染病例.3个月后复查,无一例复发,无肛门畸形及大便失禁等并发症.结论:本术式疗程短,痛苦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李日增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牙周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派丽奥治疗牙周病的疗效.方法:将口腔科门诊就诊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牙周基础治疗后,治疗组采用派丽奥软膏牙周袋局部上药,每周1次,共4周;对照组牙周袋内滴入碘甘油.治疗1个月结束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0.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派丽奥软膏可用于牙周炎的辅助治疗.

    作者:付黎明;李萍;杨丽华;黄云;尤欣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肿瘤患者的临终护理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的临终护理方法.方法:在护理工作中细心观察,了解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同时做好身体护理.结果:92例肿瘤患者得到良好的临终护理,平稳度过临终阶段.结论: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应注重整体护理、生命质量和尊严,实施恰当可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毕明艳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护理案例教学对基层护士短期培训的实效分析

    目的:探讨基层护士短期培训的有效临床教学方法.方法:87名临床护士随机分两组,分别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和临床典型案例教学集中短期脱产培训,通过测试成绩及满意率对比评价两种教学效果.结果:两种教学模式在短期内提高护士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创新思维及防范意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无论知识点还是综合能力测试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临床案例教学,促进基层护士专科知识交互渗透,培养多角度思考、全方位剖析、全过程跟踪的思维模式;引导护士在具体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是短期内提高基层护士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锦蓉 刊期: 2010年第19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