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豪;吴华贵;黄伟东
目的:探讨格拉司琼复合氟哌利多预防鞘内注射吗啡术后镇痛引起恶心呕吐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剖宫产产妇150例,ASA Ⅰ~Ⅱ级,分为三组,每组50例,麻醉开始时给予0.5%布比卡因10 mg+吗啡0.9 mg鞘内注射,A组用格拉司琼3 mg,B组用氟哌利多3 mg,C组格拉司琼司琼3 mg+氟哌利多1.5 mg,三组术毕分别静脉给药,观察每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其他不良反应嗜睡、锥体外系症状等.结果:A、B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嗜睡、锥体外系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C组.结论:格拉司琼联合小剂量氟哌利多预防鞘内注射吗啡术后镇痛引起恶心、呕吐的发生,比单独用药时效果更好,而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林光燕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加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15例采用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比较并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苏醒延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呼吸再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应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孙宗义;徐萍;孙家良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10例乳腺癌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乳腺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持续胃肠减压、胃肠外营养支持,并给予患者按摩足三里穴等有效的护理措施,1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无一例反复.结论:综合保守治疗是治疗胃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完善的临床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赵联霞;柴召敏 刊期: 2010年第19期
输液反应是临床护理输液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本文在输液反应概念及归纳输液反应的类型基础上,通过分析我院87例输液反应病例,对输液反应类型、发生原因以及预防与处理等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毛林花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派丽奥治疗牙周病的疗效.方法:将口腔科门诊就诊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牙周基础治疗后,治疗组采用派丽奥软膏牙周袋局部上药,每周1次,共4周;对照组牙周袋内滴入碘甘油.治疗1个月结束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0.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派丽奥软膏可用于牙周炎的辅助治疗.
作者:付黎明;李萍;杨丽华;黄云;尤欣 刊期: 2010年第19期
针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生理特点及心理行为特点,总结出他们在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控制或消灭安全隐患,减少医疗及护理质量缺陷的发生.
作者:何敏兰;刘云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两种固定方式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04年6月~2009年6月我院骨科应用内固定与外固定方式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各46例,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6~30个月至骨折愈合后,平均14个月.结果:内固定组与外固定组相比,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中,内固定折复位好、固定可靠、更加实用、有效,内固定为首选.
作者:林春豪;吴华贵;黄伟东 刊期: 2010年第19期
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经严重损害了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形象.少数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令社会舆论对当代大学生的整体诚信素质产生了质疑,他们的行为也使得人们对高校诚信教育的力度深表焦虑.作为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适时采取行动,积极探讨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引导他们改正陋习,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作者:樊俊杰;吕世军;付万兴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爱若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51例采用爱若华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西乐葆治疗,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8.62%,总有效率为90.20%;对照组显效率为35.85%,总有效率为69.8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爱若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佳,且副作用较少,安全可靠.
作者:王晓娟 刊期: 2010年第19期
在中职医药营销专业药物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医药营销专业的岗位定位,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学生授课等教学方法,提高药物学教学效果.
作者:邱建波;徐清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行手法整复和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本组23例患儿均一次手法整复成功,4周内解除外固定并行功能锻炼,经6个月-3年随访,有效率为95.65%(22/23),优良率为82.61%(19/23).结论:手法整复及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安全可靠、创伤小,患儿恢复快.
作者:高云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在脑卒中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21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两组,循证组108例采用循证护理进行护理,对照组108例采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循证组再入院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或<0.01).结论:循证护理运用于脑卒中患者中,提高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降低了患者的再入院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贺朝里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空泡蝶鞍综合征是指蛛网膜下腔疝人蝶鞍内,使垂体受压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MRI的临床应用,空泡蝶鞍综合征的确诊病例明显增多,该病多见于中年妇女,在青年男性中较为少见.
作者:伍军伟;凌俊宏;卢冠解;王福诩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39例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氯化钠水化治疗组(对照组,19例)及碳酸氢钠水化治疗组(治疗组,20例),测定治疗术后24、48、72、96 h的血肌酐.结果:对照组6例(31.5%)、治疗组3例(15%)发生CIN.结论:碳酸氢钠水化治疗方案是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朱志勇;周庆国;王轶 刊期: 2010年第19期
吸烟、大量饮酒、体力运动减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机体炎性反应、遗传因素这些因素很容易引发冠心病,本文对这些危险因素详细阐述,并从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病变者与自身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病变者与血脂代谢这两方面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冠心病要加强预防;并且加强多基因联合分析,找到冠心病的致病基因并指导基因治疗的研究方向.
作者:刘海红;李海珍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片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质量(QOL)问卷测试评分;服用倍他乐克片(每片含酒石酸美托洛尔50 mg),每次1片,每日1次或2次,24周后复查并比较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片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血压患者的QOL.
作者:周金彩;周振华;刘安平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加湿润烧伤膏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38例住院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18例)采用常规治疗及局部换药方法;山莨菪碱加湿润烧伤膏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山莨菪碱(2~ml)滴于创面后,用神灯照射15~30 min,再用湿润烧伤膏外敷.结果:山莨菪碱加湿润烧伤膏组与常规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山莨菪碱加湿润烧伤膏对糖尿病足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作者:吴瑜娟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调查新进医院的护理实习生对手部清洁的认知情况,培养其洗手的意识和良好习惯,提高其手部清洁的依从性和规范化,从而减少经手传播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9年我院新进护理实习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手部清洁相关知识和方法调查.结果:62份调查问卷中,大部分护理实习生未能熟练掌握洗手指征,对洗手所需时间、洗手部位及频率等概念不了解,常漏洗的部位为指尖,高达54.8%,其次为腕部,占33.9%;30.6%的护理实习生错误地认为戴手套可替代洗手.结论:新进医院的护理实习生对手部清洁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认识不足,应高度重视岗前教育,全面培训手部清洁及系统的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加强双向防护,培养良好的手部清洁习惯,更好地控制经手传播的医院获得性感染.
作者:赵凤娥;钟秀卿;邓育梅;李艳玲 刊期: 2010年第19期
晚期喉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放疗、化疗、手术、靶向药物治疗及它们之间的联合应用,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必须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因素:大可能提高喉癌的局部控制效果;在保证局部控制的基础上,尽大可能保留患者的喉功能.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逐渐成为晚期喉癌治疗的标准方案.
作者:窦洪光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Calot三角常见病理改变因素及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合理措施.方法:对2004年10月~2009年12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60例合并Calot三角病理改变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本组造成Calot三角病理改变的因素有:胆囊颈部结石嵌顿237例,占91%;Hartmann囊扩张208例,占80%;胆囊淋巴结肿大224例,占86%,其中94例化脓;胆囊管异常扩张短缩19例,占7%;胆囊管结石13例,占5%.同时存在2种以上病理改变因素有231例,占89%.结果:本组260例病例中施行胆囊切除术245例,占94.2%:施行胆囊次全切除术9例,占3.5%;施行胆囊造瘘术6例,占2.3%;无中转开腹病例,全组均获痊愈.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5 d.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Calot三角病理改变类型多样,且可多种并存.胆囊淋巴结、Hartmann囊等造成的病理改变,其程度往往与胆囊的病理改变程度相一致,是影响腹腔镜术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合理解剖Calot三角和明智地选择腹腔镜术式,是避免中转开腹、提高治愈率、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刘辉;叶小汉;高洪军;理建华 刊期: 2010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