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医院中药库存的目标管理研究

廖银标;孙毅东;黄勇斌;黄健芬;曾祥仲

关键词:中医医院, 中药库存, 库存周转率, 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医院中药库存的科学管理,保证合理用药.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05~2009年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剂的销售和库存数据,以库存周转率为指标衡量库存管理效率.结果:2005~2009年我院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周转率分别提高了55.56%和 37.50%.结论:中医医院应结合现代物流管理方法,建立合理库存量,提高库存周转率.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信息资源规划在提高我国药品应急保障水平上的应用探讨

    为我国各级政府建设药品应急管理系统、提高药品应急保障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从加强我国药品信息资源规划的视角出发,对基于我国药品应急保障的药品信息资源的规划进行分析,并以理想的药品应急保障系统为结果导向,对我国药品信息资源的建设思路进行探讨,加强我国药品信息资源规划和建设对提高我国药品应急保障水平起到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

    作者:徐梦丹;李健魁;党丽娟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用药干预对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用药干预对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2007年(对照组)和2009年(干预组)出院的部分手术病例,观察其围术期用药况,评价药物应用合理性.结果:干预组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的使用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期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三联以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抗菌药物的使用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药干预可显著提高本资料来源医院普通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干预后药物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何思森;李桢;贺国洋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谈青光眼的早期临床诊治与健康教育

    青光眼是一组常见的严重致盲性眼病,通常以眼压异常升高、视神经永久性损害和视野永久性丧失为特征,超过半数的青光眼患者一眼或双眼失明.由于青光眼造成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恢复的,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防止青光眼导致的失明非常重要.而加强青光眼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青光眼患者掌握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对有效预防青光眼病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不可小视.

    作者:丁建生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和中医证属.方法:对3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并采用GCS预后评分表(GOS)评分.结果:36例患者按GOS评分结果,轻型患者11例全部恢复良好;中型13例,其中,恢复良好4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3例;重型患者12例,其中,恢复良好1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状态6例,死亡2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较满意.弥漫性轴索损伤中医辨证为气闭瘀积阻脑证.

    作者:彭洪;龙中林;彭芳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综合治疗在晚期喉癌中的应用

    晚期喉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放疗、化疗、手术、靶向药物治疗及它们之间的联合应用,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必须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因素:大可能提高喉癌的局部控制效果;在保证局部控制的基础上,尽大可能保留患者的喉功能.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逐渐成为晚期喉癌治疗的标准方案.

    作者:窦洪光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枪击复合伤合并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的护理体会

    本文报告了1例枪伤致腹腔内多脏器严重损伤,双上肢贯通伤,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瘘的护理体会,重点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作者:李作君;仇丽娜;滑翠丽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梅州市短程化疗全程督导治疗涂阳肺结核效果分析与评价

    目的:分析和评价我市七年来采用短程标准化疗方案全程督导管理治疗涂阳肺结核的效果,为今后结核病防治的科学管理和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08年梅州市辖区内常住人口中确诊登记并治疗管理的涂阳肺结核患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管理评价和化疗效果分析.结果:全市登记的14427例涂阳肺结核患者中,完成规范治疗14046例,治愈13835例,强化期末痰菌阴转率为95.09%,治愈率为95.89%.结论:对涂阳肺结核患者实施短程标准化疗方案全程督导管理,能够在不住院情况下有效管理患者,保证患者规则用药,按时痰检,有较高痰菌阴转率和治愈率,减少传染源,有效控制结核病的流行.

    作者:邓文全;杨瑞锋;李科伦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淋巴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淋巴管密度(L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酶标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7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5例膀胱移行上皮不典型增生、15例正常移行上皮中D2-40和VEGF的表达,分析D2-40标记的LVD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在不同病变组间的差异.结果:移行细胞癌组中VEGF阳性率和LVD高于正常移行上皮和不典型增生移行上皮组(P<0.05),浸润深度≥1/2肌层组VEGF阳性率和LVD高于浸润深度<1/2肌层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率和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且移行细胞癌VEGF阳性组的LVD高于阴性组(P<0.05);移行细胞癌的VEGF阳性率和LVD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结论:VEGF和LVD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VEGF可促进淋巴管生成.

    作者:刘卫梅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锁骨骨折中游离骨折块固定的必要性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中游离骨折块固定的必要性及锁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2月我院采用先行游离骨块解剖复位钢板螺钉复合应用钢丝捆扎固定的方法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42例,并对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42例患者中全部获得随访,所有切口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术后拍片复查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骨折全部愈合,优良率达到95.2%.结论:粉碎性锁骨骨折中骨块的固定是骨折解剖复位的基础,是骨折解剖形态愈合的前提条件.

    作者:孟春明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谈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的体会

    解剖学中有些内容很抽象,教师很难深入讲解,从而影响了解剖学的教学质量.本文总结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关于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思考和建议.

    作者:顾隆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255例,120例阴式子备切除术,135例腹式子宫全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指标.结果:在术后1个月门诊复诊粘连病率上,弄腹组为14例,而阴式组阴道残端肠线不吸收1例粘连病率则为0.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作为临床医生在开展推广应用新技术的同时掌握手术指征也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陈静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博士后创新的政策空间

    博士后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了二十多年,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但在鼓励博士后创新政策上尚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本文主要从博士后进站条件、博士后在站管理及出站考核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相应探讨.并简要提出对改善措施的思考.

    作者:秦佳佳;刘海全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产科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产科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方法:通过总结本院创建爱婴医院时实行的母婴同室管理经验,现就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关对策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加强母婴同室病房管理,控制院感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于此同时加强了母婴同室病房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产科病房安全事故发生,有效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母乳喂养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母婴同室病房安全管理是产科病房护士长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提高母婴同室病房安全,亦是产科护士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冯婷花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目的:制备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并研究其物理、磁学性质及传递特性,探讨其作为磁共振阴性对比剂的可能性.方法:共沉淀一步法制备葡聚糖包被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分析其内部晶体结构,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其表面结构,透射电镜(TEM)及动态激光粒度仪测量其大小,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检测磁化率等参数.此外,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家兔血和不同脏器中的样品铁含量,MRI观察注射样品后肝、淋巴结的增强效果.结果:所得样品核心为四氧化三铁晶体,表面包覆葡聚糖,核心粒径6~8 nm,整体颗粒直径为33 nm.样品铁含量为0.2 mlnol/L.磁化曲线表现为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48.1 emu/g.样品在家兔体内血循环时间较长(>6 h),主要分布至脾、肝、肺、心、淋巴等网状内皮系统,注射样品后肝、淋巴结在T2WI1号明显降低.结论:实验表明,制备的样品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磁共振阴性造影剂,广泛用于肝脾、淋巴结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刘国华;陈燕明;蔡庆;陈晓军;洪若瑜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基于就业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应用与探讨

    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就业市场对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岗位及核心能力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在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中,开展就业导向下的项目化教学,探讨就业导向下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方法实施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作者:刘宇飞;王小芳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多媒体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在外科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比传统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但需要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

    作者:李斌;陈鹏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各类人群门诊候诊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了解各类人群候诊的心理特点,可以帮助指导门诊护理工作,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因此,医院需要努力完善门诊治疗环境的硬软件设施,让患者了解医院;根据患者的医疗要求提供多层次的医疗服务;强化服务质量内涵,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作者:梁美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鼻窦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鼻窦骨折中的价值.方法:用螺旋CT对30例鼻外伤患者进行冠状面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对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真正为鼻窦骨折16例,X线平片显示阳性6例,占37.5%.2例CT扫描考虑为骨折,而3D重建显示为血管孔.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为16例,其中上颌窦6例,筛窦3例,颌筛窦2例,额窦2例,额筛窦1例,蝶筛窦及额上颌窦各1例.单纯鼻窦骨折9例,占56.25%,并发上颌骨额突骨折7例,占43.75%,鼻中隔断裂2例占12.50%.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鼻窦骨折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晓阳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吸烟、大量饮酒、体力运动减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机体炎性反应、遗传因素这些因素很容易引发冠心病,本文对这些危险因素详细阐述,并从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病变者与自身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病变者与血脂代谢这两方面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冠心病要加强预防;并且加强多基因联合分析,找到冠心病的致病基因并指导基因治疗的研究方向.

    作者:刘海红;李海珍 刊期: 2010年第19期

  • 谈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舆论的促进作用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不仅仅只是医护人员,还应该顾及与之相关的社会舆论.因此,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加强新闻宣传意识,积极与媒体沟通,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作者:翁晓芬 刊期: 2010年第19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