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型副伤寒89例临床表现与药敏分析

李文全;康涛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 临床表现, 药敏试验,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通过对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点及药敏分析,为临床诊断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89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血液及骨髓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药敏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9例患者均有发热,血自细胞正常或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50%有转氨酶升高、对多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尤其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头孢三代(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及氯霉素敏感率大于90%,其中,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敏感率为100%,平均疗程10 d,平均退热时间5.4 d.结论:甲型副伤寒以发热为主,对多种药物敏感,考虑药物副作用、疗效、费用等因素,建议首选喹诺酮类,次选头孢类,合并肺部感染者町二者联用.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太原市中心地区夏秋季气传致敏花粉调查分析

    目的:探明太原市中心地区夏秋季常见气传致敏花粉的种类、含量、花粉飘散规律及分布特点,分析其与花粉症的关系,指导该疾病的防治工作.方法:用曝片法调查该地区夏秋季空气中花粉的种类和含量,对比4层、7层、17层楼高度的花粉种类和含量.结果:共收集该地区夏秋季空气中飘散花粉9 189粒,4层楼顶与7层楼顶空气中花粉种类和含量相差不大,17层楼顶空气中花粉种类和含量减少.结论:太原市夏秋季气传致敏花粉以蒿属(6 191粒)及葎草属(1660粒)为主,花粉的飘散高峰期与花粉症患者的发病季节相一致,居住高层住宅可能会减轻花粉过敏症状.

    作者:成娜莎;张克军;王宁;刘太琴;王长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本组患者129例(148眼),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9例(81眼)和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60例(67眼).中西医治疗组给予中药白拟抗毒消翳汤为主方(金银花、连翘、紫草、板蓝根、荆芥、柴胡、公英、升麻、薏苡仁、木贼草、密蒙花、蝉蜕),随症加减,局部点双黄连及鱼腥草针混合液滴眼及角膜营养剂和1%阿托品扩瞳;对照组给予病毒唑眼水,阿昔洛韦眼水角膜营养剂及1%阿托品眼水扩瞳,口服阿昔洛韦、维生素B2、左旋米唑.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痊愈72眼,好转8眼,无效1眼,总有效率98.77%,随访1年有4眼复发,复发率为4.94%;对照组痊愈46眼,好转12眼,无效9眼,总有效率为86.57%,随访1年,15眼复发,复发率为21.74%.经统计,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抗毒消翳汤,随症加减用药,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疗效好、疗程短、复发率低,中药抗病毒增加自身免疫,全身和眼局部用药同用,可加速抑制杀灭病毒.

    作者:党运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胃部分切除术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90例胃部分切除术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手术前后实施护理,即术前的心理护理、抗疼痛指导,术后实施呼吸训练、饮食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健康指导.结果:2组在术后止痛剂的应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准确、及时的护理能促进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马小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肾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HBV相关性肾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方法:我站2003~2008年收治的HBV相关性肾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共1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例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8例用西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比例、身体的一般状况、肝功能受损程度,无显著性差异.通过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对照,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2.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总有效率治疗组客观存在着疗效优于对照组的趋势.结论: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中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吴会智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系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现有生活方式的研究,实施从入院到住院宣教、出院指导、随访的全面健康教育,使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其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都保持健康.

    作者:孙荣花;刘瑞云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低钠血症的诊断水平,以便及时治疗、改善预后、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方法:4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于入院24 h内抽取股静脉血2 ml,测定血清钠浓度.诊断标准为低钠血症血清钠浓度<130 mmol/L.结果:所有病例经针对性输液治疗1~3 d后,血钠均恢复正常:治疗2周后,治愈43例,好转3例,自动放弃2例.结论:在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时,一定要及时查血清离子,血钠低者要及时补钠,以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愈率、改善预后、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作者:刘凤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纳洛酮用于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治疗作用.方法: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43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应用纳洛酮的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结论:纳洛酮可用于治疗急性腩血管意外,能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朴春福;李华燕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根管治疗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护士在根管治疗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选择急、慢性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牙髓牙周综合征等50例,采用四手操作方法配合根管治疗,护理配合包括:安排患者、准备用物、调配材料、传递和回收器械,及时吸除口内唾液、水和废屑等.结果:经医护配合顺利完成根管治疗术.结论:护士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熟练掌握根管治疗术的操作程序和治疗方法,才能更迅速、准确地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工作.

    作者:王建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的因素.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住院的因素有认识程度(OR:4.762)、BPRS总分(OR:3.259)、就医条件(OR:1.906)、家庭经济状况(OR:1.795)及医疗付款方式(OR:1.413).结论:应加强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力度,扩大医保覆盖面,改善就医环境,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住院.

    作者:易焕文;余英仪;于世江;林月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儿童保健的开展关键——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对婴幼儿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是促进儿童保健实施的关键.医护人员应利用各种机会,对婴幼儿家长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宣传儿童保健知识,传授儿童保健技术.通过对婴幼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可大大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的重视,从而减少儿童患病率,降低死亡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查晓梅;曾德秀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中药缓控释片剂的研究进展

    通过近年来中药缓控释骨架型片、多层片、包衣片、渗透泵片、口腔片、胃内漂浮片的研究,探讨中药缓控释片剂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作者:王琼珺;王二丽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2例临床观察护理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抢救时机,及时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2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并对治疗时机和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急性期患者能得到及时诊治,主动配合治疗,效果好,视力均有提高.结论:视网膜动脉阻塞进行及时治疗,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是视功能恢复的关键.

    作者:韩点;崔元日;纪元;罗亚静;江林鸿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氟乙酰胺中毒86例治疗护理体会

    总结86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护理经验.尽早洗胃、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患者安全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主要护理措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任晓静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目前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很多,因为其机制的复杂性导致了对其保护的多元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方法的研究的文献,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的机制、保护的进展作了较为详尽的综述.

    作者:王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患者自控镇痛(PCA)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患者自控镇痛在术后镇痛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78例术后患者应用自控镇痛的病例资料.结果:疼痛的定量按4点口述评分法(VRS-4)评分,1分47例,占60%;2分26例,占33%;3分5例,占6%.结论:只要认真操作,仔细观察,使患者配合,有问题及时处理,效果良好.

    作者:唐国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HPLC法测定复方龙胆碳酸氢钠片中龙胆苦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复方龙胆碳酸氢钠片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美国XDBC18色谱柱(5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水-醋酸(20:80:1),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龙胆苦苷在20~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1.17%.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快速.可用于复方龙胆碳酸氢钠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明;孙菲;隋译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急、慢性荨麻疹及丘疹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检测分析

    目的:研究徐州及周边地区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生与过敏原之问的关系.方法:采用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榆测试剂盒(ELISA 法)对586例吸入组及食物组急、慢性荨麻疹及丘疹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进行过敏原特异性lgE抗体检测.结果:所有病例总IgE均阳性,72.70%(426/586)的患者检测到过敏原,其中257例(43.86%)患者对2项或2项以上过敏原过敏:在所检测的特异性过敏原项目中,急、慢性荨麻疹检测阳性率及过敏强弱无显著性差异.丘疹性荨麻疹过敏原主要为螨虫、蟑螂、蚊子.结论:徐州及周边地区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生与过敏原之间关系密切: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能帮助临床医师作出病因诊断,指导患者正确防治.

    作者:马海军;魏志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夫西地酸眼用乳剂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夫西地酸眼用乳剂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01 mol/L磷酸溶液-乙腈-甲醇(16:64:2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为40℃.结果:夫西地酸在20~12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57%,RSD为1.53%.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夫西地酸眼用乳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念芬;王延东;陈茂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综述天然产物提取分离的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为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为加快新药开发和中药现代化献计献策.

    作者:陈铭祥;王定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抗菌药常见不合理应用原因分析

    抗菌药物作为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经常出现一些不合理应用现象,给患者造成身心损害及经济负担.因此,做好抗菌药的合理应用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与义务.笔者通过几年来对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存在的一些常见不合理现象进行总结分析,希望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及全社会的重视,纠正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探讨出正确的给药方案.

    作者:张德明;刘英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